歡迎關注“新浪科技”的微信訂閱號:techsina
文/徐珊
來源:智東西(ID:zhidxcom)
智東西10月19日報道,昨日,國內“元宇宙第一股”飛天云動成功登陸港交所。
作為國內元宇宙第一股,飛天云動的上市曾幾度引起市場關注。無論是該公司招股書318次提及元宇宙,還是其在短短的三年時間內,將市值從350萬元變成近35億元人民幣,將市值翻了近百倍,飛天云動的上市經歷都頗具神秘色彩。
上市第一天,飛天云動開盤價為2.21港元/股,與發行價持平。當日開盤后,飛天云動的股價有所下跌。當日,飛天云動的股價收為2.12港元/股,跌幅為4.07%,總市值38.37億港元,約人民幣35億元。
今日,飛天云動開盤在短暫恢復至發行價后,又略微下跌,開盤價為2.21港元/股,截至10月19日10:16,飛天云動的股價為2.07港元/股,跌幅為2.36%,市值則更新為37.47億港元,約人民幣34億元。
飛天云動前身為掌中飛天科技,成立與2008年,剛開始以手游研發及發行為主營業務,代表作有《飆車之神》《戰地槍神》等手游。但自從2015年起,該公司就開始向VR/AR內容服務轉型,于2019年完成轉型。
目前,飛天云動的VR/AR營銷業務范圍不但覆蓋到百度、京東等多家大廠,而且也涉及到一些中小企業,主要為其搭建不同的VR/AR內容場景和應用程序。
飛天云動被稱為“國內元宇宙第一股”的理由,不僅僅來源于那份提及318次元宇宙的招股書,而且還因為飛天云動在國內AR/VR內容服務市場賺錢最猛。
艾媒咨詢稱,按2021年收入計算,飛天云動不但是2021年中國的AR/VR內容及服務市場的市占率排名第一,也是2021年國內的AR/VR服務市場第一。
報告期內,飛天云動營收實現了迅猛增長,2019年-2021年其營收分別為人民幣2.5億元、3.39億元和5.95億元;其毛利分別為人民幣7533萬元、1.05億元、1.79億元;其利潤為人民幣4188萬元、6025萬元、7172萬元。
飛天云動的控股股東為汪磊、李艷浩,二者為一致行動人,雙方通過全資控股的企業合計持有飛天云動49.66%的股份,此外,飛天云動還有38.06%的機構股東以及持股12.28%的自然人股東。
本次IPO,飛天云動將收取全球發售所得款(經扣除全球發售的相關報銷費用以及開支)約620.5百萬港元,約人民幣5.7億元,將分別用于增加技術研發能力、改進基礎建設、加強銷售和營銷職能以及投資收購等。
飛天云動此次上市,有諸多之處頗具爭議。比如說,飛天云動目前僅有5項發明專利、1項設計專利,以及在申請3項發明專利。再比如說,飛天云動曾從新三板上市,一次闖關港股終止后,又再次闖關港股。
飛天云動招股書里,到底藏著哪些秘密?我們試圖從招股書,揭曉飛天云動的“賺錢秘籍”。
本文福利:飛天云動招股書,可在公眾號聊天欄回復關鍵詞【智東西346】獲取。
01.
AR/VR營銷作其主營
毛利率超50%
根據招股書,飛天云動的主要收入來自于AR/VR營銷,作為國內AR/VR營銷頭部公司,其在全球元宇宙熱潮的影響下,實現了營收的快速增長。
招股書顯示,2019年-2021年和2022年一季度飛天云動的營收分別為人民幣2.51億、3.39億、5.95億和2.29億元。
利潤方面,2019年-2021年和2022年一季度的凈利潤分別為人民幣4187.9萬、6025.2萬、7171.9萬和3820.5萬元。
此外,飛天云動近年維持30%左右的整體毛利水平。2019-2021年及2022年第一季度,其毛利率分別為:30%、30.9%、29.5%及32.0%。
可以看到,2022年的第一季度,飛天云動的收入和毛利已經增長接近2019年全年水平。
目前,飛天云動的主營業務分為四大板塊,分別為AR/VR營銷服務、AR/VR內容、AR/VR SaaS、IP。其中,2022年一季度,營收占比最重的是AR/VR營銷服務,達到72.3%,其次是AR/VR內容占比達到23.5%,AR/VR SaaS占比為4.2%。
這也透露出,飛天云動目前的盈利主要依靠著AR/VR營銷服務,收入結構集中化,抗風險能力較差。
其中,飛天云動在招股書中提到其IP業務,在2022年后已經不再產生營收,相關資源用于支持AR/VR業務。
值得關注的是,2022年第一季度飛天云動的凈利潤人民幣達到4020萬元,同比增長316%。其中AR/VR內容生產業務毛利率高達55.3%。
元宇宙的熱度,著實為飛天云動帶來了真金白銀的好處。
02.
飛天云動如何成為港股“元宇宙第一股”?
