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国产 亚洲 小说图片,337p人体粉嫩胞高清视频,久久精品国产72国产精,国产乱理伦片在线观看

景乃權:改革開放40周年的變化

2018年09月10日14:37    作者:景乃權  

  文/新浪財經意見領袖專欄作家 景乃權

  時值改革開放40周年,每一個中國人都能真切地感受到40年來生活翻天覆地的變化,這些變化聚集起來,就是整個社會的進步。

  “艱難困苦,玉汝于成?!痹?.25日南非約翰內斯堡舉行的金磚國家工商論壇上,習 近平總書記用這樣一句中國古語,概括和形容中國不畏艱險走過的不平凡歷程,穿越風雨取得的不平凡成就。這是歷史的總結,更是現實的激勵、未來的昭示。古老的民族,年輕的國家,億萬萬追求幸福生活的人民,歷經風雨創造了值得驕傲和自豪的今天,也必將風雨無阻、勇往直前,奔向更加美好的明天。

  40 年的偉大征程,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道路、理論、制度、文化煥發出強大生機活力,奇跡正在中華大地上不斷涌現。中國逐漸形成了一條適合自身國情的發展道路,在經濟、軍事、政治、科技、教育、文化、體育、社會等多方面走向全面開放的局面,并取得了舉世矚目的成就,贏得了世界的驚嘆與喝彩。

  改革開放 40 年的巨變并不空洞,他就在我們的身邊。在浙大經濟學院景乃權教授的要求下,共 10 名浙大經濟學院金融系研究生回到自己的家鄉,調研了家鄉的變化,通過以小見大的形式,共同撰寫了這篇文章。他(她)們分別是浙江杭州的朱利紅、張家祺,浙江東陽的王鼎盛,浙江湖州的倪靜嫻,安徽阜陽的李之好、陳德宇,貴州遵義的陸慧,湖北黃岡的劉小馳,湖北鶴峰的歐陽守紅,河北邯鄲的張巖。

  一、小鎮的“窮-富-美”之路

  蕭山,是杭州市的一個市轄區,位于錢塘江南岸,與杭州主城區一江之隔,

  陸地面積 1417.83 平方千米,綜合經濟實力已連續多年位列浙江縣(市、區)第一同時,蕭山也連續多年被評為“中國十強縣(市、區)”,多次蟬聯“中國大陸極具投資地第一名”,被譽為“浙江文明之源頭、浙江交通之樞紐、浙江 經濟之首富、浙江休閑之勝地、浙江民生之樂園”。改革開放以來的三十年間,蕭山人民的生活、收入都發生了翻天覆地的變化。根據最新的區統計年鑒數據顯示,蕭山區城鎮居民的人均可支配收入從 1986 年的 1074元,增長到 2016 年的55712 元,翻了 50 多倍;農村居民可支配收入從 1980 年的 229 元,到 2016 年的 31849元,增長 139倍。

  然而,在這片土地上,又有誰能想到在上個世紀中期,這里很大一部分是灘涂之地,百姓還常受潮水的困擾,被沖垮堤壩、吞沒農田、摧毀房屋。于是,在危難面前,一場歷時三十多年的圍墾造地運動開始了,最多日動用民工十五萬余人,用原始的勞動工具和生產方式,圍海造田 52 萬畝,使 350 平方公里的灘塗變成良田,被聯合國糧農組織譽為“世界圍海造田的奇跡”。同時,也為蕭山大產業集聚、經濟騰飛儲備了寶貴土地,由此凝縮成的“圍墾精神”也為蕭山成為改革開放排頭兵,提供了強大精神動力。筆者的父親在上世紀 90 年代還參與了別的鎮的圍墾活動,據描述,當時蕭山人民真的是眾志成城,干部百姓共同努力。

圖1-1 眾志成城抗洪圖圖1-1 眾志成城抗洪圖
圖1-1 眾志成城抗洪圖圖1-1 眾志成城抗洪圖

  黨山鎮(2013 年與坎山鎮、瓜瀝鎮合并,成立新的瓜瀝鎮)地處蕭山東部,南與紹興毗鄰,區域面積 49.74 平方公里,下轄 21 個行政村,2 個社區,戶籍人口 5.23 萬。曾先后榮獲中國化纖織造名鎮、中國門業之鄉、中國制鏡之鄉、中國衛浴配件基地、全國千強鎮,杭州市工業強鎮等稱號。

  在上個世紀五十年代中后期到八十年代初的一段時間內,那時候還是集體公社的經濟模式。據筆者父親及周圍人回憶,當時還是較為典型的“男耕女織”社會,男的主要活動就是種,一個年青壯年勞動力的價格大約是0.2-0.3元/天;女性的活動是挑花邊(該活動至2002 年前后才消失)。同時,工資采用累計結算的方式,年末匯總計算,并以此交換相應的糧食。在當時的情況下,“倒掛”時常存在,即一年累計的工資還不足以換購所需的糧。除上述之外,由于大規模的圍墾造地,需要一定的勞動力,而黨山作為離錢塘江較遠的鎮,雖然自身圍墾的需求不大,但是需要參與到鄰鎮及其他鎮的圍墾,因此,鎮上男性的日?;顒舆€有圍墾,由 圍墾活動還衍生出了打石子、運輸石子等活動。這些活動在加大對鎮上男性勞動力的勞動量同時并沒有顯著提高其相應的生產生活資料,種種原因使得黨山群眾生活艱苦,物質水平不高。

圖1-2 婦女挑花圖圖1-2 婦女挑花圖  
圖1-3 鄉村生活居住圖圖1-3 鄉村生活居住圖
圖1-3 鄉村生活居住圖圖1-3 鄉村生活居住圖

  后來,安徽鳳陽小崗村的家庭聯產承包責任制在全國農村逐漸推廣,到八十年代初期,家庭聯產承包責任制傳入當地。至此,老百姓的收入有了些許提高,生產活動也略微豐富,勞動報酬也逐漸得到提升。除了種田、挑花邊、浸絡麻、 絡麻種植及隨后的浸、剝工序,此外,集體所有的工廠也開始出現,于是黨山鎮上有了三個公有制企業:農機廠、綢廠、燈管廠。也是在這個時候,黨山鎮開始有了工業的影子。

  在八十年代中后期,鎮上的百姓陸續開始有人去外面打工。據筆者的父母回憶,在進入九十年代時,當時農村的普通老百姓的年收入不足 1500 元,但是, 如果去外面打工,例如當時鎮上有為數不多的幾個人去外地提供貨船運輸服務,其年收入可達萬元以上。這些去外地打工的老百姓,經過初始的資本積累,為后來黨山鎮的經濟發展作了巨大的貢獻。這時候,黨山鎮開始也陸續出現了民營企業,進入九十年代中后期,黨山鎮上的民營企業逐漸增多,到 2000年前后,民 營企業的規模迅速擴大,也正是在這段時期,逐漸形成了紡織、浴柜、門業、制鏡等的產業集群,逐漸奠定了黨山鎮作為杭州市工業強鎮的經濟地位。同時,鎮上其他各種形式的市場經濟也開始活躍起來。除了大大小小規模不均的工廠, 各種類型的商店也開始陸續開張,老百姓的生活水平也有了極大提升:電話機由開始的每村一部變成家家戶戶都有,手機、彩電、摩托車等也在這個時間段逐漸 推廣,極大豐富了人們的物質生活。

  也正是在這個時期,涌現了一大批在日后行業具有相當影響力的企業,浙江金迪控股集團便是其中佼佼者,也是浙江省乃至全國從事新型環保木質復合門產業的行業龍頭。1986 年,借著改革開放的東風,當時還是一名模具工的王永虎先生創立了金迪。1992 年,金迪吸收美方資金,成為中美合作企業,金迪整合了美方資源,在國際經濟格局中有效地把握住了發展商機。1994 年,金迪成立制鏡廠,并成為中國銷量最大地美容鏡銷售單位,自此金迪進入快速發展階段。

  1996 年,黨山金迪家私裝飾公司就研發出了我國第一代裝飾復合門。1998 年,中國第一扇金迪門誕生,從此開創了工業化環保木門先河。目前,金迪在國內31個省建立了1500多家專賣店,海外遠銷美國、加拿大、澳大利亞,日本等70 多個國家和地區,并已與萬科地產、萬達地產等中國著名房地產企業建立了戰略 合作關系。

  同時,在建設企業的同時,金迪還積極投身公益事業,于 2002 年創辦金迪學校,專為來黨山鎮工作的外來務工人員子女提供教育。該學校也是蕭山區第一所經教育局、民政局批準的全日制民辦學校。經過 15 年的發展,目前學校分為幼兒部、小學部、初中部,共有學生 2400 余人,教職工 130 余人。辦學規模日漸擴大,社會影響力也與日劇增,贏得外來務工人員和社會各界人士的一致好評。

圖1-4 農村建設對比圖圖1-4 農村建設對比圖
圖1-4 農村建設對比圖圖1-4 農村建設對比圖

  除了門業,黨山的化纖織造、鏡業、浴柜等也十分出色。尤其是黨山的浴柜、淋浴房等衛浴產業,在國內外市場上均有較高的知名度。黨山浴柜產業的興起也是隨同黨山鎮民營企業的興起而興起,在2000年左右呈現爆發式增長。早在2012年,黨山鎮的浴柜及配套企業即已超過 300 家,年銷售額達 45 億以上,約占當地經濟比重的20%。其中,也不乏一些優秀品牌,諸如“桑萊特”、“康利達”、“金迪”等。

  當然,傳統的工業強鎮也不可避免地存在環境問題。筆者正是這個過程的見證者。家門口的河道90年代末時的清澈見底10年前河水發出陣陣惡臭, 中間也僅僅是筆者從小學到初中這些光年。筆者至今深刻地記得,那條河道五顏六色的樣子。

  再后來,中央產業政策與社會環境都發生了翻天覆地的變化。也是在當時,浙江拉開了治水的序幕。同時,為了更好的發展可持續型、集約型綠色經濟,發揮產業的集聚效應,2013 年 7 月,蕭山區委區政府決定將黨山鎮、坎山鎮并入瓜瀝鎮,發展小城市建設,組成瓜瀝小城市,進行轉型升級發展。

圖1-5 蕭山生態環境圖圖1-5 蕭山生態環境圖

  近年來,瓜瀝重點著眼小城市臨空產業發展平臺建設,把建設發展臨空產業園作為提振經濟實力和推動轉型升級的主引擎。2017 年,瓜瀝實施政府和產業兩大類項目80個,改造提升比重高、總量大的低端傳統產業,積極引入新興產業,以招引航空產業,高端裝備制造、生態環保、高科技智能企業為重點。在航空服務方面,已引入長龍航空、東方航空、武漢航達等企業。同時,政府也下定決心整治環境問題,探索運用海綿停車場、納米曝氣、微生物修復水體等技術改善水質,經過五六年的治理,現在筆者家門前的河流又慢慢恢復了往日的生機, 河里的小魚小蝦米又開始逐漸增多。

  筆者相信:生態環境常抓不懈,企業生存環境不斷改善,新興產業政策不斷優惠,積極探索多元化發展,始終不停提高政府的政務水平,不斷精簡群眾和企 業的辦事流程,瓜瀝鎮必將以新的面貌面對世界,面向未來。

 ?。ㄕ憬髮W金融系研究生 朱利紅)

  二、杭城“付”饒路

  40 年的杭州發展史,是一部可歌可泣的改革史;40 年的杭州發展路,是一條波瀾壯闊的改革路。

  在老一輩的眼中,“上有天堂,下有蘇杭”,是對杭州最好的描述,杭州作為一座有人文底蘊的風景之城,在大家心目中留下了深刻的印象。而在我這個 90 后的眼中,杭州不僅風景秀麗,更是一個“小硅谷”,以阿里巴巴為首的一系列互聯網企業、科技創新小鎮、人工智能小鎮,使得杭州成為了一個現代化的大城市。G20 的舉辦,亞運會的籌備,一系列國際型會議、項目的舉辦,正是對杭州 發展的認可。

