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臺機器賠 20 美元。
你在激活蘋果設備時,到 Siri 選項有沒有選擇過「這些數(shù)據(jù)用于幫助 Siri 和聽寫,以更好地了解你和改進 Siri?!?/p>
如果有的話,你或許可以從蘋果那兒領到最高 20 美元的賠償金。
1 月 3 日,據(jù)外媒報道,蘋果對一項長達五年的集體訴訟達成了初步和解,和解金總計 9500 萬美元,這項訴訟稱,蘋果公司的 Siri 會無意間錄下用戶聲音,并且披露給廣告商等第三方。
如果法院同意和解方案,那從 2014 年 9 月 - 2024 年底,所有在美國有搭載 Siri 蘋果設備的用戶都可以提出索賠,然而每臺設備最高獲賠 20 美元,具體數(shù)額得看申請索賠的總設備量。根據(jù)法院文件的估計,預計只有 3% 至 5% 的符合條件的消費者會提出索賠。
蘋果也將在 45 天內建立起索賠網(wǎng)站,申請索賠的用戶需要在美國工作,且需要宣誓「Siri 曾無意間激活并錄下了私人對話」才可能拿到賠償,每位用戶最多申請五臺設備。
Siri 偷聽,庭外和解,最高 20 美元,只看到這些關鍵詞,不禁讓人有些憤慨。
一向宣稱最重視隱私安全,把隱私等與人權掛在嘴邊的蘋果公司,怎么也「叛變」了?
01 Siri「偷聽門」
這訴訟案得追溯到 2019 年 7 月,當時外媒收到爆料,為了改進 Siri 的功能,蘋果會將部分用戶的語音數(shù)據(jù)上傳到服務器進行分析,以評估 Siri 是被相似發(fā)音喚醒,還是被有意喚醒。但蘋果并未向用戶聲明,分析錄音的是真人而非機器,用戶也并不知情自己和 Siri 的互動有可能會被錄音。
事件曝光后,蘋果迅速承認并回應稱「只有非常少量的隨機錄音會被用于評分,時常不過幾秒鐘,激活量不到 1%。所有審查員有義務遵守蘋果嚴格的保密要求?!沟先朔Q,審查員只會判斷是否有意激活,并沒有后續(xù)處理敏感錄音的具體程序。
換言之,未告知用戶的知情問題,隱私數(shù)據(jù)的處理問題,被蘋果模糊成了一個「技術問題」。
爆料人對《衛(wèi)報》表示稱「無數(shù)的錄音記錄涵蓋了醫(yī)生和病人的討論、商業(yè)交易、疑似犯罪和親密行為現(xiàn)場,而且錄音附有位置、聯(lián)系方式和用戶數(shù)據(jù)。」據(jù)報道,審核員每天最多能收聽到 1000 條錄音。
而且最常見的無意喚醒方式并不來源于 iPhone 和 iPad,而是戴在手腕的 Apple Watch 和擺在家里的 HomePod。
因為 Apple Watch 檢測到抬起手腕后有語音輸入,就會自動激活 Siri,無需說出「Hey Siri」的關鍵詞,也沒有 iPhone 上 Siri 回應的語音,直接就開啟了對話,該功能至今還在,而且極易被激活。(有 Apple Watch 的讀者可以嘗試一下)
無意喚醒 Siri 時,往往都在連續(xù)對話中,因此「Apple Watch 可以錄下 30 秒的片段,有時候能聽出來是病人病史,有時是毒品交易,還有臥室里的親密行為。」爆料人說道。
這也是為什么這次集體訴訟中,蘋果的理賠范圍是「所有搭載 Siri 的蘋果設備」。
或許是 2018 年的劍橋分析事件引發(fā)了公眾對大科技公司數(shù)據(jù)隱私的質疑,在 2019 年,除了蘋果,亞馬遜的 Alexa、谷歌的 Google Assistant 均被內部人士爆料人工審核語音助手錄音的問題。
但其中只有蘋果沒有給用戶不參與的權利,用戶要么選擇禁用 Siri,要么就有可能被隨機錄音。
