華為手機靠什么領勢而上?

華為手機靠什么領勢而上?
2022年09月06日 20:57 DoNews

  撰文/楊博丞  

  01.靠溢價吸引消費者

  “又沒搶到Mate 50,5G的華為難搶,4G的華為依然難搶?!?/p>

  一位黃牛在朋友圈里吐槽道,以往華為的5G手機難搶可以理解,但華為的4G手機居然在1分鐘內就銷售一空,使他再一次感到驚訝。

  該黃牛告訴DoNews,他從事黃牛業務已經十年多,從搶蘋果到搶華為,他基本每場搶購均為落下,但每次的不同在于,蘋果的產品要好搶過于華為產品,尤其是近些年以來,隨著蘋果的備貨不斷增加,溢價已較以往下降許多,基本在新品開售當天均能夠搶購到,但華為在近些年卻越來越難搶。

  有同樣體驗的不止有黃牛,許多消費者也明顯感受到了這樣的變化。在DoNews的隨機訪問中,有不少消費者稱,華為的產品的確很難搶,去年發布的P50系列也是等待了3個月后才拿到現貨。

  “不是我們不想賣,而是華為有意控貨,讓市場產生溢價造成缺貨的現象。”河北華為經銷商于小寧告訴我們,他的店中這次才拿到了10余臺的Mate 50系列現貨,這其中包括Mate 50 Pro版本?!癙ro版本的貨源沒有非Pro版多,溢價是肯定的,估計在300以上,確實沒想到4G版本華為也這樣干?!?/p>

  對于華為是否有意控貨,DoNews詢問了業內分析人士,該人士稱,由于華為手機在受到美國制裁與管控后無法使用5G技術,因此銷量不斷下降,受此影響華為應當是進行了貨源的減產,導致市場出現缺貨的情況。

  山東華為經銷商安廣告訴我們,他所在華為授權店僅上半年才賣出不到百臺華為高端手機(主要為Mate和P系列),銷量與華為被制裁前呈現了兩極分化的場景,現在消費者購買華為最多的產品則是電腦和周邊生態產品,包括配件。“主要是因為沒有5G,來買手機的價位也在2000元—3000元檔位,畢竟高端機沒有5G?!?/p>

  銷量慘淡的不止安廣的手機店,于小寧的華為店面現在也很少有人光顧,大家更多光顧的是他在華為店旁開的榮耀店。“榮耀的走勢要比華為好,這是誰都沒想到的?!?/p>

  “榮耀的獨立是對的,起碼他們現在能夠正常使用5G技術,而不用像華為一樣使用TD Tech來曲線救國,華為的手機業務如果依然無法使用5G恐怕會對產品本身造成一定影響?!鄙鲜龇治鋈耸康馈?/p>

  可以說,從華為手機無法使用5G技術時起,就已經注定會走下坡路,只是時間早晚的問題,而從華為Mate 50產品發布會之后,網上的聲音也開始質疑華為的創新力。

  “這款你不覺得像Mate 20 Pro的翻版嗎?去年的Mate 40還是膠囊屏,沒想到今年華為用回了劉海屏,體積還很大,這不是開倒車是什么?”安廣在看了華為發布會后吐槽道。對于華為這樣的行為他很不解,當然不解的不止是他一個人,還有廣大網友和消費者。

  對于銷量,安廣和于小寧并不想做過多談論,只是能夠從他們的話語見感受到他們的失望與不安。“有人要就賣吧,畢竟賣一臺也能賺錢。”

  02.創新力下降

  由此可見,華為在當前米榮OV的不斷攻勢面前已顯得余力不足,無論是在產品競爭力還是銷量上均已被這四家不斷超越。

  上述手機分析人士告訴我們,華為的產品競爭力在被制裁前的創新力是被大家所認可的,無論在系統上還是硬件上,但自從無法使用5G技術后,華為的創新力表現平平,這是事實。

  眾所周知,華為被禁止在手機終端上使用5G技術后,其創新點從硬件向軟件轉移,并發布了鴻蒙操作系統,該操作系統得到了業內人士的認可。目前,該系統已應用于除筆記本和臺式機以外的所有華為生態產品上。

  “華為在硬件受阻必然會將重心轉移到軟件生態上,同時,華為現在也在學習小米向IoT生態產品進擊,擺在華為面前的一個難題是在5G被制裁的當下如何提升終端的盈利,光有溢價是不行的,因為溢價并不歸屬于華為終端?!绷硪晃徊辉妇呙臉I內人士說道。