  在這 40 年,杭州的城市規劃、道路交通、居住條件、消費結構等都發生了變化,但于我而言,支付方式的變化更讓我影響深刻。站在新時代的船頭,回望過去 40 年,祖輩們的“買買買”一直在不停地“變變變”——從憑票購買到想買就買,再到足不出戶、移動支付……

  (一)上世紀 80 年代——票證經濟

  我爺爺是 40 后,如今已經 70 多歲,每當吃飯的時候聊到“老底子”的事, 他總是樂呵呵地說:“那時候還是商品計劃經濟,吃飯穿衣都要憑票,買糧食要糧票,買布匹要布票,全家人吃穿全靠我的供應證,到指定的商店里去買。票證發放雖然很多,但是仍然不能涵蓋所有商品。因此,在票證之外,又發了各種購貨本,如糧食本、副食本、煤炭本等等。至于購買工業品,國家還發放了工業券。大件、貴重的商品,還要自行車票、縫紉機票、手表票等。記得我家的第一部縫紉機,就是用票買來的?!?/p>

  中國最早實行的票證種類是糧票、食用油票、布票等。以糧票為例,作為一種實際的有價證券,糧票在中國使用時間達 40 多年。隨著社會的發展,諸如糧票之類的票據逐漸退出了歷史舞臺,成為藏品。

  我爺爺說:“在我看來,各類票證在當時相當于是‘第二人民幣’,見證了一段特殊歷史和一套經濟運行體制,當時中國糧票種類繁多,不同的市縣,鎮、鄉,還有一些大企業、廠礦、農場、學校、政府、機關等單位,都分別發放并使用了各種糧票,進行計劃供應?!?strong>作為特殊經濟條件下的產物,糧票票面題材廣泛, 印制精細,既有時間性、又有地域性,很有紀念意義和收藏價值。

圖2-1 80年代的杭州糧票圖2-1 80年代的杭州糧票

  改革開放之初,我國處于計劃經濟和計劃經濟向市場經濟轉變時期,在較長一段時間里,商品供應匱乏,國家為了保持供需平衡,設立了票證制度,對城鄉居民生活必需品實行憑證憑票憑券的計劃供應,嚴格控制著人們的需求。這是我國計劃經濟體制下的特殊產物,在當時,對穩定市場和社會,保障人民生活必需品供應,曾發揮過積極作用。

  “沒錢有票能活,有錢沒票卻不好活”,我作為 90 后很難想象這樣的時代。 不過,也正是這樣的支付方式,反映出了改革開放 40 年發展的成績。人們從解決溫飽到步入小康,再到現在追求“美好生活需要”,不難看出商品供應的數量、種類、質量的飛躍,人民生活水平的上升,需求的提高,消費結構的改善。

  (二)上世紀 90 年代——現金為王

  90 年代初,我爸媽20 多歲,正是我現在的年紀,而他們對有錢人的描述是這樣的,“開著桑塔納,打著大哥大,錢包一打開,百元一沓沓”。當時,各種票 證逐漸退出歷史舞臺后,現金支付開始大行其道。

  當時我爸媽在鞋廠幫人賣鞋,做批發零售生意,對上世紀 90 年代的支付方式深有感觸。他們說:“上世紀90 年代初,來我們這里進貨的客戶,錢包都是鼓 鼓地,結賬的時候,掏出來一沓錢,一張一張地數,我們每天營業結束后,都要點款。一般每隔三四天,就要跑一次銀行,把收到的貨款存了?!?/p>

  那段時期,隨著經濟快速發展,物資短缺現象逐漸消除,糧票等各種票證也就完成了歷史使命,現金成為國人主要支付工具。人們出門、購物、旅游都不忘隨身攜帶現金。日常儲蓄出現存折。那時候人民幣面額最大的是10 元紙幣,1988 年才出現100 元面額的紙幣。人們樂于在現金交易中靠消費找零,樂于對現金互驗真偽,也樂意靠一手交錢一手交貨尋求踏實放心。當時驗鈔機還是稀有貨,上 至白領,下至商販,各階層的人都有一套辨認假幣的方法。在現金交易時,人們都習慣地抖錢、聽聽聲、用手來回捻搓百元大鈔正面右側防偽痕跡,將百元大鈔 放在日光下尋找毛主席的暗影是大家都會的一種辨別真偽鈔的方法。

圖2-2 90年代的人民幣圖2-2 90年代的人民幣

  隨著時代的向前推進,老版的人民幣現在都成收藏品了,2 元、2 角、1 角等一些不常用的紙幣也停止發行了,100 元的紙幣也開始流通了。紙幣額度的增加,便利了物價上漲后的交易,但在大額購買時,仍免不了“百元一沓沓”的情況。大額現金不便于管理、容易丟失、運輸成本高的特點,提高了支付體系的交易成本,降低了交易效率。但相比票證時代,人們至少不受物資供應的限制,可 以按照自己的意愿購置所需要的東西。

  (三)21 世紀初期——刷卡支付

  21 世紀,隨著科技的發展,人們的支付方式再一次經歷變革,變得更為簡便。我爸說:“自從有了銀行卡,出門在外方便了很多。如果出去旅游,再也不用攜帶大量的現金了,就帶兩張銀行卡,一張借記卡,一張信用卡,刷卡消費便捷又安全,刷信用卡還可以攢積分換禮物?!?/p>

  同時,隨著社會信用體系建設的加速推進,在信用理念、信用應用不斷普及的大環境下,人們正在養成信用消費的習慣。基于對自己信用能力的信心,他們不再先存錢后花錢,而是合理運用信用消費方式,來追求更高品質的生活方式。我爸說:“自從有了信用卡,我就可以提前買到想要的東西,不用等待漫長的攢 錢過程。信用卡可以分期支付,特別方便,我每個月也會按時還款?!?/p>

圖2-3 21世紀初的銀行卡圖2-3 21世紀初的銀行卡

  21 世紀,中國開始步入電子支付時代,銀行卡、信用卡、ATM 先后投入使。中國人民銀行建成全國電子聯行系統,并逐漸形成以人民銀行跨行支付系統為骨干,以銀行業金融機構行內支付系統、票據支付系統、銀行卡支付系統為補充的全國性支付網絡體系,中國的支付體系初步形成。由此開始,以銀行信用為 依托的支票、銀行本票、匯票以及銀行卡等非現金支付工具逐漸取代現金并普及應用。計算機和應用系統在銀行業普遍使用,極大地提高了結算效率,便利了人 們的日常支付與企業的交易結算。

  相比父輩做生意時的“百元一沓沓”,刷卡更安全、便捷。同時,隨著支付體系的發展,互聯網的進步,阿里巴巴等一系列企業逐漸成立,電子商務開始發 展,推動了線上支付與移動支付需求的產生。

  (四)改革開放 40 年——移動支付

  說到杭州的知名企業,相信多數人的第一反應是阿里巴巴、螞蟻金服。螞蟻金服旗下的支付寶、螞蟻花唄等再一次改變了支付方式。我作為一名 90 后,出門什么都可以不帶,唯獨手機不能,出門叫滴滴需要手機付款,騎共享單車需要手機付款,飯店吃飯要掃二維碼付款,充話費、繳水電費統統在手機上完成…… 現在我一天的生活幾乎全是移動支付了,錢包里已經好幾年沒放過錢了,昔日大家掏出錢包搶著買單的場景,也變成了爭著掏出手機。

圖2-4 當代各類移動支付圖2-4 當代各類移動支付

  移動支付的出現,進一步提高了結算效率,我家樓下超市的老板說:“早些年現金購物、刷卡購物的顧客比較多,這兩年就不一樣了,百分之九十的顧客都 是掃二維碼,用微信、支付寶。不僅客人方便了,對于我們來說也方便多了,賬目一目了然不說,再也不用為找零感到麻煩了,也不用跑銀行存錢,還不用擔心收到假錢?!?/p>

  超市內的一名顧客也說:“我手機上下除了支付寶還有別的很多支付軟件,因為這些 APP 常有優惠活動,付錢時我一般都會先問收銀員,哪個付款方式有優惠,很劃算!”

  隨著智能終端日益普及、移動應用市場興起、支付場景的不斷創新,以及互聯網公司的大力補貼培養用戶支付習慣,移動支付以其移動性、便捷性、及時性實現爆發式增長。相較于傳統的支付方式,移動支付有兩大突出的價值。一是快捷支付價值。對支付客戶而言,相比銀行卡支付,移動支付更有效的滿足了 小額高頻的支付需求,以更優惠的價格、更快捷的業務響應提供了跨區域,跨境支付服務。二是數據流價值。以電子商務、移動社區等為依托的第三方支付平臺,天生就是生產、銷售、消費、社交信息的集成場所。這些產生于移動支付的交易信息流、支付流、供應鏈物流、資金流,以及公共媒體及自媒體信息流等數據流能幫助商戶進行更精準的客戶營銷,使商戶、銀行均實現規模的擴大,同時生成 了信用的全新模式。

  (五)總結

  見微知著,杭州作為支付寶的誕生地,最先成為了移動支付普及的地方,也見證了支付方式的一系列變革,我的長輩們完整的經歷了這些變化,我作為 90 后,雖然沒有經歷過票證時代,但從現金支付到移動支付,其變化之大也足以讓 我感受到改革開放以來的進步。支付方式的變化是個小小的縮影,里面滲透著物質生活的提高、科技發展的進步、消費結構的改善、金融體系的推進、商業模式 的改變等。

  杭州的變化不止這一點,改革開放仍將繼續前行。

  (浙江大學金融系研究生 張家祺)

  三、產業植入助力美麗鄉村

  東陽,素有“婺之望縣”、“歌山畫水”之美稱,是浙江省首批文明城市、首批旅游經濟強市,中國縣域經濟百強縣市、中國優秀旅游城市,同時也是國務院  批準的對外開放城市和浙江中部的歷史文化名城。

  2018年是改革開放 40周年,也是東陽市撤縣設30周年。改革開放40年 來,東陽歷經農村經營體制調整、擴大企業自主權、財政體制改革、經濟體制改 革、經濟技術協作等一系列改革措施,經濟社會持續快速發展,2017 年實現地區生產總值553.9億元,增長7.5%;實現財政總收入100.9億元,同比增長9.2%, 首次超百億元。

圖3-1 中華人民共和國國務院公報1988年22期圖3-1 中華人民共和國國務院公報1988年22期
圖3-2 東陽撤縣設市大會圖3-2 東陽撤縣設市大會

  位于東陽市東北部的六石街道地處東陽江、白溪江和淥溪江三江交匯口,行政區域面積 65 平方千米,目前轄區總戶數 15000 余戶,總人口 40000 余人,以長松崗、木雕小鎮為代表的工業,以紅樹林影視基地、東方伊甸園花海為代表的旅游服務業蓬勃發展,可謂人杰地靈、生機勃勃。而在 40 年前,六石還是一個年均人收入不足百元的貧窮小山村。彼時,商業、工業尚不發達,服務業更是 無從談起。

  六石街道擁有獨一無二的愛國主義教育資源——1939 年 3 月 14 日,中共東陽縣第一次代表大會在該街道裘家嶺村后翠塔山上的小石婆洞召開。讀小學時, 學校曾組織我們前往春游,學習歷史,了解家鄉文化,感受追求真理的精神。東陽市革命的星星之火,也正是從這里燎原開來。裘家嶺村地處北部山區,離市區約 20 公里,曾是永康、東陽經諸暨通往杭州的要道。這里植被豐富,改革開放初期,附近村民都會到這里砍柴,而現在,柴火灶似乎都不多見了。裘家嶺村作為東陽市知名的革命老區已經是市民休閑觀光旅游的地方。特別是每年“七一” 前后,很多黨員干部群眾自覺到此緬懷先烈,開展豐富多彩的紀念活動。而到了暑期,裘家嶺村則成為避暑勝地,許多家長帶孩子前往,或是野炊、或是在附近 水庫游泳。

