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孟繁哲
睡前聊一會兒,夢中有世界。聽眾朋友,你好。
在短視頻平臺上,即便你看了100個電影解說,也可能記不住任何一個角色的姓名。但相信你不會陌生:“小美”是女主,“小帥”是男主,“喪彪”是反派,長得壯的被稱“大壯”,有胡子的必然是“胡子哥”……似乎所有電影都可以被歸結為“小帥和小美”的故事。有人認為,短視頻像一把刀片,把電影“肢解”了。此前我們曾從法律的角度聊過電影解說類短視頻的風險,今天我們換個角度來聊聊這一話題。
仔細考察電影解說類短視頻,不難找到其中的制作套路。時長控制在三五分鐘,呈現劇情關鍵片段,配合內心毫無波動的AI旁白,再插入引人入勝的背景音樂。此外,還不能忘記如下竅門:開頭要出現案發現場、神魔鬼怪、激烈爭吵等最有戲劇張力的畫面;解說詞要善于抖包袱,同時創作“廢話文學”:“不出意外的話,要出意外了”“這個長得像小女孩的小女孩,其實是一個小女孩”;結尾要設置懸念,制造“未完成的緊張感”。在短暫的幾分鐘里,視覺沖擊、劇情反轉、幽默解說持續帶來的刺激感,將使觀眾獲得一種快節奏的“即時滿足”。
有電影愛好者把電影比作“文化大餐”,好的電影每個鏡頭都值得慢慢欣賞、細細品味。但在學習工作壓力之下,不少人沒空看完整部電影,直言只有睡前的一點時間真正屬于自己。吃不下“光影大餐”,來份“電子榨菜”也別有滋味。在短視頻平臺上,看肥皂劇可以節約時間、高效放松,看懸疑片可以梳理情節、消除疑問,看經典作品可以傾聽解讀、汲取新知。“小帥和小美”提供了靈活的觀影渠道,也反映了人們多元化的文化消費需求。
經濟學家凱恩斯曾預測,到21世紀,人們每周只需要工作15個小時。遺憾的是,這一預測并未應驗。技術越進步,人們越繁忙,耐心越成為稀缺品。身處“加速時代”,鏈接、檢索和多媒體等互聯網技術,讓我們輕易獲取海量知識,也使我們接觸的信息越發碎片化。從這個意義上說,短視頻作為一個高效的信息傳播載體,可以使人們用最少的時間、了解最多的資訊。電影解說類短視頻中,那句標志性的“注意看,這個男人叫小帥,他旁邊的這個女人是小美”,也無非是人們追求信息傳播效率的必然結果。
“我參加了一個速讀課程,用20分鐘讀了《戰爭與和平》,它跟俄國有關。”美國導演伍迪·艾倫的這句玩笑話從側面說明,“短平快”的信息固然帶來效率,卻難以傳遞復雜的想法,啟發深刻的思考。必須看到,“小帥和小美”的故事能讓我們對電影情節有粗淺了解,卻無法全面了解一部電影的過人之處,無法深入領略創作者傾注的巧思。當看“3分鐘電影”成為習慣,“信息快餐”成為一日三餐,人們就可能在“狂炫”的屏幕前逐漸失去專注和反思的能力。
有人說:“小帥和小美”正在毀掉電影。但電影的獨特魅力永遠不可替代。電影藝術的獨特之處,不僅在于故事情節本身,更在于用鏡頭語言講述故事的形式。或營造視覺奇觀,或闡釋哲學主題,或表達獨特見解,電影制作者運用場面調度、蒙太奇和人物抒情等各種手法,在銀幕上勾勒出一幅幅迷人的畫面。在電影《花樣年華》的一個場景中,導演借助淺焦鏡頭下男女主角一虛一實的視覺語言,講述了“愛情的不在場”。光影繽紛之間,人們能夠欣賞時尚潮流、視覺特效,也能獲得生活教益、歷史啟示。正因此,優質電影能激發情感共鳴,也能讓人逃離日常生活的瑣屑,享受心靈短暫的安寧與平靜。為了一部三分鐘的“小帥和小美”,放棄了這樣難得的精神享受,難免會有明珠投暗之憾。
導演賈樟柯曾說:“一分鐘的短視頻,你馬上明白它在說什么了。這種有效性會為傳統電影敘事帶來啟發。”這也說明,新媒介技術也對電影制作帶來了新的思路,提出了更高要求。如何持續創作源于生活又高于生活的精品,如何在短視頻流行的時代創造叫好又叫座的佳作,如何既能適應又能引領人們觀影趣味的改變,是電影行業必須回答的時代課題。對個體而言,“小帥和小美”的出現,也要求我們在自我調適和適度節制中掌握信息獲取的主動權。只有讓技術服務于現實所需,我們才能真正提高自己的“數字幸福感”。
這正是:戒不了的電子榨菜,躲不掉的數字未來。
“掌”握科技鮮聞 (微信搜索techsina或掃描左側二維碼關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