顯卡市場的寒氣,藏不住了。
剛剛過去的2022年,全球獨顯出貨量創下二十年新低,比2021年同期下跌將近50%。
Jon Peddie Research(JPR)最新數據顯示,今年第三季度獨顯出貨量僅690萬塊。
如果追溯到2005年Q3,這一數據為2000萬+。
而英偉達作為全球顯卡市場頭號玩家,遭受的重創早就開始顯現:今年Q2、Q3業績連續下滑,如今股價已跌至去年最高點一半左右。
內憂之下,還有外患。
前有CPU巨頭英特爾高調官宣分拆圖形芯片部門,為更好和英偉達、AMD打擂臺;后有中國GPU廠商異軍突起,多家公司在今年宣布流片或量產,已引起國外關注。
看來老黃的2022,或許并不好過。
今年顯卡市場撲朔迷離
如果以“短缺”概括2021年顯卡市場,那么今年的江湖,則如過山車般跌宕。
年初還在到處缺貨,市場價高過發售價太過正常,一些裝機玩家索性改買品牌高性價筆記本。1月時,Meta還被曝一次性從英偉達買下1.6萬個GPU,還引來不少艷羨目光。
3月,情況就發生了變化。
顯卡市場價已有跳水現象,再到7月,國內外消費者已基本都能以建議零售價從官方渠道及主流平臺購入英偉達及AMD顯卡。
“空氣卡”一詞逐漸隱退,不再是引發大家共鳴的表達。
缺芯潮基本結束。
短短數月的變化,主要源于兩點。
其一,全球消費熱潮冷卻;
其二,大規模挖礦行動的終結。
當然,此前顯卡缺貨引發的供應鏈加碼生產,一消一漲,數月內就將顯卡從“空氣”變成“實體”。
但很快,產品過剩去庫存,就成為了后半年主旋律。對各大廠商,冷熱交替過快過烈,著實一番冰火兩重天體驗。
以占大半壁江山的英偉達為例。
7月初大批產品跌至零售價,到中旬,高端款RTX 3090 Ti跌到了比零售價還便宜38%。
一個月后,英偉達顫顫巍巍預披露了Q2財報,不出所料,與消費級顯卡直接掛鉤的游戲業務塌方,營收環比跌掉44%,黃仁勛表示,隨季度推進,該板塊銷售預測還將下調,去庫存成為主要目標。
隨后,就是官方打折,甚至搞出買30系顯卡及配備的電腦,送59.99美元游戲的促銷路數。
在這種動蕩之下,英偉達生意越來越不好做,從財報上就能看到。
2022年5-7月,公司營收環比下跌了66%(non-GAAP),凈利潤環比下跌62%(non-GAAP)。后面一季的數據略有回漲,營收環比漲幅為16%(non-GAAP),但同比去年同期,跌幅還是很大,達到了55%(non-GAAP)。
這當中,英偉達還和最大合作伙伴EVGA鬧掰了。
9月,EVGA單方面宣布,不會同英偉達下一代產品合作。
要知道,兩者合作20多年,而且EVGA收入中80%來自英偉達合作的顯卡。
根據EVGA的說法,英偉達的合作態度是兩者關系惡化的關鍵。具體來說,英偉達一方溝通越來越少,新產品信息不同步,重要活動也不cue合作方,連價格調整也不事先同步。
比如RTX 3090 Ti顯卡,英偉達給零售商報價比EVGA對外低了300美元,卻不事先溝通,這下,合作方相當“被動”。
由于雙方交惡時間點又趕在40系列顯卡前一周,當時引發不小震動。
而幾天后40系高調發布,售價最高12999人民幣,很多消費者反饋卻是“不值”二字,更別說4090電源接口熔化,又是一波不滿。
而更大的變動或許還沒到來——英偉達的新對手也越來越多。
各路對手殺到老黃城下
最明顯的一個動向就是,英特爾開搶GPU市場份額了。
本月初,英特爾宣布將把圖形芯片部門(AXG)一分為二,通過重組業務,更好地和英偉達、AMD競爭。
過去英特爾一直在主導CPU市場,GPU方面一直不是其發展核心。但在AI熱浪下,英特爾也不得不重視起加速計算市場了。
其在官方聲明表示:
圖形芯片和加速計算是英特爾的關鍵增長引擎。我們正在改進我們的結構,以加速和擴大它們的影響,并通過向客戶發出統一的聲音來推動上市戰略。
據JPR統計,今年第三季度獨顯市場中,英特爾占比4%。對比來看,AMD也僅有8%。
而更引人注目的變化,發生在國內。
今年,摩爾線程一年內交出兩塊全功能GPU;芯動科技發布了“風華2號”、“風華1號”開始量產;面向數據中心的壁仞則發布了首款通用GPU芯片BR100,單芯片峰值算力達到PFLOPS級別;象帝先也發布了擁有100%自主知識產權的通用GPU……
腳步之快,已引發海外關注。
權威機構Jon Peddie Research在其對2022全球GPU市場的年度報告中寫道:
在AI和高性能計算的驅動下,中國廠商正在向GPU市場發起進軍。
由此也帶動全球GPU廠商數量激增,獨顯廠商中,中國面孔就占據了一半席位。
當然這不是一夜之間發生的事。
在AI浪潮的驅動下,中國在數字化升級和人工智能行業融入的腳步上都十分迅速,國內對于GPU的需求空前高漲。
另一邊,中國人工智能行業過度依賴英偉達顯卡的情況也確實存在。這不光會造成資金上的壓力,還容易出現“卡脖子”的情況。
在多種趨勢和因素的影響下,早在20年下半年開始,資本市場上講出了包括圖形渲染在內的全功能GPU的新故事。壁仞科技、摩爾線程先后成立并大筆融資,芯動科技、兆芯等老牌芯片公司的獨立顯卡項目也在這附近官宣。
如今2年時間過去,已有多家廠商完成了流片或量產。
不可否認,當下或許還只是國內廠商邁出的第一步。從IP供應商處購買授權的方式,好處是能夠減少投入加速回報,還能迅速積累經驗、逐步建立起人才隊伍。但在自研上后面還有很長的路要走。
而且如蘋果、三星等攀登IP自研之路時,也并非一帆風順。蘋果分手3年后又回頭重新與Imagination合作,據市場傳聞有專利方面的原因。
因此,對于國內GPU自研,還需要更多耐心。
但無論如何,在全球顯卡市場遭遇動蕩的背景下,風險和機遇都隨之而來。眼下,或許只是市場變革的開始了。
另外,最新消息顯示,英偉達、AMD以及英特爾都已削減在臺積電的訂單。
責任編輯:萬南
“掌”握科技鮮聞 (微信搜索techsina或掃描左側二維碼關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