財經縱橫新浪首頁 > 財經縱橫 > 消費 > 薯條含超量致癌物 > 正文
 

薯條引發官司無數 麥當勞像賣煙一樣賣薯條


http://whmsebhyy.com 2005年09月01日 15:54 國際先驅導報

  圍繞丙烯酰胺是否致癌的爭議已經多年。問題是,即便麥當勞們敗訴,把炸薯條像香煙一樣加上警告標簽,人們會因此放棄炸薯條嗎?

  國際先驅導報駐洛杉磯記者 陳勇 報道 作為美式快餐象征的炸薯條再一次成為新聞熱點。上次炸薯條引起大家的關注,還是在2003年的伊拉克戰爭期間,因為法國反對戰爭,一些憤怒的“挺戰”美國人要消滅一切與法國有關的名稱,甚至建議把“法式薯條”(French
fry)改稱“自由薯條”(Freedom fry),一時落下笑柄。

  而這次炸薯條帶來的,是與癌癥有關的爭論。8月26日,美國加州總檢察長比爾-洛克耶爾對9家著名連鎖快餐店和食品制造商提起訴訟,要求法庭強制它們用警告性標簽標明其炸薯條、薯片中致癌物丙烯酰胺的含量。

  這是美國檢察機關首次就炸薯條含致癌物問題提出公訴。一旦公訴方獲勝,炸薯條、薯片的包裝就必須像香煙盒一樣,用醒目標簽警告:“本品含有丙烯酰胺,過量丙烯酰胺可能導致癌癥”被洛克耶爾指控的快餐店包括麥當勞、肯德基、漢堡王、溫迪等,都將炸薯條作為快餐的主要小吃項目,食品商包括寶潔、百事等,他們制造銷售的“品客”和“樂事”薯片,也是深受歡迎的美式零食。

  薯條引發官司無數

  加州1986年通過的“第65提案”(效力相當于法律)規定,企業必須向公眾“清楚而合理地”標明其產品中潛在的危險物質,這是洛克耶爾提出公訴的最主要依據。

  這位加州最高檢察官稱,他并不是鼓動人們不吃炸薯條,但消費者有權知道他們所吃的炸薯條中有超量的致癌物質。“我并不是在告訴人們,不要吃薯條和薯片。以我個人的生活經驗,我知道,這些零食可能不是健康飲食的必要組成部分,但它們確實味道不錯。但是我和所有消費者都應掌握必須的信息,以便對我們所吃的食品做出有憑有據的判斷。”

  2002年,瑞典科學家首次證實,土豆等富含淀粉的食物在高溫烹炸下會產生過量丙烯酰胺,這使炸薯條和薯片對健康的危害第一次被認識到。但是,炸薯條和薯片作為美式快餐的“國粹”,仍然受到大多數美國人的偏愛。

  此次,洛克耶爾在起訴書中援引加州環境健康危害評估辦公室的數據說,快餐店的法式炸薯條中丙烯酰胺的含量,平均達到加州法律要求警示含量的125倍;而超市中銷售的薯片中的丙烯酰胺含量,是警示含量的75倍。

  近年來,已有一些消費者團體為丙烯酰胺問題起訴快餐店和食品制造商。根據加州的“第65提案”,對于這類案件檢察官有權提出重復訴訟(在民間團體提出訴訟之后再提出公訴)。比如控告煙草商的案件中,既有消費者團體打官司,也有檢察官提出公訴。

  麥當勞們的反駁

  對于訴訟,連鎖快餐店和食品制造商及其辯護律師則提出三條反駁:第一,僅對快餐店的炸薯條或超市銷售的薯片加警告性標簽可能起誤導作用,消費者會認為只有快餐店制作的炸薯條和薯片才含丙烯酰胺,而事實上,哪怕消費者自己用土豆高溫烹炸制作食品,也會含有這種物質。寶潔公司就如此聲明:“不論在餐館、家里還是食品工業,丙烯酰胺總是存在于這些食物里,而我們的產品則像過去一樣非常安全。”

  第二,食物中少量丙烯酰胺對人類的致癌作用還有待確證。美國食品和藥物管理局(FDA)正在研究食品中含有不同程度丙烯酰胺對人體的影響。FDA在3月的一份報告中稱:“大量的丙烯酰胺可以導致實驗室中的動物患上癌癥,但食品中丙烯酰胺含量要相對低很多,目前尚不清楚,含如此少量丙烯酰胺的食品是否會使人類致癌。”

  第三,加州環境危害評估辦公室正在研究,如何根據“第65提案”處理食物中的丙烯酰胺問題。該辦公室副主任阿蘭-希爾施透露,對丙烯酰胺這樣在烹調過程中自然產生的物質,如果能將其含量控制在最低,那就可以免除警告標簽。在這個方案出來之前就提出公訴,未免讓人難以理解。

  標簽有用嗎?

  對這個公訴,加州民間的反應千奇百怪:有為總檢察長喝彩的,也有努力捍衛薯條“國粹”的,還有認為檢察長違憲的,甚至有置疑洛克耶爾人品的。

  比如在當地有影響的《舊金山紀事報》就發表專欄評論說,美國已是個警告標簽泛濫成災的地方,如果在快餐炸薯條上再貼一個警告標簽,就好比在加州邊界上豎塊牌子“吃在加州有害健康”,總檢察長洛克耶爾該找一些更對得起納稅人的事情做,而不是打這樣高中生就能明白道理的官司出風頭。圍繞丙烯酰胺的爭議已有些年,即便洛克耶爾勝訴,炸薯條、薯片統統像香煙一樣加上警告標簽,該吃的人們依舊會大嚼不誤,只不過又增加了無效的警告標簽而已。

  鏈接:丙烯酰胺可被吸收進入母乳

  丙烯酰胺在工業中被廣泛應用于水的凈化處理、紙漿的加工及管道的內涂層等。它是一種白色晶體物質,是1950年以來廣泛用于生產

化工的產品聚丙烯酰胺的前體。丙烯酰胺可通過多種途徑被人體吸收,其中經消化道吸收最快,在體內各組織中廣泛分布,包括母乳。對接觸丙烯酰胺的職業人群和因事故偶然暴露于丙烯酰胺的人群的流行病學調查,表明丙烯酰胺具有神經毒性作用。

  動物實驗表明,常接觸高含量丙烯酰胺的實驗鼠會患生殖系統癌癥。而對于人群,目前還沒有充足的證據表明,通過食物攝入丙烯酰胺與人類某種腫瘤的發生有明顯相關性。但基于動物實驗結果,1990年起加州法律就將它列入“致癌物”之列。


愛問(iAsk.com) 共找到相關網頁約396,000篇。


評論】【談股論金】【收藏此頁】【股票時時看】【 】【多種方式看新聞】【打印】【關閉


新浪網財經縱橫網友意見留言板 電話:010-82628888-5174   歡迎批評指正

新浪簡介 | About Sina | 廣告服務 | 聯系我們 | 招聘信息 | 網站律師 | SINA English | 會員注冊 | 產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 - 2005 SINA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權所有 新浪網

北京市通信公司提供網絡帶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