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新浪財經意見領袖(微信公眾號dadaozatan)專欄作家 程蟬
買重疾險到底意義何在?對大多數人來說,醫療和壽險足以支撐你的基本保險需求。而我在微博問答上遇到的咨詢里,大部分人都是意外不買,醫療不買,一買保險直接就奔著重疾去了。
必須提出的疑問是:買重疾險到底意義何在?
這是一個定位尷尬的產品。
重疾險之所以出現,是因為壽險“死亡即賠付”的原則,導致不少患病者在求醫期間掙扎在經濟崩潰邊緣。基于人道主義邏輯,保險行業設計出了“重疾險”,能夠提前給付理賠,讓患者確診重疾就拿到錢。
像是在美國,就有不少人壽保險提供重疾理賠的條款,大概能提前給付50%。
國內單獨的重疾險特別發達,比壽險銷量高得多。因為價格比壽險貴很多,所以代理人也喜歡推薦重疾。而且重疾這個名字很唬人,喚醒了大量中產和偽中產的恐慌癥。
為什么貴?因為隨著科技的發展,重疾的發病率越來越高,治愈率也越來越高。比如在內地高發的甲狀腺癌,其實在醫學上算是一種“懶癌”,治愈率90%以上。有人甚至說,如果把甲狀腺癌從重疾選項里去掉,重疾最起碼能便宜20%。
也就是說,重疾是依據壽險來定位和定價的。而且是一個比壽險賠付率高很多的產品,當然要貴很多。
但重疾起到了壽險的作用嗎?
本質上,壽險是一種責任轉嫁險。對于未盡的家庭責任,壽險可以做到量化并以金錢賠付的方式轉嫁。所以我們反復強調要給家庭主要收入貢獻者買足壽險。
但重疾呢?是用于疾病治療嗎?在高額醫療補充險(百萬醫療險)出現之前,重疾的作用確實是應付高額醫藥費,但現在國內外都有比較正常的醫療險,即使此類產品有停售風險,但一些銷售量比較大的醫療險,像平安眾安等,在提高保費的情況下,還是有望繼續生存下去。
所以,重疾的作用就剩下收入補償。需要補償因病損失的多少收入呢?保險代理人通常會說五年,但在我看來,如果投保人有比較充裕的現金流,收支合理,不需要承擔太多家庭責任也沒有太多負債的情況下,一年就夠意思了。
為什么?還是因為貴,壽險產品里用杠桿來排序的話,應該是意外>醫療>壽險>重疾,重疾的杠桿是最低的。我買重疾還是十幾年前,基本上跟存款沒差,買保險大概花了30萬,保了30萬的重疾。想想就感人。
所以,買重疾險到底意義何在?對大多數人來說,醫療和壽險足以支撐你的基本保險需求。而我在微博問答上遇到的咨詢里,大部分人都是意外不買,醫療不買,一買保險直接就奔著重疾去了。
不坑你坑誰?
(本文作者介紹:供職于新浪財經)
責任編輯:張文
歡迎關注官方微信“意見領袖”,閱讀更多精彩文章。點擊微信界面右上角的+號,選擇“添加朋友”,輸入意見領袖的微信號“kopleader”即可,也可以掃描下方二維碼添加關注。意見領袖將為您提供財經專業領域的專業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