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源:36氪
喚醒一個廣東人的噩夢,洗一次“省被”就夠了。
文|槽值小妹
封面來源|視覺中國
眾所周知,“廣東人才是松弛感天花板”的傳說在互聯網流傳已久。
日常喜歡穿人字拖,愛坐紅塑料凳,愛吃點山卡拉里的土雞……樸實無華是他們的標簽,波瀾不驚是他們的態度。
面對“蟑螂之省”的調侃,他們從容以對;“一個看不到靚仔,只有拖鞋佬的城市”的刻板印象,他們也只淡然一笑。
似乎已經是將松弛刻在骨子里,世上再沒他們害怕的東西……當然,也不絕對——喚醒一個廣東人的噩夢,洗一次“省被”就夠了。
“東北人冷了燉大鵝,四川人冷了吃火鍋,一生要強的廣東人,知道是時候洗省被了。”
這種印著各色花朵圖案的毛毯,在廣東家庭幾乎人手一張,是降溫過冬的必備好物。
雖然統一掌管著廣東人冬天的床,但各地對它的稱呼似乎還不太一樣:廣州朋友把它叫 “煎”(氈),潮汕方言和 “拉舍爾”更接近,客家話發音類似“拉撒”。
有講究的網友會糾正其中的細微區分:“煎是比較薄的,毛又厚又長的才叫拉舍爾”。
只是在廣東,如果有人用“毛毯”這么疏離的詞匯稱呼“省煎”,只能證明還太年輕了。
廣東人和拉舍爾之間的羈絆,用“過命的交情”形容也不為過。
它厚實柔軟的觸感安全感十足,“每年入冬后,都能在‘讓廣東人一秒還魂’大賽中取得擊敗99%對手的好成績。”
但同時,廣東人對拉舍爾的感情,絕非一兩個關鍵詞能總結的。
畢竟,蓋它的時候,能溫暖一整個冬天;洗它的時候,也能絕望一整天。
因為拉舍爾足夠蓬松柔軟,自帶吸水后會成倍膨脹的特性,洗它的時候特別“摞命”,至少要提前半個月做心理建設。
“如何洗拉舍爾”,是廣東人不能割舍的課題;“不知道應該心疼自己,還是應該心疼這張毯”的矛盾感會貫穿廣東人的一生。
?一旦入水,重量激增:日產形態拉舍爾(5斤),沾水形態拉舍爾(50斤)。每個第一次洗拉舍爾的廣東人,一開始都云淡風輕:用洗衣機洗不就得了嗎?
永遠有人勸阻,也永遠有人不信邪。
于是幾聲轟鳴后,洗衣機電機罷工,維修師傅見怪不怪宣告“永久性損壞”,成了廣東人必經的成長之路。
“拎不起,扭不動,曬不干”的九字箴言,是被“沾水版拉舍爾”迫害過的人總結出的忠告。
至于手洗,誰夠膽一個人搓一整張拉舍爾,在廣東人眼中就會成為勇士一般的存在。
不為其他,能洗好廣東省被的人,干什么都會成功的——它既考驗人的力量,更考驗人的智慧、勇氣、耐心和行動力。
“沾水的拉舍爾,廣東人的生命不能承受之重。”
“家里沒三個壯漢的,都不敢輕易洗這個毯子。”
能制服它的東西,大概只有水泥攪拌機了
鑒于送干洗店價格是160元,一張新拉舍爾價格是150元,有人大膽提議“不行就丟了吧”。
可惜此提議一出口,被駁回也是經常的事。眾所周知,廣東家長向來遵守“越便宜的東西越要好好打理”“越舊的東西越丟不得”鐵律。
丟是不會丟的,洗是堅決要洗的,并且還要有計劃、有儀式感地洗。
在做出洗拉舍爾的方案前,要充分考慮天時(天氣)、地利(天臺)、人和(最好有個勁大的人)等要素。
須知,廣東人對天氣的最好褒獎:我要趁這一天好好洗一下我的拉舍爾。
只不過這也并不能完全解決廣東人的煩惱:畢竟天無三日晴,等它晾曬好,基本要長草。
有人問,大家沒有想過套一個被罩,然后每次只洗被罩,不洗毯子嗎?