  “我覺得搶華為手機的三分之二都是拿來賣的,真正用的人很少了。”上述黃牛如實說道。自從華為手機變身理財產品后,便受到眾人的搶購,然后最終大多數搶購來的手機歸宿卻是手機經銷商。

  在華為Mate 50手機發布會上,華為發布了衛星通訊技術,即無地面信號覆蓋的環境下可通過暢聯App將文字和位置信息向外界發出,與外界保持聯系,并可多條位置生成軌跡圖。

  但DoNews在宣傳圖中發現,該功能僅支持發送衛星消息卻不支持接收,而在發布會中余承東也并未過多提及這項技術的具體操作以及收費問題。

  DoNews了解到,北斗衛星屬于導航衛星,而一般的導航衛星并不支持報文功能,但我國的北斗衛星支持短報文系統,但不能撥打衛星電話,因此可以利用北斗衛星進行文字通訊。而Mate 50正是利用了這項技術,但唯一的缺點在于目前其只能進行文字的發送并不能接收文字,這一點較為雞肋。

  目前來講,華為在芯片受限后迫于無奈不得不開拓新技術和生態產業,但一款受眾度高的產品經過微升級再重新投放于市場,難免會被吐槽炒冷飯、沒誠意,最終得不償失。

  或許,華為推新Mate 50的目的是為了保持華為手機業務的存在感,并不是為了要如何大賣賺錢,但事實是,華為手機的大部分溢價被黃牛和經銷商所撈去,華為卻無法從中獲利一分錢。

  據華為公布的財報顯示,過去 5 年,華為研發費用一直處于高速增長中,即使 2021年營收同比下滑28.6%至6368億元,華為當年依然投入了1427億元的研發支出,占總收入的22.4%,但最近幾年華為研發費用的連年增長,卻并未體現在最直接的專利數量上。

  按照通常的商業邏輯,研發支出的增長也會反映在專利獲取上,這也是為什么研發支出是衡量一家企業技術投入的重要標準之一。

  有數據顯示,2020年華為專利申請為2.24萬件,而一年后的2021年,華為的專利申請數下降到了1.03萬件,可以說出現了斷崖式下跌。而截至今年 6 月,華為的專利申請數量也僅為 910 件,不足去年全年的十分之一。

  此外,華為獲得的授權專利也已連續5年下滑。從2017年的1.03萬件授權專利,降至去年的809件。但需要說明的是,專利授權有一定滯后性,不一定能完全反應目前的專利狀態。

  另外,近兩年,華為消費者業務是遭遇芯片禁令后最受打擊的板塊,2021年收入降至2434億元,其中手機業務幾近停滯,或許專利申請和授權量的大幅下滑,也與手機業務的困境相關。

  03.難獨善其身

  當前,華為手機業務正經歷制裁后的第二個寒冬,如在繼續被制裁的情況下,它是否能挺過第三個寒冬我們不得而知,但我們清楚的事實是,華為手機產品已經并非像以前一樣讓人眼前一亮了,其它手機廠商所經歷的坑也正在被華為手機所經歷。

  “我打算換iPhone 14了”“華為沒有5G不打算用了”“Mate 50 Pro就是Mate 20 Pro的翻版炒冷飯”“不要被華為騙了,再也不用華為手機了”,在網上網友們對于華為手機以及華為Mate 50系列的評價褒貶不一,但均透露出一個點——當產品不再具有創新力和吸引力之時,消費者就必然會拋棄它。

  當前,手機遇冷銷量不斷下跌已是業內常論之題,每家手機廠商均拿出了看家本領或殺手锏,但這依然無法阻擋手機銷量下滑的趨勢——這在于手機創新已到瓶頸期,微創新已無法滿足消費者需求。

  市場大環境如此,華為手機也難獨善其身。

華為5GMate50溢價
新浪科技公眾號
新浪科技公眾號

“掌”握科技鮮聞 (微信搜索techsina或掃描左側二維碼關注)

創事記

科學探索

科學大家

蘋果匯

眾測

專題

官方微博

新浪科技 新浪數碼 新浪手機 科學探索 蘋果匯 新浪眾測

公眾號

新浪科技

新浪科技為你帶來最新鮮的科技資訊

蘋果匯

蘋果匯為你帶來最新鮮的蘋果產品新聞

新浪眾測

新酷產品第一時間免費試玩

新浪探索

提供最新的科學家新聞,精彩的震撼圖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