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浪首頁 > 財經縱橫 > 消費市場 > 正文
 
北京“黑車現象”調查 “黑車”到底有多少?

http://whmsebhyy.com 2004年07月20日 09:46 中國經濟時報

  本報記者 楊良敏

  北京“黑車現象”已非常普遍

  “黑車現象”,在這里是指利用私家車(非出租車)作為交通工具,在沒有經得相關管理部門的許可從而取得運營資格的情況下,從事出租運營或與之相近活動(如提供孩子接送
蔡依琳演唱會票價1元? 新浪點點通個性smsDIY
海納百川 候車亭媒體 財富之旅誠邀商戶加盟
等服務)的一種經濟現象。因其正規的出租車運營相比,處于“非法經營”狀態,故稱從事這種活動的交通工具為“黑車”,稱這種經濟現象為“黑車現象”。

  在北京,“黑車現象”已經非常普遍。比如,在機場、火車站前,很多賓館飯店門口、旅游景點附近,偏遠的地鐵站、大部分城鐵站前,住宅小區、商場門前等等,都有一批“黑車”停放在那里“趴活”。

  據觀察,“黑車”數量比較多的地方屬城鐵站前、偏遠的地鐵站前、風景區附近,以及小區門口。

  對于這些停放的“黑車”,如果不是熟悉的話,陌生人還以為是停放的一輛輛私家車;而對于管理部門來說,盡管也知道是他們打擊的對象,但在沒有獲得充足證據之前,也不敢說它是“黑車”。

  誰在開“黑車”

  據觀察,從事“黑車”運營這一活動的司機,從來源看,主要有五類:一是當地被占地的農民、小鎮上的沒有正式職業的居民;二是進城務工,而以此作為掙錢途徑的外地農民。他們有的是離家比較近,有的是有親戚、朋友在北京工作或者務工,或者從事同樣的工作而被介紹到這一行列中來;三是以這種形式來實現再就業的下崗工人,這類人不在少數,主要是以北京當地人為主。四是政府、企事業單位的公車司機。這些司機一般是為單位領導開車,下班后也在住地附近拉活。這種情況記者發現還不多,辨別存在一定困難。五是臨時性“拉活”的私家車主。這類司機主要是開著私家車,白天上班,或者在附近從事其他工作,晚上來“掙點油錢”,或者是偶遇上,并對目的地熟悉而“接活”。

  此外,還有一種超市免費接送車也被歸入“黑車”行列。今年5月底,記者就在長春了解到一起小公共攔截超市免費接送車的糾紛,這種接送車被指非法營運擠占了小公共的市場。

  “黑車”到底有多少

  有專家曾估計,在北京從事這一活動的“黑車”已經超過了三分之一。如果按照官方統計的正規出租車的數量6.7萬輛算,“黑車”數量就有三四萬輛。但記者在訪問一位出租車師傅認為實際要遠比這個數目大,而據他估計,“正規出租車有多少‘黑車’就有多少”。

  而“黑車”的實際數量究竟有多少,很難準確統計,但據觀察,隨著汽車價格持續和迅速下降,“黑車”市場上不斷出現5萬元左右的經濟型轎車在拉活是不爭的事實,“黑車”的數量呈與日俱增之勢。

  “黑車現象”為什么會產生

  “黑車”數量在增長,進入這一行當的人也不斷增多,幾乎是與相關部門的治理整頓在賽跑,而且其免疫力很強,市場為其提供了一個肥沃的土壤。從經濟學原理看很簡單:有需求,就必然有供給。“黑車”的出現也就有其必然性,擋也擋不住。

  首先,在有效供給方面,明顯存在不足,公共交通有盲點,出租車難以隨時隨地打到。這一點在郊區和城鄉結合部比較突出。在這些區域,公共車少,而且有些公交車班次之間間隔時間長,有些公交車的有效覆蓋面積小,為急于乘客出行帶來了現實的困難。“晚上上十點鐘,一下城鐵,離家五六里,甚至更遠,沒有公共汽車,打不到出租車,不坐‘黑車’怎么回呢?走回去,不可能。”在霍營城鐵站,一位“黑車”師傅在送記者的途中就這樣說,并由此認為“‘黑車’存在非常必要”,“對社會有益而無害”。對此,記者也無法否認,畢竟正在證明著這一事實。

