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源:刺猬公社
文|謝澤鋒
600年前,鄭和下南洋時,其副官在《瀛涯勝覽》中就對榴蓮有這樣的記載:番名“賭爾焉“(帶刺的果子),聞起來“若臭牛肉之臭”,但吃起來“甚甜美好”。可以看出,中國人對榴蓮口味的認可已經從明朝延續至今。
放眼全球,榴蓮也堪稱是中國人的“獨愛”。據統計,我國每年要吃掉全球90%以上的榴蓮。2019年時,鮮食榴蓮就已經超越車厘子,成為中國“進口水果之王”。到2023年,進口榴蓮規模和金額額均大幅增長,且創歷史新高。
榴蓮已經成為中國和東南亞各國經貿往來中的戰略級產品。越南、泰國、馬來西亞等國領導人來華時,更是不遺余力地推介本國的榴蓮品種,試圖建立“榴蓮外交”。
經濟價值高,采購量大,中國市場巨大的需求甚至改變了東南亞的農業種植習慣,許多國家正在將大量稻田改為榴蓮種植園。
東南亞國家經濟基礎薄弱,水果是非常重要的產出品,在和中國經濟貿易往來時,我國向東盟出口機電、汽車、設備等工業品,東盟則是以榴蓮為“頂流單品”進行交換。
可以說,榴蓮對于東南亞諸國的重要性,超過了國內很多人的想象。
水果之王
自帶“開盲盒”屬性。
聞起來有一股濃烈刺鼻的氣味,吃起來又是一種軟糯綿密的感覺。對于喜歡吃榴蓮的人來說,這讓他們愛不釋手,甚至上癮。
榴蓮富含多種營養成分,包括糖、淀粉、蛋白質、維生素、脂肪、鐵離子和鈣離子等,食用價值非常高。
由于形態各異,一些特殊的榴蓮甚至賣出天價。2019年,在泰國暖武里府,一顆kanyao榴蓮以150萬泰銖(33.2萬元)的價格賣給了當地一位富商。這種榴蓮最便宜的也要2萬泰銖(4000多元)。
稀有的馬來西亞黑刺榴蓮、貓山王榴蓮同樣十分昂貴。電商平臺上,這兩種榴蓮價格也最高,一斤價格在100-200元左右。
榴蓮是一種舶來品,傳入中國的確切歷史難以考證,但有文字的記載源于鄭和下西洋。600多年前,鄭和船隊在東南亞發現一種名為“賭爾焉“的果子,帶刺的獨特外觀讓人好奇。航行中食物稀缺時,榴蓮的香濃甜郁讓船員們驚喜,甚至暫時忘卻思鄉之情。
傳言,鄭和可能正是因此將其稱為“流連”,后演變為“榴蓮”。
如今,榴蓮已經成為我國進口量最多的水果。匯豐銀行在2023年的報告中指出,中國市場消耗了全球榴蓮的91%;今年,聯合國糧農組織的數據顯示,中國將占全球榴蓮消費總量的95%。
也就是說,中國幾乎是榴蓮的唯一市場。2023年我國進口新鮮榴蓮超過142萬噸,同比大增72.85%,進口額472億元,同比增長74.8%,均創歷史新高。
榴蓮還自帶“開盲盒”屬性,由于外形、體格、重量相似的榴蓮,其果肉數量的多寡、口感卻差別極大。開榴蓮的過程充滿了未知感和神秘感,甚至引發了網友的跟風效仿。
到底自己買的是懂事的“報恩榴蓮”,還是來報仇的“榴蓮糖”,主打一個驚險又刺激。某短視頻平臺直播開榴蓮的視頻居然曾經有630萬人圍觀的情況,很多人在挑選榴蓮時會在線求幫助。隨著網絡的發酵,榴蓮話題頻頻沖上熱搜,原本不吃榴蓮的人也會被挑起興趣。
隨著在短視頻平臺上的走紅,榴蓮也從一種高價水果變為“頂流網紅”,成了給日常生活增加樂趣的“盲盒玩具”,銷量隨之進一步走高。
榴蓮大戰
“榴蓮大戰”會更加火爆。
7月16日開始,宏輝果蔬迎來三連板。作為二級市場較為冷門的行業,這樣的漲幅并不多見。
起因是6月19日,我國與馬來西亞簽署協議,馬來西亞鮮食榴蓮獲準進入中國市場。2023年下半年,宏輝果蔬就決定在馬來西亞彭亨州投建榴蓮基地,總投資2.8億元,目前已投資7700萬元,主要品種為貓山王。遇到利好消息,公司股價被資本熱炒。
有數據顯示,中國14億人口中,嘗過榴蓮的人群至今僅占不到1%,市場潛力可見一斑。龐大的人口基數打底,市場空間哪怕增加1%,都意味著巨大的商業機遇。
得益于良好的土壤、氣候、地理和水資源稟賦,東南亞種植業十分發達,是榴蓮種植最適合的區域,東南亞也成為我國最重要的進口基地。
早在2003年,泰國率先獲得中國海關總署批準,可以向中國直接出口新鮮榴蓮。2022年開始,越南、菲律賓、馬來西亞先后拿到批條。基于先發優勢,泰國一直在榴蓮對華貿易中占據優勢。
2023年我國進口的142萬噸榴蓮中,65%來自泰國,35%來自越南,菲律賓榴蓮占比不到1%。去年,泰國對華榴蓮出口額上升至37.5億美元,這一數字在2012年僅僅是1.28億美元,相當于十年飆升28倍。
由于經濟價值遠高于橡膠、水稻等,出口大增的背景下,榴蓮熱帶動東南亞出現一批富翁。在東南亞國家看來,榴蓮更像是黃橙橙的金子,許多人直接把稻田改成了榴蓮園。
