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考研人數下跌50萬,“上岸”會更容易嗎?

2025年考研人數下跌50萬,“上岸”會更容易嗎?
2024年11月24日 09:18 媒體滾動

文|張雷生

近日,教育部公布了2025年全國碩士研究生報名人數。數據表明,2025年報考碩士研究生的學生人數首度跌破400萬關口,僅為388萬,較上一年下降50萬。這一數據引發了社會各界的廣泛關注。

從教育部歷年公布的數據看,我國碩士研究生報名人數在2023年達到了474萬人的頂點,此后兩年便出現了“二連跌”。對于這一現象,我們需要從多維度客觀、全面地深入解讀。

第一,2025年考研報名人數的下降并非突然出現的現象,更多是慣性的延續。事實上,2023年研究生考試報名人數就已經出現增長乏力的情況。從各省份看,近兩年上海、湖南、甘肅等地的研究生考試報名人數都呈連續下降的趨勢。因此可以說,2025年全國碩士研究生考試報名人數下降,其實是慣性及其產生的波及效應的推動力在延續而已。

第二,考研熱度和難度依舊未減,報錄比仍處于相對較低的區間。

2024年,國內普通本專科畢業生考研比例由2023年的45.27%下降至37.15%;國內高校招收的研究生總量為130.17萬人,比上年增長4.76%。但這并不意味著考研“上岸”難度顯著降低。事實上,雖然近幾年研究生招生人數規模在擴大,但考研的競爭激烈程度沒有減小。從2024年的數據看,依然有300多萬人落榜。

這在一定程度上顯示出社會公眾正在逐漸回歸學歷崇拜的理性,包括廣大考生及家長日益關注的“讀研的紅利”是否在“縮水”的問題,即研究生畢業后是否一定能換來理想工作,也在一定程度上能夠顯示出這種趨勢。總之,報考者開始更多關注研究生的投資和收益、機會成本和風險成本。

第三,各高校碩士研究生招生的改革創新舉措,讓全國統考的“賽道”更“擁擠”,進而使廣大考生心生怯意,甚至及時“止損”。

近年來,保研率的快速增長使部分優秀學生可以通過保研這條途徑更直接地進入研究生階段,從而減少了統招名額。這導致努力備考全國統考的學生面臨更大的競爭壓力。加之隨著高校專業結構優化,文科類專業的碩士招生名額減少,尤其是管理學、文學、語言、法學等專業的停招或減少招生,使文科生的考研之路變得更加艱難,碩士研究生對于就讀專業的選擇日趨謹慎。

此外,某些宏觀層面的政策變化也對考生報考產生了一定影響。比如,教育部2023年印發的《2024年全國碩士研究生招生工作管理規定》對研究生的報考條件、推免資格、報考點選擇等進行了調整,增加了考研的復雜性和不確定性。上述因素共同作用,使得研究生全國統考難度大幅提升,一定程度上嚇退了準備參加全國碩士研究生統考的潛在報名者。

第四,國家出臺的保障就業的政策舉措開始顯現效應,讓一部分準備考研的人有了轉換賽道的可能。

比如,今年9月發布的《中共中央國務院關于實施就業優先戰略促進高質量充分就業的意見》,部署了拓展高校畢業生等青年就業成才渠道、保障平等就業權利等24條舉措,這是歷史上首次從中央層面出臺的促就業指導性文件。

從2021年—2024年的報考人數和應屆生的占比情況看,應屆生所占比重持續下降,2024年更是跌破了50%,跌至48.18%。2025年的詳細數據雖然尚未公布,但由于國家近兩年出臺的政策規定從畢業之日起,應屆生的身份可以保留兩年。福建、山東、湖南等多個省份也陸續發文,調整應屆生身份的認定標準。“應屆生”身份的松綁和放寬能有效緩解學生的就業焦慮,也無疑會為執念于“死磕考研”“準備二戰”的往屆生轉換賽道、向積極求職就業提供政策和心理上的保障。

因此,今年的往屆生報考人數和比例都很有可能出現下降的趨勢,這是2025年全國碩士研究生考試報名人數下降的主要誘因。

第五,出國讀研開始逐漸回暖,逐步走出疫情帶來的影響和沖擊。雖然尚未回到此前的水平,但學生出國讀研的回升趨勢正變得日益明朗,并且與出國攻讀本科學位的人數進一步拉開距離。

11月18日,美國國際教育協會(IIE)發布的《2024美國國際教育門戶報告》顯示,2023/24學年,共有277398名來自中國的留學生在美國就讀。從去年(2022/23學年)的數據看,雖然中國學生赴美讀本科的人數下降了8.4%,但赴美讀碩士的人數卻上漲了2.3%,后者人數比前者多了2.6萬。IIE首席執行官艾倫·古德曼表示,“中國學生占來美國的研究生很大一部分……無論在哪個時期,他們都受到歡迎”。

總之,此次全國碩士研究生統一考試報名人數的下降,并非如有些媒體報道的那樣“暴跌”“降溫”“爆冷門”,而是多種復雜因素共同作用的結果。至于是否會引發一系列連鎖反應,或者是否會帶來長期效應,有待時間檢驗。

(作者系吉林大學馬克思主義學院副教授)

新浪科技公眾號
新浪科技公眾號

“掌”握科技鮮聞 (微信搜索techsina或掃描左側二維碼關注)

創事記

科學探索

科學大家

蘋果匯

眾測

專題

官方微博

新浪科技 新浪數碼 新浪手機 科學探索 蘋果匯 新浪眾測

公眾號

新浪科技

新浪科技為你帶來最新鮮的科技資訊

蘋果匯

蘋果匯為你帶來最新鮮的蘋果產品新聞

新浪眾測

新酷產品第一時間免費試玩

新浪探索

提供最新的科學家新聞,精彩的震撼圖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