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Apple
編:祺然
最近兩年,有關Soul上市的新聞已經(jīng)傳過幾輪,但次次都差臨門一腳。Soul也成為資本圈“狼來了”故事的主角。
01
先美股再港股
Soul的上市路到底有多坎坷
孤獨是人生中最難捱的時光。于是,一款“解決孤獨感”的社交軟件誕生,它就是主打“靈魂陌生社交方式”的“Soul”。2015年11月,陌生人社交App“Soul”正式上線。
Soul這兩年的上市路,可以用“坎坷”二字形容。從擬上美股時的意氣風發(fā),到臨門一腳緊急撤銷,再到轉戰(zhàn)港股,均引發(fā)了市場廣泛關注。
去年5月10日,Soul向美國證監(jiān)會提交招股書,擬在美國納斯達克上市,股票代碼“SSR”。同年6月17日,公司更新招股書,擬發(fā)行1320萬股ADS(美國存托憑證),發(fā)行價區(qū)間為13-15美元。以此計算,Soul募資規(guī)模最高達3億美元,約等于20億人民幣,估值近20億美元,約等于133億人民幣。
當時資本市場對這起IPO都頗為看好,各路資本爭相搶籌。其中,米哈游認購了8900萬美元私募配售,相當于6億人民幣。
但好景不長,在上市前一天的6月23日,Soul突發(fā)公告稱暫停美股IPO:“我們非常高興在更新定價區(qū)間后得到了非常火爆的市場反饋。在這一過程中,公司也收到了其他資本運作的可能性,經(jīng)過慎重思考,管理層先暫停IPO的定價流程。我們的大股東騰訊也支持這一決定。”
一面是資本市場看好,一面是不惜代價臨時變卦。有市場觀點猜測與監(jiān)管風險有關,這里的風險既有來自SEC的財務審核,也有來自行業(yè)的監(jiān)管。
但也有觀點認為與訴訟相關。彼時,有媒體報道稱,Soul競爭對手Uki同期發(fā)布聲明稱已經(jīng)掌握了其不正當競爭的關鍵證據(jù),將于當月29日開庭。
后來,Soul在招股書中證實:“相關訴訟仍在審理中,且我們的相應財產已被法院保全”。
一般而言,在上市前夕遭遇同行舉報狙擊的情況不少見,但一般情況下企業(yè)不會就此改變上市計劃。因為一旦暫停,擬上市公司就要面臨更換保薦人、會計師團隊等麻煩,之前為IPO投入的費用也會打“水漂”。
業(yè)界更多的看法是,不惜代價暫停上市節(jié)奏,足見Soul的被動境地。
不過,在美股上市計劃擱淺一年后,Soul開始向港股發(fā)起沖刺,于今年6月30日正式遞交IPO申請。
資本市場的故事還在繼續(xù)。但無論是否有結果,都讓外界對這家公司的關注度持續(xù)提升。
02
失去了靈魂的Soul
相較于其他社交平臺,Soul更專注于虛擬身份、用戶原創(chuàng)內容,個性化用戶和內容推薦的開放式關系。Soul最初擯棄了顏值,以虛擬身份和興趣圖譜進行用戶匹配,擁有私信、視頻、語音、瞬間廣場及其他多種游戲化的玩法。這種被稱為“靈魂社交”的新玩法,正是Soul的“靈魂”。但幾年過去了,Soul的靈魂還在嗎?