  除了裘家嶺村,六石街道石馬村歷史上曾與日寇交戰,數百名抗日將士浴血奮戰,抵御日寇侵略;里光明自然村有戚高山日軍侵華遺址,是東陽市的愛國主 義教育基地之一。

圖3-3 戚高山日軍侵華遺址圖3-3 戚高山日軍侵華遺址
圖3-3 戚高山日軍侵華遺址圖3-3 戚高山日軍侵華遺址

  基于豐富的紅色歷史,六石街道整合資源,在楓樹下村植入影視產業,建立紅樹林影視基地,成為橫店影視城首批簽約外景地。在紅樹林影視基地拍攝的內容以抗日題材劇為主,基地在原來的小山坡上構建重組,建成了大量碉堡、烽火臺、戰壕、茅草屋等影視拍攝場景。部分區域還留有炮彈轟炸后的彈坑以及烈火燎原后的痕跡。原始的樹林山坡田野搭配逼真的場景,受到眾多劇組青睞,同時 也吸引了許多游客前往探班,滿足劇作拍攝的好奇心。

圖3-4 紅樹林影視基地圖3-4 紅樹林影視基地
圖3-4 紅樹林影視基地圖3-4 紅樹林影視基地
圖3-4 紅樹林影視基地圖3-4 紅樹林影視基地

  除紅樹林影視基地外,六石街道建立了北后周“肇慶堂”、下石塘“德潤堂”影視基地。這些基地以古建筑為依托,為古裝戲、武俠戲、戰爭戲的拍攝提供拍攝場景?!睹麄商叫鳌?、《人民子弟兵》《獨步天下》等200余部作品均在六石街道拍攝完成。同時,六石街道眼光長遠,注重國際合作,2016 年 9 月,在第三 屆絲綢之路國際電影節上成功與印尼、新加坡、越南等東盟十國的電影公司簽訂了影視合作意向書;12 月中旬,與有關部門聯合舉辦了首期“中國——東盟文 化產業合作研修班”,極大地推介了六石的影視資源。在影視產業的基礎上,北后周“肇慶堂”還發展起民宿、農家樂等項目。2017年20余位來自“一帶一路” 沿線國家的海外學子、清華大學學生及帶隊老師曾到東陽開展暑期社會實踐,當 時他們就住在北后周“肇慶堂”的民宿里。

  六石街道不僅引入了影視產業,還引入了工藝美術品——木雕。東陽木雕源遠流長,早在1915年,東陽木雕和東陽竹編工藝制品就雙雙在巴拿馬萬國商品博覽會上獲金獎,而杭州靈隱寺大雄寶殿中高19.6米、由26噸樟木雕刻而成的釋迦牟尼佛像,杭州雷峰塔的大型木雕壁畫《白蛇傳》,香港回歸時浙江省政府贈送香港特別行政區的禮品《航歸》,G20 杭州峰會、金磚國家領導人廈門峰會主會場木雕裝飾,習 近平贈送給英國女王的國禮《壽比松齡》等,都出自東陽木雕藝人之手。六石街道積極響應浙江特色小鎮建設,建立了木雕小鎮,打造集木 雕高峰論壇、文化體驗、旅游觀光、工藝品制作于一體的場所。目前,木雕大師陸光正、竹編書畫大師盧光華、融木雕竹編藝術于一體的徐經彬均已在木雕小鎮成立了自己的工作室。小鎮共云集了亞太地區手工藝大師 2名,國家級工藝美術 大師9 名,省級工藝美術大師 36 名,可謂星光熠熠。

圖3-5 徐經彬藝術館圖3-5 徐經彬藝術館

  六石街道的吳良村村民的發展思路一直走在前頭,1977年,吳良人均收入僅41元。1978年4月,第四生產隊發起興辦勞保用品工藝廠,半年產值3.6萬元,一時震驚東陽全縣。1985 年,吳良年產值逾百萬元,中共東陽縣委將吳良經驗在報刊上發表推廣。1980年,經濟師吳益群引進海外技術,在村內創辦縣、社、隊三級聯辦的花磚廠,1983年產值60萬元。1985年獲省級優質產品證書,1986 年為東陽贏得第一塊部優銀牌。1984-1987年,村黨支部連續4年被評為金華市先進支部,吳良村獲浙江省家庭工業先進村稱號。吳六三當選為浙江省第七屆人 民代表大會代表,吳妙潭為第七屆浙江省政協委員。1992 年,村黨支部對村辦工業作出新的部署,開始籌辦新的規模企業 6 家,投產后,年產值將超過 5000 萬元。進入新時代,吳良村也另辟蹊徑,大力發展休閑旅游產業。2017 年,吳 良村舉辦了主題為“十里桃花,穿越之旅”的鄉村休閑旅游節,同年引進了東方伊甸園花海項目,總投資達3.2億元,一期項目于去年國慶節正式開園,舉辦了熱氣球節、動漫燈光節以及花燈節,園區門口兩萬余只彩色風車齊刷刷轉動,園 區內有千畝花海以及超級滑草場,吸引游客10萬余人。

圖3-6 東方伊甸園花海圖3-6 東方伊甸園花海

  六石街道的張麻車村發展思路不同于上面這些大項目大建設,而是從小著手,利用小區及周邊低效閑置老舊房屋、綠地、舊街區等資源,推出了“梅客邦青年創客社區”項目,村莊房屋外墻也化了個 3D 繪畫的妝。小時候對張麻車村的印象是這是我周末補習的地方,跟補習班隔一條馬路的是六石高中的操場,而操場還沒有塑膠跑道?,F如今,補習班不再書聲瑯瑯,而操場已經幾經翻修,標準的400米跑道當然是必備。

圖3-7 張麻車村3D墻繪圖3-7 張麻車村3D墻繪

  六石街道積極植入影視、工藝美術、旅游、休閑文化等產業,在這些新興產業的支撐下,美麗鄉村建設邁入新臺階,經濟發展走向新軌道!

 ?。ㄕ愦蠼洕鷮W院金融系研究生 王鼎盛)

  四、改革開放四十年變遷——新市人看新變化

  “你們看,這個位置就是我們家以前的老房子?!狈攀罴倨陂g,我同家人一起去看望年近70的姑婆(外公的姐姐),她帶著我們走進位于德清縣新市鎮的西河口街道。

  在一條掛滿紅燈籠、粉飾一新的岔路口,姑婆停下了腳步。她伸手比劃著回憶道:“這里就是西河口,這里啊原來就是新市最熱鬧的地方。以前蠶繭收購、稻米收購都是在這條河的兩岸”。此時映入我們眼簾的是一條蜿蜒清澈的河流, 河流兩岸古民宅依次分布,河面上不時會有一座古色古香的石橋。

圖4-1 西河口現貌圖4-1 西河口現貌

  今年70歲的姑婆,已經在巷子里住了五十多年。她輕車熟路地向我們介紹著西河口過去的模樣,和前前后后三次搬家的故事。這前后三次搬家分別在改革開放前和改革開放后。而西河口一帶從繁華到沉寂再到如今涅槃的變遷,正是德清城市發展的縮影。在變遷過程中,姑婆的三次搬家,則成為改革開放帶來的翻 天覆地變化的最佳見證。

  (一)西河口的往日繁華

  姑婆第一次搬家是在上世紀 50 年代?!澳菚r候,我們住在一棟百年老宅,天井左右是幾間廂房,那時候我們就住在廂房里。”姑婆說,“以前生活哪有現在這么方便,一家人擠在一起,清早還要起床等糞車收糞桶。”據她回憶,當時的西河口里有一條河叫保寧橋,大人們洗衣燒飯,孩子們抓魚摸螺螄,都在里面。

  而且由于西河口地處新市交通喉舌,商貿便利、運貨快捷,商人們就會考慮在這里從事“坐賈”批發活動,很早以前這里就經營著本地成羊批販、蠶繭收購、羔羊皮、稻米收購、醬酒批販、餐飲小吃等商業活動。外地商人也會聞名而來,在這里造店坊,設代銷及收購點。隨著商業活動的頻繁,“西河口”的沿街繁華, 便隨之興起。

圖4-2 西河口舊址圖4-2 西河口舊址

  1978年,改革開放之初,這樣延續二十多年的生活開始有了變化。那一年,姑婆從農村回城,在供銷社上班,有了穩定的工資,生活條件有了改善,時常能 給家里人買點好吃的。

  等到改革開放一聲驚雷,打響了西河口生機與活力。

  當我們翻開 1983 版的《德清縣地名志》,文字間一個人來客往、日漸繁榮

  的西河口清晰可見:“水上客(貨)運、裝卸碼頭和農機廠、千斤頂廠、釀造廠、 東門糧油供應站均設置于該地。”

  到了 80 年代中期,來自義烏的“擺攤經濟”也傳到了德清。西河口一帶聚集了很多的販茶販繭人?!懊刻炝璩?nbsp;3、4 點,就有商人搖著船從這里上岸,鬧猛(德清方言熱鬧的意思)得不得了!”

  (二)城區擴大 一度落后

  姑婆的第二次搬家是在1988年。改革開放讓她家的生活水平有了明顯提升。有些積蓄的姑婆要為家人改善住房條件,將東廂房改建成一幢二層小樓,“小廂房實在騰挪不開,而且經常泛潮,家里的家具很容易爛。樓上樓下之后,寬敞了很多,更重要的是,新房子里有了衛生間,再也不用等糞車了!”

  此后,小樓里漸漸多了電視機、洗衣機等時興的電器。到了 1995 年,姑婆家率先用上了電話和空調。

  改革開放也在深入影響著小鎮的變化。城市更新加速,城區日益擴大。然而變化太快,總有人會掉隊。進入新世紀之后,連各弄堂里的小攤販也因為競爭不過統一設立的收繭站、茶葉商店,只好四散而去。而西河口也因工廠搬遷,貨運航道改變,人氣消散,疏于管理,成了城中心的落后、衰敗之地。600多戶人家密集地生活在低矮的危房里,設施破舊,平均“房齡”超過 40 年。有一部分老住戶甚至還住在搭建的棚戶中。不光是生活條件差,西河口的火災隱患也十分嚴 重,道路狹小到消防車無法進入。

  到了 2003 年,西河口與周邊的差距再次拉大。臨近的西魚巷拆遷,興建了高檔小區。“人家成了‘小上?!?,我們真的就是‘貧民窟’了?!蹦切┠昀?, 姑婆又羨慕又失落。

  不過,一時的落后難以抹去西河口的區位優勢和歷史文化積淀。相比于周邊地區的人潮涌動和燈光輝煌,整個西河口就像一顆沉寂在鬧市中的明珠,雖破舊 滄桑,但終究能被拭去塵土,再放光華。

  (三)新時代的新窗口

  2014 年,姑婆搬了第三次家。這一次,動靜比以往大很多。她永久地告別了西河口,搬到了新市鎮剛建設好的新村中——一棟棟自建的小洋房。姑婆感慨道,現在的生活和以前相比,就是天和地的區別。“寬敞!每戶人家都有三層樓的小洋房,綠化、公共設施都很齊全。家家戶戶的老人也都辦上了城鎮養老保險,有個小病小痛的在社區醫院看一下也很方便。”

  幾十年的忙碌之后,姑婆和她老伴過上了含飴弄孫的清閑生活,老兩口都開始上網了,現在的智能手機、微信、朋友圈都玩得很溜,時不時還和在外工作的孫子來一通手機視頻聊天。

  近年來,新市鎮又開始了改造舊城整治,對于一些存在安全隱患的危舊房屋進行搬遷整治,整治板塊內的住戶可以選擇貨幣安置或實物安置兩種安置方式、隨著小城市培育試點工作的深入推進,小鎮面貌將發生很大變化,古鎮保護和開 放也會不斷邁進,推進建設美麗鄉鎮。