梳理了飛天云動的招股書我們發現,入局早、客戶多、業務廣或成為飛天云動一躍而上的關鍵。
根據艾瑞咨詢的資料,飛天云動是國內最早進入AR/VR服務業企業,2017年開始涉及相關業務。下場越早,留給飛天云動的市場空間就越大。
得益于早期在游戲市場的積累,目前,飛天云動是國內AR/VR服務市場按收入排名第一,于2021年市場份額達13.5%,較排名第二的企業市場份額高出10%以上。招股書顯示,飛天云動主要依靠向廣告客戶提供AR/VR營銷服務獲利。
比如說,通過VR技術生動地展示某個產品,又或者通過AR技術實現追蹤與定位。而AR/VR廣告的轉換率大約為25%,比傳統廣告的0.3%-15%高出不少。
飛天云動的主要廣告客戶數量超50名,推廣過超過250件產品,其推廣價格從3萬元到2000萬元費用不等。而造成價格較大的主要原因是推廣產品的時長不一,并且各項產品的廣告費用不一。
在AR/VR內容領域,飛天云動已經為超過60名客戶提供超過150個AR/VR內容業務。在報告期內,他們曾為國際運動廠商打造過一個仿真實體店,還原了實體店的相關布局。
飛天云動還曾為山西某著名景點打造了一個3D建模,讓用戶可以360度觀摩景點的細節。
飛天云動的AR/VR SaaS平臺主要向用戶提供一系列線上AR/VR互動內容,以及設計開發工具。截至2022年3月31日,已經有1.4萬用戶在飛天云動的AR/VR SaaS平臺上注冊。其中,付費訂購客戶超過2200名。
其中,2019年、2020年及2021年各年及截至2022年3月31日,來自飛天云動五大客戶的收入分別占總收入的46.1%、38.5%、39.2%及30.7%。而最大客戶分別占相關年度的總收入約為12.0%、14.2%、10.2%及7.5%。
從占比趨勢來看,飛天云動正在逐步擺脫對五大客戶的依賴。
另一方面,飛天云動的五大供應商主要來自提供流量的媒體平臺代理以及提供分包及開發服務、或提供內容素材或IP的公司。
2019-2021年及2022年一季度,我們向五大供應商支付的費用占收入成本的約49.9%、41.1%、45.1%及54.2%。
最大供應商分別占相關年度收入成本的約6.1%、9.7%、13.5%及14.8%。
招股書顯示,飛天云動的五大供應商并不穩定,其中供應商A、B曾多次入圍前五大客戶范圍。
不僅如此,飛天云動迅猛增長的業務背后離不開其底層技術的支持。目前,飛天云動的AR/VR開發引擎有Uni-Play引擎、Uni-AR引擎、Uni-VR引擎及渲染引擎。
目前,飛天云動共有144名員工,但其中研發人員僅有67人,占比不超過50%。
但值得關注的是,招股書顯示,飛天云動僅有5項發明專利、1項設計專利,以及在申請3項發明專利,其研發技術成果并不凸顯。
對于其未來業務規劃,在招股書中,飛天云動提到自己將分三階段完成飛天元宇宙平臺搭建。第一階段,主要搭建一個具有沉浸式體驗、社交渠道、以及用戶自我開發的虛擬世界,預計將于2023年上半年推出飛天元宇宙平臺完整版本。
第二階段,飛天云動計劃將飛天元宇宙平臺,面對不同領域的用戶群體開放,擴大其業務范圍,該階段預計在2023年-2024年完成。
而最后一階段,飛天云動將整合不同領域的客戶,引導其進行商業活動,預計在2024年進入第三階段。
03.
成立十四年,曾多次轉型
飛天云動前身為掌中飛天科技,成立于2008年3月19日,注冊地址為北京,注冊資本為100萬元。
在公司發展前期,該公司曾經歷過一段時間的動蕩期,發生多次公司改名、股份轉讓和增資事件。其中,主持人杜海濤曾在2017年投資掌中飛天公司人民幣56萬元。同年7月14日,掌中飛天科技在新三板上市。
招股書顯示,為了尋求更好的投資市場,2019年8月27日,掌中飛天科技從新三板退市,此時,公司估值已達到350萬元,每股38.63元。
2021年11月,掌中飛天科技經歷了一次境內重組,并成立了為掌中飛天(香港)外商獨資附屬公司北京飛天云動公司,并以此開始闖關港交所。
2021年12月28日,飛天云動曾向港交所遞交上市申請材料,后因材料失效,其首次沖刺上市宣告“折戟”。2022年7月8日,飛天云動科技有限公司再次向港交所遞交招股書,擬在香港主板掛牌上市。
此次上市之前,其股權結構圖為:
目前,該公司的董事會由七名董事組成,其中四名為執行董事,分別為汪磊、李艷浩、徐冰、李堯,三名為非獨立執行董事。
其中,汪磊2005年于北方工業大學取得自動化學士學位,隨后在北京郵電大學,取得項目管理碩士學位。他曾在2005年在掌中萬維(中國)信息科技有限公司負責WAP運營,隨后還曾擔任游戲開發者等職位。其他三位執行董事的工作經歷也都曾涉及游戲領域。
04.
結語:元宇宙熱潮,內容廠商先取一桶金
我們可以從飛天云動的招股書中看到,自從2017年從游戲轉型至VR/AR賽道的路上,飛天云動也是歷經了不少波折。無論是飛天云動頻繁的股東變動,還是其選擇退市后再上市。這些都透露出飛天云動面臨不同的市場環境在做出選擇。
同時,飛天云動的上市也讓人看到了AR/VR內容市場所存在的廣闊空間,尤其是其低成本、高利潤的AR/VR內容營銷業務。
但飛天云動也存在不少暗雷。比如說,飛天云動現在的主要業務和元宇宙概念的強綁定,飛天云動在研發上的投入偏低,專利數量不多等等。
與硬件廠商相比,在這波元宇宙熱潮中,元宇宙內容廠商已經先下場獲得一桶金。但這次紅利期,還會持續多久,拭目以待。
(聲明:本文僅代表作者觀點,不代表新浪網立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