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国产 亚洲 小说图片,337p人体粉嫩胞高清视频,久久精品国产72国产精,国产乱理伦片在线观看

張燕生:疫情后將面對一個不同的世界和中國

2020年04月22日16:25    作者:張燕生  

意見領袖丨全球KOL聚焦金融大動蕩

  文/新浪財經意見領袖(微信公眾號kopleader)專欄作家 張燕生

  這次新冠疫情是全球百年一遇的重大公共衛生危機。它有可能成為長期伴隨人類社會生產生活的一種新的大流行病。新冠病毒是不分高低貴賤、白人黑人、東方西方、中國美國的。越發達的經濟社會、越先進的科學技術、越復雜的產業分工、越緊密的人際聯系,病毒就越猖獗活躍。在沒有得到有效疫苗和特效藥品的條件下,應對新冠病毒的有效方式是隔離和增強自身免疫力。隔離會造成消費、投資、貿易、物流、商流和人流以及產業鏈、供應鏈等國民經濟循環和產業鏈接的停頓和中斷。新冠疫情的全球性影響將引發國際格局、世界秩序、全球供應鏈以及中國經濟貿易和產業布局的改變。疫情結束后,我們將面對一個不一樣的世界、不一樣的供應鏈、不一樣的中國未來。

  一、疫情結束后我們會面對一個不一樣的世界

  當今國際格局、世界秩序和全球產業布局正處于一個大變革、大調整、大沖突的時代。

  其特征,一是世界處于百年未有之大變局,各種力量的沖突對抗越來越像1870至1913年全球化中斷后動蕩無序的國際環境;

  二是全球經濟重心東移,東升西降、南升北降引發了各種焦慮、沖突和緊張形勢;

  三是大國之間科技戰和產業戰將削弱世界經濟增長的內生動力,周期性、結構性和戰略性脫鉤正成為大國戰略競爭的重大威脅;

  四是全球化系統性風險顯著上升,逆全球化和再全球化成為并存的相反趨勢;

  五是全球勞動生產率增長減速趨勢沒有改變,新科技和產業革命成果進入供給側并形成生產率增長效應尚待時日;

  六是全球供應鏈體系正在發生重大變化,及時供貨和零庫存隨時面對中斷風險;

  七是科技競爭正成為決定大國未來的關鍵領域,國際較量在基礎研究、應用基礎研究、開發試驗研究等創新鏈各個環節展開;

  八是安全因素泛化越來越阻礙全球產業鏈、供應鏈和價值鏈關鍵環節的鏈接,產業布局從全球化轉向區域化、本地化和分散化;

  九是世界主要發達國家正醞釀一場雙邊、諸邊、多邊、區域和全球的“規則變局”,基于規則、基于對等、基于包容的分歧和沖突將改變未來國際格局和世界秩序的走向;

  十是地緣政治形勢更加復雜多變,石油、金融和糧食將成為大國博弈的重點領域。

  新冠疫情就像一個威力巨大的引信,引發世界經濟政治、科學技術和安全格局的許多全面重大深遠的影響和變化。

  第一波武漢是重災區。從1月23日武漢封城,3月19日武漢新增病例歸零,再到4月8日武漢解除封城,中國控制住了新冠疫情,代價是一季度GDP增速跌至-6.8%。2020年是中國全面建成小康的收官之年,也是第二個百年奮斗目標的謀劃開局之年。這預示著未來40年改革開放將面對更加錯綜復雜的形勢和環境。

  第二波美歐疫情蔓延。4月17日,全球累計確診病例超過220萬例,累計死亡病例超過14萬例。G7除日本以外,剩余西方G6累計確診病例占全球的58%,累計死亡病例占全球的69%,其中,美國累計確診病例占全球的31%,累計死亡病例占全球的22.75%。IMF今年1月份預測全年全球經濟增速為3.3%,4月份下調為-3%,美歐經濟將陷入深度衰退。