經常蓋拉舍爾的朋友都知道,拉舍爾套被罩,套上容易蓋上難。滑滑的毯子上被罩一定會在里面到處跑,然后攪成一團,在深夜給每個不聽勸的廣東人以冰凍攻擊。
而且還有一個很重要的原因是,拉舍爾本身的絨毛感,對廣東人真的很重要。
區別于其它床品,這張毛毯在廣東的使用率并不高,更多時候被閑置在衣柜一角。
獨在遭遇對廣東來說的嚴寒天氣時會翻出,比如氣溫跌破10℃,拉舍爾就該上線了。
去年冬天時受強冷空氣影響,“廣東冬季省被銷量猛增3成”熱搜就觸發了廣東人的集體回憶:“家里有6斤和10斤的兩張拉舍爾,每次大降溫的時候,老爸就問今晚要幾斤的。”
廣東人對拉舍爾的感情,恰如古早小品臺詞:恨你恨到骨頭里,愛你也愛到骨頭里。洗的時候有多痛苦,蓋上之后就睡得有多香
原因無他,廣東潮濕陰冷的冬天里,變冷變硬的棉被用來取暖并不適用。
降溫沒有暖氣的日子,取暖除了靠一身正氣,全靠它。讓你上床幾分鐘就會變暖和,上廁所也不擔心被窩變冷,被它包裹的每一個夜晚都能十分安詳。
“蓋上拉舍爾睡得特別快,可能是被壓昏了吧”,在它面前所謂的“黑科技重力被”都弱爆了。
對于這張冬季摯愛,廣東人也賦予了一些想象,關于浪漫,關于溫暖。
“晚上關了燈蒙里面,雙腿彎曲開始蹬自行車,里面噼里啪啦閃星星。”
“降溫后,拖出了珍藏20年被子的總裁,從500平的床上醒來。”
因為這份深厚的感情,許多廣東人家里的拉舍爾都是不可或缺的存在。
當你在一個廣東人家里看到它,并提問這個是什么時候買的——要么收到的是廣東人的撓頭疑惑:我也不知道,反正有記憶起它就在了。
要么便是一段與之有關的家族史:說起來它可有30年“毯齡”了,比我在這個家的資歷還深……
至少可追溯到媽媽的嫁妝、爸爸的聘禮、嬰兒時的襁褓等不一而足,十年起步,二十年灑灑水。
而在曬自家拉舍爾的帖子下,網友想求鏈接時,收到的答復也多半是:“家傳的”“珍貴著呢”。
“一被傳三代”并非玩笑話
并非夸張,廣東省被,確實大有來頭。
在搜素引擎輸入“拉舍爾毛毯”,詞條自帶括號注解:“毛毯中質量最好的一種。”
它的名字“拉舍爾”,音譯自 Raschel,原本是一種產自德國的經編機的名稱。用此機器制作出來的毛毯絨面蓬松、絨面緊密,且穩定性極佳、不掉毛不掉色。
上世紀80年代,廣東鶴山。中國第一條拉舍爾毛毯生產線在鶴山毛紡織總廠(后為廣東美雅股份有限公司)投產成功,并生產出了全國第一條拉舍爾毛毯。
之后短短數年間,鶴山毛紡織總廠毛毯年產量飆升到160萬條,成為亞洲毛毯生產規模最大的廠家之一,其生產的拉舍爾毛毯更是一舉打入國際市場。
可以說,拉舍爾毛毯的出現,不僅填補了國內這個項目的空白,也成為了鶴山的支柱產業。
當時的珠三角地區一度還流行著一段順口溜:“鶴山一張氈、順德一把扇、新會一條線。”
那些年,熟悉拉舍爾的廣東人,對它的花色如數家珍。
牡丹香芋紫,紫氣東來的一款,天然帶“沒有一個廣東人能拒絕花開富貴”的buff加持,老少咸宜。
傳說蓋上它即可收獲好運和安心,是送父母送長輩的不二選擇,年輕人用上少走二十年彎路。
浪漫紅玫瑰,關于喜氣,關于愛情,是逢喜事送人或自用都能大膽拍入的經典款式。
凜冽寒冬,看一眼都能感受到它的熱情,永遠在“有它覺得過時、沒它又太過寡淡”的邊緣試探。
還有其他吸引小朋友的卡通形象款、小動物款,樣式不一而足。小時候,誰家要是有一張類似的拉舍爾毛毯,足以傲視整個朋友圈。
“想起小時候去同學家,看到一張Hello Kitty的拉舍爾,當年羨慕得挪不開眼。”
Hello Kitty還是過于時尚前沿,當時擁有這樣一張黃色猴子的就足夠讓一個小朋友開心好多個晚上/圖源:小紅書@廣東第一內向,已獲授權
不僅如此,哪怕時常吐槽它難洗,在不需要它的日子里,廣東人也會記住家長叮囑的拉舍爾“保養”方法:
擺幾張紅塑料“省凳”,將拉舍爾攤在陽光下沐浴,再輕輕拍打掉粘附在上面的皮屑和灰塵。
曬好后平整折疊放入柜中,記得扔幾顆樟腦丸,待到來年降溫時,拿出來用軟毛刷撣撣,就可以迅速上崗了。
拉舍爾讓廣東人痛并快樂著,累并溫暖著,癲并執念著。
至于為什么一張毯子,會成為“廣東省省被”?最好的答案,或許是這些“拉舍爾故事”。
“我現在蓋的拉舍爾,是當年在廣交會撤場前99元買的,已經溫暖我廿四年嘍。”
“想帶張煎去英國,好喜歡蓋它,好柔軟。”
長大以后,不論留到家里,還是身在他鄉,始終割舍不掉它的觸感。
無所謂,廣東人會帶拉舍爾去任何地方
家里那張年頭不小的拉舍爾,無論材質、外觀都基本一致,看上去少了些個性。曾經總不理解紫色與紅色的色彩搭配,完全欣賞不來大花的審美。
但隨著年歲漸長,尤其是離開家鄉后,才懂那句:“降溫了,記得晚上多蓋一張煎。”
才和其他許多地方的朋友一樣,領悟到了那獨一份的溫暖。
就像湖南街頭的潮流“省服”棉睡衣,云貴地區能暖手又能烤洋芋的“省爐”,安徽流行的使用姿勢清奇、但坐下去就不愿起身的“省桶”火桶……
它有關童年,有關親情,有關鄉愁,是記憶里抹不掉的冬日圖騰,足以讓你忘記一切煩惱和寒冷。
本文轉自網易文創旗下公眾號“槽值”
關注槽值尋找共鳴
“掌”握科技鮮聞 (微信搜索techsina或掃描左側二維碼關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