  這些年,伴隨著“新型城鎮化”的不斷建設,城鎮居民們不再只追求大魚大肉這些物質層面的滿足感,對豐富精神文化生活向往,愈加明顯。而城市的發展,作為人的發展另一種展現方式,同樣如此。高樓大廈、大型商場、高檔餐廳遍布小城的時候,城市的規劃者開始建筑起精神層面的新城鎮。

圖4-3 城鎮新貌圖4-3 城鎮新貌

  從發展“綠色生態經濟”到“富足精神家園”,改革開放不僅僅是拉動經濟穩步增長那么簡單。中華民族有著上下五千年的悠久歷史和優良的道德傳統。結合時代要求和新的實踐,不斷賦予傳統以新的內涵,才能在豐厚的傳統資源中 汲取養分,在改革開放的生動實踐中不斷發展。

  每當姑婆和家人來到西河口,她曾經的回憶總會不斷涌起:“畢竟我也住了這么多年了,人離開了,心實在是離不開??!作為西河口 40 年變遷的見證者,我雖有不舍,更多的是歡欣……”

 ?。ㄕ憬髮W金融系研究生 倪靜嫻)

  五、阜陽老家的變化

  談變化之前,我先介紹一下我的家鄉。首先我的家鄉是位于中原腹地——阜陽市,阜陽市是皖北重鎮,處于豫皖交界,民風剽悍,人才輩出,曹操、老子、 莊子、姜子牙,管仲等歷史人物聞名華夏。但是近代以來,經濟中心從中原轉移到沿海,像阜陽這類人口大市也失去了昔日的輝煌,只留下一個勞動力輸出大市的稱號。而我的家鄉又僅僅是 9775 平方公里的阜陽地圖中的一個圓圈——阜陽 市臨泉縣高塘鄉。

  我生于1995 年,但是對于高塘鄉的印象似乎是長到7-8 歲才有的,前8年的我就生活在約 40 平方公里范圍內的楊廟行政村里。我那時的印象是所有的路都是泥做的,一旦下雨基本上就把人堵死在了屋里,記憶猶新的是全行政村人一起修路的情形,每一戶承包一段,修路的工具、材料都要自己家準備,所以全家老小齊上陣,一干就是半月,聽爺爺輩們曾經講起“上河工”的經歷,全家人要再河邊待上一年,沒日沒夜人的用人力挖出一條大河,像歷史上無數次興修水利時的場景一樣,每次都是一次數十萬人的集體活動。而我們這一代人只能看到一條沿著公路的不斷延長的大河,卻不知道里面故事。因為沒有路,所以出不去,因

  為出不去,自然也進不來。數十年如一日,村里的人還是那些人,村貌沒變,連別人家房頂上的瓦片都能記得一清二楚,不過那時一天的一天真的好長,吃完飯 后就是玩耍,釣魚、爬樹各種土游戲,怎么玩時間都轉不到上午,直到玩得很累。但是這一切的封閉從 07 年 08 年開始了發生變化,先是路變了,從土路變成了磚頭路,很快又變成了水泥路,路一變村子格局也變了,以前沿著路的最好的位置也隨著道路改道變成了僻壤,反之以前最偏僻的地方稱了道路交叉口后,人來人往。  

圖5-1 家鄉老路圖5-1 家鄉老路
圖5-2 領導蒞臨指導圖5-2 領導蒞臨指導

  另外一個令我不能忘懷的是家鄉的“春種秋收”。我家鄉是種小麥的,小麥的成熟是在夏季,大概暑假快要來臨的時候,我們上小學時有一個假期就是“忙假”,全稱是農忙假,是僅次于暑假的大假期,一般有10 天左右,放假的目的就是幫家里干活的,我們加有 4 畝地,全部要人手動收割,一人一把鐮刀,7、8 歲的小孩已經可以割麥子了,大人們會帶著一大罐子白開水,時不時補充水分, 偶爾路邊會走過一個叫賣雪糕的生意人,小孩們就會扔下鐮刀,把生意人團團圍住,一毛錢一個這是我終生難忘的回復。等麥子割完了需要把麥種和麥秸分開, 先要把割完的麥從不同地塊集中到一起,然后通常用牛拉著石滾整出一塊平整的場地,再去請人家的脫麥機,這種脫麥需要三波人,一群大人在上面把整個麥子 塞進機器的口子,機器會在下方吐出一粒一粒的小麥,另一群大人整理側面噴出的麥秸,我們小時候就是負責在下面接吐出的小麥,一盆一盆的裝進麻袋。這還不算完,因為機器分離的效果并不是很好,還有一些雜物需要趁著風揚一次,才能得到純粹的小麥。等小麥收完了就要犁地,大塊地用機器犁,小塊地用牛和人犁,犁完地等一場雨,就可以種玉米和大豆了,玉米的種植最講究,先挖一窯, 倒上一勺水,放上玉米種子,悶起來,一顆玉米就種完了,玉米的收割要比小麥難一些。現在小麥收種已經完全機械化了,整個流程幾十分鐘走完,一個人就夠了,割下的麥子直接當場賣掉,這是變化,也是變革。

  關于上學,我小時候是沒有幼兒園的概念的。村上有個老先生,應該是讀過幾年書的,能看報紙,就在村里辦了私塾,這私塾算是幼兒園加一二年級,因為私塾出來可以直接上三年級,我就是這樣上的,私塾上了三年,都是一個老師教的,每年也就兩本書,算術和語文,老先生不僅是我們的老師,也是我們父輩絕大多數人的老師。我上三年級是在一個民辦小學上的,那個時候同齡的伙伴是很多的,男孩女孩一起,上學都是黑壓壓一群,走路上就可以區分是哪個村莊的, 大村的人多勢眾,可以欺負小村的人。但是從我們后面一屆開始,人數越來越少,大概隔個四五屆之后,基本上一個村都湊不到幾個人了,甚至會有些年級斷層了。 學生少了學校也少了,很多民辦的小學倒閉了,公立學校也開始合并,至少減少了一半學校。增加的是幼兒園,以前從來沒有幼兒園的概念,因為村里小孩子多,都是一起玩的,現在孩子少了,父母也都忙了常年在外打工,只能送到幼兒園去,更重要的是不上幼兒園上不了小學了。除此之外,我們作為第一批九年義務教育 的學生,也恰好錯過九年義務的免費教育,我們上一屆是八年義務教育,比我們少上一年,我們下一屆同樣是九年制,但上學免費了,現在上學不僅免費還包吃,我媽就感嘆說,當時要是有這條件,誰不去上學呀,誰愿意當文盲,火車都做不好!

  房子也是我記憶的一部分,小時候我家是茅草房,真正的茅草,用泥巴和麥秸混在一起堆起來的房子,下雨總是漏雨,這種房子一般壽命也就是幾十年。但 是我鄰居當時造了一幢二層小樓,現在看那樓真是奇丑無比,但當時它是我心目中最好的房子,一個是有樓梯,爬樓的感覺是很驕傲的,其次是不漏雨,這兩點使我構成了判斷房子好壞的根本依據。但是我沒想到的是,短短幾年的工夫,我們家就蓋樓房了,從我家開始,不到五年的時間,村里已經全是樓房了,再也看 不到一份瓦片房,這個是中國有史以來最偉大的壯舉,因為樓房象征著衣食住行的問題基本完成了。

圖5-3 舊時代的老家房屋圖5-3 舊時代的老家房屋
圖5-4 新時代的老家房屋圖5-4 新時代的老家房屋

  后來交通工具也變了,開始是步行、自行車再到摩托車、電動車、轎車;集鎮也發生了變化,從以前分散的小攤販市場,變成了集中購物的大商場;醫療環境得改善更是明顯,小時候人生了病,父母總是要親自把人背到大夫家里或者把大夫請到家里,有時候找不到大夫只能干著急,現在行政村有了衛生所,水泥土通到門口,騎上車十分鐘就能得到醫療救治,醫生也更專業,費用也不高, 甚至導致很多老人有點不舒服就去醫院看一看。

  而我從初中開始就到了縣城讀寄宿制學校,定期是的每兩個月回家一次,后來上了高中每半年回家一次,大學之后甚至一年都回不去一次,但是每次回去家鄉都會發生一些小變化,但是要論家鄉美,肯定是記憶中的美,記憶中的家鄉沒有垃圾,沒有那么多灰塵,也沒有現在自來水,我們的改革還有很長的路要走, 破壞資源的經濟模式是不可持續的。

 ?。ㄕ憬髮W金融系研究生 李之好)

  六、家鄉巨變

  我的家鄉阜南縣,位于安徽省西北部,淮河上中游結合部北岸,這里是全國商品糧基地縣、全國唯一的農業(林業)循環經濟示范試點縣、全省林業產業十強縣,是勞務輸出大縣、國家扶貧開發重點縣。在改革開放的四十年里,阜南人民披荊斬棘,開拓進取,形成了柳編特色支柱產業,孕育了“王家壩精神”,用循環經濟探索脫貧新道路,一段段觸動人心的阜南故事正在上演。

  (一)特色產業——中國柳編之都

  阜南杞柳種植可上溯千年,編織歷史亦達500多年。幾百年的經驗積累和技術進步,使柳編技術日臻成熟,自成體系,被國家權威部門命名為“中國杞柳之鄉”、“中國柳編之鄉”、“安徽省柳編產業出口基地”,阜南柳編技藝作為傳承歷史文明和文化的載體,被列入中國非物質文化遺產保護名錄,柳編產品被列 為國家地理標志保護產品。

圖6-1 阜南柳編工藝品圖6-1 阜南柳編工藝品

  杞柳生長在阜南蒙洼濕地兩岸,蒙洼濕地是淮河第一閘王家壩的蓄洪區,當王家壩水位達到臨界點時,開閘蓄洪,洪水斷絕了當地大部分農作物種植的可能。 淮河經常泛濫,農作物的生長得不到保障,而杞柳剛好適合生長在低洼潮濕的地方,當地居民在閑暇時候就用杞柳來進行編筐打簍,做一些家用、民用的東西,拿到集市上去賣,得到一些收入補貼家用,因此過去在當地流行一種說法:編筐 打簍,養家糊口。

  改革開放四十年來,柳編從淮河岸邊就地取材、編制農耕生產工具,到大面積種植、加工制作各類高檔工藝品,實現了快速發展。目前已研發各類柳編產品 1 萬多種,遠銷世界 120 個國家和地區,年產值 32 億元,年出口創匯 3 億美 元。據估算,阜南縣柳木文化產值占中國同類產品出口的35%。柳編更成為當地群眾脫貧致富的重要產業,帶動就業近 15 萬人,其中貧困人口 1.2 萬人。 在當地政府的大力扶持下,阜南柳編產品通過廣交會、上海農展會、中國林產品博 覽會、徽商大會等交流平臺,在國內外市場走俏,逐步形成了特色規模產業,柳編產業已成為阜南縣支柱產業之一,柳編工藝品是阜南縣仍至全省主要出口創匯產品之一。通過為柳編企業和農戶提供資金及技術支持,逐步形成“基地+公司+ 農戶”的柳編產業鏈。

  每逢農歷 3 月 28 日,阜南黃崗就有地方一些商界知名人士出面組織廟會,已成習俗,廟會擴大了柳編原材料和柳編產品的交易,黃崗因此成為聞名的柳編 產品集散地,當地專門設立了“柳編一條街”,作為固定的柳編交易市場。

圖6-2 阜南黃崗柳編交易市場圖6-2 阜南黃崗柳編交易市場

  近年來,阜南縣委、縣政府更是把柳木產業當成民生工程來對待,全縣103個扶貧工廠、脫貧車間,有百分之六十以上都與柳編有關。看似纖弱細長的柳編,卻擁有極強的韌性,在這片土地上發揮著巨大的能量,給千家萬戶的生活帶來了 翻天覆地的變化。