  第三波很有可能波及拉美、非洲和南亞次大陸。全球新增病例前10的國家包括排在第二位的土耳其(新增9154例),排在第四位的俄羅斯(新增 4070例),排在第七位的巴西(新增2791例),以及伊朗(1499例)、新加坡(1351例)。中國累計確診病例占全球的3.87%,其余四個金磚國家占全球的3.63%,合計7.5%。新冠疫情使世界強烈意識到這是一場人類與病毒之間的斗爭。我們處于同一個人類命運共同體,世界各國只有聯合開發出檢疫工具、疫苗和有效藥品,共同探索新冠病毒發生發展和傳播規律,團結合作與新冠病毒展開不懈斗爭,才能共度難關。

  疫情結束后的世界將是一個不一樣的世界。新冠疫情不僅加劇了原有國際格局、世界秩序和產業布局的對立和沖突,也帶來了抗疫模式背后的政治因素競爭。尤其當中國在第一季度控制住新冠疫情影響,開始全面加快復工復產復市,啟動經濟社會生活正常化,全年力爭保持正增長。而美歐在第二、三季都可能在疫情重創下艱難應對,加劇了中美抗疫的地緣政治化競爭。這不僅加劇了“去全球化”的進程,而且加劇了“去中國化”的進程。其中一個明顯的傾向是將中國疫情擴大化,將中國抗疫模式歪曲化,將制度競爭顯性化。來自美國精英代表發表的公開信,呼吁中美團結合作聯合抗疫。但合作的基礎類似于當年美蘇團結合作抗擊法西斯,然而,戰爭結束后迎來的卻是冷戰。如果把中美團結合作抗疫被當作權宜之計,這預示著疫情結束后大國政治經濟沖突對抗和分裂將加劇而不是緩和。因此,未來是推動國際格局、世界秩序和產業布局朝向持久團結合作方向邁進,還是進一步陷入沖突對抗的陷阱,各國面對重大戰略抉擇。

  二、疫情結束后我們會面對一個不一樣的供應鏈

  聯合國秘書長安東尼奧·古特雷斯稱,新冠肺炎大流行是二次大戰以來最嚴重的全球危機。新冠疫情的直接影響造成了世界三大生產網絡,即東亞、歐洲和北美生產網絡產出和鏈接的大幅下跌、休止和停頓,從需求和供給兩端對世界經濟和中國經濟產生巨大不可預見的沖擊。其直接影響是12個月、18個月還是36個月,其間接影響是否會持續更長尚不得而知。但已經確定的事實是,疫情蔓延擴散所到之處,必然導致當地和跨境物流、商流和人流的中斷,導致當地和跨境的消費、投資、進口和服務的中斷,導致當地和跨境產業鏈、供應鏈和價值鏈的中斷,進而對當地經濟社會文化生活產生巨大影響。

  由于疫情影響導致全球經濟急劇深度衰退,嚴重打擊了生產者和消費者信心,孤立主義、單邊主義、貿易保護主義甚囂塵上,國際經貿沖突可能再次升級,從而加速了全球化倒退和收縮,甚至加快逆全球化進程。疫情結束后,世界各國將做出具有長期性、戰略性和全局性影響的供應鏈全球布局的調整。

  一是疫情結束后,越來越多的國家會把確保供應鏈國家安全上升為重大系統性風險應對戰略加以實施。這次新冠疫情影響有一個特點,參與全球化工序分工體系越深、技術和產業復雜性越高、供應鏈越長、對全球綜合物流網絡依賴越大的行業受影響越大。因此,預期疫情結束后,戰略性產業供應鏈回歸本土、一些行業供應鏈布局的安全考量高于效率考量、強調關鍵核心環節自給自足將成為新趨勢,并制定相關法律法規加以實施和制度保證。