在事件進一步發(fā)酵后,次月,蘋果宣布暫停全球范圍內的 Siri 人工監(jiān)聽,停止和第三方承包商合作,轉為內部團隊負責數(shù)據(jù)審核,并開始對現(xiàn)有流程進行審查。后續(xù)在激活 Siri 時,蘋果加入了「是否允許語音數(shù)據(jù)被用于改進服務」的選項。
蘋果公司也罕見地發(fā)布了道歉聲明稱「我們意識到,我們沒有完全實現(xiàn)我們的崇高理想,對此我們深表歉意?!?/p>
同年,蘋果收到集體訴訟,稱其違反了《竊聽法》和《加州隱私侵權法》,針對未經用戶許可,收集、分享或未能刪除因 Siri 設備意外激活錄音。
訴訟中共有三名原告,一位還是未成年人。其中兩位原告表示,在和朋友對話中提到了「AJ 運動鞋」和某個具體的餐廳名稱后,就開始收到相關產品的廣告;另一名原告則稱,他和私人醫(yī)生討論過某個療法后,就收到了該療法的服務推薦。原告的律師表示,被錄音的范圍可能涵蓋自 2014 年以來購買帶 Siri 設備的「數(shù)千萬」蘋果用戶。
在長達五年的訴訟后,蘋果決定拿出 9500 萬美元,分給這些「數(shù)千萬」蘋果用戶。
02 「隱私之神」金身被打破
雖然選擇庭外和解,但蘋果在和解擬議中寫道「蘋果從始至終都否認存在任何所謂的不當行為」,而且進一步否定了原告的每個觀點和索賠請求。
因此和解協(xié)議是否能被接受,還得等到 2 月 14 日法官的正式裁定。而據(jù)消費者方律師稱,如果和解失敗,蘋果被判違反竊聽和隱私法,蘋果公司可能會被罰 15 億美元。
路透社也頗具諷刺地評論道「對蘋果公司來說,9500 萬美元只是這家公司大約 9 個小時的利潤,其凈收入在上一財年達到了 937.4 億美元?!雇粫r間,對 Google Assistant 的集體訴訟案也在同一家法院等待辦理。
而 9500 萬美元,在減掉 30%(2850 萬)的律師費后,才是真正賠付給用戶的錢:最高一臺設備 20 美元。這也不過是 App Store 一個專業(yè)應用年費的價格。
蘋果這次和解就像一筆「隱私稅」,就像 The National 所評論的:「這個金額實際上表明,對科技巨頭來說,侵犯隱私的后果仍然很便宜。」
在個人數(shù)據(jù)日益被視為一種有價值的商品,但又持續(xù)被科技公司濫用和侵權的時代,是蘋果公司年復一年在發(fā)布會上強調著「數(shù)據(jù)隱私」的重要性,蘋果自稱為「用戶隱私的守護者」,Tim Cook 更是多次批評其他公司對用戶數(shù)據(jù)的濫用?!鸽[私」是蘋果產品的關鍵賣點,也是它們一直在打的一張牌,也是眾多消費者持續(xù)選擇蘋果產品的原因。
不可否認,在更嚴格的公眾和媒體審視下,就隱私問題來說,多年來蘋果也僅在 Siri 監(jiān)聽事件上翻了車,就像蘋果上的一個「蟲眼」。但到了 AI 時代,蘋果選擇讓 Siri 當 Apple Intelligence 的第一入口,那勢必需要妥善處理更多的用戶語音數(shù)據(jù)。
更可怕的是,如果一向對用戶數(shù)據(jù)隱私非常重視的蘋果也出現(xiàn)這樣的問題,在 AI 時代各家科技巨頭都在力推對數(shù)據(jù)更加渴望的 AI 智能助手和 AI 智能系統(tǒng)的當下,更令人感嘆自己的數(shù)據(jù)是不署名的「公用資源」了。
畢竟,誰會在意這每臺機器區(qū)區(qū) 20 美元的「成本」呢?
“掌”握科技鮮聞 (微信搜索techsina或掃描左側二維碼關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