證券時報記者 賈壯
北京大學國家發展研究院教授林毅夫昨日出席2012年夏季達沃斯論壇時表示,未來中國的經濟增長仍然需要投資來拉動,但是新一輪投資要更多依靠財政支出,而非信貸。他同時建議實施“全球馬歇爾計劃”。
林毅夫指出,基礎設施投資的效果要一段時間之后才能看出來。“比如1998年東南亞金融危機后,政府對于高速公路也進行大規模投資,當時飽受質疑,但是現在高速公路早已是擁擠不堪了。
對于“4萬億計劃”的副作用問題,林毅夫認為,4萬億的基礎設施投入幫助中國走出危機,人們主要擔心通脹方面,中國去年的通脹大概在5%~6%,相對全球還是較低。他指出,如果未來投資更多依賴政府支出,而非信貸增長,就能夠抑制基礎設施投資帶來的貨幣擴展副作用。
林毅夫表示,中國經濟目前面臨的問題主要是出口疲軟問題,同時,4萬億計劃項目也大多走向尾期。在這種情況下,林毅夫認為投資仍是拉動經濟的首選。短期來看,投資能夠拉動經濟增長,可以創造需求和就業,產生收入并拉動消費,同時投資可以提高未來的生產率。
林毅夫認為,世界經濟正在逐漸擺脫危機,并在積極尋找擺脫危機的方案。此次走出危機要有創新,形成一個全球方案。他建議實施“全球馬歇爾計劃”,也就是全球基礎設施投資舉措。“發展中國家仍存在很多基礎設施瓶頸,如果我們形成一個全球整體計劃,有助于幫助出口和就業恢復。”他說。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