學術會議非典型傍諾獎 科技秀中難去贊助商魅影 | ||||||||
---|---|---|---|---|---|---|---|---|
http://whmsebhyy.com 2005年05月11日 14:53 新民周刊 | ||||||||
1988年諾貝爾化學獎得主哈特姆特·米歇爾走過珍奧集團主辦的晚宴舞臺,他是當晚的明星之一。(圖片來源:新民周刊) 傍“老諾”似乎和傍名牌一樣成為了“灰色地帶”,游離于合法與非法之間。國際學術會議成了企業傍“老諾”的交際場所。 撰稿/黃祺(記者) 5位諾貝爾獎獲得者、100多位國外專家、600多位專業人員;上千人的開幕儀式,政府
記者親歷大會,觀察會議的細節,領略了這次大會的“非典型”意義,大概只有在此時、此地,這場聲勢浩大的會議才可能“圓滿成功”。 看上去很美 大連世界博覽廣場,新落成的星海會展中心二期大樓十分光鮮,即使在4月25日這個霧氣彌漫的早晨,玻璃外墻還是光可鑒人。大會組織者把“2005國際DNA及基因組節”的開幕地點選在這個極具現代感的大樓里,也許正是為了配合大會的由頭——“紀念發現DNA雙螺旋結構52周年和人類基因圖譜繪制完成5周年”。 基因、DNA、雙螺旋這些詞語在普通人的字典里是生僻的,大多數人對于生物技術、生命科學等等概念只有高深莫測的感覺,就像這鋼筋玻璃搭建起來的大樓,讓人眩目,仿佛置身現實世界之外。 也許正是考慮到會議主旨太過玄妙,為了讓更多的人了解大會,早在半年前,“2005國際DNA及基因組節”網站就開始宣傳大會的初衷和意義。網頁上有這樣一段振奮人心的話:一個生命科學的盛典;一個激勵年輕一代勇攀科技高峰的大會;一個頂尖科技創新驅動健康事業發展的大舞臺;一個“通向2008北京奧運之路”的序幕;讓我們共同營造未來的“中國生命科學的奧林匹克”盛會。 雖然宣傳的語言十分具有煽動性,但據后來參會的人說,最吸引他們的還是大會請來的7位諾貝爾獎得主。網站上至今還掛著這7位重量級科學家和注明“正在邀請”的2004年諾貝爾和平獎得主旺加里·馬塔伊博士的照片和簡歷。前7位科學家分別是2004年化學獎得主阿夫拉姆·赫什科;1998年生理醫學獎得主弗萊德·姆萊德博士;1998年化學獎得主約翰·戴森霍費爾博士、羅伯特·胡貝博士和哈特姆特·米歇爾博士;1987年化學獎得主讓·瑪利·雷恩博士和1976年生理醫學獎得主巴魯克·布倫伯格博士。 雖然最終參加大會的諾貝爾獎獲得者只有5位,但諾獎得主們的光輝還是足以吸引國內的專業人士和普通民眾。對于見識過無數專業會議的國內學者來說,能夠與世界一流的科學家面對面交流的機會并不多見,何況國內一直有崇尚諾貝爾獎的氛圍,而5位諾貝爾獎得主同臺的盛況更值得期待。 “大連市政府”和“中國科學院”的大名掛在網上“主辦方”的位置,更是增加了大會的權威性。 對山東農業大學的吳承來說,他對這次大會的信任感主要來自于此,他坦言“國外的那些協會我了解不多”,他不清楚承辦方中的“美國國際高科合作協會(WIHTS)”是一家怎樣的組織。但到了大連后,他發現會議資料中“中國科學院”的名字從主辦單位中消失了,這讓他有些疑惑。 雖然出現了一些“縮水”現象,但大會準備工作還是進行得有條不紊。大會的主要承辦方“美國國際高科合作協會(WIHTS)”和“大連百奧泰科技有限公司”負責的前期注冊服務十分周到,前一家是在美國注冊的NGO組織,后一家是在大連注冊的企業,兩家擁有同一個負責人梅曉丹。 作為大會的主要發起者和組織者,梅曉丹在大會的籌劃過程中的作用舉足輕重。他甚至親自給挑選出來的學者發送邀請郵件,中國醫科大學的教授羅陽就是在收到梅曉丹的邀請郵件后才知道這次會議的。 對于協會和公司以及梅曉丹本人,羅陽都不了解,之前也沒有聽說過他們。羅陽說,她之所以選擇來參加會議,主要是因為大會邀請的專家學術水平比較高,而且大會的論題對自己的工作有益。在選擇會議時,她不會太多注意會議的組織者以及大會更多的背景。 不論從大會的組織程序、會務服務,還是從邀請專家的學術水平、論題設置上看,“2005國際DNA及基因組節”都是一次國際性的科技盛會,特別是當金發碧眼、西服革履的國外參會者踩著紅地毯走進氣派不凡的開幕式會場時,不禁讓人聯想到奧斯卡頒獎盛典。 梅曉丹把開幕式、晚宴叫做“場面上的事”,他一再強調組織如此大型、高規格的大會離不開政府的支持,由大連市政府一手操辦的“場面上的事”是非常成功的。 領導講話、貴賓發言、主辦者致辭……會場上一派熱烈而祥和的氣氛,數千雙手制造出來的掌聲在會場中雷動。從美國趕來的華裔學者GUANG SUN感慨:“已經十幾年沒有經歷這樣的場面了!” 揮不去的贊助商“魅影” 在發言的嘉賓中,大連珍奧集團董事長陳玉松獲得了最熱烈的掌聲。