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 | 張俊
“鉆石恒久遠,一顆永流傳”。
全球天然鉆石的壟斷者戴比爾斯的這句廣告詞,讓鉆石成為了愛情的象征,也成為了很多人在結婚時必買的奢侈品之一。
不過,培育鉆石的崛起正在打破鉆石神話——數據顯示,中國已經成為全球最大的培育鉆石生產國,與天然鉆石的形成要上百萬年相比,培育鉆石的生產僅需7—10天,并且成本更低,價格只有三分之一甚至不到五分之一。
然而,一個尷尬的局面是,中國卻并不是培育鉆石的主要消費國。國內主流的珠寶品牌們,對于培育鉆石仍處于試水和觀望態度。
普通人要實現鉆石自由,還有多遠?
7天造出鉆石,中國拿捏全球培育鉆石市場
天然鉆石的昂貴,稀有是原因之一。
何出此言?據悉,天然鉆石形成于地下100—300公里處,在高溫高壓條件下,碳元素經過上百萬年的擠壓匯聚成鉆石,并通過火山運動帶到地表。而培育鉆石由實驗室人工合成,國內企業普遍使用高溫高壓法(HPHT法),也即是利用六面頂壓機模擬天然鉆石的生長條件,將碳原子擠壓成鉆石。
相比經過上百萬年甚至數億年才能形成的天然鉆石,培育鉆石合成周期、成本大幅降低,高溫高壓法下生產僅需7—10天。
值得注意的是,培育鉆石也是真鉆,物理化學性質與天然鉆石一致。在化學成分上,培育鉆石和天然鉆石都是由碳原子構成;物理性質上,培育鉆石硬度、折射率、色散值等核心指標與天然鉆石相同,而與鋯石、莫桑石等常用的鉆石替代物有本質區別。鋯石的主要成分是硅酸鋯,莫桑石的主要成分則是碳化硅。
根據貝恩咨詢數據,2020年全球寶石級培育鉆石毛坯產量約700萬克拉。在地區分布上,中國產量最大,約300萬克拉,占比約為40%。
而在中國,培育鉆石的產能主要集中在河南,中兵紅箭、黃河旋風、力量鉆石、豫金剛石四家河南企業,供應了我國超80%的培育鉆石原石。
我國成為培育鉆石生產大國背后,有著歷史原因。
上世紀60年代,為了擺脫對人造金剛石的進口依賴,鄭州三磨所研制出了首臺國產兩面頂壓機,并成功制造出了中國第一顆人造金剛石,這為河南奠定了人造金剛石行業的科研地位。在鄭州三磨所的帶動下,河南涌現出一大批人造金剛石生產企業,并且多家走向了上市。
起初,這些企業生產的人造金剛石主要應用在工業領域,后來,在相關技術和設備的基礎上,也開始進軍消費級的培育鉆石領域。
以力量鉆石為例,2010年成立之初,主要生產人造金剛石單晶;2016年開始進軍培育鉆石市場;而2021年起,力量鉆石的培育鉆石業務高速發展,實現收入1.97 億元,同比增長428.11%,收入占比達到39.57%,成為公司第一大業務;2022年上半年,力量鉆石的培育鉆石收入占比進一步提升至49.60%。
值得注意的是,生產培育鉆石的毛利率也高的驚人。
數據顯示,2022年上半年,力量鉆石的培育鉆石、金剛石單晶、金剛石微粉三大業務的毛利率分別為83.44%、57.94%、52.40%,培育鉆石的毛利率要比其它業務高出不少。
國內珠寶商布局晚,培育鉆石還未成主流
由于合成周期較短,培育鉆石在成本上比天然鉆石更有優勢。
根據貝恩咨詢數據,2021年,培育鉆石零售價占天然鉆石價格的比例由2020年的35%下降至30%,培育鉆石的批發價占天然鉆石價格的比例由2020年20%下降至14%,且未來均有進一步下降的空間。
