文/新浪財經意見領袖專欄作家 姚振山
創業板改革終于掀起蓋頭,中央深改委會議審議通過了《創業板改革并試點注冊制總體實施方案》。而根據證監會和深交所發布的相關配套規則,其中市場比較關注的內容包括:新上市企業上市前五日不設漲跌幅限制,之后漲跌幅限制從目前的10%調整為20%;新增了“連續20個交易日市值低于5億元”的交易類退市指標,取消暫停上市和恢復上市環節等等。
創業板注冊制改革,是多層次資本市場改革的重要組成部分,也是要素市場改革的重要組成部分,其意義會持續影響資本市場未來表現,很多人也預測,一旦創業板注冊制改革實施順利,整個A股市場的注冊制改革也就水到渠成了。
這次中央深改委會議還提出:堅持創業板和其它板塊錯位發展,找準各自定位,辦出各自特色,推動形成各有側重、相互補充的適度競爭格局。
找準定位,適度競爭,這句話的份量很大。
如果說現在主板市場成為大型國企和大型民企融資的市場,中小板是傳統制造業集中的市場,科創板定位于“硬科技”,那么創業板在注冊制下,該如何定位呢?
回想在2009年,創業板正式推出,定位于聚焦以新能源,新材料,節能環保,新能源汽車、生物、高端裝備和信息產業為核心的“七大戰略新興產業”。2009年10月30日,首批28家創業板公司集體掛牌,涵蓋生物醫藥、醫療服務、機器人、鋰電池、文化娛樂等產業以及智慧城市建設等當時的新興行業。11年過去了,站在如今的時點,再來觀察這些企業的變化,有成為全球眼科醫療服務第一的愛爾眼科,有繼續在機器人領域站立潮頭的機器人,有成為國內最大新能源汽車充電網絡運營商的特銳德,有全球消費電池的龍頭億維鋰能但同時,也有9家企業實際控制人已經易主。究其原因,有團隊經營管理帶來的問題,有宏觀經濟變動的因素,但是來自企業沒有及時跟上行業周期變化或者產業升級,這個因素所占的比重應該是比較大的。
注冊制下的創業板,從目前已知的信息和各種評論來看,定位在科技含量高,成長性高,屬于新經濟、新能源、新材料、新農業、新商業、新服務模式的跡象比較明顯,這個“兩高六新”,與“七大戰略新興產業”,重合的地方比較多,看來創業板的“二板”定位會更加突出。
上海科創板的定位是“硬科技”,特別希望是能在全球領先的技術類企業,那么深交所創業板在注冊制下,定位是什么呢?
往左,有主板、中小板,往右有上海的科創板,如何差異化競爭呢?至少當創業板也允許虧損企業上市的情況下,它和科創板的審核標準就沒有了明顯差別,估計爭奪上市資源的故事還會上演。
深交所的優勢在于,創業板已經有11年的沉淀和積累,積累了大量熟悉創業板股票的投資者群體,也有比較成熟的交易體系和監管體系,對于新發股票的活躍度會有正面影響。同時,在粵港澳大灣區,特別是深圳,中小科技型企業比較集中,上市資源比較豐富。也許未來,“小而美”,有一定利潤基礎的科技企業和產品面向全球市場的一些技術型企業會更加喜歡創業板,而科創板,要吸引大量投資者參與交易,還需要很多工作要做。
(本文作者介紹:CCTV財經頻道主持人,財經評論員)
責任編輯:陳志杰
新浪財經意見領袖專欄文章均為作者個人觀點,不代表新浪財經的立場和觀點。
歡迎關注官方微信“意見領袖”,閱讀更多精彩文章。點擊微信界面右上角的+號,選擇“添加朋友”,輸入意見領袖的微信號“kopleader”即可,也可以掃描下方二維碼添加關注。意見領袖將為您提供財經專業領域的專業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