他的話音剛落,會場里掌聲的音量幾乎是給之前諾貝爾獎獲得者的兩倍,“雷鳴般”的掌聲中似乎可以聽出鼓掌者的崇拜之情。 掌聲是從會場的后半場傳來的。按照國際大會的慣例,記者的座席一般設置在會場的最后幾排,但在“2005國際DNA及基因組大會”的開幕式上,記者意外地被安排在第三排,后半場座位被聽眾占領,人數大約有2000人。 進場時,等前排參加會議的人員坐定,早已列隊在大廳等待的聽眾在工作人員的指引下進入會場的后半場就座。 每一隊聽眾隊伍前都有一個人手持木牌,上面寫著“鄭州”“旅順”“金州”等地名,隊伍里大多是60歲左右的老人,那陣勢和老年運動會有些相似,有的老人戴著寫有珍奧字樣的紅色太陽帽,端詳著寫有很多英文的開幕式背景,樣子十分可愛。 一位姓鄭的老人從河南來,他告訴記者,他是珍奧核酸的老用戶,長期服用每年需要花費5000元的珍奧保健品。這次珍奧公司組織他來大連旅游。他所在的城市來了61個人,每個人按照1700元的標準安排食宿,一共6天,這一天是專門被安排來參加大會的。 另一位大連當地的老人說,他也是珍奧核酸的老用戶,并且是“3星級”用戶,也就是消費額在30000元以上。他說他所在的區來了50個人,大連一共有11個區,總共應該是來了500多人。 當然,龐大的聽眾群不僅僅是來鼓掌的。大會開幕式結束以后,工作人員引導前排的參會者到大樓三層的會議室參加“諾貝爾論壇”,而下面的開幕式會場接下來將要進行“DNA大型科普講座”。 “DNA大型科普講座”上,美國TEXAS HOUSTON大學的BUREN教授首先做了簡短發言,然后被熱情的老年觀眾們簇擁著離開會場。記者會后通過電子郵件采訪了BUREN教授,他回復說,他的研究專業是核苷對人體代謝和免疫的影響,他在1年半以前接受了珍奧公司的資助用于研究核苷的新的應用。他還說,一些原本不是研究免疫營養學的學者也加入到由珍奧提供贊助的項目中。 緊接著,大連珍奧集團生物工程研究所所長喬賓福上臺開始題目為“核酸類物質的研究和產品的開發”的“科普講座”。 喬賓福白發蒼蒼,面容和善,說話鏗鏘,上來開場白:“珍奧的父老兄妹們……”喬賓福在發言中引用了不少國外研究報告,“白介素Ⅱ”之類的專業名詞掛在嘴邊。他總結說:“一句話,核酸不是萬能的,但是人類的生命的正常活動,遺傳、代謝離不開基因,基因是由核酸組成的,沒有核酸的生命是萬萬不能的。” 喬賓福的科普講座以“珍奧的父老兄妹們”結束。一走下講臺,喬賓福就被臺下的聽眾圍住,一位60歲左右的女聽眾沖到喬賓福的面前,拉著他的手要他摸摸自己的淋巴是不是有問題。 大連珍奧集團是“2005國際DNA及基因組節”的最大贊助企業,不論是會場布置、會議資料、開幕式的安排上,還是小型的學術論壇上,珍奧的“魅影”揮之不去。 在33場英語發言的小型學術論壇中,只有2場論壇配備同聲傳譯系統,在這兩場題為“核酸與營養”“核酸與衰老”的論壇上,聽眾席中多了一些老人。三位老太太結伴而來,她們都收到了大連市老干局發的這兩場論壇的邀請函,整個老干部局一共發了100張。“反正也不要錢,來學習學習”,其中一位老人說,老太太很認真,還準備了筆記本。 但會議工作人員顯然對老人們的到來準備不足,會場一度有些混亂。一位老人不斷要求工作人員早點把被她叫做“助聽器”的同聲傳譯器發給他,一些老人小聲議論著“開會還發個收音機”,一位老人因為不會操作同聲傳譯器,著急地大聲問旁邊的人,打斷了一個外國發言者的話。 梅曉丹透露,在總計700萬元的大會運作資金中,珍奧集團贊助了將近400萬。 幾年前,國內曾掀起過核酸保健品概念真偽的爭論,作為國內最大的核酸保健品企業,珍奧集團一度被推上風口浪尖。珍奧集團在這次大會的籌辦工作中功不可沒。梅曉丹補充說,珍奧對大會更大的貢獻是幫助他們協調與當地政府的關系。沒有政府的支持,這樣大型的會議是不可能成功的,而“他們與政府的協調上比較好”,這種與政府的協調能力是“海歸”梅曉丹不具備的條件,珍奧集團“因為它是本地企業,大企業,是納稅大戶,政府對他們的要求是百依百順”。 按照梅曉丹的說法,他們當初尋找贊助商的要求一是“業內的,明白我們做的這個事”,二是“他的理念要和我們的理念達成共識,否則很累的”。珍奧符合他的要求。 談及與珍奧的關系,梅曉丹客氣地說:“挺好的。”接著他說,理想的操作方法是,贊助商隱藏在臺后,在合適的范圍內、合適的時機、選擇一種合適的方式讓贊助商達到宣傳目的。梅曉丹說,第一次組織這樣大型的活動,難免有不足之處,以后有了經驗,應該可以進一步協調好與贊助商的關系。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