雖然有著成本和產量優勢,但在國內珠寶市場,培育鉆石還并未成為消費主流。
數據顯示,美國是目前全球培育鉆石消費的最大市場,2019年消費占比達到80%左右,而中國培育鉆石消費占比僅為10%。一份調查顯示,美國消費者購買培育鉆的原因中,因為性比價的占比最高,為62%,其余為道德因素(20%),環保因素(18%)。
近年來,由于復雜的經濟環境,美國消費者更加愿意將培育鉆石作為天然鉆石的平替。根據Tenoris近期公布的數據,培育鉆石在美國訂婚鉆戒領域的滲透率已經從2021年的6%提升至10%。
從全球市場來看,知名珠寶品牌們也紛紛擁抱培育鉆石。
施華洛世奇于2017年推出培育鉆石品牌Diama,鉆石龍頭戴比爾斯2018年推出培育鉆石飾品品牌Lightbox,珠寶品牌潘多拉2021年宣布全面采用培育鉆石生產新系列產品。
國內市場,傳統珠寶品牌們在培育鉆石上還比較謹慎,并且布局較晚。2021年,老廟黃金母公司豫園股份推出培育鉆石品牌“LUSANT露璨”;2022年,曼卡龍珠寶成立培育鉆石品牌“慕璨OWNSHINE”。
從這些培育鉆石產品的售價來看,確實比天然鉆石產品便宜不少。在電商平臺上,培育鉆石LUSANT露璨的1克拉鉆戒(D色SI2凈度)售價在1萬元左右;而天然鉆石DR的1克拉鉆戒(J色SI1凈度)售價高達7.5萬元。
另外,這兩年國內也誕生了一些新興培育鉆石品牌,比如LightMark小白光等。不過整體來看,國內這些培育鉆石品牌誕生較晚,品牌影響力還十分有限,尤其是銷售渠道以線上為主,在觸達消費者的線下門店布局上少之又少。
距離鉆石自由還有多遠?
實際上,國內培育鉆石滲透率低的原因,一方面是傳統珠寶品牌們布局有限,另一方面也與消費者的觀念和認知有關系。
對于傳統珠寶品牌來說,天然鉆石的稀缺性是支撐其高昂產品售價的主要因素,如果在同一門店同時售賣天然鉆石產品與培育鉆石產品,“鉆石恒久遠,一顆永流傳”的營銷便失去了作用。
以DR鉆戒為例,其一直對外宣稱男士一生僅能定制一枚,一生只送一人,如果天然鉆石被培育鉆石大規模替代,失去了稀缺性,所謂的一生僅能定制一枚也就成為了笑話。
而對于消費者,提到培育鉆石或者人造鉆石,不少消費者的第一印象就是是不是真鉆石,這也是培育鉆石在消費者端普及的最大障礙。
合星珠寶執行董事、太谷科技聯合創始人鄒博表示,培育鉆石與天然鉆石在外觀上完全一致,物理性質完全一致,從本質上來講培育鉆石就是真正的鉆石。但國民對于培育鉆石的認知還沒有達到歐美國家的水平。
他認為,隨著國內越來越多的珠寶品牌開始布局培育鉆石,市場接受度的提高只是時間問題。在他看來,國內培育鉆石發展的主要瓶頸在于供應鏈的良性整合,而不是相互打價格戰導致內卷;其次是建立培育鉆石的認證體系,不能盲目的相信國外證書;第三是在產品設計上,應該從天然鉆石刻板的稀有屬性中解放出來,通過優秀的珠寶設計來呈現鉆石的美。
由于培育鉆石普及度有限,國內的培育鉆石生產企業也坐不住了。
今年8月,力量鉆石與潮宏基珠寶等共同投資設立了培育鉆石飾品品牌,以推廣國內培育鉆石零售市場;而更早之前,豫金剛石就推出了自有珠寶品牌慕蒂卡,不過從慕蒂卡京東官方旗艦店的情況來看,銷量顯然并不理想。
國內培育鉆石產業的發展,仍然任重道遠。
“掌”握科技鮮聞 (微信搜索techsina或掃描左側二維碼關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