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不久保監(jiān)會對保險資金入市又亮綠燈:平安、新華人壽、中宏人壽三家保險公司投資連接類保險產(chǎn)品入市比例最高可達100%。業(yè)界人士對此舉歡欣鼓舞。但同時,人們還是心存疑問,這項政策究竟有何意義,能在多大程度上解決保險資金運用老大難的問題?
目前平安保險投資連接險保費已達18億元,而且這一數(shù)字還在快速增長之中,加之保費是按年逐步注入投資帳戶,因此該類險種入市資金后勁十足。專業(yè)人士分析認為,投資類產(chǎn)品在西方已成為主流險種,在國內(nèi)也將成為潮流,提高入市比例可適應投資連接類險種巨大的增長潛力。但是,投資連接類險種的入市資金量畢竟太少。如平安保險雖然已有18億元的保費收入,但保費是逐年進入投資帳戶的,即第一年全部進入保障帳戶,第二年20%進入投資帳戶,第三年及以后是88%的比例注入投資帳戶,目前進入投資帳戶的不足2億元;新華人壽保費進入投資帳戶較快,但目前也僅2億元左右。上述三家保險公司投資連接險投資帳戶資金加起來尚不足4億元,因此100%入市近期對市場以及對保險公司的影響并不大。
而另一方面,投資類險種中的分紅產(chǎn)品也是西方國家的主流險種,在國內(nèi)的銷售也越來越旺,如中國人壽的千僖理財分紅險、太平洋保險[微博]的萬能壽險等在市場中大受歡迎。這部分保險資金的運用問題也亟待解決。其實,相對于可運用資金,投資類保險資金運用僅是冰山一角。去年中國保險業(yè)的總資產(chǎn)已達3374億元,按10%的比例算就有337億元等待入市;而可運用資金則更多,單中國人壽和平安保險兩家的可運用資金今年年底就可達2000億元。所以有專家評價說,對大的保險公司來說,投資連接類保險資金100%入市無疑是杯水車薪。困擾保險資金運用的仍然是渠道問題,可供選擇的余地太小。難怪前不久各保險“巨頭”聚會北京香山,共商保險業(yè)發(fā)展大計。作為主管部門,中國保監(jiān)會也深諳保險公司的“疾苦”,正在尋求突破原有法律法規(guī)的障礙,為保險公司提供更多更寬松的投資條件。據(jù)悉,修改《保險法》和組建保險投資基金已列入相關部門考慮的范圍,相信不久會有新的進展。(本報記者段春華)
進入【新浪財經(jīng)股吧】討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