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報理財數據分析員 劉振盛
實習記者 曾靜嬌 上海、廣州報道
近一年多來,地產信托、股票質押信托、政信信托三者,都以高收益的表現成為高凈值投資者的“聚寶盤”。
然而,之前的每周報告統計發現,伴隨著三類信托產品大量供給,背后的風險隱患也陸續浮出水面。(詳見本報3月18日《開發商資質低到不好意思 坑爹地產信托“先鋒榜”》)雖然這些風險尚未給投資者造成實質損失,但也值得警惕。
最近半年時間里,集產品透明度高、收益穩健以及抵押品流動性強三大優點于一身的股票質押信托,也頻繁被曝出各類風險。
本報挑選其中6個案例調查后發現,這類產品的隱患主要集中在股票被嚴重高估、基本面突然變差以及高比例質押等三個方面,并且這三類因素與股價的調整互為因果,最終將風險傳導至對應的信托產品。
上海一家財富管理機構研究部總監提醒,雖然這類質押信托關鍵看股票的質押率和預警線、平倉線的設置,但是對于行業風險,信托資金用途以及還款來源等也值得重視。
東莞信托熱衷中小股票
本報統計發現,在6個風險案例中,首要的隱患是:股價被高估,并且在質押期間股票遭遇估值大調整。從圖1中可看出,發生各類風險的股票質押信托產品所涉及的股票都是屬于中小板、創業板。
另外,從質押次數統計看,就中小板和創業板而言,其股東通過信托、券商等工具變相套現動力確實也很強,在2012年共有962次,占比48%,2013年有175次,占比上升至51%。通常來說,藍籌股質押率保持在50%左右,中小股票則在30%左右。
另一方面,從信托公司看,在圖1中,東莞信托涉及兩個案例。本報不完全統計發現,東莞信托似乎喜歡做風險更高的中小板、創業板股票。譬如,在2012年的17次質押業務中,僅有4次是主板項目。2013年的兩個項目也是中小板、創業板,分別是怡亞通(002183.SZ)和樂視網(300104.SZ)。
其次,上市公司基本面突然發生改變導致股價劇烈下跌,從而給信托產品帶來的風險愈發明顯。
在上述圖1案例中,將中原信托卷入其中的萬福生科就是最典型樣本。2012年7月,萬福生科控股股東龔永福、楊榮華分別將4019萬股、700萬股質押給中原信托。緊接著在9月,它就因財務數據造假被證監會立案調查。從2012年7月到目前,萬福生科股價已經跌去49%,并且在2012年12月初的跌幅曾高達54%。
中原信托并不公布該產品的詳細資料,因此具體的平倉線、預警線究竟如何設置不得而知。但上述信托業人士分析,按業內慣例,平倉線一般在基準價格的4-5折左右,預警線就在平倉線的1.3-1.5倍左右。比如平倉線設置為4折,那么預警線就是6折。當到達預警線時,融資方就必須用現金或股票補倉。
上述研究部總監認為,因此中原信托的這款產品可能已經離預警線并不遙遠,另一方面,也說明信托公司選擇項目時,對股票質地或行業的研究仍不夠深入。
高比例質押風險
再者,上市公司股東將絕大部分持股都質押后,一旦股價深度調整,就很可能會面臨無法追加擔保的困境。
在上述案例中,2012年底風險集中爆發的ST超日(002506.SZ)就是典型樣本。在2012年11月,超日太陽的實際控制人倪開祿將3960萬股質押給山東國際信托,當時,倪開祿幾乎已經把全部持股都質押,山東國際信托成為最后一家被卷入的信托公司。
從12月底以來,倪開祿“跑路”的傳言、2012年度嚴重虧損的利空接連而至,股價也從2012年11月以來,下跌超過37%。
事實上,本報統計,2013年以來共發生342次股票質押。其中質押給信托的有133次,占比為39%;質押給銀行的有143次,占比42%;質押給券商的有30次,占比9%,其余質押給個人、財務公司或企業。
與2012年相比,信托、銀行的市場份額被逐步蠶食,其中信托下降最快,達到6個百分點,而券商的市場份額則迅速躥升。(見圖2)
在這些信托公司當中,山東國際信托爭奪股票質押業務方面較為積極。本報不完全統計,在2012年山東國際信托共有45次,占信托公司總體份額為5%,2013年以來為2%。雖然占比降低,但是就項目數量看,排名比較靠前。在2013年以來質押給信托的業務中,共有41家信托公司分得一杯羹。前三名分別是:華鑫國際信托10次;四川信托、重慶國際信托8次;山東國際信托7次。
不過,在山東國際信托的項目中,有不少都是已經高比例質押。除了投資者熟悉的ST超日和上海萊士外,今年以來還有隆平高科(000998.SZ)質押比例95%、勁嘉股份(002191.SZ)比例89%、東光微電(002504.SZ)比例93%三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