財報季落下帷幕,公募基金的最新成績單和持倉動向也浮出水面。
“跑輸大盤”、“調倉抱團”等,成為今年一季度權益類公募基金的關鍵詞。
01
跑輸大盤
截至2023年3月底,公募基金持有A股市值5.74萬億元,占A股流通市值比例為7.99%,遠高于外資、私募和保險,是持倉A股最多的機構投資者。
公募基金的盈利模式主要是收取管理費,管理規模大,自然賺得也多。今年一季度,公募股票型基金與混合型基金凈利潤分別為1138.94億元、936.01億元,可謂賺得盆滿缽滿。
這些基金公司收益頗豐,但是給投資者帶來的收益并不算高。
同花順iFinD數據顯示,今年一季度股票型基金平均收益率為5.25%,收益率中位數為3.75%;混合型基金收益率平均達2.52%,收益率中位數為1.72%。
與之相比,上證綜指今年一季度漲幅是5.94%,深證漲幅是6.45%,也就是說,大部分權益類基金開年以來都沒有跑贏大盤,這是出乎很多人預料的事情。
基金業績不盡人意,跟行情的極端化表現不無關系。今年一季度,雖然滬深指數整體表現不錯,但是行業之間的分化極其嚴重。
一方面,以“AI+”為代表的TMT產業鏈在各類利好消息助推下瘋狂拉升,妖股頻出;另一方面,代表傳統藍籌的“茅指數”和代表新興產業的“寧組合”卻表現不佳,A股兩大著名的白馬指數,仍在為上一輪牛市時的瘋狂上漲還債。
公募基金的重倉股,正是以茅指數和寧組合等傳統績優白馬股為主。其中貴州茅臺持倉市值高達1508.32億元,為公募第一大重倉股,寧德時代持倉市值1136.98億元,為公募第二大重倉股,持有兩家公司股票的公募基金,都超過了1000家。
持倉方向沒有踏上市場熱點,是大部分公募跑輸大盤的主要原因。
公募大佬中,一季度最大的贏家,是一直重倉半導體的蔡嵩松。其管理的5只基金均實現了超14%的收益率,其中諾安積極回報以近50%的季度收益率,位列主動權益基金第一位。
蔡嵩松之外,一季度業績最好的10大權益類基金,基本都是押注在TMT等科技賽道;而表現最差的10大權益類基金,主要投資于新能源等制造類行業。
數據顯示,一季度凈值增長最快的基金是華夏基金的游戲ETF,漲幅接近60%,位列全市場之首;而廣發先進制造C跌幅為15.16%,位列全市場之尾,首尾之間的差異為74.99%。
行情極致分化之下,權益類基金的業績分化也非常嚴重。押對了賽道就是大牛市,選錯了方向就是大熊市。
02
調倉抱團
面對極致分化的市場,大幅度調倉、向AI抱團成為很多基金情理之中的選擇。
“不買AI是等死,追買AI是等死,橫豎都是死,不如博一把再死”。是當下基金行業的生動寫照。
申萬的研報數據顯示,今年2月份,重倉TMT的基金產品數量僅45只,到了3月已有逾300只,增長了近7倍。截至2023年3月31日,主動偏股基金重倉股在TMT板塊配置的市值4707億元,一季度大幅提升1163億元。
與此同時,重倉新能源的基金數量和規模則一路下行。年初時還有近300只基金重倉新能源,到了4月初已經降到不足150只,規模從3800億降至2233億元。
即使是有鮮明行業特征的明星基金經理,也不能無視市場的風格。
張坤旗下易方達亞洲精選一季度增持科技行業,加倉美股和港股市場的臺積電、美團、阿里、京東等多只AI概念股;
謝治宇管理的興全合潤,一季度末前十大重倉股中也出現了多只AI新面孔,如瀾起科技、晶晨股份等。
從公募的調倉方向來看,吸引最多新基金持倉的AI概念股,是科創板上市的金山辦公。