  二是疫情結束后,科技“逆全球化”趨勢可能會全面凸顯。一方面,疫情加強了疫苗和藥品研發的國際合作與競爭,另一方面,新冠病毒來源的“甩鍋”現象會加劇大國之間對立沖突。其中,“科技是決定大國生死存亡的關鍵領域”。疫情結束后,世界主要大國會重構國家科技供應鏈體系,強化其全球科技主導力將成為新趨勢。不僅在基礎研究、應用基礎研究等具有公共科學技術知識領域,而且包括企業開發試驗研究、共性技術和公共技術研究領域都加強了安全防范措施。

  三是疫情結束后,世界大國將顯著加強供應鏈的“國家干預”能力。例如,特朗普政府緊急啟動《國防生產法案》力保戰略物資生產本土化;法國擬考慮動用國有化等干預措施保護受威脅大型企業或重要經濟資產,這些采取的臨時性措施很可能被長期化、制度化。這使得2020年有可能成為政府作用提升的標志性一年。類似于1934年羅斯福新政和1936年凱恩斯革命,類似于1980年里根、撒切爾夫人新政和新自由主義理論政策回潮的又一次理論政策導向的大調整。

  四是疫情結束后,國際大三角分工格局將加快調整。過去美歐為世界提供市場和技術,疫情使美歐的市場購買力大幅萎縮,關鍵零部件和元器件、重要材料和設備的供給中斷,供應鏈回歸和加速再工業化試圖重塑實體經濟。過去東亞為世界提供制造和人力等要素,疫情迫使“10+3”東亞地區加強合作,協調擴大區域內需,共同穩定區域供應鏈、恢復區域產業鏈、提升區域價值鏈。過去中東和亞非拉為世界提供能源和資源,疫情結束后,也將加快供應鏈、產業鏈、價值鏈的本地化趨勢。

  五是疫情結束后,供應鏈東移步伐會加快。全球疫情率先趨于穩定的是東亞地區。中日韓和東盟復工復產復市和社會經濟正常化會領先美歐地區,這將加速半導體、機器人、智能制造等高端制造業東移,高端工業服務、消費服務新業態等東移,技術、人才、數據、資本等優質要素東移,進而帶來東亞生產方式的變革,即從要素投資增長支撐的舊動能向要素生產率增長支撐的新動能轉換。產業鏈、供應鏈、價值鏈東移,將使東亞成為全球經濟增長的重要引擎。

  六是疫情結束后,供應鏈縮短的趨勢將加快。新冠疫情、去全球化和新科技產業革命相互作用,加快推動全球供應鏈更短、更本地化、更分散化的趨勢。跨國公司將進一步收縮跨國經營的全球布局,避免供應鏈過長、價值鏈過度全球化、產業鏈過分集聚集群集中所帶來的斷鏈、斷供、斷聯風險。一些跨國企業可能將采用新型貿易的方式推動貨物全球化,用商業存在的方式推動服務全球化,用數字技術方式推動技術全球化,全球供應鏈縮短趨勢將進一步加快。

  七是疫情結束后,供應鏈區域化趨勢將更加明顯。如RCEP(不包括印度,經濟規模占全球的比重約28.9%)、CPTPP(經濟規模占全球的比重約13.1%)、歐日EPA(經濟規模占全球的比重約28.1%)、美墨加協定(經濟規模占全球的比重約27.6%)等大型區域貿易協定的簽訂將改變全球供應鏈、產業鏈布局。其中,RCEP最具有包容性、開放性和多樣性,美墨加協定則有更強的排他性、保護性和單一性。RCEP經濟的高成長性將吸引更多國際資本和跨國公司參與其供應鏈布局。

  八是疫情結束后,醫藥、健康、人工智能將成為未來市場成長性最好的科學抗疫供應鏈網絡。該網絡將更加重視增強人體自身免疫力,更加重視大數據、人工智能、互聯網物流網的應用,更加重視全方位國際合作。因此推動中西醫藥的深度融合,推動醫藥、健康和人工智能的深度融合,推動全球科學、技術和人才的深度融合將成為新趨勢。尤其在拉美、非洲和南亞地區可能因疫情失控成為一場人道主義災難,還是同舟共濟共度難關,是對科學抗疫供應鏈的需求和挑戰。