  (二)感人的精神——“王家壩精神”

  阜南位居淮河上中游結合部,千里淮河第一閘王家壩閘座落在境內,王家壩閘和蒙洼蓄洪庫擔負著淮河防汛抗洪和保障中下游安瀾的重任。自 1953 年建庫以來,王家壩閘已有12個年份15次開閘蓄洪,成為淮河防汛抗洪開啟次數最多、最頻繁的蓄洪庫,蓄洪區內近 16 萬人口 1.18 萬畝耕地反復化為一片汪 洋。阜南人民長期為淮河流域防洪保安做出巨大貢獻的精神,被溫家寶總 理譽為“王家壩精神”。

圖6-3 王家壩閘圖6-3 王家壩閘

  2003 年淮河洪水肆虐,舉目之處一片汪 洋。當年 7 月 13 日至 10 月 2 日,溫家寶總 理先后兩次來到王家壩視察防汛救災工作并看望災民;全國人大常委會委員長吳邦國、國家副主席曾慶紅、中央紀委書記吳官正及國務院副總 理、國家 防總總指揮回良玉數次親臨王家壩視察防汛救災工作、看望災民并部署沿淮治水及災后發展工作;國家水利部歷任部長、安徽省歷任書記、省長等領導都多次到 王家壩檢查指導工作。

  2010 年7月24日,溫家寶總 理再次到阜南縣王家壩鎮,檢查指導防汛抗洪工作。在匯報會上他總結說,“王家壩精神就是舍小家、為大家的顧全大局精神; 不畏艱險、不怕困難的自強不息精神;軍民團結、干群同心的同舟共濟精神;尊重規律、綜合防控的科學治水精神?!?溫總 理說,“我多次來王家壩,對這四個方面深有體會”。至此,王家壩精神被溫總 理精煉提出?!巴跫覊尉瘛笔峭跫覊?nbsp;幾代人努力奮斗積累的寶貴財富,是淮河兒女精神風貌的真實寫照。

  2003 年大水以后,國家對淮河展開新一輪治理,臨淮港工程上馬,使行蓄洪區的安全建設得到了保障。臨淮崗洪水控制工程是一座綜合性樞紐工程具有 防洪、除澇、灌溉、航運、生態等效益,在發生旱澇災情時減少農作物的損失,保障區域內農民增收,帶動工程沿線鄉鎮農村創造一個干凈整潔、環境優美、文明和諧的生產生活環境。曾經有水就澇,無水就旱的行蓄洪區,變得“風調雨順”,群眾幸福指數節節攀升。

圖6-4 臨淮港工程圖6-4 臨淮港工程

  (三)發展循環經濟,探索脫貧新道路

  阜南縣是國家級重點貧困縣,在脫貧攻堅中,阜南縣引入循環經濟理念、技術,在發展循環經濟中不忘脫貧攻堅,逐步做到兩者相互融合、相互促進,取得了顯著成效。2007年被批準為全國唯一的“農業(林業)循環經濟試點示范縣”。全縣累計解決26萬人就業,占勞動力總人數的73%,其中屬于貧困人口20萬人以上。

  循環經濟是在追求經濟效益、帶動更多勞動就業的同時,減少資源消耗、降低環境污染,要求安全、優質、健康、環保、節約、高效。在廣大農村脫貧之路 上,大力推行循環經濟,是給群眾以看得見的利益、摸得著的實惠,把循環經濟做成產業,實現產業脫貧。

  依據上述原則,阜南縣積極利用當地豐富的杞柳資源發展柳編工藝品生產。

  目前,已有80個專業村、10多萬人從事柳編工藝品生產,柳編加工、營銷企業達到100多家。并且,柳編工藝產品由過去的用杞柳編織發展到現在用各種草、 藤、竹、木、塑、鐵以及各類邊角廢料、樹枝、樹皮、農作物秸稈等廢棄物為原料。之前遭到人們嫌棄的邊角廢料,現在變成了搶手貨。廢棄物資源的再生循環 利用,提高了當地資源產出率、勞動就業率,堪稱變廢為寶、化腐朽為神奇。

  阜南縣蒙洼、洪洼是淮河流域重要的行蓄洪區,以前,大水來時一片汪 洋,大水退后滿目荒涼。經過深入分析,阜南縣發現,這些地方不能種糧食,可以改 種不怕水淹的楊樹。于是,從2001年開始,兩洼群眾抓住退耕還林的機遇,大力推行林權制度改革,在60多萬畝荒坡地、低洼地大量種植楊樹和杞柳。通過楊樹板材加工解決5000人就業;發展柳編加工解決40000人就業;造林、種草、發展經濟作物等解決17萬人就業;在林下宜糧則糧、宜菜則菜、宜草則草,在草地上放牛放羊,在低洼水面養鵝、鴨、魚、養珍珠,解決45000人就業。

  現在,兩洼生態環境發生了根本性變化,林業、畜牧業、水產養殖業、農副產品加工業互生共存,資源循環利用,可以說是一個經營生態環境、發展循環經濟的成功案例。

  (四)總結

  改革的方向就是讓老百姓得到實惠,這是阜南近年來改革發展的自我要求和前行目標。對于老百姓關心的醫療問題,阜南作為全國醫改縣,大刀闊斧敢為人先,堅定不移地推動基本醫療衛生服務均等化,減輕群眾醫療費用負擔,減少因病致貧返貧幾率,走出了一條具有地方特色的公立醫院改革之路。對于教育問題,阜南縣委書記崔黎曾對人民群眾公開喊話:小孩子上不了學就找我。盡管阜南縣 財政不富裕,但借錢也要建學校、抓教育。兩年來共投資22個億建學?!,F在隨便到農村看一看,農村最干凈、最漂亮、最文明的地方,都是我們的學校。全縣三千多公里縣鄉村三級路網,到2018年已改善到兩千多公里,交通便利,四通八達,再也不像之前泥濘的土路,到了陰雨天出行成為難題。改革開放讓這片古老的大地煥發出勃勃生機,經濟富足,文明向前。雖然與經濟發達地區仍有很大差距,但我堅信阜南的明天會越來越好。

 ?。ㄕ憬髮W金融系研究生 陳德宇)

  七、紅城遵義的改革開放四十年

  我的家鄉貴州遵義,因為1935年中國共產黨在此召開了著名的“遵義會議”,成為了黨的生死攸關的轉折點,而以“轉折之城,會議之都”聞名。截至今年, 改革開放已經走過四十年的歷程。從自己的親身經歷和家里長輩的講述中,我深深地感受到了這四十年的改革發展,對我家鄉的巨大改變。無論是城市建設、人 民生活還是山水景色都發生了翻天覆地的變化。

  (一)城市建設

  改革開放之前,遵義市區里除了市區中心路段有一段大約一公里的水泥路

  ,是碎,晴滿街,天滿全是。路很窄,坡很陡,道路兩邊也多是矮小的平房,很多地方仍然是木結構房屋。隨著改革開

  放,街道兩旁的老房子被高樓取代,道路擴寬達六車道甚至八車道,城市中坡度 也逐漸改善了。過去人們出行,基本靠走路、騎自行車,私家車都比較少見,更別說火車,飛機。要想出趟遠門,諸多不易,光是到省城貴陽就需要耗費一天時間,再之后換乘其他交通工具。而現在出行的交通工具越來越齊全,越來越發達。不僅公交車(遵義中心城區已開通公共汽車線路34條,另有專用線路23條)、出租車覆蓋城市的各個角落,私家車的數量也快速增長。計劃并上報申請的輕軌路線有六條。而且, 1970 年開通鐵路之后,遵義在今年一月開通運營了第一 條高鐵線路,現在從遵義到貴陽,高鐵只需要五十分鐘左右。遵義市在 2016 年實現了縣縣通高速,并將在不久實現村村通公。截至現在,全市已經通航兩個機場,遵義新舟機場和遵義茅臺機場,其中新舟機場已經開通36個國內、港澳臺和國際航班。這些在改革開放以前,都是不敢想象的。

圖7-1 過去遵義的街景圖7-1 過去遵義的街景
圖7-2 現在遵義的街景圖7-2 現在遵義的街景

  同時,不得不提的是,發源于遵義市“四在農家(富在農家,學在農家,

  樂在農家,美在農家)活動,成為全國建設社會主義新農村的成功典型。新農村建設,不僅讓每一戶農民都有一幢夠住整潔的房子,還為他們配備適用的家具家電;為他們通水、通電、通路,建圖書閱覽室、文體場所等等。同時引導農民學 科技、學文化,引導農民勤勞致富、科技致富,增加農民收入,同時美化農村人居環境。自發起活動十多年來,已經使得全市90%以上的農村受益,處處呈現出一幅幅百姓富、生態美的新農村畫卷。

圖7-3 四在農家·美麗鄉村圖7-3 四在農家·美麗鄉村

  (二)人民生活水平

  人民生活水平的改善,一方面是物質生活水平、“衣食住行”方方面面的

  提高。衣著,從過去的中山裝、化纖類,“的確良“布料是寵兒,到后來,大喇叭褲、健美褲成潮流,發展到現在的彰顯個性才是王道。服裝的作用不再是御寒,而是個性魅力的體現。食,從過去的為了飽腹,發展到現在追求食材的新鮮,做

  法的多樣。遵義這樣一個內陸城市,能隨時吃到鮮活的海鮮,進口的水果。改革開放以來,遵義人民的住房經歷了從茅草屋到磚瓦房、平房,到花園小區電梯樓。從福利分配到個人消費,再到如今,購房已經成為大多數人一生最大的一筆支出。 出行方面也變得省時省心省力,時間距離都大大縮短了。

  另一方面精神生活的極大豐富。以前人們的休閑娛樂活動非常少,多數人沒事時候就在家打打麻將、聊聊天。改革開放之后,人們可以選擇的娛樂方式多種多樣。過去全遵義只在市中心有一家電影院,而且電影數量非常少,經典的幾部會輪番放映。很多時候都是單位或者學校組織集體去看電影。但現在,電影院不僅成為每個商場的標準配置,甚至都有了專門的影城,上映各種各樣的電影。遇上自己感興趣的電影,隨時都可以去看。閑時還可以去畫廊賞畫、去歌劇院聽歌 劇。以前可供人們活動的運動場地就是門口的街道或者學校運動場,現在不光有各種球館、游泳館、健身房,很多人家里都有了健身器材。還有大大小小、環境優美的公園,可供人們飯后散步,跳舞等等。城市里還出現了除以前的圖書館、新華書店以外的越來越多的獨立書店,集多種功能于一身的書店。書店里不再單純聞到書香味,同樣能聞到咖啡香、面包香。創造了一個讓喜歡讀書的人能夠坐

  下來看書,讓不喜歡讀書的人看到這個環境后也想去拿一本書坐在那里讀的環境。在去年年初,遵義出現了第一家24小時書店,用持續明亮的燈光和永遠敞開的大門,讓讀者們深夜也不再孤獨。

圖7-4 遵義獨立書店圖7-4 遵義獨立書店

  醫療服務方面也成效顯著。過去,遵義最好的醫院——遵義醫學院附屬醫院, 只有幾十張床位,醫療設備僅有超聲A超、攝片機。對很多疾病,要么沒辦法確切診斷,只能憑經驗判斷,要么需要輾轉去省城貴陽檢查,或者定期會有外省的資深專家來出診。而隨著醫療事業改革的深入,全面醫改正式啟動。醫療機構的數量、先進醫療設備數量都大幅增長,醫院的裝備質量明顯改善,醫護人員的專 業素質也不斷提升,人們看病就更加方便、放心了。同時,在醫療保障方面。以前家里有一個人生病,看病的開支對全家來說都是不小的負擔。但是隨著國家一系列相關政策的出臺,每個人只需要定期繳納少量費用,辦理醫療保險,就可以享受國家的高額補貼,就醫時病人自己只需要負擔少量的支出。以我家情況為例。 因為我媽媽患有甲亢,需要長期服藥。國家對于這種病用藥的價格控制很低,同時,我媽媽還可以憑醫院的診斷書,申請國家慢性病補貼。在農村新型農村醫 療保險已經全面覆蓋,農民們每年只需要繳納不到一百元,就可以享受很多疾病百分之七十以上的報銷比例。

