伴隨技術革新、消費結構升級以及“Z世代”成為消費市場的主力大軍等因素,綠色智能高端的家電產品消費需求愈加旺盛,于智能家電而言,芯片猶如人體的各類器官,從電源芯片、功率芯片、驅動芯片,再到主控器、通訊芯片等等,每一類芯片都不可或缺。
值得一提的是,近年來,隨著國產芯片正加速崛起,家電芯片的國產替代也成為必然趨勢。據海信視像近期披露公告顯示,擬分拆子公司信芯微至境內上市,據悉,國內最早造芯的家電企業中包括海爾、海信,此外近年來,各大家電巨頭,如美的、格力、TCL等家電品牌均積極布局半導體芯片領域。
然而,由于起步較晚,且市場長期被日、美等國家所壟斷,家電芯片國產化率雖然在不斷提升,但與國外廠商相比仍存在較大的差距,與此同時,大規模生產需求與更高穩定性要求,也逐漸演變為當下家電芯片國產替代的發展瓶頸,那么國產家電芯片該如何破局呢?
MCU國產化率走強
從市場規模來看,據市場調研機構Statista數據顯示,預計全球智能家電的市場規模將由2022年的442.5億美元,成長到2026年的765.6億美元,四年CAGR(復合年均增長率)達15%。同期,全球家電的市場規模將從5871億美元成長到7413億美元,四年CAGR達6%,由此可見,智能家電的復合增速遠高于行業增速。
在此背景之下,國產家電芯片發展亦將進入高速發展期,根據類別進行區分,目前智能家電芯片主要分為三類,第一類是主控器,包括主控MCU、觸控MCU和變頻MCU;第二類是無線通訊IoT芯片,比如Wi-Fi芯片,第三類是功率芯片、電源芯片等等;以上芯片對智家電來說,均承擔非常重要作用。
據半導體產業縱橫報道,白電巨頭多布局MCU、IPM(智能功率模塊)等控制類芯片,它們在空調、洗衣機、冰箱中猶如大腦般的存在;彩電巨頭則更側重于優化畫質、顯示處理的芯片研發。
另據國金證券研報分析認為,近年來,隨著各類家電均朝著智能化和變頻化發展,如白電中出現了越來越多的變頻高端空調,小家電中出現了智能音響、掃地機器人等智能家居產品,因此智能化和變頻化則進一步推動家電MCU持續升級換代,對MCU的架構、性能和單機數量提出了更高要求。
MCU稱作微控制器,又被稱為單機片,是將中央處理器(CPU)的頻率與規格做適當縮減,類似于芯片級計算機,在不同的應用場合做不同組合控制。根據數據暫存的寬度,MCU又分為1位、4位、8位、16位、32位甚至64位,位數越高也就意味著MCU數據處理能力越強。
近年來,由于智能家電在功能上,融入了人機交互、語音識別、可視化及物聯網等功能,致使MCU的運算能力、處理能力不斷提升,而隨著家電更加智能,16位、32 位 等位數更高的MCU在小家電的市占率逐漸提升。具體應用中,如在智能音箱中,MCU芯片可以起到實現語音交互的作用;在掃地機器人中,MCU芯片起到控制機器人前進的作用;在電飯煲中,MCU芯片起到溫度控制作用。
然而,從發展現狀來看,深度科技研究院院長張孝榮告訴中國家電網記者,國產家電芯片起步較晚,截至目前發展不過6~7年時間,而家電芯片更是長期被日美等國家壟斷,目前MCU國產化率不斷攀升,份額大約占比為20%左右。雖然經過國內廠商的不懈努力,家電芯片國產化率雖然有所提升,但是與國外廠商相比仍存在一定的差距。
國內家電廠商如何破局?
針對國產家電芯片發展瓶頸,張孝榮表示,家電產品是耐用消費品,使用壽命長生產規模大,對芯片的穩定性、可靠性以及兼容性要求較高,這是家電芯片國產替代的瓶頸。國產家電芯片生態尚未形成,芯片研發資源不足未來需要更多資金投入。
另外,群智咨詢(Sigmaintell)傳感器分析師楊圣心也對中國家電網記者表示,目前國產家電芯片存在兩大難點。首先是技術差距,一方面家電芯片的技術門檻不算高,但知識產權等問題對研發有一定阻礙;另一方面隨著智能家電發展,對家電芯片的性能要求也在日漸提高,隨著自主研發進程的推進,國產家電芯片的性能表現已經逐漸追趕上進口產品,但是由于后發劣勢,性價比的提升仍需要時間。
其次,是國產家電芯片進入家電供應鏈的門檻,即使與進口產品性能、價格類似,要在客戶端導入也需要較長時間的驗證和數據積累,這也需要時間和家電廠商的積極配合。
值得一提的是,近年來,為應對缺芯帶來的挑戰,國內家電巨頭們開始紛紛進行造芯布局。據悉,從業務布局來看,各家所專攻的細分市場各有不同,比如海信主做SoC、TCON芯片,美的、格力主做MCU,康佳主做Micro/Mini LED芯片,其子公司康盈則布局存儲芯片等等。
不過從家電巨頭整體布局來看,楊圣心認為,由于芯片行業對產業鏈的依賴特性,TCL對全產業鏈的布局更有助于長期優勢的建立。相比其他家電企業,TCL除了芯片設計外,還擁有上游材料(中環)和半導體制造(環鑫),由于家電企業造芯的重要目的之一是強化供應鏈安全,因此最重要的是制造能力。相對來說TCL的宏觀優勢相比其他家是較為明顯的。
此外,楊圣心還告訴記者,目前國產家電芯片的替代,有兩個核心問題要解決,一個是建立完善的國產化供應鏈,一個是做到與海外產品相當的性能和價格。第一點上,家電企業自研芯片一般用于自身產品,從供應上看,難以確保穩定拿到晶圓制造產能,從需求上看產品通用性較低。
第二點上,設計具有競爭力的芯片投入較高,家電企業本身起步晚,技術積累少,自研芯片的投入回報不成正比。因此整體上看,自研芯片作為家電企業提高自主研發能力、確保供應鏈安全的手段是有必要的,但仍應與國內芯片設計廠商加強技術和商業方面的合作,利用現有產業鏈生態,實現科學發展。
“家電芯片的國產替代是必然趨勢。”張孝榮也說道,他還表示,國產家電芯片企業要堅持長期投入,加大研發投入,彌補制造短板,在技術提升和品質保障前提下降低成本,以此鼓勵市場多用國貨,國產替代才能在市場上獲得更大突破!
“掌”握科技鮮聞 (微信搜索techsina或掃描左側二維碼關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