財聯社 記者 張良德 王平安
“現在并不是藥材沒有貨,只是都在冷庫。”有中藥材行業人士告訴財聯社記者,現在亳州、安國兩大藥都的冷庫都是爆倉狀態,大冷庫的存貨價格從年前的260元/噸/年漲至現在的400元/噸/年,依然還需要排隊。臨近傳統淡季,中藥材市場依然火熱,而炒作中藥的資金正從“四面八方”涌入這個小市場。
“很多人都是外行不懂中藥材市場情況,他們多是跟著親戚買藥材,屯到冷庫當做理財。”有亳州藥材信息人士如此描述中藥市場的火爆行情。而據了解,南北藥都冷庫多已滿倉。饒是如此,飲片廠和成藥廠卻放緩了采購速度。“生變”的中藥材交易邏輯下,很多藥材市場業內人士都表示“摸不透市場走勢了”。
誰在買藥材?
年后至今,中藥材市場熱點品種不斷,補骨脂、牡丹皮、白術、紫菀等藥材價格較年前漲幅100%以上,柴胡、山茱萸、胖大海、麥冬等價格也持續跳漲。
財聯社記者實地走訪安國、亳州市場發現,不止上述熱點品種,如荷葉、澤瀉、浮小麥等低價大品種也有一定價格上漲。有亳州地區藥材銷售商表示:“今年藥材價格十個里面九個漲,還有一些在路上。而長期來看藥材市場近三年行情都比較好。”
在中藥材市場持續賺錢效應下,場內場外各路資金紛紛涌入,同時上游部分中藥材品種惜售情緒增強。而年后資金加速入場,或再度助推了藥材價格上漲。
“現在藥農也都愿意等等再賣。”有亳州經營白術的藥材商表示:“現在我們去產區,都組織不上來大貨。”一些品種的藥材供需出現不暢也對價格上漲有一定影響。
而市場增量資金來源較多,亳州某中藥信息服務公司負責人告訴財聯社記者,當前進入中藥市場的增量資金一部分來自于場內藥商經營擴大,另一方面則是外部投機資金和新入行藥商的增加,同時銀行信貸資金也是主要增量資金來源。
亳州藥商劉峰告訴財聯社記者,去年經營金銀花、連翹等涉疫藥材的一些藥材商戶有較大的盈利,而今年這些藥商有一些轉換了品種,重新進入了一些低價品種,如當地藥商相對熟悉的丹皮、知母等地產藥材。
由于行業景氣度較高,以及銀行信貸政策支持,亳州、安國等地銀行也紛紛提高了對藥商的貸款支持力度。
劉峰稱,目前亳州地區藥商信用貸可以借到50萬元,部分經營規模較大的藥商甚至可以借到500萬元,而去年之前,銀行這一信貸產品的限額還是20萬元。
亳州某地產藥材商笑稱:“亳州十九里藥商的人均貸款金額從去年的10萬元-20萬元提高到今年的50萬元-70萬元。”“去年做一兩噸的,現在可能放著三五噸。”
除了老藥商擴大經營規模,也有外部資金流入藥材市場。有亳州藥材信息人士表示,去年開始很多亳州和其他地區的朋友前來咨詢中藥市場投資機會,其中很多人都是外行不懂中藥材市場情況,他們多是跟著親戚朋友們來買藥材,屯到冷庫當做理財。
有安國地區麥冬經營專業戶告訴財聯社記者,去年11月有個老師買了幾噸川麥冬,當時的價格才90元/公斤,現已漲至170元/公斤了。另有亳州藥商王冬身邊也有一些從事其他行業的朋友也買了一些藥材,王冬表示:“這個總比買股票好,就算虧了也還有貨在。”
大資金與小市場
不過也有屯中藥材理財失敗的案例,王冬告訴財聯社記者,他一個其他行業的朋友,年前就計劃屯一些藥材做投資,當時他帶該朋友看了丹皮、柴胡等很多品種,但最后該朋友買了幾噸薄荷腦,至今薄荷腦價格沒有任何變化,而當時看的一些其他品種價格漲幅至少超過50%。
與“理財式”的藥材投機客不同,還有一部分人則直接轉身投入了藥商大軍。
亳州某中藥市場工作人員劉強(化名)對財聯社記者介紹道:“中藥材市場入行門檻比較高,比如一個貝母,就有川貝、浙貝、平貝、新疆貝等近十個種類,每個種類再分幾個規格,單這一個品種就有幾十個細分,不同細分種類的價格差異巨大,外行人貿然進入風險很高,新人做藥材主要是師徒或親友傳幫帶。”