  (三)山水景色

  在對貴州地勢和天氣的評價中,最耳熟的一句當屬“天無三日晴,地無三

  里平。遵義市位于貴州北部,處于云貴高原向湖南丘陵和四川盆地過渡的斜坡地帶,地形起伏大,地貌類型復雜。歷史中,這些特點成為了紅軍征程中一次次

  經典又關鍵的戰役的發生地。比如婁山關,關上千峰萬仞,重崖疊峰,峭壁絕立, 古稱天險,是重要的婁山關戰斗地; 赤水河,因流域多在山中,兩岸陡峭、多險灘急流,紅軍當時在此上演了四渡赤水這一精彩絕倫的戰爭活劇,是歷史上以少勝多變被動為主動的光輝戰例,等等。同時,這些特點也形成了許多具有獨特

  風格的山水景色。改革開放前,這些地方被認為是窮山惡水之地,沒有人愿意前 往,更別說專門前去旅游。在改革開放以后,經濟不斷發展,人們物質生活水平改善,精神文化需求日益增長。政府一方面為了順應需求,一方面為了地區發展,對很多地區進行了開發、維護,使其成為可供人們游覽的旅游勝地,很多也成為 愛國主義教育基地,建起了歷史紀念館,以圖片、文物、視頻等方式,翔實地再現歷史篇章。2018 年初,遵義市已經23 4A 級景區,183A級景區, 全市全年接待了游1.18 億次。

圖7-5 赤水河原貌圖7-5 赤水河原貌
圖7-6 四渡赤水紀念館圖7-6 四渡赤水紀念館
圖7-7 赤水風景區-赤水大瀑布、圖7-7 赤水風景區-赤水大瀑布、

  我不禁陷入沉思,假如沒有改革開放,我的家鄉現在會是怎樣的情形呢?我

  的生活會是什么樣呢?我想,我應該感謝命運讓我生活在這樣一個盛世中華的年代,讓我享受著改革開放帶來的文明、富裕成果。我也知道,這些美好會在一直 延續著。

  (浙江大學金融系研究生 陸慧)

  八、紅綠結合推動老區新發展

  “兩百個將軍同一個故鄉”,說的就是筆者的家鄉湖北省黃岡市紅安縣。大革命時期,紅安縣打響了黃麻起 義第一槍,誕生了紅四方面軍、紅二十五軍、紅二十八軍三支紅軍主力。戰爭中紅安為中國革命的勝利犧牲了14萬英雄兒女,在冊革命烈士就有22552人。在這塊紅色的土地上,誕生了董必武、李先念。陳錫聯、韓先楚、秦基偉等223位將軍,紅安因此成為舉世聞名的“中國第一將軍縣”。

圖8-1 紅安縣鄂豫皖蘇區中心烈士陵園圖8-1 紅安縣鄂豫皖蘇區中心烈士陵園

  紅安縣位于大別山南麓,全縣國土總面積為1796平方公里,轄13個鄉鎮場,396個行政村,2017年末人口70萬人,全縣耕地總面積50.05萬畝,是一個典型的山區農業縣,也是新一輪全國扶貧開發工作重點縣,全國老區建設示范試點縣。根據黃岡市統計局數據,2017年紅安GDP為153.81億元、同比增長 7.7%, 城鎮居民人均可支配年收入為24908元、同比增長7.81%,農村居民人均可支配年收入為10448元,同比增長9.55%。而1978年紅安農村人口人均收入僅為78 元,1990年為498元,2009年為3388元,到2018年達10448元,改革開放四十年見證了紅安經濟的跨越式發展。紅安縣將紅色旅游與豐富的自然資源相結合,旅游業已成為新的經濟增長點,2016年全年接待游客618.28萬人次,同比增長21.5%;實現旅游綜合收入37.76億元,增長23.7%。

圖8-2七里坪鎮入選中國古鎮特種郵票圖8-2七里坪鎮入選中國古鎮特種郵票

  七里坪鎮位于紅安縣縣城北23公里處,是著名的黃麻起 義策源地。小時候外婆曾教筆者哼唱這個民謠,“小小黃安,人人好漢。銅鑼一響,四十八萬。男將打仗,女將送飯?!保菚r只是覺得民謠好玩,長大后理解了意思才知道家鄉有 著這么光榮的革命歷史。黃麻起 義后,紅安成為燎原鄂豫皖地區革命形勢的星火之地。七里坪鎮現存僅國家級重點保護文物就達37處,1988年被國務院列入“全國文物重點保護單位”,1992年載入全國歷史名鎮史冊,2005年被國家建設部、 文化部授予“中國歷史文化名鎮”,中宣部授予“全國青少年愛國主義教育基地”,2016年入選住建部首批中國特色小鎮,是湖北省重點開發的紅色旅游名 鎮。

圖8-3 夕陽下的長勝街圖8-3 夕陽下的長勝街

  長勝街是七里坪鎮的一條主街,長 614米,寬約 5-6米。長勝街原名正街,清朝末年因老百姓希望太平軍常打勝仗而改名并沿用至今。街道兩邊房屋清一色是青磚黑瓦、木格窗戶、木板門扇,每間房屋的山墻或隔火墻都雕有龍蛇鳥獸造型紋飾,地面用花崗石條鋪成。土地革命時期,七里坪成了革命中心之一,被命名為“列寧市”,黨組織經常以祠堂、廟宇作為革命隊伍的集結地點或活動中心。 改革開放后,當地政府十分重視長勝街的文物保護,1983年恢復長勝街近400米路面和部分門面,1989年成立七里坪文物管理所,2003年對長勝街進行大規模的整修。同時政府積極整合紅色旅游資源,完善基礎設施配套建設,增強服務功能,擴大招商引資,建成七里坪鎮游客接待中心,長勝街也由最初只有數家商鋪的街道發展成一條擁有數百大小不等商鋪的繁華商業街,成為七里坪的主軸線, 每日要接待全國各地近3000名游客。

圖8-4 天臺山風景區雪景圖8-4 天臺山風景區雪景
圖8-5 天臺寺禪樂藝術團圖8-5 天臺寺禪樂藝術團

  除了豐富的紅色旅游資源,七里坪鎮的綠色旅游資源也不容忽視,天臺山風景區是國家級森林公園、國家AAAA級旅游景區,總面積63.87平方公里,距離省會武漢市125公里、距離紅安縣城25公里。景區內有勢若接天的天臺山、幽靜秀美的愛河風情峽谷、驚險刺激的對天河漂流、項目齊全的戶外拓展基地,還有佛宗道源的天臺寺和九焰山古兵寨。景區內森林覆蓋率達到98%,年平均氣溫在23度,冬暖夏涼,是理想的避暑勝地。2004年紅安縣人民政府為弘揚佛教文化,開發旅游事業,邀請釋悟樂大師上天臺山重修天臺寺,并用三年時間修建了山門、中門、天王殿、大雄寶殿等多座建筑,吸納出家弟子七十余人。2007年9 月13日,中國佛教協會常務副會長凈慧大師親臨天臺寺舉行開光大典并為悟樂法師升座,在他的感召下多位武漢的音樂教授和全國各地的音樂人才自愿到天臺寺擔任義務音樂教師。2009年天臺寺正式組建了由僧尼們組成的禪樂藝術團,

  2010 年在鄭州、武漢、廈門等地舉辦過多場演出活動,中央電視臺、鳳凰衛視均給予報道和推介,2014年成立天臺寺佛教音樂學院,天臺禪樂已逐漸成為國內佛教界一大品牌。除了秀麗的自然景觀和濃厚的佛教氛圍,天臺山風景區還建有華中最完整的戶外拓展基地,精心設計的天臺山戶外拓展、對天河漂流等活動吸引了大量的運動愛好者,并在天臺山下建立了配套的將軍紅民俗文化村,將景 區游與鄉村游實現良性互動,由過去的景區一日游變成現在的“景區+鄉村”的兩日游、三日游,延伸了產業鏈、實現了旅游消費轉型升級實現從單一觀光型 旅游向多元復合型轉變,并帶動當地群眾加快脫貧致。

圖8-6 柳河村的光伏發電板圖8-6 柳河村的光伏發電板

  位于七里坪鎮南部的柳林河村是1932年著名的柳林河戰役的發生地,當時國民黨衛立煌的八萬人馬與紅四方面軍的兩萬主力短兵相接,戰況慘烈,千余名 戰士壯烈犧牲。柳林河村距鎮中心約4公里,全村耕地面積1385畝,其中水田800畝、旱地面積885畝,耕地面積主要種植花生、油菜、水稻等農作物。 受 益于“國網陽光扶貧行動”,2016年柳林河村光伏發電扶貧項目成功投運,由政府在荒山上建設光伏發電站,利用太陽能發電,供應給國家電網,裝機總容量220KW。每戶貧困戶可以購買14塊光伏發電板,所需的22770元資金,由政府出 資補貼14770元,農業銀行“光伏貸”項目提供貸款8000元,貸款采取的是政府貼息的方式,共五年還款期。老百姓不需要出一分錢,每年就可以獲得光伏發 電收益將3000元左右。光伏板可以使用20到25年,這些貧困戶可以連續受益20余年,政府對維護費用也一力承擔,確保貧困村和貧困戶長期、穩定受益, 為貧困農戶脫貧致富提供堅強后盾。

圖8-7 紅安大布產品圖8-7 紅安大布產品
圖8-8 紅安婦女正在手工編織大布圖8-8 紅安婦女正在手工編織大布

  除了依靠國家的扶持政策進行攻堅脫貧,七里坪鎮也善用傳統工藝進行發展生產、增加收入。紅安大布是革命老區紅安縣民間手工制作的一種純棉紡織珍品,又稱紅安老布,數百年來當地農民就有紡紗織布的風俗,戰爭年代紅軍將士用大布制作軍服被單,出現過男將在前方打仗,女將在后方織布送衣的動人情景。

  解放后,很多將軍仍然喜歡使用家鄉的粗棉大布制作的床單和衣服。七里坪鎮建有大布生產基地,并每年組織織布技能培訓活動,將農村留守婦女組織起來,用傳統手工技巧織布創收,既傳承了文化、又發展了經濟。2009年紅安大布被列為湖北省第二批非物質文化遺產名錄,2010年紅安的大布傳統紡織技藝項目亮相上海世博會“中國元素活動區”,2012年獲得中國合作經濟年度成就獎——“中國具有影響力合作社產品品牌”榮譽稱號,2014年質檢總局正式批準對紅安大布實施地理標志產品保護,保護地域范圍是七里坪鎮等12個鄉鎮區域。在長勝街、天臺山風景區等多個旅游景點都有紅安大布出售,筆者也曾將大布產品贈與友人、深受友人的喜愛,大布的濃厚鄉土韻味給紅色旅游增添魅力,更是 為當地經濟添加動力。

圖8-9 紅安將軍影視城圖8-9 紅安將軍影視城

  2013年建成的中國紅安將軍影視城吸引了許多影視企業的關注,《鐵血紅安》、《血符》、《李先念》、《東方戰場》等電視劇均在此拍攝,在央視一套播出的《鐵血紅安》讓離家多年的筆者看得熱血沸騰,既自豪又思念。影視城還以革命 史事題,視城具和開展野或主題真人 CS,旅游收入顯著增長。人文資源與自然資源的紅綠結合讓革命老區紅安煥發出新的魅力,在文化的傳承與發揚中發展了當地經濟,紅安旅游業的轉型升級將帶動各相關行業的發展,將為紅安經濟和社會發展注入新的生機和活力!

