專訪郵儲銀行徐學明:養老金開戶只是長征第一步

專訪郵儲銀行徐學明:養老金開戶只是長征第一步
2022年12月23日 18:12 《財經》雜志

  養老第三支柱是陪伴客戶較長生命周期的系統工程,需要長期、系統化的思維,更需要商業銀行強化綜合服務、提升客戶體驗、優化產品篩選機制,為客戶創造價值

  文|陳洪杰

  編輯|袁滿

  在當下及未來的世界,各國都面臨著一道共同的難題:如何為老年人提供充足、可持續的養老保障。而中國遇到的現狀更具挑戰性,一方面加速進入深度老齡社會,另外一方面養老三支柱卻存在總量不足且結構不均衡的問題。

  為提高養老儲備,2022年4月,國務院辦公廳發布了《關于推動個人養老金發展的意見》,這標志著中國個人養老金已經取得制度層面的突破。緊接著,占據中國金融市場最高比重的商業銀行全身入局,憑借資金賬戶具有唯一性的獨特優勢,搶占市場高點。

  “如何更好地為客戶做好資產管理服務,是商業銀行零售業務轉型的關鍵所在。在第三支柱體系中,商業銀行具有明顯的先發優勢,試點銀行正借助個人養老金業務的賬戶為突破口,加快零售業務的轉型。”近期,中國郵政儲蓄銀行副行長徐學明在接受《財經》記者專訪時表示。

徐學明(圖源/受訪者供圖)徐學明(圖源/受訪者供圖)

  徐學明稱,個人養老服務不能通過爭搶賬戶而畢其功于一役,機構優勢最終會體現在產品和服務上。第三支柱是陪伴客戶較長生命周期的系統工程,需要長期、系統化的思維,更需要商業銀行強化綜合服務、提升客戶體驗、優化產品篩選機制,為客戶創造價值。

  公開資料顯示,徐學明為北京大學工商管理碩士、高級經濟師,有著近35年的管理經驗,自2013年出任郵儲銀行副行長。他在商業銀行戰略、零售金融、資產管理、金融市場、普惠金融等方面擁有豐富的實踐經驗和頗深的理論造詣。

  近年來,郵儲銀行的上述業務取得長足進展。截至2022年6月底,郵儲銀行服務的個人客戶超6.4億戶,管理個人客戶資產(AUM)超13.4萬億元;個人銀行業務收入占營業收入的71.95%。同業生態圈拓客超過2600家;理財凈值型產品規模達到8518.16億元等。

  徐學明表示,隨著試點的擴容,養老第三支柱將轉向新市民和廣大縣域市場。“對于下沉市場,應充分調動全國性商業銀行和地方法人機構的積極性,利用好各自的資源稟賦,將金融資源向有需求的人群傾斜,為他們提供豐富的金融產品和服務。”他稱。

  賬戶不意味著一切

  《財經》:很早之前,國家就提出了養老體系三大支柱的概念,但第三支柱的發展較為緩慢。與過去相比,個人養老金融在2022年有哪些新突破?

  徐學明:近年來,一些金融機構在養老第三支柱上進行了有益嘗試,例如2018年推出的個稅遞延型商業養老保險,近兩年來銀行系理財子公司推出的養老理財,今年試點推出的特定養老儲蓄產品等,但上述產品的規模總體偏小,獨木難成林。2022年,中國養老第三支柱頂層制度正式確定,實現兩大突破:個人養老金采取賬戶制,領取時稅負降至3%。

  進一步看,商業銀行為參加人開立的個人養老金資金賬戶,是支撐第三支柱的基石和樞紐,讓其變為有源之水。個人養老金繳費歸集、交易資金劃轉等以資金賬戶為唯一載體,從資金賬戶發起,并返回至資金賬戶。

  政策的另外一個突破點在于稅收優惠。2022年9月26日,國務院常務會議決定:對繳費者按每年12000元的限額予以稅前扣除,投資收益暫不征稅,領取收入的實際稅負由7.5%降為3%。由此可計算,參與者每年最高可節省5400元。這預示著個人養老金融將迎來真正的春天。

  《財經》:個人養老金先行城市(地區)名單公布后,試點銀行齊上陣,掀起開戶潮。有人提出,得賬戶者得天下。您怎么看?

