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 月 14 日,歐洲議會以 587 票贊成、9 票反對,通過了去年 12 月與歐洲理事會達成的關于《新電池法》的協議。
該法案中最引人關注的,就是對電子產品的一項要求,即所有家用電器和消費電子產品中的電池,都應該讓消費者可以“輕松拆卸和更換”。
“消費電子產品”,其中就包括手機,那就是說,手機可拆卸電池,可能會回歸歐洲。
新規要求電器采用便攜式電池設計,讓消費者能夠輕松拆卸和更換電池,消費者無需使用特殊工具或經受培訓,就能自行打開手機更換電池。
聯系到之前歐盟強制要求統一數據線接口,老狐對歐盟是大寫的服,他們還真不慣著廠商。
為什么電池要拆卸?歐盟給出的理由也很簡單:不環保,不可拆卸不方便電池回收,還容易造成浪費。
這算是以子之矛,攻子之盾了,你蘋果不是老說自己是環保企業嗎?我這個理由不過分吧?
在功能手機和早期智能手機時代,幾乎所有手機都使用可拆卸后蓋設計,方便用戶更換電池。
最早的手機,“大哥大”摩托羅拉 8000x,就是采用可拆卸電池的設計,這為日后的手機電池設計,指明了方向。
進入 21 世紀,鋰電池技術的快速普及,讓手機電池輕量化,更換電池變得更為方便,還帶動了一波第三方廠商的發展。
不過,出于輕薄、安全、防水等各種原因,這一設計最終還是遭到放棄,被不可拆卸一體式機身設計取而代之。
蘋果手機的普及,帶起了不可拆卸的熱潮,之后的安卓廠商快速跟進,拆卸電池變成了“過時技術”。
不可拆卸電池,有什么優點?首先是有利于整機的輕量化,其次是有利于內部設計的多元化。
如果是可拆卸電池設計,機身必須設計對應的機械結構,容易擠占空間,手機就無法做得輕薄。
現在越來越多的手機外部,引入金屬和玻璃材質,如果繼續保持可拆卸結構,手機重量會明顯提高。
由于不用考慮拆卸的問題,那么手機電池的形狀可以更為復雜多變,能根據手機內部的具體結構,設計出不同形狀的電池。
除了電池形狀,電池選用的材質也能更加豐富,在整體工藝設計上,能有更多的發揮空間。
但不可拆卸電池的使用成本,明顯高于可拆卸電池,這也是很多用戶依然懷念可拆卸電池的原因。
如果是一臺相機,甚至是一臺遙控器,電池不行,換新電池就能繼續使用,其他電子產品亦然。
但手機卻不行,只能把整部手機換了,雖然各個廠商都有更換電池服務,但那個價格,怎么看都不劃算。
即便外面也有更換電池的服務,但畢竟不是官方,而且水又很深,誰知道在換電池的時候,會不會對手機其他地方動手腳?
當用戶只能依賴官方的時候,這就給手機廠商以巨大的利潤空間,無論是手機維修還是售賣新機,肯定比單純換一塊電池賺得多。
但對消費者,就非常不友好,廠商都賺麻了,只有消費者的錢包在哭泣。
如果所有手機都能強制可拆卸電池,那么快充什么的,都不重要了,萬能充才是王道。
不過,即便是可拆換電池設計回歸,以前的萬能充,現在也不一定適用。
拋開用電安全問題不說,現階段手機電池已經基本由以前的外露觸點設計改為了集成排線設計,不再適合使用萬能充進行充電。
說白了,不可拆卸電池的手機,已經告別我們很久了,即使能回來,也需要更換設備去重新適應。
何況,這個《新電池法》目前僅適用于歐洲,我們估計是無緣了,廠商也不可能“革自己的命”。
可以預見,可拆卸電池,必然會遭到眾多廠商的抵制,最終能否真正回歸,還存在許多不確定性,老狐還是慢慢吃瓜好了。
“掌”握科技鮮聞 (微信搜索techsina或掃描左側二維碼關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