在拿到鮮食榴蓮進口批條的第二天,大馬農業和糧食安全部長薩布在一場活動上,向全國6.3萬名榴蓮種植者喊話:現在就要為出口中國做好準備,開始擴大種植規模,以便在未來5-6年大規模向中國出口。
因為,榴蓮樹種植后需要5-10年才能結果,而貓山王和黑刺榴蓮被譽為馬來西亞的“榴蓮雙壁”,被榴蓮愛好者視為終極品鑒的品種。
2017年至2023年,馬來西亞共出口了51.7億林吉特(約79.6億元)的榴蓮,其中73%銷往中國,可以預見,該國將掀起種植榴蓮的熱浪。
越南也是摩拳擦掌。隨著兩國經貿關系改善,越南改變了泰國一家獨大的局面。今年一季度,中國從越南進口鮮榴蓮3.5萬噸,價值12.8億元,增長迅猛,出口量更是一度反超泰國。
越南在“榴蓮大戰”中后來居上,一方面是因為與我國接壤,還擁有友誼關口岸、東興口岸等多個陸上口岸相連,從越南進口要比泰國的時間縮短一半。
眼下,友誼關口岸已成為全國最大的榴蓮進口口岸。
而且,得益于中越班列“鐵路快通”跨區域雙向榴蓮專賣店的出現意味著行業的高利潤的貫通,以及未來中越鐵路不斷擴容,越南在榴蓮貿易中的地理區位優勢還將進一步放大。
另一方面,越南國內也出現了轟轟烈烈的“改稻為榴”運動。2023年,越南榴蓮種植面積11萬公頃,同比增長了24%。過去10年,榴蓮種植園面積翻了一番。
越南一直是全球水稻種植大國,種植水稻需要大量水分,但是,榴蓮卻恰恰相反。為了避免雨水進入榴蓮園,越南農民甚至對農田地形進行改造,加裝各種輔助榴蓮生長的設備。
泰國的情況也是類似。過去12年泰國榴蓮產量增長180%,種植面積增加了80%。
可以預見,隨著中國開放鮮食榴蓮進口范圍,泰越菲馬四國的“榴蓮大戰”會更加火爆。
生鮮模式
“水果甜,但生意苦。”
中國的生鮮行業,可能是如今最難被互聯網和資本所顛覆的行業。
囿于供銷兩端極度碎片化、流通環節批發屬性強的特征,中國與生鮮有關的創業,最終換來的幾乎都是血淋淋的教訓,大量資本折戟沉沙。聯想佳沃倒騰奇異果在產業中占有了一席之地,“水果大王”鄧洪九靠著“端到端”模式,創造出一度有600億市值規模的水果商業帝國,是行業中少有的做大案例。
而如今,佳沃始終沒有達到預期的高度,洪九果品、百果園的資本神話也已經基本崩塌。
“水果甜,但生意苦。”百果園創始人余惠勇曾多次表示,賣水果就是在“俯首撿鋼镚”,道出這個萬億賽道中的艱辛。
上游產地分散且種植技術參差不齊,品質很難統一,中游流通多層級分散,下游商場、個體戶、連鎖店、電商等等多主體并存,即便是電商平臺,本質上也是內部分散的多渠道。
以洪九果品為例,雖然鄧洪九曾驕傲地宣稱:端到端是“我花費36年、沉淀出最為行之有效的商業模式。”然而成敗皆蕭何,洪九果品需要先向上游果園支付采購費,但要等到水果銷售給商超、批發市場、生鮮電商等B端客戶后才能收回款項。
不能欠上游的錢,又無力阻止游客戶“賴賬”,導致公司積累了超百億的應收賬款,陷入流動性危機。
我國極度分散的水果流通體系,恰好是對這種危機的一種消解。無數的創業失敗,印證了試圖通過產地直采+壓縮流通鏈條,提升生鮮效率的策略,實際產生的效果有限。
而榴蓮的火爆為中國生鮮革命提供了一種借鑒。由于榴蓮幾乎完全依賴進口,受制于報關需求,在產地通常都要完成初步的標準化。
而且,產區相對集中在東南亞四國,頭部玩家可憑借更強的資金實力與渠道控制產能。一般而言,訂購整座果園的合同起步價高達2000萬人民幣,這種規模的資金門檻讓中小玩家望而卻步。這樣一來,上游過度分散的問題基本上被資本門檻解決了。
中下游環節,榴蓮的稀缺性打破了過往依賴關系網絡的批零渠道。類似宏輝果蔬在東南亞擁有榴蓮基地的企業,在下游也能借助其稀缺性和高利潤率形成規模化的零售網絡。
雖然榴蓮的價格最終也會走向平民化,但目前仍處于紅利期。聚焦跨境水果的企業,將有機會在這個過程中構筑起較為深厚的護城河,甚至是建立起上游果園+下游渠道的完整鏈條。如果完成,這將是中國水果領域從沒有過的新局面。
寫在最后
2021年,在中國——東盟建立對話關系30周年紀念峰會上,中方承諾未來五年,要從東盟進口1500億美元(超1萬億人民幣)的農產品。
東盟一直是我國的第一大貿易伙伴,中國有大量商品在東盟銷售。相應的,來自東南亞的各種農產品也行銷國內。2024年上半年,我國與東盟的貿易總值為3.36萬億元,同比增長10.5%,占外貿總值的15.9%。
在這樣的大語境下,榴蓮就像是一條經濟共同發展的紐帶,一座國與國之間互通的橋梁。在東南亞與中國的關系中,榴蓮正釋放出巨大的價值,起到難以替代的作用。
(聲明:本文僅代表作者觀點,不代表新浪網立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