根據(jù)Soul創(chuàng)始人張璐的描述,Soul源于一個美好的想法:2015年,在上海工作的張璐,萌生了做一款陌生人社交軟件的想法。其在訪談中提到“當你想在網(wǎng)上發(fā)一些心里話,但想到發(fā)朋友圈又不太合適,發(fā)微博也沒有人回復,最后只能發(fā)在QQ空間,并且僅對自己可見。”因此,張璐想做的是:讓用戶可以隨時發(fā)表自己言論,并且無壓力的表達——這是Soul一開始成立的初衷。可見,Soul早期是一個純粹的“社交軟件”。
在近幾年疫情大環(huán)境下,元宇宙概念逐漸火爆。Soul看準這一風口,也自己貼上元宇宙標簽。在Soul的港股招股書中提到,其產品中有一個叫做avatar的編輯器,可以提供個人虛擬形象的設計(包括服裝、配件,以及3D形象)等等新功能,意在為Souler(Soul的用戶)們提供“于財務及感情方面擁有及投資的寶貴社交數(shù)字資產”。
圖片來源:Soul招股書
從早期的靈魂愛好,再到現(xiàn)在的元宇宙,看似很潮流,卻漸漸迷失,顯得“隨波逐流”了。
從用戶認知來看,Soul面向的主要群體是“Z世代”用戶——即通常指1995年至2009年出生、伴隨著互聯(lián)網(wǎng)快速發(fā)展的一代人。而根據(jù)小壹哥對身邊人調查,絕大多數(shù)的Z世代都沒有接觸過這款軟件,甚至連廣告都很少看到。可能樣本不夠大,但也在一定程度上說明,Soul的主要目標用戶對Soul的認知度還不夠高。
從市場格局看,在經(jīng)歷多年廝殺后,社交軟件市場也逐漸明朗,大致分成了幾類。用戶最多的是以微信、QQ為主的泛社交軟件,這類軟件占據(jù)市場主導地位,地位難以撼動;在職場社交中,脈脈、釘釘則分別主打職場人脈和企業(yè)通訊,占據(jù)著職場社交絕大部分的市場;在社群方面,b站(bilibili)更是成功利用“彈幕文化”,從二次元動漫起家做大到各種興趣圈的聚集地,覆蓋了從年輕人到中年人,甚至老人的全年齡段。
目前,Soul的定位有些尷尬,論用戶量比不過微信QQ,論專業(yè)度不如脈脈、釘釘,論社群特色也不如b站,哪怕是自己的本行,也被先上市的老大哥探探壓著一頭。Soul在眾多社交軟件的高光下有些黯然失色,尤其在重心傾向元宇宙這個需要大量資源投入的科技項目時,過度的包裝和投入偏離了原有的“靈魂”社交,自然也容易丟失自己的“靈魂”。
03
商業(yè)化難題,需要明確答案
對于諸如Soul這樣的軟件來說,最終目的都要走到商業(yè)化這一步。但就目前來看,Soul還有很長的路要走。
招股書顯示,2019-2021年報告期內,Soul的年收入分別為0.71億元、4.98億元和12.81億元,毛利率也從48.6%上升到85.2%。
看起來增速飛快,但細究之后會發(fā)現(xiàn):模式過于單一。
招股書顯示,其盈利模型比較傳統(tǒng),主要為增值服務、廣告和電商三部分。以2021年營收為例,三大主營業(yè)務的占比分別為93.9%、6.1%和0.1%,也就是說Soul絕大多數(shù)的收入是依賴于用戶端的消費。
Soul在招股書中提到2021年月活躍用戶及日均活躍用戶分別為3160萬和930萬,年增長51.6%和55.8%,月活躍用戶中74.9%為Z世代用戶。Soul具備較強的用戶黏性,但其平均每月付費用戶收入和付費比率僅為60.5元和5.2%,遠低于陌陌的15%。Soul用戶整體年齡段偏低,大多都以10多歲、20歲的學生群體為主,付費意愿和付費能力都相對較低。從這個角度上來看,Soul也陷入了b站的困局——高用戶黏度,但是無法變現(xiàn)進而導致連年虧損。
因此,Soul也想嘗試著開展部分廣告業(yè)務來豐富自己的業(yè)務類型。從2020年起,Soul將重點投向了廣告業(yè)務,兩年創(chuàng)下了7700萬元的營收。長遠看,廣告業(yè)務極有可能是其第二個增長曲線。
但在此之前,Soul自己首先要做個“合格”的廣告主。事實上,Soul是個“大方”的廣告主。招股書顯示,2019-2021年,Soul銷售及營銷開支分別為2.04億元、6.21億元和15.13億元,占營收比例分別為289.1%、124.8%及118.1%。但正如上文所說,身邊人很少看見Soul的廣告,如此大的營銷投入并沒有帶來預期效果,這也成為其近三年虧損的重要原因之一。
除了財務風險,在經(jīng)營上Soul也有著很大爭議。在早些年,Soul等一系列開放式社交軟件就因為種種不合規(guī)原因遭到相關監(jiān)管部門的懲罰,并留下了較差的風評。關于Soul詐騙事件屢見不鮮,百度“Soul詐騙”的搜索結果超716萬條。據(jù)媒體報道,僅2020年12月份,因在Soul結識陌生人被詐騙的案件就多達11起。其中,最高被騙金額34萬元,最低被騙金額9000元。
針對用戶在Soul上可能從事“違法、淫穢或煽動性會話或從事不道德或非法活動”的情況,Soul在招股書上解釋稱:“社區(qū)的大部分視頻及音頻溝通是實時進行,平臺無法在用戶生成內容時過濾所有內容。”
盡管近些年在凈網(wǎng)行動和各大平臺的努力下,絕大多數(shù)App都有著較好的自查監(jiān)督機制,但是類似事件一旦發(fā)生,勢必會將Soul置于監(jiān)管壓力之下,對企業(yè)帶來的負面影響也是上市所需要考慮的影響因素之一。
結語
如果說去年暫緩美股上市之后還留有余地,那么今年的港股上市,極有可能是Soul最后的機會。
(聲明:本文僅代表作者觀點,不代表新浪網(wǎng)立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