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國總統拜登8月9日簽署《2022年芯片與科學法案》,也就是人們常說的“芯片法案”,使之正式成法生效。該法案醞釀已久,曾長時間占據美國內外輿論關注的焦點,在美國兩黨分化、對立嚴重的情況下仍得以通過,主要歸因于其露骨地針對中國的特點,切中了民主、共和兩黨為數不多的共識之一。
顧名思義,《2022年芯片與科學法案》的兩大部分一是芯片,二是科學。法案將為美國半導體的研究和生產提供520多億美元的政府補貼,還將為芯片工廠提供投資稅抵免。法案另授權撥款約2000億美元,用于促進美國未來10年在人工智能、量子計算等各領域的科研創新。這些好像是以優惠政策進行招商引資的普通立法,但其中不少條款明確限制有關芯片企業在中國開展正常經貿與投資活動,這就成問題了。
一些美國媒體用“最”來描述長達上千頁的“芯片法案”,比如,“美國有史以來影響最重大、最深遠的法案之一”,“幾十年來美國政府對產業政策最重大的干預”,并稱之為“開創性立法”。哪里來的“開創性”呢?就是美國撿起了曾經遭到它嚴厲批判的產業政策,而且它還加入了大量單邊行政干預全球市場、設置貿易和技術壁壘的設計,不斷將經濟和科技問題泛政治化、泛安全化。
美國指責別人時總是一副“大義凜然”的面孔,它自己做起來卻又是那么理所當然。其對產業政策態度的180度轉變也顯示,美國可以馬上活成它自己“最討厭”的樣子。
有人說“芯片法案”是美國版“舉國體制”的產物。需要強調的是,它與中國立足于科技自立自強的“舉國體制”存在根本不同。“芯片法案”的一個重點方向是給潛在競爭對手使絆子,反映了美國面對中國時越來越嚴重的不自信所導致的卑劣心理。有點像一個班上的同學都在各自復習備考,其中一個人卻起了壞心眼,把別的同學家里電閘給拉了,讓他們晚上沒法看書,想通過損害別人學習環境的不正當手段來為自己贏得相對競爭優勢。當然,美國的具體做法要更加惡劣,也更加霸道。
很“湊巧”的是,華盛頓通過并簽署這一法案,時間點剛好落在它力推的“芯片四方聯盟”磋商會晤之前,后者被普遍認為是華盛頓在試圖組建的全球半導體產業“排華小圈子”。無論是法案還是聯盟,都帶有要求在中美之間“選邊站”的強烈脅迫性。從某種意義上說,它們已經超出了普通產業扶持政策的范疇,而更像是華盛頓為了“扼住中國發展的咽喉”而打出的一套組合拳,呈現出濃厚的地緣政治色彩。
顯而易見,華盛頓企圖通過這些動作,霸占全球半導體產業鏈的優勢位置,并最大限度地干擾、凍結中國半導體產業的發展進步。但它的結果,實際上自華盛頓動心起念時就已經注定,這些期待最終都將紛紛落空,必然事與愿違。因為美國不可能憑借本質上是“零和博弈”封閉保守思維的“芯片法案”,在經濟全球化、自由貿易的大時代,破壞性地重構本來由市場主導的全球半導體產業格局。
對中國的半導體產業來說,短期內可能會受到“芯片法案”負面影響,但它不是決定性的,因為它將激發中國自主創新的更強爆發力和持久動力。近年來,這方面的案例已經有不少了。華盛頓搞出一個法案,就能讓中國半導體產業從此就停滯不前甚至倒退了,今天再狂妄的美國政客也不敢這么想。
芯片產業高度全球化,過去幾十年,全球化分工體系和巨大的市場需求是芯片技術飛速進步的根本條件。如今,美國想在芯片領域搞陣營化,人為將中國這個全球最大市場從產業鏈上剝離,這種做法不僅損人不利己,也是在給世界挖一個新的大坑。顯然,“芯片法案”的生效是歷史的倒退。
“掌”握科技鮮聞 (微信搜索techsina或掃描左側二維碼關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