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一本書叫氟騙局 | |||||||||
---|---|---|---|---|---|---|---|---|---|
http://whmsebhyy.com 2005年07月22日 14:35 瞭望東方周刊 | |||||||||
《瞭望東方周刊》記者 于達維 報道 他們經常靠讓科學家向公眾說教的辦法來隱藏他們產品的危險 1982年8月的查爾斯河畔,陽光特別燦爛。這是菲麗絲-穆蘭尼絲來到著名的波士頓弗西絲牙科研究中心工作的第一天。
從研究生時起,她就用一種新方法來研究低劑量化學物質對動物的可能傷害。到1982年,在哈佛醫學院精神病學系工作的她,已是在這門年輕的科學——“神經毒物學”領域中的全美領軍人物了。 她準備在弗西絲牙科研究中心建立一個毒物學實驗室,靠分析動物行為方式的變化,來測定化學物質對大腦和中樞神經的影響。這實際上也是美國第一個牙科毒物學實驗室,能夠系統分析牙醫在工作中要用到的各種化學物質。 起初她對氟并不感興趣,因為除了從電視廣告上知道它對牙齒有好處外,她不覺得氟有什么需要研究的。而中心主任,一直以來氟的支持者約翰-海恩以及他的恩師、美國著名毒物學泰斗哈羅德-霍奇都滿心希望,菲麗絲的研究能給氟更多正面的支持。可是,菲麗絲最終的研究,毀了她和這個實驗室的前程——因為她發現的結果與希望恰恰相反。 氟與人相識在500年前 從16世紀開始,大預言家諾查丹瑪斯和藥理學家帕拉塞爾蘇斯都在著作中提到,有一種礦石可以當作毒藥用。1764年,德國化學家馬格拉夫發現并制成了可以用來蝕刻玻璃的“螢石酸”。 1771年,瑞典化學家舍勒對螢石酸做了系統的研究,但當時很多人并沒把它當作一種新酸,而是實驗中所用酸的副產品。當鹽酸被人們發現是氫和氯的化合物后,人們才意識到螢石酸是氫和另一種新元素組成的。但在分離氟單質的道路上,許多先行者中毒倒下了。 制成了無水螢石酸的法國化學家蓋-呂薩克和泰納的身體深受其害,瑞典的化學大師貝采利烏斯對此也是一籌莫展。直到1886年,法國化學家莫瓦桑用老師弗雷密的電解方法終于制取并收集了極為活潑、難以控制的氟氣。 氟氣是一種黃色氣體,它是電負性最高的元素,化學性質非常活潑,幾乎可以和世界上所有有機和無機物質發生反應,連金和鉑都不例外。所以,氟的毒性很大,腐蝕性極強,它的強氧化能力和熱效應以及反應生產的氫氟酸(HF,螢石酸)會極大地破壞人體組織和器官。 美國原子能委員會1946年的一份報告上說,“氟和皮膚中的水分反應可以產生氫氟酸,而氫氟酸有極強的穿透能力可以導致深度燒傷,難以治愈。而且在管道、閥門和其他設備上沉積的氟化物也極為危險,所以一定盡可能不要呼吸、吞服或接觸。” 1946年的美國原子能委員會,正準備接受已經完成制造原子彈的“曼哈頓計劃”所有資源,他們怎么那么關心氟? 事實上,從二戰開始,氟就被大量用于各種特殊軍事目的。 1940年,德國法本工業聯合公司建立了多個氟電解設備,開始大規模生產氟,其主要目的,就是為德軍最高統率部秘密生產新式炸藥三氟化氯。而在美國,氟被用來生產六氟化鈾,六氟化鈾被加熱后,可以被用于鈾235和鈾238的分離提純。可以說沒有氟,就沒有丟在廣島和長崎的兩顆原子彈。至今,氟的一個主要用途,還是用于核能工業中的鈾分離。 為了制造原子彈,美國制造了大量氟,作為毒性最強的化學品,氟迅速成為危害工人和工廠周圍地區百姓的一個重要威脅。新澤西州南部深水鎮的一些農民把當地杜邦公司的一家化工廠告上了法庭,因為這家為美國政府制造氟的工廠釋放的煙霧毀掉了他們的桃園、農田和牲畜。 作為羅切斯特大學毒物學系的系主任,曼哈頓計劃的首席毒物學專家哈羅德-霍奇對氟的毒性做了專門的研究,而他的研究報告早就足夠把美國政府,因為氟污染而告上法庭了。但他所做的恰恰相反。為了維護氟在公眾心目中的形象,霍奇開始頻頻在電視上出現,向公眾說明氟濃度在1ppm以下是安全的。與此同時,美國公眾開始從科學家嘴里聽到這樣一個消息,“氟保護牙齒”。 