   記者在霍營城鐵站看到,在此經過的公交車有幾路,但只能覆蓋少數幾個小區,而直接從城鐵站出發的公交車只有一個臨4路,覆蓋范圍同樣極其有限。

  而這些區域打車難也是一事實,即使在白天等上個半小時甚至更長是經常的事情,記者所在的郊區,大家經常為之煩惱,以致在急著出行時便直接撥通“黑車”師傅的電話,或者直奔他通常“趴活”的地點去找。

  記者在采訪中了解到,由于這些地區人群以點狀而非線性分布,因而客源不穩定,出租車空駛率高(尤其是回程多空駛),而若停在某一地等候,則機會成本太高,在“份錢”的壓力下,他們就不會選擇多跑這些效益差的區域,致使這些地區居民出行選擇少。但這一情形正好適合“黑車”生存。

  其次,在需求方面,乘客選擇“黑車”出行尤其是有急事時贏得了時間和方便,促進了效率。盡管有討論提出,人們在選擇乘坐“黑車”和盜版光盤一樣存在消費不道德的問題,但在偌大的北京城生活,時間成本幾乎是最大的成本。降低成本提高效率的辦法就是節約時間。因此,找個“黑車”,在客觀上的確是方便了。而且,經濟收入的提高,為其選擇“黑車”臨時替代公交車出行提供了支付能力。

   而很多公交車上“月票無效”的字樣非常醒目,這也是市民選擇坐“黑車”的一個原因。

  再次,執法難度大和成本的相對高昂,為“黑車”的存在留了活路。按照政府的意思,是要嚴厲打擊“黑車”違規運營,但目前的執法體系和能力難以做到目標與結果的統一,這里主要是稽查獲取證據難。

  “黑車”的定價機制是如何形成的

  “黑車”存在的必然性和合理性,最終還是在被人們選擇并為之提供有效服務中體現出來。而這一生意的成交,并非在賣方市場上的漫天要價,也不是在買方市場上的拼命殺價,而是建立在一個合理價格基礎上的博弈。

  首先,價格的形成。這些“黑車”司機對其“趴活”的地點及其方圓上十公里甚至更多區域比較熟悉,乘客的目的地離起步地點的里程是心中有數。在此基礎上,他們選擇正規的最便宜的夏利出租車作為參照系(大約是平均一公里1.8元),算出價格。有些路程比較遠的地方,估計出距離,將風險系數打進去(比如到火車站或者西客站),因而報出一個相對比較高的價格但也不會很離譜。

  其次,雙方博弈,合適就成交。“黑車”司機報出自己的“理想價格”(通常會比成交價高一點)后,便開始了雙方的博弈和討價還價。

  記者在考察“黑車”司機與乘客博弈過程中發現,作為“黑車”一方,首先會堅持自己的報價,因為其心里已經建立了牢固的參照系,并認為該價不比打正規出租車貴。這是“黑車”司機的一個心理優勢。然后按照時間、地點和對象等三個主要要素來“看菜下碟”,出現三種價格情形。

  價高的情形。白天,當乘客上班時間,距離目的地稍遠,看上去神色略顯著急和匆忙時,乘客報出一個價來,“黑車”司機通常會看路程遠近和自己的車型而增加,在正常的價位上提高5塊、10塊,一般會成交;當乘客(尤其是女士)帶著老人、小孩,價格便要得稍高,也會以稍高的價格成交,因為擠公交車麻煩或者等公交車時間長;當乘客(尤其男女一對、帶老人小孩)到景區旅游,沒有直達車,或者換車麻煩時,報出稍高出正常價10元甚至更高一點,成交可能性很大;在旅游旺季,景區附近,高出平時5元、10元也沒問題;當送客人時為客人找車時,價格會高出平時價格5元、10元問題不大,等等。

  晚上,主要公交車收工,出租車少且間隔時間長時,一般都是以“黑車”司機出的“合理”價成交。而記者發現,地鐵、城鐵最后兩三班車時,“黑車”司機報出的價格基本為全天最高(一般要多出5-10元),即便是乘客完價,一般也不會讓步,寧可不走也不會放棄自己的報價,因為等到拉完這一趟活,回來后已經沒有機會拉第二趟,存在相對較大的機會成本。這也得到一位“黑車”師傅的認同。此時,有一種情況可以妥協,就是兩個陌生乘客合打一輛車(方向可能不一致),以平時的價格成交,這種情況目前油價上漲后很普遍;在偏遠的城鐵、地鐵末班車時(一般時間較晚),黑車司機也會要一個稍高的價格,但是否堅持,要看需要打車的乘客是多還是少,少時可能會以乘客的正常報價成交,也可能是折中成交;多時可能要堅持一會,伺機決定。這時,“黑車” 司機的一個普遍心理是,最后一班車,如果不拉今天也就不再有活了,多一個總比少一個好。

