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股市何去何從,再次成為理論界和實務界的熱點問題。此次既是對10多年中國股市的一次“大清理”,也為新世紀走勢奠定取向基礎。
中國股市起步和成長于雙重體制背景下,因此,不免發生這樣或那樣的問題;因此, 10年來,各方面人士提出了一系列批評意見和改進建議,這些意見不論是平緩的還是激烈的或是尖銳的,目的都在于促進股市的規范化發展;與此對應,有關監管部門為實現股市的規范化運行也竭盡力量。
2001年是中國股市的“監管年”。強化監管,推進股市發展,將以下幾個相互關聯問題弄清是重要的:
1.股市是否賭場?問題的關鍵不在于“股市是否賭場”,而在于有關運作是否符合“三公”規范。在發達國家,公開營業的賭場也強調貫徹它的“三公”原則,對“老千”作弊予以嚴厲打擊,那么,在中國股市中又怎能允許莊家利用內幕信息、資金實力進行操縱股價的行為呢?
2.莊家是做市商嗎?首先,在任何國家的法律上,證券交易所內的股票交易都是嚴禁“坐莊”操縱的;機構操縱股價一旦被發現,就將受到嚴厲制裁(在美國,罰款可達令該機構破產的程度)。其次,在美國Nasdaq市場中,的確存在做市商制度,但實行做市商,一方面是為了在非集中競價(即“一對一”談判)的條件下保障股票交易的連續性,另一方面也嚴禁做市商單方面操縱股價,誤導其他投資者。證券交易所中的股票交易屬集中競價(在中國更是屬集合競價),不存在非連續性交易的問題,也就無需借鑒Nasdaq的做市商制度,更不能用“做市商”來為“莊家”辯解。
3.如何看待投資與投機?在股市交易中,“投機”是一個中性概念,它與“投資”的區別通常用時間劃分和換手率計量。例如,在中國股市中,有人認為,持股超過6個月屬投資范疇,否則,屬投機。然而,決定投資或投機的主要因素是:第一,上市公司質量和經營效率。第二,股市投資收益。第三,莊家操縱。
4.市盈率是否過高?市盈率本來只是投資者用以權衡其股票投資價值、分析家用以衡量股市風險的一種參考性指標,并非實質性指標。在發達國家的股市歷史上,在市盈率較高的階段,股市運行未必風險就高,投資者投資收益未必就低,就此而言,局限于市盈率高低來討論中國股市,是缺乏實際意義的。
中國股市中各種不規范現象的形成有著復雜背景且“非一日之寒”,消解這些現象,使股市在規范中發展,也非易事。2000年以來,中國證監會采取了一系列改革措施,將股市推入了符合市場規則的運行軌道,但不規范現象絕不會因此而立即消失,甚至不會有所收斂。所以,規范化、法制化難以“畢其功于一役”,是一個長期的艱巨的過程。
在加強監管中,較好的選擇是重點查處輪番惡炒個股的少數機構以及通過坐莊獲得巨額收益的個人(包括收取巨額信息費的個人),以達到“懲前毖后,治病救人”、日后股市運行不再發生莊家做市行為的目的。(文/中國社科院金融研究中心副主任王國剛)
進入【新浪財經股吧】討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