 ?。ㄕ憬髮W金融系研究生 劉小馳)

  九、農業不“愚”業,創新助發展

  風雨兼程改革開放 40 年,我國經濟、社會、政治、生態、文化發展取得了舉世矚目的成就,經濟總量躍居全球第二,人民生活水平穩步提升,生活品質極大改善,基本實現了小康。在“改革開放”巨輪帶動中國發展前進的同時,我國 各個組織細胞——鄉鎮也取得長足發展,一片欣欣向榮。

  在改革開放大局之下,在國家西部大開發戰略扶持下,湖北省鶴峰縣“農業大鄉”五里鄉依托傳統支柱農業,緊跟時代潮流謀求創新,形成了農業不“愚” 業,創新助發展的新興模式,鄉域財力不斷壯大,人民生活日漸富裕。

  五里鄉位于湖北省鶴峰縣東南部,幅員面積378.8平方公里;全鄉皆為山區,平均海拔達到1100米,屬典型二高山地區。五里鄉下轄21個建制村,166個村民小組,總戶數 6352 戶,總人口 22310 人,其中農業人口 21219 人,占比率高達 95%。五里鄉耕地面積達 34552.24 畝,耕地多呈小塊分布于群山之中,地勢平坦,土壤肥沃,日照充足,雨量充分,獨特的地理環境和適宜的自然氣候造就 了五里鄉“農業大鄉”的稱號,農業也成為了當地居民豐衣足食的保障。

圖9-1 云霧燎燒的五里鄉(筆者攝)圖9-1 云霧燎燒的五里鄉(筆者攝)

  過去 40 年間,五里鄉因地制宜依托傳統農業,把農村菜園子與城市菜籃子巧妙對接起來,把綠色、健康、生態的農產品變成商品,并且通過互聯網吸引山外消費者,助推全鄉經濟發展。40 年來,五里鄉的農業、商業街、教育、建筑 等方面都發生了天翻地覆的變化,人民生活質量顯著提升。

  (一)產業發展

  1.1 支柱產業

  憶往昔,筆者兒時最喜歡背著竹背簍隨母親一起上山采茶,拿起刮刀與哥哥

  一起劃煙莖,別上布袋跟奶奶去河邊摘粽葉。那時采茶、種煙、摘粽葉基本都是家庭自銷,滿足基本生活需求。隨著鄉鎮發展,茶葉、煙葉、粽葉逐漸擺脫家庭自銷模式,化身為家鄉的主要經濟來源。家鄉的農業主要依托民營經濟,通過民

  營經濟變資源優勢為經濟優勢,帶動全鄉經濟發展;此外,家鄉政府非常注重農

  業創新思維,不斷引進農業新技術,創新農業發展模式,走出了一條農業“愚” 業的發展道路。

  以煙葉為例,近年來,家鄉全面推廣煙葉 “井窖式”移栽(“井窖式”移栽

  技術具有抗旱能力強、移栽效率高、成活率高、病蟲害減少等優勢),對農戶進行育苗、施肥、用藥等各環節的跟蹤指導,督促農戶進行精細化田間管理,帶動煙農年年增收。

圖9-2 煙葉 “井窖式”移栽圖9-2 煙葉 “井窖式”移栽

  家鄉茶葉、粽葉民企約有6家,除此以外還有若干農家小作坊。以鶴峰縣鑫

  益佳農業開發有限公司為例:鶴峰縣鑫益佳農業開發公司成立于 2004 年,建有一條珠茶生產線,年生產珠茶可達 5000 多擔,為茶農可提供現金 424 萬元,擁有四個鮮箬葉加工車間,年加工鮮箬葉可達200噸,全年可吸納民工50多人。

圖9-3 五里鑫益佳農業開發有限公司(筆者攝)圖9-3 五里鑫益佳農業開發有限公司(筆者攝)
圖9-4永紅茶葉有限公司(筆者攝)圖9-4永紅茶葉有限公司(筆者攝)

  1.2 旅游業

  群山環抱之中的五里坪,擁有五里坪革命舊址、五龍山、土司南府等旅游景點。

  五里坪革命舊址被當地人親切地成稱為老街,這條老街是筆者上小學必經之 地,那時候老街還未規劃為旅游景點,只是作為紅色教育基地使用,每每穿過老街古色古香的巷子,心中總有種油然而生的敬畏之情,對革命先烈們的緬懷之情。 隨著鄉鎮發展,老街納入了旅游景點規劃,1992 年被省人民政府定為省級重點文物保護單位,2004年老街申報國家級歷史文化名鎮。隨著老街住戶逐漸遷出, 昔日充滿生活氣息的老街,更多了一份莊嚴感。

  老街位于家鄉集鎮中心,在土司年代已經形成,清光緒年間,廣商林紫宸派員設莊采辦紅茶,往來商賈頻繁。第二次國內革命戰爭時期,賀龍元帥率領的革命隊伍在這里打土豪、分田地。1931 年 4 至 9 月,老街是中共湘鄂邊特委機關和湘鄂邊五縣聯合政府所在地,建有紅軍被服廠、共青團湘鄂邊特委機關、湘鄂邊蘇維運籌運籌埃商會合作社等,五鶴游擊梯隊、紅軍駐軍舊址、收編川軍談判 舊址等革命舊址保存完好。除了開發革命老街之外,家鄉近年來還打造了土司南府旅游景點。據史料記載是麻寮土司于公元 1364 年以前修建,早稱南府。后來為容美土司田氏所掠奪,遂為容美土司之南府。據說此處在容美土司時期相當繁華,既是交通要道,又是當地的商業文化中心。山頂有張桓侯廟,山腰有燕喜洞,山腳有石拱橋、石板橋等。土司南府的開發帶動了周邊地區的發展,不少農家 辦起了農家樂,快樂農場等旅游服務項目。

圖9-5五里坪革命舊址(筆者攝)圖9-5五里坪革命舊址(筆者攝)
圖9-6 昔日的燕喜洞圖9-6 昔日的燕喜洞
圖9-7 開發后的燕喜洞(筆者攝)圖9-7 開發后的燕喜洞(筆者攝)

  1.3 產業創新

  近年來,為使農民增收,擴大財源,結合家鄉當地的生態、氣候條件,

  府決定試點栽培薇菜。2013 年 11 月開始栽培,按照一畝地栽培薇菜種子 3000 蔸的技術要求,與其他作物套種。薇菜種植的推廣,在保持原有支柱農產品發展 的同時,為農民增收創造了新的發力點。此外,鄉政府還著力推廣高山反季節蔬菜種植,主要品種為青椒和大白菜。以鶴峰縣先富食品有限公司為例,公司于

  2005 年發展了反季節蔬菜 500 畝,共有 200 多家農戶參加反季節蔬菜種植,按市場行情計算,一畝反季節蔬菜可實現現金收入 3000 多元,全年可為菜農提供收入 150萬元。

  在“互聯網+”浪方興未艾的當下,農民們借農村電子商務平臺,打造“互聯網+”農業、家庭農場等新興農業發展模式,打通線上農產品銷售渠道,為農民增收再辟新路。以 2015 年恩施州全州優秀家庭農場——鶴峰金泰牧

  家庭農場為例,金泰牧家庭農場由宋慶禮于2013年創辦,宋慶禮借助“互聯網+” 帶動周邊 60 多家農戶養土雞。金泰牧家庭農場不僅推進了農業發展模式創新, 還促進了農業專業合作組織建設,為五里未來農業生產發展指明了方向。

圖9-8 薇菜實驗田圖9-8 薇菜實驗田

  (二)教育

  五里鄉現有五里蘇區小學、五里民族中心學校兩所學校。由于五里鄉隸屬于

  貧困縣鶴峰縣,五里鄉眾多家庭都十分重視教育,希望孩子能通過讀書走出大山, 過上更加幸福的生活。在這樣的社會環境下,五里鄉政府也十分重視鄉鎮教育發 展,從軟硬件方面對小學、初中予以力所能及的幫。

  從硬件角度來看,筆者就讀于此時,教室桌椅板凳全是木制品,無投影設備;

  此次重回母校,兩所學校煥然一新,不僅教學樓外觀粉刷一新,教室內部設施也 進行了更新換代:不銹鋼桌椅板凳替換了有時會刮破褲子的粗制木制品,教室影

  像投影設備一應俱全,小學更設有少年宮以培養學生課余愛好,籃球場、跑道、 乒乓球場等運動健身場所裝修一新,成為了孩子們課余游玩的不二場所。

  從軟件角度來看,五里鄉政府積極與發達地區高校合作,推行“1+2”項目(研究生支教團項目,學生本科畢業后前往欠發達地區支教一年后返回高校讀研),引進優秀青年支教老師,來提升整體教育水平,更新落后教育理念;此外

圖9-9 五里蘇區小學教室內景圖9-9 五里蘇區小學教室內景
圖9-10小學少年宮圖9-10小學少年宮
圖9-11 小學新建乒乓球場圖9-11 小學新建乒乓球場
圖9-12小學塑膠跑道圖9-12小學塑膠跑道

  學校積極落實國家“免費午餐”政策,為學生健康成長保駕護航!

  (三)其他方面

  3.1 商業街

  此次走訪,筆者發現五里商業街店鋪種類、分布多年來未發生顯著變化,熟悉的位置基本還是熟悉的店鋪,五里鄉商業街店鋪種類多為果蔬、服裝、超市、 建材,主要滿足鄉鎮居民的日常生活需求;除了商業街深處的一家小網吧外,整個鄉鎮沒有其他娛樂性場所,比如KTV等。商業街整體外觀經過改裝,已煥然一新,更具土家族民族特色;此外街道區域內加裝了拍照設備,以往車輛隨意停放 現象得到了根本改變,所有客運車輛集中停放于指定位置;街道環衛設施進行了更新換代,街道較以往更加整潔清新。

  除了老商業街重新裝修之外,五里鄉政府依托鄉鎮道路規劃,規劃了金鐘新村項目,于五里鄉金鐘村新建了居民活動廣場,現已成為鄉鎮居民茶余飯后休閑娛樂的選擇之一。

圖9-13 五里商業街(筆者攝)圖9-13 五里商業街(筆者攝)
圖9-14 金鐘新村廣場(筆者攝)圖9-14 金鐘新村廣場(筆者攝)

  3.2 民居

  隨著居民生活水平的提升,筆者發現五里鄉整體建筑風格發生了巨大轉變:大多數民居由傳統木屋轉變為磚瓦洋房。此外,在“家電下鄉”、“新農村”建設項目的幫扶下,五里鄉多數家庭都已安裝上太陽能熱水器等。

圖9-15 五里傳統民居(筆者攝)圖9-15 五里傳統民居(筆者攝)
圖9-16 五里新建筑風格(筆者攝)圖9-16 五里新建筑風格(筆者攝)

  以上就是五里鄉改革開放以來主要的變革介紹,筆者發現家鄉的變化是深層 次、多領域的變化,不僅僅是文章提及的物質方面的改變,更有民眾思想觀念方 面的轉變,比如家鄉的女性地位的提升,傳統封建理念的消失等。

  回顧五里鄉的變革,在鄉政府的帶領下,全鄉人民因地制宜,主抓傳統支柱產業,保障農民基本收入;同時不斷創新,引進薇菜、互聯網+模式等,不斷拓展增收點。五里鄉注重農業發展,但不因循守舊,而是積極創新,走出了一條農業不“愚”業的道路,不斷推動鄉鎮經濟發展,改善人民生活水平。但筆者認為家鄉的產業模式過于單一,勞動力人口外流嚴重,在今后的發展中,應注重其他 產業發展,以農村體驗旅游帶動相關服務產業發展,創造新的增收點;通過產業創造新的就業崗位,以此留住部分外出務工人口,保障民眾收入的同時,增加民 眾家庭生活滿意度,以建設更加美麗、更加富裕的五里鄉。