  徐學明:由于商業銀行開立的個人養老資金賬戶具有唯一性,并且納入的養老金融產品具有全生命周期封閉運行、享受稅收優惠等特點,各家行都厲兵秣馬,展開了強大的開戶營銷宣傳攻勢,這有利于宣傳普及養老金融在全社會的認知。但我覺得,開戶了不代表萬事大吉,后續銀行還有很多工作要做,開戶只是萬里長征的第一步。

  在試點階段,拓展資金賬戶要重點把握好以下方面:深入開展個人養老金業務知識宣傳普及,讓那些“未老一族”了解參加個人養老金業務的必要性,也同時要傳達國家的政策支持和金融機構的各項優惠措施;要提升開戶體驗,讓客戶享受直觀立體便捷的金融服務;要堅持眼睛向內,銀行應瞄準自身的存量客戶,通過充分挖掘、分析客戶畫像來精準鎖定目標客群,有針對性地開展服務。

  在此基礎上,銀行可以根據自身能力來拓展行外客戶。個人養老金資金賬戶參照Ⅱ類戶管理,并不是必須綁定同一家銀行的Ⅰ類借記卡。在這方面,同業機構間不能搞無序競爭。

  衡量一家銀行的個人養老金融服務水平,不可能通過爭搶賬戶而畢其功于一役,功夫在題外,最終的實力更要體現在后續的產品和服務上。這是一項陪伴客戶較長生命周期的系統工程,真正考驗銀行的是強化綜合服務能力以及產品篩選機制等,最終勝出的一定是財富管理能力強的銀行。

  《財經》:現在的開戶情形如同幾年前爭奪ETC場景。不少銀行展開了花式營銷,例如開戶即領現金紅包、立減金等方式。您怎么看?

  徐學明:各家銀行都在拼權益、搶開戶,這無可厚非,但過度營銷,就違背了初衷,反而不一定是好事。此外,如果專業化財富管理能力達不到,在高投入爭攬賬戶后無法為客戶提供豐富的產品和服務,反而影響養老第三支柱的發展和整個銀行業的生態。

  同業機構應一道維護健康有序的同業生態,不搞無序競爭,為構建多層次、多支柱養老保障體系貢獻力量。

  《財經》:不少銀行對于開戶人采取了讓利,會影響銀行的利潤嗎?

  徐學明:在個人養老金業務發展的起步階段,各機構需要給出一些優惠措施,以調動參加人積極性,這是必要的。比如直接免收工本費、年費、小額賬戶管理費、賬戶余額變動通知短信服務費、跨行轉賬手續費等。

  該業務是銀行服務客戶的一項基礎服務,初期的投入不會對銀行利潤產生較大影響。銀行愿意適當投入一些資源,把市場培育起來,隨著個人養老理念的普及、養老生態的搭建、財富管理市場的發展,最終從國家到個人再到金融機構,大家都是受益者,這也充分體現了金融工作的政治性、人民性。

  《財經》:根據全國第七次人口普查公布的結果,中國15歲-59歲人口89438萬,占63.35%。哪個年齡階段的人群參與養老第三支柱的意愿最強?

  徐學明:近期我們總行層面也在反復探討這個問題,最終鎖定的重點目標客群在30歲-55歲。

  當然,養老規劃肯定是越早越好,不過剛畢業的年輕人,還沒有形成財富積累,30歲之后,養老意識會逐步覺醒,也具備了一定資金基礎。另外,養老第三支柱的產品期限較長,加之稅收優惠所剩期限也不長了,所以對臨近退休人群的吸引力不會太強。

  整體來看,與OECD(經濟合作與發展組織)國家相比,中國第一支柱獨大、第三支柱剛起步。同時,在當前人口老齡化加劇的背景下,第三支柱養老金的發展勢在必行,需要動員更多年齡階段的人群加入。

  增值養老資產:

  基礎產品打底,權益博取更多收益

  《財經》:和其他類資管機構相比,商業銀行在養老金融方面的優勢有哪些?

  徐學明:商業銀行擁有強大的網絡優勢和客戶資源優勢,可以通過線上、線下多種渠道來覆蓋客戶。

  另外,銀行還有賬戶和資金托管的優勢。資金賬戶是養老金融業務的樞紐,具有唯一性,上面已經提到。另外,銀行還可為各類資管機構提供投資的托管服務。

  再次,銀行具有多元產品組合的優勢。截至目前,養老理財產品發行了約50只,規模合計1000億元,這塊業務后續潛力很大;保險方面,銀保渠道在保險公司展業中占有舉足輕重地位,銀行代理保險優勢明顯;另外,銀行能發售養老儲蓄產品,以及代銷公募基金產品和各類資管計劃等。這為銀行養老金賬戶的投資組合提供了得天獨厚的條件,是任何其他資管機構無法比擬的。

  《財經》:郵儲銀行長期以來的定位是“大型零售銀行”,養老第三支柱對零售業務的推動力有多大?

