兩個科技圈大佬成了北京車展的絕對主角,就連展廳外的小賣部老板都知道小米的雷老板來了。看著烏泱泱的人群,和一些車企將周鴻祎、雷軍來展臺參觀作為宣傳點傳播,有行業人士感嘆,這屆北京車展真是變味兒了。大家似乎比拼的不是車,而是人氣和流量。
作者 |黃碩 劉冬雪 田晏林
編輯 | 田晏林
運營 | 劉 珊
時隔四年,北京國際汽車展覽會重出江湖。
4月25日,2024(第十八屆)北京車展第一天媒體日,位于順義區的中國國際展覽中心,觀展人數堪比40多公里外的環球影城。擁擠程度讓人恍惚覺得是不是五一假期提前了。
雖然這里23萬平方米的總展出面積比2023年的上海車展要小很多,但超過1500多家的參展商包括國內外知名汽車及零部件制造商,和上海車展的規模不相上下。
「市界」在現場注意到,同樣作為國際A級車展,和去年上海車展相比,今年來到北京車展的外國面孔更多了。德國和日韓車企的高管不僅繼續組團飛來北京,而且不知是否由于過去一年中國新能源汽車加速出海,長城汽車、比亞迪的展臺出現了很多泰國人,一些造車新勢力的展區還能看到許多裹著頭巾的中東地區人士。
熱鬧歸熱鬧,很難邁開步子的幾個重點展館還是引起部分媒體同行吐槽,“完全沒辦法仔細看車”。
更讓一些外國觀展人驚訝的是,這屆北京車展收獲鎂光燈最多的,竟然不是某個新車,而是一個紅衣人和一個綠衣人。看著這兩個中年男人所到之處被圍得里三層外三層,這些外國人也默默舉起手機,拍起照來。
科技大佬掀翻車圈
被人群簇擁的紅衣人和綠衣人,分別是360創始人、董事長兼CEO周鴻祎和小米集團創始人、董事長兼CEO雷軍。
這讓在汽車行業干了十幾年的行業人士很是感慨,沒想到有一天屬于車圈的流量盛宴竟然被兩個科技圈的大佬“截胡”了。
其實在車展開幕日的前一天,周鴻祎在個人抖音平臺表示,這次過來就是為國產新能源車宣傳,給大家帶流量去的。他也沒食言,車展首日甚至都攀上了東風猛士917的頂部,還自嘲是車展最老的車模。但顯然觀眾對他本人的關注度比車更高。
如果說跨界造車的雷軍,是帶著學習目的來到理想、蔚來、小鵬、比亞迪等展臺參觀,那么不會開車、沒有駕照的周鴻祎這次來到北京車展也不是完全沒私心。他參與投資過的哪吒汽車當前也很需要高曝光。
不過,周鴻祎沒有在哪吒汽車展臺停留太久,不少關注度高的國產車展臺,連同寧德時代這些電池供應商的展臺,他都重點逛了逛。參觀了蔚來、鴻蒙智行的展臺后,周鴻祎一邊走向下個展臺,一邊跟「市界」分享了他上午看車的感受,“國產車越來越好了。這是一次洗牌的機會,大家在新能源和智能網聯車方面都在同一個起跑線。”
▲(圖源/市界)
對于賣掉邁巴赫后,他打算換哪輛國產車,周鴻祎的回復倒也不“得罪”人,“讓我心動的車很多,所以我在激烈地做思想斗爭……不可能只選一輛車”。在看車之余,他也呼吁媒體應該多關注寧德時代這樣的電池廠商。
面對「市界」對360集團是否會考慮投資電池企業的疑問,周鴻祎表示:“哪能什么都投資呢,每個行業各吃各的飯,我們把網絡安全、人工智能、大模型做好就挺好了。”
和準消費者周鴻祎悠閑逛展不同,雷軍當天上午忙著為小米SU7開發布會,下午才有空換上跟周鴻祎有反差的綠色上衣去友商展臺學習。
但兩個人相同的是,所到之處必會發生擁堵。就連展廳外的小賣部老板都知道小米的雷老板來了。雷軍的職業性很強,被這么多人圍著,還時不時會被擠到,他也面帶微笑,表情管理十分到位。
看著烏泱泱的人群,和一些車企將這兩位大佬來展臺參觀作為宣傳點傳播,有行業人士感嘆,這屆北京車展有點變味兒了。大家似乎比拼的不是車,而是人氣和流量。
車企大佬真會被雷軍嚇到嗎?
