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新加坡總部經濟的成功之路(2)http://www.sina.com.cn 2008年02月27日 10:15 大洋網-廣州日報
與香港完全轉移制造業不同。為避免出現產業空洞化,新加坡走了一條繼續重視制造業發展的道路,使制造業的產值比重維持在25%的水平。但要加快制造業的行業重組,將勞動密集型的企業轉移到成本較低的亞洲鄰國,而新加坡則集中發展高附加值的資本密集和技術密集型的產業。 成功轉型總部經濟三大經驗 全球化網絡中準確的定位 轉型之路并不平坦。而新加坡轉型路上最大的一個成功經驗是在世界經濟體系中找到自己的最佳位置。 在經發局流傳著一個故事:新加坡頭號“推銷員”,經發局駐美國首席代表曾振木與通用汽車會談時,通用汽車很希望在比較大的亞洲市場生產汽車與零件,像是中國、印度與印尼。在談到新加坡時,通用汽車的主管問他,如果要支持他們在亞洲的生產投資,新加坡可以扮演什么角色?曾振木當時回答,新加坡可以擔任通用汽車的管理中心,成為跨國公司分區管理中的一個總部。通用汽車接納了他的建議。 成功引進通用汽車的背后就是新加坡把自身的發展同亞洲發展密切地關聯,以世界的眼光來謀篇布局,從而在聯結東西方的世界產業體系中準確定位。陳俊祥告訴記者:“在全球化的時代,世界就好比是一個網,而新加坡這個樞紐可以成為東南亞經濟的中心,隨著中國經濟和印度經濟的起飛,有機會延伸為世界與這兩個巨大經濟體的橋梁。” 經濟發展局制定的策略是,一開始鼓勵跨國公司在新加坡從事生產以外的工作,推廣制造方面的服務如采購與測試,接著再吸引獨立的服務項目,如物流管理等。1986年,新加坡趁勢推出了總部計劃。截至2006年,重量級企業總部已增至415家,到2010年,經發局的目標是吸引500個重量級企業在新加坡建立企業總部。 前瞻世界新興產業 新加坡的經驗之二就是不斷瞄準世界新興產業,通過引入新興產業和本地培育,使產業結構不斷調整升級。 在新加坡,李顯龍除了當總理之外,還有一個重要職位——新加坡研究、創新及創業理事會主席。“要將新加坡轉變為知識密集型經濟的國家,我們必須增強實力,加強現有技術能力,并積極探尋有前途的新領域。”李顯龍的這句話可以成為新加坡能夠每十年實現成功產業升級的一個注解。 對每個有前途的新興產業,新加坡政府總是不遺余力。目前,他們的最新目標是清潔能源,為此,新加坡政府拿出了3.5億新元(2.28億美元)的資金,要將新加坡發展成清潔能源樞紐。陳俊祥告訴我們:“清潔能源公司可以在這里孕育、發展和創造解決方案——不僅為新加坡,還要出口到全世界。” 謝漢良是土生土長的新加坡人,他目前的身份是清華同方新加坡公司的負責人。清華同方是中國第一家在新加坡設立研發中心的高科技企業。除了傳統的數字城市項目,同方在新加坡的項目都是新加坡政府鼓勵的清潔能源產業。其中一個是大型臭氧發生器,這個污水處理設備是用來在水池中殺病毒的。謝漢良樂觀地告訴記者:“產品研發成功后預計將有3億美元的國際市場。”而研發過程中,新加坡政府為他們提供了13%的設備和50%的人員工資支出,除了安排新加坡7個水廠中的1個供他們試點測試外,甚至還幫助他們尋找客戶。但謝漢良更看中的是,“新加坡的國際化使一些國際認證機構在此設立辦事處,我們可以直接通過這里的辦事處在30天到60天的時間內就取得國際認證。但國內的公司向類似認證機構申請的時候,機構一看是中國公司就讓先等上3年。”
【 新浪財經吧 】
不支持Flash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