  徐學明:如前所說,商業銀行發展個人養老金業務具有明顯的先發優勢,可以借助個人養老金業務的推廣加快銀行零售業務的轉型。管理個人客戶資產(AUM)的構成主要包含了零售存款、理財、基金、保險、信托等產品,這與目前個人養老金融資金賬戶中可投資的產品有較高的契合度。

  郵儲銀行作為六家國有大型商業銀行之一,一直堅持普惠金融理念和零售銀行定位。截至2022年9月末,管理個人客戶資產(AUM)年新增超萬億元,達13.60萬億元;財富客戶413.34萬戶,較上年末增長16.04%。個人養老金融為銀行深入推進零售轉型升級提供了很好的契機。

  《財經》:個人養老金融的發展能否對銀行資管業務帶來重塑?

  徐學明:就現階段而言,個人養老業務還不至于催生銀行資管業務的重塑。但一方面,養老理財產品被納入到個人養老金融產品后,可以帶動業務的優化,拉長產品期限,銀行理財子公司資管產品的期限結構和資產結構會隨之得到改善。另一方面,可以促進銀行資管業務市場競爭力的提升。可以預見,各類資管機構都將涌入養老金融市場,大家勢必同臺競技,這樣也會倒逼銀行理財子公司切實提高自身投研能力和綜合競爭力。

  在過去,銀行理財子公司的核心優勢在于固收和非標。當下非標業務大幅萎縮,若把目光僅僅局限于某一類資產,風險也是比較大的,比如今年11月以來,債券收益快速上行,帶來銀行理財凈值的大幅波動便是表現之一。銀行理財子公司應該加大投研能力建設,加強客戶陪伴,以多資產、多策略、多組合穿越市場周期震蕩。

  《財經》:納入第三支柱的產品有養老理財、儲蓄、保險、基金等,它們風格不同,應如何搭配?

  徐學明:各家銀行應立足于自身資源稟賦、客戶特征和需求等特點有針對性地安排金融產品。

  郵儲銀行下一步要采取“3+策略”:一是通過“自有+第三方”的產品貨架來提供豐富的產品供給,同時博采眾長,優選全市場產品。

  二是“固收+多策略”,在養老產品的資產配置上,堅持固收打底,同時通過多策略資產組合向上牽引收益。

  三是“基礎+超值”,基礎產品包括儲蓄產品、養老理財、養老保險等,這是養老金配置的底座;關于超值部分,要重點考慮Y份額股票及混合型公募基金。與同類普通公募基金相比,其費率更低,能夠起到收益彈性的作用。總之,養老金融產品的配置,目標是低波穩健,追求絕對收益。

  《財經》:做好服務是培育市場的重要方式,您在這方面有哪些思考?

  徐學明:應嘗試從賬戶與產品到配置咨詢,再到養老生態圈的打造,形成立體化的服務網絡。首先,銀行業務開展的初期要夯實個人養老金賬戶和各類型養老金融產品布局的基礎性工作,做到賬戶服務周到便捷,產品齊全,確保提供高質量個人養老金業務的基礎服務。

  其次,隨著個人養老金賬戶資金的日益增多,銀行要做好客戶投教與客戶陪伴。客戶的投資期限短則三五年,甚至幾十年,通過財富規劃不斷調優資產配置,陪伴客戶成長就顯得至關重要。

  銀行應通過廣泛普及養老知識,強化大眾養老意識,逐步引入養老金賬戶規劃等投資顧問服務,提升養老規劃服務能力。同時,他山之石可以攻玉,我們可以學習海外先進的經驗,為我所用。

  最后,要打造開放共享、優勢互補、互利共贏的金融同業生態圈。做好客戶的養老金融服務,不可能憑一己之力就能把這項事業辦起來,更重要的是金融機構之間的協同聚力。

  目前郵儲銀行的同業客戶已經超過2600家,涵蓋了銀行、保險、證券、基金、理財子公司等,下一步我們將會博采眾長,聚合各類金融機構的金融產品。另外,隨著養老產業的興起,養老產業的投融資以及相應的康養服務聯動均具有拓展空間。

  《財經》:在低利率環境下,商業銀行如何為廣大居民尤其是中低收入者打理好養老資產?

  徐學明:首先,引導客戶樹立資產配置的理念。初期居民養老賬戶的資金雖然量不大,目前上限為12000元/年,但是也要通過儲蓄、保險、理財、基金的合理搭配,形成適合客戶的投資組合和配置方案,商業銀行根據市場形勢的變化陪伴客戶持續跟蹤、及時回檢,動態調整優化。

  其次,要匹配客戶的投資期限和風險偏好,把合適的產品匹配給合適的客戶。養老金賬戶的投資需納入時間維度,理論上講,距離退休時間越長,資產配置的方案可以進取一些,權益資產配置比例可以高一點。總之,商業銀行需要給不同年齡和不同風險偏好的客群提供個性化和差異化的投資方案。

  再次,個人養老金產品要追求絕對收益策略。養老金賬戶的資金有特定用處,是老百姓的養老錢,所以安全性應該放在第一位。商業銀行必須要在保值和絕對收益基礎上再去追求超額收益,要讓客戶的資金實現增值,跑贏通脹。

  《財經》:2018年-2021年社保基金的平均投資收益率為7.72%。這對銀行的資產配置有哪些啟示?