  以上價高的一些情形,如果加上天氣因素、地點要素,以及對象要素等等,報價價格會更高一點,2倍于平時,成交也有可能。另外,還有一種變相價高者,就是附加條件,如高速路費需要乘客負擔;超載被罰不負責,等。

  價平的情形。主要是在平時正常情況下,“黑車”較多,天晴,或者是經常乘坐的熟人,一般不會要稍高的價格。有一種情況就是,讓熟人稍微等一下,多拉一個人,變相彌補“損失”。

  價低的情形。主要是“黑車”多,各種車輛,如轎車、面包車、摩的、人力車等都在候客,替代性強,選擇余地大,加上在公交車站附近,車次比較多,間隔時間短,正規出租車容易打,管理比較嚴的地方,以能成交為目的,一般不會喊高價,通常要低于正規出租車的參照價格。另外,公車私用的情況下,一般價格也不高,在完全沒有“成本”情況下,差不多就可以成交,而且通常是以乘客的叫價成交。

  應該說,“黑車”并不是低價的代名詞,但也不是漫天要高價,只是比公交車貴而比正規出租車低或持平,乘客選擇“黑車”第一位是方便,而且“黑車”司機也是在合理參照價格的基礎上盡量追求價高情形,因此,價高情形應是價格歧視的核心內容,而其他兩種情形是一種常態。

  “黑車”市場特征和生態環境

  “黑車”在相關部門的打擊下依然頑強地生長著,其市場特征非常明顯。據記者觀察,“黑車”的供給是隨著市場空間(主要是地域空間)的產生而不斷增加,多具有塊塊特征。這些塊塊的市場之間幾乎不具有競爭性,而是在各自的市場范圍內,填補正規交通工具在時間和空間上覆蓋的“空缺點”,這一空缺點正是“黑車”的“生存點”。而且,這些“黑車”的市場也可能隨著公共交通的發展和有效覆蓋的擴大等,會出現動態變化,但讓其消失幾乎是不可能的事情。

  而在這些塊塊市場內,各“黑車”之間在競爭中形成自己的秩序和生態環境。據記者觀察和了解,“黑車”司機們通常是不會相互殺價,甚至還排隊。但當記者問到是否有一個“頭”來組織或者制定“行規”時,得到的回答是否定的,只是大家形成的一種共識,現在油價上漲了,要少了不掙錢,誰拉都是這樣。而記者也觀察到這樣兩種情形:一是,臨時拉活的“黑車”一般是不和職業“黑車”師傅一樣在城鐵出口處排隊,而是獨自停在稍遠點的地方,第一輪未成交而且不選擇摩的的乘客自然就輪到他,基于行情大家都熟悉,乘客叫個價就可以走。二是,乘客報出的價格大家都不走時,便有師傅變通辦法——按照乘客報出的常價,把兩個(撥)客人一車拉走,既不破壞規矩,又把生意做成,可謂“皆大歡喜”。

  相關報道:

  “黑車現象”的治理之辯

  “黑車”師傅:只要合法,每月愿掏五六百

  出租車師傅:黑車你敢坐嗎?






評論】【財經論壇】【推薦】【 】【打印】【關閉





新 聞 查 詢
關鍵詞一
關鍵詞二
熱 點 專 題
解放軍東山島軍演
2003年審計報告
杜邦不粘鍋致癌風波
長春人質事件
《十面埋伏》 視頻
惠特尼休斯頓北京個唱
美洲杯 視頻點播
環法自行車賽 亞洲杯
見證《焦點訪談》連載



新浪網財經縱橫網友意見留言板 電話:010-82628888-5173   歡迎批評指正

新浪簡介 | About Sina | 廣告服務 | 聯系我們 | 招聘信息 | 網站律師 | SINA English | 會員注冊 | 產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 - 2004 SINA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權所有 新浪網

北京市通信公司提供網絡帶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