  九是疫情結束后,供應鏈分散化將成為主流趨勢。新冠疫情會改變人際交往方式、人群集聚頻率和服務空間密度,促進網絡會議、網絡廣交會、網絡購物等新業態的發展,推動傳統制造業與數字技術、生產性服務業和城市群的深度融合,形成更加分散化、碎片化、個性化的新型供應鏈網絡。其中,滿足個性化需求的定制供應鏈,滿足多樣性需求的跨境電商供應鏈,滿足主觀體驗性消費的虛擬供應鏈等迅猛發展,充分滿足消費者需求痛點,增進了全球經濟福利水平。

  十是疫情結束后,高質量共建“一帶一路”供應鏈將成為新增長點。疫情蔓延過程中,中國與“一帶一路”相關地區聯合抗疫,合作復工,保障民生,將帶動供應鏈進入拉美、非洲和南亞地區。包括公共衛生和健康、生態建設和環保、減少貧困和可持續發展等方面合作,也包括推動貿易投資自由化便利化、拓展供應鏈產業鏈分工協作、創造更多本地就業改善民生等領域合作。世界銀行的一項研究表明,“一帶一路”倡議將大大減少當地運輸時間和貿易成本。

  三、疫情結束后我們會面對一個不一樣的中國

  可以預見,這次疫情結束后,中國的發展將進入一個新時代。中國發展的國際格局、世界秩序和產業布局面臨著三個不確定性變化前景。

  一是科學和技術領域是更加脫鉤還是更加掛鉤的前景不確定,避免脫鉤的舉措是在確保安全的前提下推動更加開放的科學和技術國際合作。

  二是規則和標準領域是更加脫鉤還是掛鉤的前景不確定,避免脫鉤的舉措是在確保中國特色的基礎上更快推動與國際高水平規則和標準相銜接。

  三是供應鏈和產業鏈接領域是更加脫鉤還是更加掛鉤的前景不確定,避免脫鉤的舉措是形成基于自主可控的更加緊密的區域內、產業內和產品內更高層次的分工合作鏈接。

  其中,有三種不同的驅動力在起作用。一種是基于經濟規律的周期性因素在起作用。鐘擺現象會使創新鏈、規則鏈、產業鏈出現更多關聯或更少關聯的自然變化。另一種是基于外部干預的結構性因素在起作用。更加開放還是保護、更多干預還是放任、更加全球化還是本地化,會影響世界主要經濟體的關聯程度。第三種是基于戰略競爭的安全性因素在起作用,非理性沖突對抗隔離大國之間科技、規則和產業鏈接。

  在百年未有之大變局時代,在百年一遇的新冠病毒大流行結束后,第三種因素有可能會占據主導地位。這意味著1870至1913年全球化中斷后,曾經發生過的舊秩序解體、貿易戰、大蕭條、流感大流行甚至兩次世界大戰,很有可能再次重演。要“避免因一時短視而犯下不可挽回的歷史性錯誤”,更要保持平常心,保持歷史耐心、戰略定力和底線思維,保持進一步擴大開放包容、和而不同、共享合作的心態,贏得這場劃時代的國際拔河。

  這場疫情對我國的影響重大深遠。主要表現在科學和技術尤其是醫學科技創新體系和體制機制建設的重要性更加凸顯;基于規則法治的公共衛生和社會治理體制機制變革及能力建設的緊迫性更加凸顯;在科學抗疫基礎上穩定和增強產業鏈、供應鏈競爭力及安全并與全球生產體系對接的戰略性更加凸顯。在與新冠病毒作持久斗爭的過程中,我國作為全球有重要影響力的負責任大國要對疫情結束后的國際格局、世界秩序和產業布局朝向和平合作和可持續發展的方向前行做出應有貢獻。