在亳州中藥市場中,也可看到有跟隨親友轉行進入中藥行業的新藥商。從上海回到亳州的李立(化名)就是其中之一,去年李立還在上海從事建筑裝飾方面的工作,但年底回到家后,便開始跟隨做單品藥材大貨的親戚從事藥材生意。他表示:“先跟著親戚干,等過一兩年自己也做點相關品種,比如黃柏之類的品種,也能和他(親戚)做個補充。”
而亳州、安國等中藥市場以外的區域,看到火熱的中藥行情,轉行之心“蠢蠢欲動”。
“現在價格都110(元/公斤)了,我想在本地收龜甲,給藥商和市場供貨。”在廣東做餐飲行業的林國近期萌生了轉行的想法。
林國告訴記者,其去年已經存了一些龜甲,但是規模還不大,想做這個生意也是因親友在當地藥房工作,所以關注到了中藥材市場。
除各類中小資金,亳州、安國市場有傳言稱房地產、礦老板的資金也有投入藥材市場的情況,但財聯社記者此次并未在亳州市場看到相關情況,也沒有從當地藥商及藥材信息商口中獲知直接案例。
“中藥藥材市場很小,有的品種一年產銷只有幾百噸,大的也只有幾萬噸,容不下太大的資金。”劉強告訴財聯社記者,目前來看,市場的資金主要還是來自于銀行信貸以及藥商自身和親戚朋友的中小型資金,上億元的大資金很難進入中藥市場,進入了也難以順利退出。
中藥上漲邏輯生變?
有三七經銷商稱,正常情況下,藥材市場漲跌需要主要考慮產品的產量、庫存和每年的用量,同時需要關注天氣變化對市場的影響。近兩年,在上述因素之外,藥材市場的資金、中醫藥和中藥材的國家政策出現了較大變化。
多位亳州藥材信息商告訴財聯社記者,一般來說四五月份后進入銷售淡季,藥材價格應該有所回落。但在財聯社記者采訪過程中,幾乎所有藥商都表示“今年后市不好預測”。
往年市場供需是藥材價格漲跌的主要影響因素,而今年成本方面的因素對市場影響較大。亳州藥商網的劉經理認為,一部分低價品種藥材的價格上漲有成本和種植周期方面的因素在內。
劉經理表示:“以牡丹為例,2020年時藥農種5年牡丹總共才收入300元/畝,即使現在丹皮的價格漲到60元/公斤,也只是恢復到了和種糧一樣的收入水平(3000元/畝/年),藥賤傷農,一些藥材如果繼續保持低價,可能就沒有人種了。”
另一方面,由于價格較高,下游飲片廠和藥廠采購速度已出現減緩情況。
某大型飲片廠一位采購經理告訴財聯社記者,去年年底的時候,我們已經做了充分采購,雖然現在消化的已經差不多了,但消費淡季也到了,現在我們在市場上主要是一些零星采購。
部分上市藥企對藥材價格上漲也有提前預備,近期的原料采購也有所放緩。如新天藥業(002873.SZ)已提前對部分潛在價格上漲品種做3-6個月不等的庫存備貨,以降低原材料短期價格波動給公司造成的成本壓力。
與往年同期相比,成藥廠和飲片廠的采購頻次也出現了明顯下降。甘肅隴萃源中藥材信息科技有限公司負責人趙子龍表示:“現在廠商采購情況要比往年弱,大概比去年同期少30%-40%。”
康美中藥網劉洺兵認為,正常來看每年4月中旬至10月初是藥材銷售淡季,這個階段一般情況下高價藥材以及部分一年生的藥材價格應該有所調整。
但市場賣方也準備挺價應對下游需求方的博弈,有亳州市場人士告訴財聯社記者,由于市場都在預期部分藥廠可能會在淡季采購,以平抑全年采購價格,但在預期趨于一致的情況下,市場可能更不愿意低價放貨。
市場上下游供需和價格矛盾或隨著時間推移逐漸加深。藥通網資訊主編鄭智文表示,在當前時點上,藥廠不要盲目在高點進貨,隨著部分藥材產新價格未來應回歸至合理價位。
(林國、劉強、李立、王冬、劉峰為化名)
“掌”握科技鮮聞 (微信搜索techsina或掃描左側二維碼關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