在霍奇寫給曼哈頓計劃放射安全顧問斯坦福德-沃倫上校的信里,他提醒美國政府應該開展“氟保護牙齒”的宣傳,來抵消氟污染所造成的恐慌。 哈羅德-霍奇的晚年,還希望菲麗絲的研究為氟提供更多的支持,但菲麗絲發現,氟對實驗鼠的大腦和中樞神經都有損害,讓他大失所望。 菲麗絲發現,氟可以跨越實驗鼠的血腦屏障,影響到實驗鼠的大腦,進而影響到它們的行為。當時她的老板對她說,“你要和50年來牙醫們和其他人發表的研究——即‘氟是有效而安全的’對抗。你肯定是錯的。如果你發表這篇論文,國家牙科研究所將不可能在給我們任何資助。” 事實上,當菲麗絲的論文發表在《神經毒物學和畸形學》上之后,弗西絲牙科研究中心便真的再沒和她續約。 保護牙齒之說 氟的用途非常廣,氟化物已廣泛應用于工農業、日常生活及高科技中,如冶金、化工、農藥、化肥、玻璃、電鍍、塑料、人造革、橡膠、化學武器、航天工業都要用到氟,氟可以說是現代工業的血液。 上世紀40年代,是美國工業戰后實現大躍進時期,煉鋼廠、煉鋁廠、煉油廠都把氟當作重要的工業原料,而不可避免地產生了大量含氟廢料和廢氣,導致很多工廠中的工人和工程周圍的居民,因為受到污染而向工廠提出訴訟。 為此美國鋁業公司的首席科學家弗朗西斯-費里給梅隆工業研究院的杰拉德-考克斯寫了封信,建議考克斯提倡氟對牙齒的保護作用,并讓他推薦在飲用水中添加有美國鋁業公司出產的氟化鋁。于是考克斯在1939年提議,在公共飲用水中加入氟,以保護公眾的牙齒。 在杰拉德-考克斯的提議下,在哈羅德-霍奇的保證下,氟被廣泛宣傳為一種在低濃度下對兒童十分安全的化學物質,而且,它還對牙齒有好處。這種宣傳攻勢消除了許多醫生和專家的防備,讓他們認為氟既然對兒童都無害,對工人就更無害,從而不愿在法庭上給工人佐證,這幫助美國的大企業免除了許多官司。 公共關系學之父愛德華-伯奈斯在這場戰役中也充當了重要角色。是他給美國公共衛生部和紐約衛生局建議,利用牙齒健康和氟之間的關系來推廣氟的安全性。為美國煙草公司工作的他曾在1916年成功完成號召婦女吸煙的項目。 他曾說,“只要我們能讓醫生們站到我們這邊,我們就能讓公眾接受任何觀念,因為醫生在公眾眼里是最權威的,不管他實際上知道還是不知道。” 而現在我們也頻頻看到一些醫生和專家在電視廣告中出現,為某種產品毫無保留地代言。 從上世紀50年代美國開始在飲水中大面積加氟,到60年代世界上許多國家也開始加氟,但是很多國家由于氟的毒副作用而取消了加氟。中國于1965年開始在廣州飲水中加氟,由于后來氟斑牙大量出現,于1983年取消了加氟。但加氟在美國一直長盛不衰,現在,整個美國有66%的飲用水是加氟的。飲用水加氟被認為是20世紀公共衛生領域10個最重要的成就之一。 BBC前記者克里斯托弗-布萊森,在調查了大量美國官方和軍方在1997年后解密的文件后,2004年底出版了《氟騙局》一書,在書中他詳盡描述了氟作為一種毒素,是如何在美國官方和軍方的共同努力下,進入人們日常生活的飲水和牙膏中的。 “氟化物經常被當作老鼠藥用,他們想盡一切辦法,把它加到人們吃的水里。” 布萊森說,與其說飲水加氟是公共衛生領域的一項重要成就,不如說它是公共關系策劃領域的一次經典案例。同樣,鉛進入汽油,也是一次同樣的經典戰役。 現在我們用的都是無鉛汽油,但事實上以前汽油本來就是沒有鉛的,鉛是后來人為加進去的,而主持這個工作的,就是75年前美國的幾家特大公司,包括通用汽車、杜邦和新澤西標準石油。2000年3月,美國《國家》雜志發表了吉米-L-吉特曼的調查,《鉛的秘史》,文中揭露了這些公司是如何靠把鉛加進汽油里面而獲利的。 通用汽車研究中心工作的年輕工程師托馬斯-米格利向老板查爾斯-凱特林報告,他發現四乙基鉛和酒精都可以作為汽油的抗爆劑。如果用酒精的話,通用汽車將不會獲得專利,他們將對汽車燃料失去控制,也將讓剛剛入股通用、正要在石油產業大展拳腳的杜邦公司大失所望。于是人類大規模使用含鉛汽油的時代開始了,他們還給它起了一個不含鉛的名字“Ethyl”。 盡管很多生產“Ethyl”的工人患病乃至死亡,專家和媒體對“Ethyl”產生懷疑,但是這并沒有影響它的普及,因為就連美國政府部門的檢測報告都要先送給當時通用汽車的管理層過目。