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環球時報綜合報道】對于中企海外收購熱潮,各國媒體有不同的解釋。彭博社說,中國私人投資者積累了許多財富,如今正在全球分散投資組合。
中國國際貿易學會中美歐研究中心共同主任何偉文9日對《環球時報》記者說,中國與日本上世紀80年代的情況有類似之處,但中國投資不只局限于房地產。目前中國海外投資的前兩大產業是農業、能源,房地產只是第三位。
花旗集團歐洲執行主席路易吉將這一現象形容為“第二次馬歇爾計劃的序曲”,他說,二戰后馬歇爾計劃有力地支持了歐洲,特別是意大利。而現在這一平衡被歐元區經濟危機打破了,隨著美國資本從歐洲逃離和中國資本注入歐洲,“歐美關系歷史性地改變了,尤其是意大利和美國,如今意大利政府更多地向東看,向中國敞開懷抱。”
何偉文說,中國海外并購更多的是企業行為,而非國家行為。這是經濟發展的一個階段,本國的市場不夠,就向海外尋找市場。我國在歐洲投資增長很快,一個原因是歐洲企業目前比較便宜,也比較有前景和盈利預期,并非一些外媒說的“第二次馬歇爾計劃”。 【環球時報駐美英德意記者 吳成良 黃培昭 青木 韓秉宸 蘇靜】
延伸閱讀:
【馬歇爾計劃(The Marshall Plan)】
官方名稱為歐洲復興計劃(European Recovery Program),是第二次世界大戰結束后美國對被戰爭破壞的西歐各國進行經濟援助、協助重建的計劃,對歐洲國家的發展和世界政治格局產生了深遠的影響。該計劃于1947年7月正式啟動,并整整持續了4個財政年度之久。在這段時期內,西歐各國通過參加經濟合作發展組織(OECD)總共接受了美國包括金融、技術、設備等各種形式的援助合計130億美元。
已收藏!
您可通過新浪首頁(www.sina.com.cn)頂部 “我的收藏”, 查看所有收藏過的文章。
知道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