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克清(亞洲聯合資本合伙人)
隨著歐美等發達國家“猛開印鈔機”,我國3.31萬億美元的外匯儲備面臨縮水的風險。截至2012年11月底,中國投資于美國國債1.17萬億美元,占外匯儲備金額的35%,年投資回報率以一年期和五年期為例,僅分別為0.14%和0.79%。2012年美國通貨膨脹率約為2%,為便于計算而假定上述數據不變,在未來5年,中國目前用于購買美國國債的1.17萬億美元將賺取利息收入470億美元,而因通貨膨脹的吞噬,屆時1.17萬億美元僅值今天的1.06萬億美元,凈損失630億美元。美國國債不再是理想的投資標的。
經濟學家們一直呼吁政府在某些行業向民營投資者開放,以拉動經濟增長。此舉意在提高資金使用效率,但是,鑒于國內幾乎所有行業均產能過剩,增加投資只會惡化形勢,使社會整體投資無效。
筆者以為,此時推出中國版“馬歇爾計劃”,是一個多目標的解決方案,既能為龐大的外匯儲備找到出口,同時,也有利于解決國內產能過剩等問題。
1947年6月,美國國務卿喬治?馬歇爾在哈佛大學一次演講中提出馬歇爾計劃,向被“二戰”摧毀的西歐國家援助130億美元,約占美國當時GDP的2%。當時西歐各國經濟面臨崩潰,美國也面臨與軍事關聯的工業產能過剩問題。該方案取得巨大成功:西歐參加該方案的國家經濟復蘇程度最低的也超過1938年水平的35%,并且在隨后的40年里享受了前所未有的增長和繁榮,美國則為其過剩產能找到了出路,保證了經濟的持續增長,同時獲得了對西歐的主導影響力。
中國可以做類似的事情:從過度龐大、效率低下的外匯儲備中,劃撥5千億美元 (約占外匯儲備總額的15%),設立一只超級主權財富投資基金,以債權和股權形式,投資于美國、歐洲、發展中國家和新興市場。此舉將不僅幫助他們成為全球經濟復蘇和增長中的動力,還將提高它們的生活水平,創造對中國產品的新需求。在國內,通過增加出口,找到解決產能過剩的出路,保持經濟增長,并部分降低失業率。單從外匯儲備投資回報率看,此舉比目前投資于美國國債所獲回報率至少高10倍。
從投資目的地看,在后金融危機時期,美國正在緩慢復蘇中,歐洲債務危機目前已趨于穩定,而受金融危機和債務危機的影響,他們的資產價格估值偏低,凸顯價值“低洼地”;在非洲和南美洲,其豐富的礦產資源可與我國援助互換。
如此一個大規模外援計劃,將是一項涉及多層面的系統工程,要求受援國政府實施財政預算平衡、穩定匯率、放松對外匯的管制等。對于非市場經濟國家,必須建立一個以市場為導向的經濟秩序,鼓勵自由競爭,限制壟斷,取消對失真價格的控制。
對此計劃,我們應該設定時間限制(“馬歇爾計劃”僅覆蓋4年時間)。這不僅將防止中國長久資助受援國,同時也促使受援國提早謀劃援助結束后的未來經濟持續增長,消除依賴援助的危險性。
中國版“馬歇爾計劃”并不能解決我國所有的問題。沒有任何方案能解決所有問題。但此方案一石數鳥,不失為一著妙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