“Ethyl”的市場運作成為MBA課程中的經典。 在整個關于“Ethyl”的鼓吹過程中,“Ethyl”首席醫學顧問、凱特林實驗室主任、辛辛那提大學毒物學家羅伯特-基霍是最賣力的一個。他也是除凱特林和米格利以外,讓含鉛汽油普及的三個重要人物之一。1966年他對美國國會說,盡管我和同事研究了30年,還是沒發現含鉛汽油對人有什么壞處。在他的晚年,還曾經提倡在把汽油中的含鉛量提高提高。而對鉛的危害,人類已經了解3000年了。 含鉛汽油1986年在美國汽車中被禁用,從那時起,美國人的平均血鉛含量降低了75%,從1970年到1987年,美國每年有200萬兒童的血鉛含量下降到了中毒水平以下。 或許是為了彌補自己的過去,通用汽車后來以斯隆和凱特林的名義建立了紐約斯隆-凱特林紀念癌癥中心,這是世界癌癥研究的重鎮,不過也同樣可以隨時為他們自己提供需要的成果。 凱特林實驗室的另一項重要產品,是氟利昂。羅伯特-基霍在推廣過程中,也需要不斷提到氟對牙齒的好處,對人體的安全性。 吉特曼說,“在過去50年,大企業對于核、煙草、化學危險品、石棉、煤炭、殺蟲劑等產品的推廣都用著和羅伯特-基霍同樣的策略,就是在掌握著所有技術和資金的同時向其他人挑戰,你說我錯了可以,證明給我看,證明出來我就改。” 而后他們即便是遇到針鋒相對的挑戰,也可以靠質疑他們使用的方法不夠科學和嚴謹,把問題繼續拖下去,即便最后辯無可辯,也可以說動物實驗結果不一定適用于人。而現在,美國政府對全球變暖,各國政府對轉基因食品,就是這個態度。 誰利用氟得到好處 “我研究關于氟的文獻已經有3年多了,我看得越多,我越是擔心氟對人造成的威脅,越是感覺我們用它來保護兒童的牙齒這一行為的科學基礎太微弱了。我們允許把氟引入飲用水的過程太讓人驚愕了。”美國圣勞倫斯大學化學系保羅-康納特教授說。 雖然氟的毒性比鉛還要高,但美國環保署設定飲用水中氟的濃度標準(1毫克/升)比鉛要高1000倍。他們在1945年就設定了這個標準,到現在也沒有改過,即便我們和我們的孩子們還在以很多其他方式吸收氟,包括牙膏和其他護牙藥品、漱口水、加工食品、某些維生素藥片以及軟飲料。 美國公共衛生局局長托瑪斯-派倫說,我想加氟是我們這代人對牙齒健康所作的一個最大的進步。而美國環保署的科學家羅伯特-卡頓說,加氟是個科學騙局。 布萊森說,我們驚奇地發現,那些向我們說明氟是安全的人和研究機構,總是和跟我們說鉛是安全的、石棉是安全的、DDT是安全的、跟我們說吸煙是安全的人是同一批人。 美國塔夫脫大學城市與環境規劃系教授謝爾登-克里姆斯基告訴《瞭望東方周刊》,很明顯,這場騙局是由各大企業通過掩飾氟對從業工人的損害開始的,他們利用氟對防治齲齒的幫助來掩飾氟的職業性損害,而這是工業企業常用的方法,比如在對石棉、乙烯氯化物、印刷電路板、DDT、殺蟲劑,雙酚A等有害物質的危險性上,企業都曾大力掩飾。 由此,大企業避免了大量的法律糾紛,并讓他們的產品在市場上通行無阻。在大企業獲得了成百億收入的同時,政府在稅收、政治捐助上面也得到了大量好處。 “他們經常靠讓一些科學家向公眾說謊的辦法來隱藏他們產品的危險,我們需要增加透明度、可信度以及學術期刊和毒物學家的獨立性。對于工人暴露在化學危險品所受到的職業性損害,應該有國家統一安排和執行研究。” 貴州醫學院魏贊道教授說,“一種觀念的改變比它的產生要難得多,1983年廣州停止了加氟,氟斑牙迅速好轉,而1999年又有8位口腔專家提出2000年全國都加氟,我急忙給當時的衛生部部長張文康寫了封信,才把這個勢頭遏制住。2001年我去日本參加國際氟協會會議的時候,他們專門邀請我到名古屋給他們做報告,講講是怎么制止了飲水加氟。” “氟也許有一定有益效果,但事實上這種效果被大大夸大了,其實它的安全帶非常窄。科學工作要是不夠深入細致的話,會給后代帶來極大的麻煩甚至災難。” (美國圣勞倫斯大學化學系保羅-康納特教授為本文提供大量背景資料) 相關報道: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