  徐學明:社保基金的投資是很好的范例,其策略是全市場優選管理人,拉長投資期限,同時合理搭配股債比例,這方面值得銀行學習。

  另外,應通過多資產多策略進行組合,熨平市場波動來獲取超額收益。2022年以來整個市場跌宕起伏,這對我們的啟示是:應堅持資產配置策略,“東方不亮西方亮”,避免因單一資產波動造成客戶賬戶資金的大起大落,讓持有者享有好的體驗。

  個人養老金下沉市場:

  新市民+縣域城鄉

  《財經》:隨著第三支柱養老城市和地區試點的擴容,商業銀行下沉空間在哪里?

  徐學明:這是一個很好的問題。在經濟發達地區,個人收入較高,可以說養老壓力不太大。現在個人養老金制度實施確定的36個先行城市(地區),基本上覆蓋了一二線城市。未來,個人養老金業務會向大中城市地區的新市民、小城市、城鎮、鄉村推開,這事關即將進入老齡化社會的大局穩定、共同富裕和百姓晚年福祉。

  做好這項工作要充分調動全國性商業銀行和地方法人機構的積極性,利用好各自的資源稟賦,發揮商業銀行賬戶管理、財富管理的優勢,集中力量推廣個人養老金制度,將金融資源繼續下沉,向上述地區有需求的人群傾斜。

  相比于大城市,縣域地區的金融供給相對不足。國有大行要充分發揮其產品和客戶服務的優勢,發揮總部和省分行這兩個層面的輻射作用,引導更多的金融資源下鄉,豐富養老金融產品,充實財富顧問隊伍,注入投教資源等。

  郵儲銀行擁有近4萬個網點,其中的70%分布在縣及縣以下地區。我們正與郵政集團一起依托“四流合一”(商流、物流、信息流、資金流)的優勢和“村、社、戶、企、店”的方式,積極拓展農村地區客群。這也將為我們下一步擴展養老金提供很好的基礎。

  《財經》:您剛才提到了新市民,這類人群的金融需求與服務仍存在缺口,商業銀行可以針對性地開展哪些業務?

  徐學明:一二線城市的外賣騎手、建筑工人、家政服務人員等3億人的新市民是過去很多金融服務未能充分覆蓋的群體,這個群體也應該是銀行關注的重點。今年9月,郵儲銀行對騎手的金融服務需求進行了深入調研,推出了主題騎手借記卡,為騎手們提供工資查詢、異地匯款優惠、包裹寄遞等普惠金融服務和多種權益,接下來還要為其提供小額信貸服務。

  目前,我們正研究對這類新市民的養老金融服務。在短期,下沉市場的業務不會給商業銀行帶來立竿見影的收獲,但國有大行要主動承擔起社會責任。長期來看,持之以恒、聚沙成塔,上述群體也會帶來新的業務增量。

  《財經》:市場對于個人養老金拓面討論眾多,您有何建議?

  徐學明:我有兩點建議,其一,統籌養老第二支柱、第三支柱發展制度設計方面仍存優化空間。目前,在國際養老體系發展較好的國家中,個人離職時,企業年金可轉入個人賬戶,而中國現在尚不能轉入個人養老資金賬戶。

  所以,在政策層面,應考慮在合適的時候打通第二、第三支柱,引導企業、居民資金進入個人養老金賬戶,形成兩支柱的互促互補,真正服務好居民養老需求。 

  其二,個人養老金采用個稅遞延稅收優惠,這僅對目前個稅納稅人有一定激勵作用。建議可進一步統籌考慮多項政策工具,以拓寬個人養老金的客戶覆蓋面。

  (作者為《財經》記者,本文刊于2022年12月19日出版的《財經》雜志)

  題圖來源 | Pexels

  版面編輯 | 丁艷

新浪科技公眾號
新浪科技公眾號

“掌”握科技鮮聞 (微信搜索techsina或掃描左側二維碼關注)

創事記

科學探索

科學大家

蘋果匯

眾測

專題

官方微博

新浪科技 新浪數碼 新浪手機 科學探索 蘋果匯 新浪眾測

公眾號

新浪科技

新浪科技為你帶來最新鮮的科技資訊

蘋果匯

蘋果匯為你帶來最新鮮的蘋果產品新聞

新浪眾測

新酷產品第一時間免費試玩

新浪探索

提供最新的科學家新聞,精彩的震撼圖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