4月25日,雷軍本人的流量恰如小米SU7的流量,以至于上午發布會過后,小米汽車擔心大量人流一擁而上引發混亂,直接將展臺圍了起來,讓觀眾排隊而入。
小米汽車的激光雷達供應商禾賽科技倒是聰明,在媒體目光被科技圈大佬們吸引走的時刻,它在自己的展臺放了一臺小米SU7,因此得到了額外關注。現場工作人員也承認,很多人來這就是為了拍車。
潑天的流量也轉化為了可觀的訂單量。在車展上,雷軍披露了小米SU7大定數據,“正式發布28天后,鎖單量75723臺,已交付5781臺,創下了業內新品牌首款車型上市首月的交付量新紀錄。”
有車企人士承認,這給他們帶來了一定壓力,但更多的人還是看到了小米汽車的可取之處。
“小米汽車破圈是從圈外進入汽車圈內,自帶圈外流量。車企確實能從小米汽車身上學到了很多東西,車企很多東西習以為常了,不知道怎么宣傳,但是雷總可以把每個零部件都通俗地講一遍傳播出去,讓用戶了解到自己的產品有多優秀。”一位國內車企工程師對「市界」說道。
小鵬汽車董事長、CEO何小鵬也表達了類似的觀點:“雷總的營銷能力比我強,但我技術能力要做到比他強。”
蔚來汽車創始人、董事長、CEO李斌此前玩笑稱,小米SU7太猛了,他的新品牌“樂道”都不好定價。而這次在北京車展上,談及小米汽車給蔚來制造的焦慮,李斌坦言,流量是很重要,但產品競爭力還是第一位的。且整個純電汽車滲透率還有提升空間,這對樂道、小米汽車都有好處。
▲(圖源/市界)
面對內卷的新能源汽車市場,面對被科技大佬搶風頭,汽車行業的老前輩也不遑多讓。
1962年出生、如今已62歲的奇瑞控股集團黨委書記、董事長尹同躍也拼了。4月25日,他主講了兩場發布會,上午用中文講,下午用英文講。而在北京車展前,尹同躍還為推廣奇瑞旗下星途星紀元ET貢獻了自己的直播首秀。
不可否認,雷軍跨界造車,轉變了部分車企大佬的傳統營銷思路。這對整個汽車行業是好事。雖然有人覺得北京車展變味兒了,但「市界」在現場還是看到了車企們帶來了許多新技術和產品思路。
除了介紹動力系統、動力電池、智能駕駛、智能座艙等常規技術,本屆北京車展上,被車企提及頻率最高的詞是“AI大模型”。
進入新能源下半場,吉利汽車高層認為,智能化尤其是AI大模型成為核心競爭的關鍵所在。周鴻祎也對「市界」說,“AI大模型上車是個趨勢。”
比如這次車展,小米SU7展示了搭載全新小愛大模型智能語音,號稱“語音深度控車,模糊指令也能識別”。極氪汽車則能用語音調用“大模型”實現文生圖,作畫時間控制在秒級。
而在今年1月11日,吉利汽車也官宣推出全棧自研的全球首個汽車行業全場景AI大模型——星睿AI大模型。
另據北汽集團展臺的工作人員介紹,北汽版AI大模型即將上車,該大模型是一個超級智能體,擁有3D擬人形象,人設和性格可用戶自行定義。此次AI人型機器人員工也來到了展臺現場,化身講解員與觀眾互動。
哪吒汽車甚至以“開啟AI大模型定義汽車新時代”為車展主題,表達了all in AI的戰略雄心。據悉,哪吒汽車大模型產品NETA“乾坤圈”即將在哪吒L上首搭上車。
不僅是車企,AI大模型在供應商中也唱主角。商湯絕影這次帶來了面向量產的真·端到端自動駕駛解決方案UniAD的上車演示首秀。騰訊云也發布了汽車行業大模型“全域智能”解決方案,覆蓋模型、算力、AI工程平臺到AI應用的全鏈條服務。
雷軍在短時間內引起的車圈震動還不足以嚇倒身經百戰的車企大佬,在AI大模型上車的新時代,他們也等著跟雷軍較量一番。
合資車的故事還能怎么講?
