歡迎關注“新浪科技”的微信訂閱號:techsina
文/阿 文
來源:DT財經(ID:DTcaijing)
2022年,預制菜是個熱鬧的話題。#年夜飯預制菜消費7成是年輕人#、#95后偷懶式下廚帶火預制菜#等話題頻頻登上微博熱搜。
9月14日,智綱智庫創始人王志綱在東方甄選直播間說“預制菜是豬狗食”后,引起輿論嘩然,話題#專家稱預制菜如同豬狗食#閱讀量破億。
相關微博的評論中,有網友覺得“專家說了良心話”,也有網友為預制菜正名,認為“預制菜比外賣干凈,比自己做的好吃”。
被視為“風口”的預制菜有多火?什么樣的預制菜受歡迎?大家對預制菜又有怎樣的看法?
熱鬧的預制菜行業
艾媒咨詢發布的《2022年中國預制菜行業發展趨勢研究報告》顯示,2021年預制菜市場規模已經達到3459億元,同比增長19.8%,并且預計在2026年突破萬億。
龐大的市場潛力引來創業者和資本的關注。瑞幸咖啡創始人陸正耀、備受爭議的羅敏,都高調入局預制菜。年初,陸正耀投資的預制菜品牌舌尖工坊(現已改名“舌尖英雄”)高頻出現在高鐵、電梯;前陣子,羅敏的趣店“1分錢吃酸菜魚”直播活動吸引8000萬人在線觀看。
資本對預制菜同樣青睞有加。2021年,作為“預制菜第一股”的知味香上市,此后的一年多時間里,累計有20次預制菜品牌投融事件,不少新品牌涌現。
17起披露金額的融資事件中,過半融資超千萬,味知香、舌尖英雄和利和味道更是拿到上億融資。
看到“風口”的還有各個城市,山東諸城、廣東肇慶、湛江、重慶梁平,都喊出打造“預制菜之都”的口號,試圖抓住行業機遇。
預制菜并不是新鮮事物
根據天貓發布的《2022中國預制菜數字消費報告》,2021年的預制菜市場中,B端市場占8成。這意味著,在餐飲行業,預制菜已經占據相當分量。
根據中國飯店協會的調研,目前國內超過74%的連鎖品牌有自建中央廚房。而中國連鎖經營協會的調研則表明,頭部連鎖餐飲企業的預制菜占比極高,真功夫、吉野家這樣的品牌預制餐食比例達到100%,西貝筱面村、小南國也達到85%以上。
對于這些標準化的連鎖品牌,在中央廚房預制菜品,再用冷鏈分發至各門店,店員只需要完成相對簡化的烹飪程序就能讓菜上桌。既可以節省門店的菜品制作時間,也可以保證菜品口味的統一,無疑是更經濟的選擇。
連鎖飯店如此,外賣也一樣。中金公司測算過。一家普通規格的外賣店,使用預制菜之后,食材成本占比會從30%提升至36%,但預制菜對廚房空間、廚師技能要求低,攤算下來,利潤率反而能從2.7%增加到3.1%。
出于效率和利潤的考量,飯店、外賣的預制菜變得越來越普遍。菜品味道變得千篇一律,食客們多少懷念起路邊攤、街頭小飯館的“煙火氣”、“鍋氣”。
食客緬懷“鍋氣”的同時,那些原來供給連鎖餐廳、外賣店家的半成品預制菜,也正在進入我們家里的廚房。家里的味道,似乎要變得和飯店外賣一般無趣了。
事實上,我們的生活中早就出現了預制菜的身影。各式各樣常見的罐頭、速凍食品,都屬于廣義上的預制菜。
天貓發布的《2022中國預制菜數字消費報告》顯示,2021年消費者最多的預制菜是方便速食(包括火腿腸、醬菜、鹵蛋等),銷售額占比接近60%,其次則是冷凍火鍋食材(火鍋肉片、丸類)和冷凍面點(速凍餃子、速凍饅頭)。
經過調味等處理后的半成品預制菜,在整體預制菜消費中占比較低,雖然消費額不高,但2021年同比增速超過30%。
36氪發布的《2022年低溫預制食品行業研究報告》中,2019-2021年,盒馬即烹、即熱、即食預制食品銷售額實現了150%的銷售額增長。叮咚買菜預計,在2022年的國慶假期里,預制菜整體銷量同比增長50~60%。
種種跡象都表明,普通消費者正在越來越多購買半成品預制菜。
大家在買什么預制菜?
越來越多的人在買預制菜,到底什么菜更受歡迎?
