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新浪財經意見領袖專欄作家 景乃權
近期網貸平臺雷聲不斷,與以往不同,以前問題平臺大多數一些不知名的小平臺,這次危機已經蔓延到了一線平臺,甚至一線被稱為行業標桿的大平臺,據統網貸天眼數據統計,6月30日到7月31日之間共爆出252家問題平臺,涉案金額數千億元,涉及投資者數量不計其數,投資者損失慘重。一時間,投資者成了驚弓之鳥,瘋狂擠提,整個網貸行業再次面臨信任危機。
總結此次“雷潮”的原因,直接原因是資金鏈斷裂,之所以會發生資金鏈斷裂,一方面,部分平臺本身就沒有真實的標的,完全靠龐氏騙局維持運營,此類平臺隨時都面臨倒閉的危險,更何況當前貨幣市場資金比較緊張,投資者信心嚴重不足,加速了此類平臺的終結。另一方面,在整個行業面臨危機時,所有平臺都會有壓力,因為金融機構都是借短貸長,比如銀行也只保留部分存款準備金,其余的資金都出借給了融資人,并且短期收不回來,但是賬面上資產價值是大于負債的,如果此時儲戶全部都去銀行擠提,銀行只能倒閉,一旦銀行倒閉,資金的追索就變成問題了,原來的借款人還款意愿就大幅降低,平臺也是如此,一旦擠提最終是投資者、平臺、借款人多輸的局面。
當前監管者、網貸平臺應該怎么做才能重拾投資者信心呢?投資者又應該如何進行自我保護呢?
首先,監管當局,央行、銀監、金融辦或互金協會要思考如何盡管把P2P納入監管,監管的規則應該盡快落地,同時要考慮到目前市場存量風險的化解問題。在監管規則上,既要嚴守合規底線,不能放松要求,也要給市場緩沖的機會,可以效仿《資管新規》。在具體細則上,需要深入研究P2P行業的價值,劃定P2P行業的經營范圍,引導行業往正確的方向發展,防止市場出現“劣幣驅逐良幣”的現象,把整個行業納入監控范圍內,通過企業的準入資質、存管銀行、平臺實時經營數據動態監測企業的風險,通過盡職的監管至少要杜絕詐騙類企業。其次,化解存量風險也不能過于僵硬,強迫企業通過清算或者停止開展業務的方式壓縮存量也容易觸發風險,目前監管機構最優的做法是在社會征信系統上下功夫,打通不同平臺之間的征信數據,提高P2P企業的風險管理能力,合力保證真實存量債務安全到期兌付,直到存量市場規模下降到合理的范圍內。此舉也會進一步篩選出優質的平臺的企業,加速一些非法違規企業暴露,及早發現,及早解決。最后等市場穩定之后,利用出臺相關法律法規或發放牌照對P2P及整個互聯網金融行業進行嚴格監管。
對于不合規平臺目前最優的選擇就是停止運作,有組織的準備善后工作,積極聯系監管,將功贖過,將損失降到最小。合規性P2P平臺也應該注意風險,擠兌風險和標的風險同時存在,剛才已經提到過,擠兌風險在任何金融機構都存在,即使標的信用良好也要做好充足的準備應對大規模提現可能;另外,不能僅僅依賴科技的手段解決所有的風險問題,歷史已經多次證明,科技在系統性風險面前也是無能為力的,平臺要提高對宏觀經濟的研究,加強對所做業務的了解,不能總想著通過營銷和在投資者合同上做手腳來推卸責任。雖然P2P平臺只是中介,不應該去承擔違約的風險,但是從理論的角度分析,金融機構存在的價值就是解決信息不對稱,如果P2P平臺不能生產出有助于投資者投資決策的信息,把責任都推給投資者,那么這個行業就沒有存在的必要。相對于傳統金融機構和大企業客戶,P2P服務的本來就是信息更加不對稱的市場主體,因此P2P的風險管理能力必須要有超過傳統金融機構的地方,不然就是在忽悠投資者。P2P近年來之所以能夠發展的那么迅速主要也是因為銀行以前在個人征信這一塊做的不夠好,P2P平臺通過科技的手段彌補了這一不足,也占領了這份市場——小額、分散市場。銀行在個人征信的不足并不是銀行能力不夠,是因為銀行作為一種成熟的業態,已經被監管牢牢的罩住了,在個人貸款上一直保持謹慎。所以,P2P平臺應該擺正自己的位置,堅守自己的生命線,不要妄自尊大,也不要妄自菲薄,合規發展、提高自身的風控實力才有出路。只有以市場需求為導向,生產更多有效的信息,促進資金有效配置,社會和政府才會更快的認可P2P行業,行業才能真正到達一個良性發展的狀態。
投資者要吸取問題平臺的教訓,管好自家的錢袋子,進行主動型資產配置時要考慮自己的風險承受能力和風險識別能力。投資的額度一定要和自身的風險承受能力相匹配,同時要注意分散風險,救命的錢還是要存在銀行,P2P不是保本型的投資產品,不能配置太大比例,千萬不要想著利息忘了本金。許多投資者在沒有充分了解風險的前提下就大幅投資P2P是非常危險的,P2P雖然利息比較高,風險也比較大,投資的要求也比較高,需要一些專業知識作為支撐,否則和買彩票也沒什么差別。其次,投資者也要理性對待當前市場的巨變,不要盲目的散布恐慌情緒,無為也是一種作為,靜候市場佳音,與此同時投資者提高學習,增強自己的判斷能力,機會從來都是給有準備的人的,上帝總是喜歡救哪些自救的人,當然任何一種投資都有輸有贏,投資者一定要理性看待投資結果,對自己選擇負責和充滿信心。
最后,P2P平臺的借款人,不要有僥幸心理,平臺跑路并不意味著債務的解除,央行、金融辦和公安部已經聯手打擊逃廢債,監管層為了規范市場,必然對逃廢債行為進行嚴厲處罰。同時我國征信系統的建設已經日趨完善,未來信用是可以變現的,信用好的人生活會越來越方便,信用不好的人會寸步難行,借款人不要因小失大。
綜上,當下最重要的就是要平臺、投資者、監管者、借款人齊心協力,打擊詐騙者和逃廢債者,只有各方相互信任、步伐一致、盡快的落實解決方案,才能有效化解網貸市場風險,平穩渡過危險期。至于網貸市場的未來,用魯迅的話講,渡盡劫波兄弟在,相逢一笑泯恩仇,危機過后,市場出清,能夠存活下來的必定是對社會有價值的企業,同時在戴上監管的緊箍咒之后,行業最終會進入健康狀態。
(本文作者介紹:浙江大學經濟學院副教授,浙大(WLKIFRC)金融投資研究中心副主任兼秘書長。)
責任編輯:牛鵬飛
歡迎關注官方微信“意見領袖”,閱讀更多精彩文章。點擊微信界面右上角的+號,選擇“添加朋友”,輸入意見領袖的微信號“kopleader”即可,也可以掃描下方二維碼添加關注。意見領袖將為您提供財經專業領域的專業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