 ?。ㄕ憬髮W金融系研究生 歐陽守紅)

  十、改革開放四十年,喜看交通新面貌

  40年風起云涌,40載浪高波闊,今年,我們迎來了一個重要歷史節點—— 改革開放40周年。

  每每和朋友介紹起我的家鄉邯鄲,總是會用幾個成語開頭——邯鄲學步、胡服騎射、完璧歸趙……因為邯鄲是座古城,是座經歷了3100年滄桑巨變的歷史文化名城,它是戰國秦漢時期舉世聞名的趙國國都,它是秦始皇出生和成長的地方,它是演繹過無數動人故事的中國成語典故之都。邯鄲的歷史充滿了 傳奇,今天讓我們回顧一下這座傳奇城市四十年的交通變化。

  (一)城市道路的演變

  改革開放前的邯鄲看上去猶如一張張泛黃的舊照片。“當時邯鄲很‘小’,騎自行車20分鐘就能從城市的這頭走到另一頭?!边@是姥爺記憶里的邯鄲。擠車人流和川流不息的自行車潮成為當時邯鄲的兩道獨特的風景。姥爺和工友們騎著永久牌單車去上班,雖然路程不近,但途徑中華大街總是最幸福的一段路,這里綠 樹成蔭,路面平坦,老一輩人騎著單車,嘮著家常,便不知不覺到了工作的地方。

圖 10-1四十年前的中華大街圖 10-1四十年前的中華大街

  時光荏苒,改革開放后,隨著邯鄲城市的發展,人口規模的不斷擴大,交通

  往來變得越來越頻繁。我在很小的時候還見過那種有著大橫杠的單車,但很快就被爸爸的摩托替代,隨后便是轎車。的確,70 年代的單車、90 年代的摩托車, 10 年代的轎車見證了這個小城市的發展,包括中華大街在內的城市道路經過 了一次又一次的修整、加寬、延長、提質。

  中華大街動工修建始于1956年,經多年分段修筑,特別是1974年—1988

  年,先后五次對道路維修和擴寬,以及進入21世紀后相繼進行的快慢車道分離、 南北延工程,中華大街由最早的路寬9米的石渣路,成為今天路寬21米,北接邢臺、南近安陽的城市主干道,是縱觀邯鄲南北的“大動脈”。

圖10-2 四十年后的中華大街圖10-2 四十年后的中華大街

  四十年過去了,邯鄲又向西修建了聯紡西路,向北拓寬了浴新大街,向東新

  建了和平路東段,拓寬了中華大街、人民路。但中華大街依舊是我們最愛走的路,因為“別的路都曬,就中華大街陰涼地兒多”。這長達五公里的路上有1600課法 桐,從建時的兩米高、五公分粗到如今的4米高、最粗達2.3米的深根大樹,它大概是最有能力發表意見的。今年,中華大街又北延至青蘭高速公路,南延至成峰公路段;人民路與邯武快速路連接的跨西環立交橋也已開工建設。縱橫交錯、 四通八達的城市道路網絡初步形成,這也是邯鄲發展騰飛的印記。

  (二)公交的從無到有

  邯鄲市的公交車出現于1963年,邯鄲公共交通總公司成立,但整個邯鄲市

  也僅有2臺公交車,負責運營一個線路:火車站——蘇曹,短短五公里的路程。那時姥姥、姥爺分隔兩地,從鄉下到姥爺上班的市區總要乘公交車。當時車少人 多,又不賣預售票,買票非常困難,有時姥姥排一天的隊也難以買到一張票。因此,走后門拉關系,找售票員和司機買張票就成了當時的熱門話題,姥姥總是抱 怨姥爺工作太忙沒空回家。隨著改革開放的進行,越來越多的資金被投入到公共交通方面,邯鄲公共交通總公司也在不斷的擴大,道路上的公交車逐年增多,線

  路逐年增加,站點設置也越發的人性化,逐步實現了公交便民的愿景。雖然姥爺再不用去上班,但我們卻愈加方便了。曾經出行老一輩總離不開單車,走到哪騎,便。今我愿騎,出門或手,到哪,方便。

圖10-3 便利的公交車圖10-3 便利的公交車

  四十年后的今天,公交車遍布邯鄲主城區和冀南新區、永年區、成安縣、峰

  峰礦區部分線路。公共交通總公司現有職工達5981人,運營線路92條,營運車輛2648部,其中,純電動車1248部,2017年客運量1.3億人次,公司規模和 客運量在全省僅次于石家莊和唐山,位列第三。意味著我們如今再沒有人多車少、車上人擠人的問題了,而是出門就是公交,到哪都有公交。公交體系的完善也是邯鄲市城鄉發展的重大成果,它不僅跟上時代的潮流,積極擴張完善,實現便民 利民的目標,同時也在響應時代的要求,綠色發展,大力投入純電動車,實現節能環保,著力優化和改善公交發展環境,為交通運輸事業的發展做出更大貢獻。

  (三)的士的迅速風靡

  在新中國成立到改革開放前夕,人力黃包車一直是主要的出租代步工具,隨

  著改革開放的推進,客運三輪車取代人力黃包車成為出租車的主要“車型”,個體運營者逐步增多,多把此當成增加收入的副業,奔走于我市的大街小巷。1992 年,在客運三輪車的中間多了幾輛小轎車,沒有頂燈,也沒有出租車的標志,全靠司機的張嘴吆喝。當時的出租基本都是個體經營,沒有行業組織約束,存在司 機蠻橫、漫天要價的亂象。姥爺說,那時每每從火車站出來,總要突破等待拉客的司機們的重重包圍,行李多、乘客多,司機也多。但鄧小平的“南巡”始終是鼓勵了北方的邯鄲,當年出組車呈現井噴式發展,拉達、達契亞、菲亞特等各種 車型的出租汽車迅速發展到272部。1993年,黃色“面的”由北京傳入邯鄲。

圖10-4 “面的”圖10-4 “面的”

  “面的”堪稱“實用之王”——招手即停,晝夜營運,不但能擠進七八個小伙子,更能放下摩托車、電視機等大件物品,自行車半路壞了,打個“的”,連人帶車一塊拉到目的地……“面的”改變了邯鄲人的生活,我們普通市民終于嘗 到了出門打“的”的舒坦。姥爺印象中“那時,單位組織活動能坐面的去的都是大人物!”1994年開始,出租車行業迅速發展,相繼成立出租車汽車公司、出租 汽車管理處,并施行《邯鄲市客運出租汽車管理條例》——河北省唯一一部管理出租汽車的地方性法規。

圖10-5 出租車圖10-5 出租車

  如今,四十年過去了,邯鄲市的出租車從無到有,從少變多,經歷了多次換代,由原來的屈指可數,到如今的4261部,從曾經我們羨慕的望著,到如今站在路邊招手即停,服務到位。出租車的發展見證了這座城市經濟的騰飛,見證了邯鄲居民生活水平的提升,也讓我們看到這座小城的獨特魅力。

  (四)邯鄲火車站和機場

  談及邯鄲城市交通,就不得不提及邯鄲火車站和邯鄲機場近年翻天覆地的變化。邯鄲火車站建于1904年,但在當時的人口不足3萬的邯鄲,客流量極低。

  改革開放后,中央對其做了重新部署,于1986年修建了名副其實的火車站。但時代總是在變化的,隨著邯鄲經濟的發展以及人口的增長,其逐漸無法適應日益增加的鐵路運輸需求,因其存在站房平面功能分區陳舊且散亂、結構空間狹小等問題。爸爸告訴我他印象最深的便是扛行李、人擠人,每到快開車的時候,從候車箱到站臺,短短十幾米的路程猶如幾百米,擠得進去就擠不出來。因此,2009 年邯鄲東站——高鐵站批準建立,并于2013年正式開通。新東站如今成為了石武客專沿線除省會城市外規模最大的車站,也是除省會城市外唯一具有始發車條件的車站。上大學的我恰恰經歷了火車的變更,大一時從邯鄲到秦皇島沒有高鐵, 總是需要乘坐“綠皮車”在路上晃蕩12個小時之多,而高鐵的開通直接將時間縮短至4小時,極大的方便了人們的出行。隨后,2014年邯鄲站站改施工也正式啟動;于2018年7月,總面積1.5萬平方米的新客運站房正式投入使用。

圖10-6 邯鄲機場圖10-6 邯鄲機場

  另一條時間線便是機場的發展。在邯鄲機場出現前,我們總要去距離最近的

  新鄭機場搭乘飛機。但從2007年邯鄲機場建成通航,發展到如今成為重要的四省交界支線機場,愈益豐富的航線,愈加繁密的客流,見證著邯鄲機場從“雛鳥” 到“蒼鷹”的成長。邯鄲市的兩個火車站的翻新建造以及機場的通航恰恰是改 的顯,改愈發便了人活和,提高在世界的曝光度,吸引來自世界的目光。

  邯鄲市城市交通的變革正是改革開放四十年的成果?;赝蒙碛诟母镩_放浪潮中的邯鄲既往40年,與全國其他地方一樣,前行歷程催人奮進,今昔變遷覆地翻天。于生斯長斯的我們而言,生發于這片熱土上的故事更為生動而直觀,所創就的業績更為輝煌而具體。邯鄲的變化有目共睹,邯鄲的未來也會更加美好!

  (浙江大學金融系研究生 張巖)

  十一、總結

  40年來,改革開放贏得了人民富足、國家強盛,更為中國號巨輪在復興的航程上樹立了決心和信心,為人類進步發展開辟了新的道路和方案。實踐證明,“改革開放是決定當代中國命運的關鍵一招,也是決定實現‘兩個一百年’奮斗目標、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關鍵一招。”

  成就令人矚目,任務依然艱巨。今天,我們更需要發揮釘釘子精神,一張藍圖繪到底,咬定青山不放松,在以習 近平同志為核心的黨中央堅強領導下,堅定不移堅持改革開放,以全面深化改革破利益固化之藩籬,以持續擴大開放戰封閉孤行之逆流,再闖出一片更加廣闊的新天地。 改革開放只有進行時,讓我們風雨無阻,一起創造美好生活。

  (景乃權,浙江大學經濟學院副 教授、新華社特約經濟評論員;浙江大學金融系研究生 朱利紅,張家祺,王鼎盛,倪靜嫻,李之好,陳德宇,陸慧,劉小馳,歐陽守紅,張巖)

  (本文作者介紹:浙江大學經濟學院副教授,浙大(WLKIFRC)金融投資研究中心副主任兼秘書長。)

責任編輯:郭建

  歡迎關注官方微信“意見領袖”,閱讀更多精彩文章。點擊微信界面右上角的+號,選擇“添加朋友”,輸入意見領袖的微信號“kopleader”即可,也可以掃描下方二維碼添加關注。意見領袖將為您提供財經專業領域的專業分析。

意見領袖官方微信
文章關鍵詞: 景乃權 改革開放 變化
分享到:
保存  |  打印  |  關閉
泡面榨菜賣得好就是消費降級?是真相還是“幻覺” 滴滴暫停夜間服務 記者街頭打到黑車司機開價翻倍 滴滴死了出租車笑了 這樣的結局真是我們想要的嗎? 今年本科應屆生平均起薪5044元 這些崗位最高! 中美貿易戰出現新動向,特朗普這個表態內有玄機! 快訊:滬指失守2700點跌0.68% 創指大跌逾1% 收評:三大股指皆遭重挫滬指跌1.21% 創指失守1400點 患者在百度搜復旦附屬院被引入民營醫院 百度道歉 嘀嗒出行廣告充斥性暗示 客服:司機素質我們可管不了 梁建章:建議給二孩家庭減免社保繳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