除了去超市、菜市場購買,生鮮電商、直播也成為人們下單的聚集地。我們扒了扒各平臺熱門預制菜,試圖找到預制菜吸引消費者的賣點。
不難看出,近期銷量高的預制菜主要是“大菜”的半成品和預制食材。價格跨度極大,最便宜的小蔥香菜雙拼2.8元,川味饞嘴牛蛙單價超過100元。
如果說買蔥花、蒜末等預制食材是圖方便,那年輕人買半成品菜,除了方便,更是為了豐富自己的餐桌。
想在家吃上手抓扇子骨、糯米筍、梅菜扣肉、酸菜魚這樣的大菜,自己做起來既麻煩又容易翻車,半成品預制菜則提供了便利。
上海的90后關瑟(化名),是預制菜的老顧客,并且從疫情開始陸續接觸了各種半成品預制菜:“疫情之前自己吃早餐會煮速凍的餃子、包子、餅,疫情期間在家發現叮咚、山姆都有很多預制菜,在搶菜和團購的時候開始嘗試買直接加熱可以吃的預制菜,有些味道蠻好的。”
疫情緩和之后,關瑟依然會購買半成品預制菜,“有時候自己做幾個菜,復雜一點的就用預制菜補上,加熱一下就好了,擺上桌感覺會一桌子菜很豐富”。手撕雞、水煮魚這樣的預制菜,是她和未婚夫周末餐桌上的常客。
重慶的栗子(化名)和公公婆婆、老公孩子一起生活,偶爾也會買梅菜扣肉、辣子雞。她買預制菜則是為了嘗到新的口味:“平時吃的預制菜是各地的美食,比如老家的辣子雞,再比如朋友帶來的特產,主要是想嘗到一些新的口味。”
免去制作的繁瑣流程,天南海北的大菜也能直接上桌,對想吃點好的又廚藝有限的年輕人來說,預制菜可以說是最好的選擇之一。
關瑟和栗子都認為目前的價格可以接受。“出去吃可能要二三百塊,在家自己熱一熱可能也就一半不到的價格,蠻劃算的。去店里吃可能也是預制菜,花錢買店里的氛圍、服務,對我來說不太必要。”95后JOJO(化名)表示,凈菜價格雖然比食材高,也心甘情愿買單,“畢竟是偷懶”。
對預制菜的種種擔憂
預制菜蒸蒸日上,為大家的餐桌增色不少,但是消費者對預制菜的態度并不是單一的認可。
在一個1.9萬人參與的“你怎么看預制菜?”微博調查中,僅有不到4000人認為預制菜挺好的,近1萬人則認為要“盡量少吃”。不難看出消費者對預制菜的戒備心。
這樣的戒備心來自哪里?我們搜羅了種草平臺小紅書上大家對預制菜的關注點及評價,有幾點發現。
首先,消費者的關注點主要集中在“味道”。評價也主要圍繞味道來說,既有“好吃”“誘人”的好評,也出現簡單直接的“難吃”。
JOJO就有半成品菜滑鐵盧的經歷,“之前買到過處理過的蒜末,結果是酸的,毀了我上好的牛肋排,還吃到過很難吃的鰻魚,油得沒法吃”。在她看來,能接受預制菜稍高一些的定價,但吃到不滿意的口味,就是虧。
其次被關注的是“品牌”,目前市面上的預制菜良莠不齊,有美味,也有不少雷品。
關瑟和已經是媽媽的栗子在挑選預制菜時,就都會選擇自己熟悉的品牌。
關瑟曾經買過一個不知名品牌的韓料牛肉鍋,“肉很少,只有幾片,味道也很一般”,“我現在買就會挑幾個自己固定的品牌。如果看到我沒看過的新品,我就會很關注好評率,叮咚上好評超過99.5%的那種,我就愿意試試看”。
栗子給自己買速食早餐時,同樣也會選擇固定品牌的預制菜,“一般就買安井的德國香腸,吃過覺得挺好的,就一直買這個了”。
菜品是否夠“新鮮”,也被消費者所關注。栗子雖然自己每天吃著速食早餐、偶爾點點外賣,但是盡量避免孩子吃到預制菜。
“還是擔心食材不新鮮的”,栗子對預制菜新鮮與否的擔心,其實不在于運輸保存的時間更長,“平時給孩子做輔食,做完會馬上保存好,就比較放心。預制菜的保存、運輸時間長,包括有一定的添加劑,都可以理解,但我也不知道廠家制作時候食材是什么情況,還是比較擔心處理的時候食材質量不好,就盡量不讓孩子吃”。
總地來說,預制菜已是大勢,但消費者依然在“輕松做菜”和“安心吃飯”之間糾結。有人抗拒預制菜,買預制菜的消費者,也對預制菜的品質感到擔憂。
半成品預制菜最終也會成為一個日常的消費選擇,選擇的人多不多,取決于各路品牌能否讓消費者相信,這一頓讓人安心的美餐。
(題圖來源:@36氪官方微博)
1. 中國連鎖經營協會,《2021年中國連鎖餐飲行業報告》,2022
2. 天貓,《2022中國預制菜數字消費報告》,2022
3. 36氪研究院,《2022年低溫預制食品研究報告》,2022
4. 艾媒咨詢,《2021年中國預制菜行業分析報告》,2022
(聲明:本文僅代表作者觀點,不代表新浪網立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