  首先要對全球科學抗疫,尤其是與發展中國家聯合抗疫加強合作。重點是加強與東盟及周邊地區、“一帶一路”相關地區和國際組織之間的全方位、深層次、高水平合作。

  其次要推動科學、技術、人才和創新國際合作。推動醫藥和養老健康領域的基礎研究、應用基礎研究、共性和公共技術研究、開發試驗研究的創新體系建設。重點是構建研發服務、技術服務、設計服務、資訊服務、人才服務和專業服務等國際合作的跨境創新網絡,深化科學技術研究開發管理體制改革。

  再次要打造現代產業體系。重點是構建滿足高品質、多樣化、個性化需求的彈性靈活的產業鏈和供應鏈體系,形成中高端工業服務和生產性服務差異化集聚的城市群,打造科技創新驅動的新動力源和創新策源地,建立與全球產業體系緊密對接的產城、產創、產智、產融深度融合的合作機制。

  第四,要推動更高層次開放型經濟新體制建設。不僅在公共衛生和健康、生態文明和環保、國家安全和反恐等領域開展全方位國際合作,而且在推動全球貿易投資自由化和便利化,擴大進口和對外投資,改善投資和營商環境等方面加強國際合作。

  最后要推動公共衛生及社會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現代化。這次抗疫充分調動了各級政府的公共資源、企業和工商界的市場資源、志愿者和社區及自治組織的社會資源、全球華人華僑的海外資源以及境外團結合作的國際資源,形成了和諧之力,取得了抗疫的階段性成功。未來要進一步推動公共衛生和社會治理體制變革,提高法治化、專業化和規范化治理水平和實現治理能力現代化。

  疫情結束后,武漢疫區為中心的長江中游城市群有可能成為新時代改革開放的新戰略支點。以數字經濟、生命健康、新材料等為代表的戰略性新興產業、未來產業將有更多發展機遇。其中,一個最關鍵的變化因素就是中國建設實體經濟、科技創新、現代金融、人力資源協同發展的現代產業體系,為全球產業鏈、供應鏈、價值鏈的發展創造了新機遇。其中,創新發展成為第一動力、協調發展成為內生特點、綠色發展成為普遍形態、開放發展成為必由之路、共享發展成為根本目的,將成為重塑全球供應鏈合作網絡的發展理念和合作重點。

  本文原發于財經智庫

  (本文作者介紹:國家發改委學術委研究員、中國國際經濟交流中心首席研究員)

責任編輯:潘翹楚

  新浪財經意見領袖專欄文章均為作者個人觀點,不代表新浪財經的立場和觀點。

  歡迎關注官方微信“意見領袖”,閱讀更多精彩文章。點擊微信界面右上角的+號,選擇“添加朋友”,輸入意見領袖的微信號“kopleader”即可,也可以掃描下方二維碼添加關注。意見領袖將為您提供財經專業領域的專業分析。

意見領袖官方微信
文章關鍵詞: 中國經濟 張燕生 新冠肺炎
分享到:
保存  |  打印  |  關閉
網絡文學盜版一年損失近60億 侵權模式“花樣百出” 香港診所被曝給內地客人打水貨疫苗 給香港人用正品 鐵路部門下發買短補長臨時辦法:執意越站加收50%票款 優速快遞董事長夫妻雙雙身亡 生前疑似曾發生爭執 澳大利亞房價暴跌:比金融危機時還慘 炒房團遭趕走 五一旅游前10大客源城市:上海北京成都廣州重慶靠前 五一假期國內旅游接待1.95億人次 旅游收入1176.7億 華為正與高通談判專利和解 或將每年付5億美元專利費 游客在同程藝龍訂酒店因客滿無法入住 平臺:承擔全責 花650萬美元進斯坦福當事人母親發聲:被錄取后捐的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