中國車企之間不管打得多么火熱,都說明中國車是真出息了。
對比2020年和2024年北京車展的現場人數,一位業內人士告訴「市界」,“這和4年間新能源滲透率的變化,成絕對的正比。”
回想2020年,當時乘聯會公布的中國乘用車市場新能源滲透率,還只有5.4%。而2024年4月19日,中國新能源汽車零售滲透率首次突破50%,達到50.39%。這個堪稱歷史性的時刻標志著新能源汽車正式超越傳統燃油車,成為市場的主導力量。
據車展官網透露,本屆北京車展全球首發車117臺(其中跨國公司全球首發車30臺)、概念車41臺。新能源車型278個。
盡管在去年的上海車展,大家已經公認新能源車站上了C位。但一些合資車企仍在為燃油車奮力一搏。今年北京車展,中國車企又使出了新招式,接下來合資車的故事還能怎么講?
乘聯會數據顯示,2024年1~3月,全國狹義乘用車(轎車+SUV+MPV)累計零售銷量為483.2萬輛,同比增長13.2%。其中新能源乘用車累計零售銷量約177.0萬輛,同比增長30%左右。自主品牌的同比零售銷量增速達到了25.4%,遠超主流合資品牌的1.1%和豪華品牌的1.0%。相應的,自主品牌市場份額也再創新高,已經超過了55%。
不光國內市場高歌猛進,出口數量也是逐漸走高。2024年1~3月,乘用車累計出口量達到95.6萬輛,同比增長34.8%。其中新能源乘用車累計出口約30萬輛,同比增長33%左右。
「市界」發現,像長城、比亞迪、上汽名爵MG等,出口量較大的自主品牌發布會現場,就有非常多的外國人出席。經了解,他們中既有供應商和合作商企業,也有經銷商及用戶代表。奇瑞汽車更是一口氣邀請了來自80多個國家,總計3000多名外國嘉賓來到北京車展現場看車,并且還包了兩列高鐵說要帶著大家去安徽蕪湖工廠參觀。
自主品牌的強勢崛起,讓合資品牌和豪華品牌倍感壓力。一位觀展的韓國行業人士告訴「市界」,他對近期的“流量擔當”小米汽車和比亞迪關注最多,并坦言韓國汽車企業目前在中國的確面臨一些困境,很難與中國品牌的新能源汽車抗衡,想要逆風翻盤,“必須推出物美價廉的產品,既要各項性能指標出色,也要價格實惠。”
雖然此前總被詬病新能源轉型不力,但今年的北京車展上,眾多合資車企和豪華品牌明顯展現了要在新能源領域“絕地反擊”的決心。
比如長安馬自達展臺,就只擺放了首發亮相的純電動轎車EZ-6。本田和日產展臺,也都是清一色的新能源。別克、雪佛蘭、凱迪拉克展臺,GL8插混版、探界者PLUS、傲歌等新能源新車都是絕對的C位。
起亞展臺擺放最多、最顯眼的車,是此前已經上市的純電動SUV車型EV5,而首次亮相的燃油SUV索奈,只能以配角出現。即使是“合資一哥”大眾汽車,帶了全新一代邁騰和途觀L Pro兩款重磅燃油新車,聚光燈也只屬于專為中國市場打造的新能源概念車ID.CODE。
再看沃爾沃展臺,也是中國首秀的純電動SUV車型EX30扛大旗,EM90和EX90打輔助,燃油車型難覓蹤影。寶馬也是基本延續了媒體日只擺放新能源車型的慣例,獨苗的燃油車型,是集團旗下MINI品牌的全新一代JCW COUNTRYMAN。保時捷展臺,就只出現了純電動Macan和新款Taycan 4。破釜沉舟的奧迪,展出的也是以首發車型Q6L e-tron為代表的新能源車型。
在眾多新車型的背后,是外資品牌理性看待了中國市場的真實情況,在新能源時代和智能汽車時代更加開放地去擁抱中國技術、本土供應鏈及人才。
像本田就在本次車展上提出了“中國智造,全面擁抱中國新科技”的口號,要與華為、寧德時代、科大訊飛、航盛等中國企業聯手,車型研發上也是更多交由中國團隊。馬自達EZ-6的研發也是同樣,在合資公司里,中方的話語權開始顯得越來越重要。
不過,也有一些品牌還處在新能源“暫時躺平”的狀態。比如福特汽車,其將未來一段時間的重點放在了烈馬和Mustang上。還有捷豹路虎,旗下雖然有個別新能源車型,但媒體日展出的車型大多為傳統燃油車。
坦白講,新能源車在中國發展得如火如荼,但燃油車與新能源未來大概率還會是共生共存的關系。若孤注一擲搞燃油車,不嘗試改變,那么合資品牌未來在中國的生存空間恐怕只剩下強調個性化、小眾車型這一條路了。
(聲明:本文僅代表作者觀點,不代表新浪網立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