今年一季度,共計有614只基金持有金山辦公,相比去年底增加了313只。金山辦公也成為公募10大重倉股中唯一的AI概念股,這是其近三年來首次進入A股公募基金前十大重倉股行列。
雖然AI等科技板塊已經漲幅可觀,但是公募基金的調倉可能才剛剛開始。
根據海通證券的測算,2023年一季度,科技板塊在基金倉位中的比例上升了5.5個百分點,相對于滬深300的行業市值占比,基金超配科技板塊的比例升至4.1%
但是仍處于近10年來的10%分位。
從歷史上來看,公募基金的大規模調倉,往往會持續4個季度的時間。比如2012-2013年,從地產鏈調倉到TMT;2016-2017年,從TMT調倉到白酒;2020-2021年,從白酒調倉到新能源。
市場風口之下,一堆制造類和消費類基金,不顧行業風格的約束,也在向AI調倉。
比如匯添富新興消費A,過去一直以白酒、醫美等消費類公司為主,但是到了今年一季度,開始大幅增持TMT概念,前三大重倉股中有兩只是傳媒和游戲。
更夸張的是海富通先進制造A。這只過去以新能源等先進制造為特色的行業主題基金,今年一季度乾坤大挪移,10大重倉股幾乎全部換成了AI概念。
事實上,在過去幾年行業風格頻繁輪動的背景下,為了應對短期業績排名,擴大管理規模,基金風格漂移的現象早已屢見不鮮。
比如2021年,部分教育、互聯網等主題基金,大幅向新半軍行業調倉;2022年底,一些文娛類行業基金,重倉股中有很多的汽車、TMT等公司,而文化、體育和娛樂業的投資額占基金資產凈值幾乎為零。
如果說跨行業的基金調倉AI是順勢而為,那么主題行業基金掛羊頭、賣狗肉的風格漂移,則有點不講武德了。這種急功近利、不懂隱忍、沒有契約精神的投資方式,即使獲得了短期收益,也很難成為長期優勝者。
因為,沒人確切地知道,風口什么時候會轉變方向。
03
等待輪回
面對火出天際的AI賽道,仍然有部分基金經理秉持初心,堅守在自己熟悉的賽道,等待市場風格的輪回。
比如張坤旗下的主力基金易方達藍籌精選,堅守在白酒等消費行業;葛蘭旗下的主力基金中歐醫療健康,仍然堅守在CXO等創新藥產業鏈。
與AI等科技行業相比,消費和醫藥等傳統行業在短期內很難成為市場的炒作熱點。但是消費和醫藥的優質公司有“永續性增長”的獨特優勢,而且真的可以用不斷增長的業績證明本身的成長邏輯,一旦拉長周期,其業績驅動的長牛走勢,仍然是資本市場非常靚麗的風景。
今年以來被很多基金拋棄的新能源概念股,也有人在繼續堅守。
最典型的是劉格菘管理的廣發小盤成長,這只以投資新能源而業內聞名的基金,一季度末十大重倉股中8只為新能源個股。其中前五大重倉股包括晶澳科技、陽光電源等,均為新能源概念股,占到了基金規模的50%左右,可見其對于新能源的偏愛。
此外,信澳的馮明遠、睿遠的傅鵬博以及銀華的李曉星,在一季度也在加倉新能源,成為逆勢投資的代表人物。
同樣是新興科技題材,新能源概念和AI概念的不同之處,在于其業績已經得到了充分驗證和兌現,曾經高達上百倍PE的新能源公司,經過最近幾年業績的爆發性增長之后,都已經成為低估值的績優白馬股。
目前,新能源PE只有15倍左右,已經降到了歷史最低位置。與未來相對確定的成長性相比,被周期波動和悲觀情緒主導的新能源行業,已經具有較高的性價比。
投資市場沒有新鮮事,過度的熱情終會歸于平靜,估值的鐘擺會抹平情緒的波動,長期決定上市公司股價和市值走向的核心因素,除了業績,還是業績。
(聲明:本文僅代表作者觀點,不代表新浪網立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