歡迎關注“新浪科技”的微信訂閱號:techsina
訊飛用學習機得出了AI盈利公式的一個解,卻未必是最優。
作者|伊柒 編輯|韓小黃
來源:AI藍媒匯
教培退場讓出了紅利,學習機緊接著站上風口。
“雙減”二年,居民區附近的廣告欄中已然看不到教培機構的痕跡,取而代之的是“家教機”、“兒童平板”、“學生平板”,被孩子、家長和統稱為學習機。
根據弗若斯特沙利文的統計數據,2017至2021年間,我國智能學習設備市場規模已經由281億元上升至659億元,學習機等智能平板設備占據了其中39%的市場份額。機構預計到2026年,國內智能學習設備市場將達到約1450億元人民幣的規模。
中研產業研究院的報告指出,2021-2025年我國學習機市場將會以每年15%的增速穩步擴張,2025年預計將達到875萬臺,為2020年的兩倍。
自“小霸王”誕生以來,30多年不溫不火的學習機賽道,一朝變得擁擠。步步高、讀書郎……風口之上,高手如云。
而行業的前排,除了傳統教育硬件企業之外,還殺入了一家AI公司——智能語音賽道的老炮兒科大訊飛。根據公開資料顯示,今年618活動期間,天貓、京東、抖音電商平臺學習機品類的銷售額冠軍,全部收歸訊飛。
早年間,科大訊飛用智能語音打通了B端G端信息化教考市場。如今,AI行業仍在為技術落地、盈利所困,訊飛又用學習機“算出了”AI變現公式繼B端G端之后的第二個解。
瞄準C端的教育硬件,能撐住訊飛的第二曲線嗎?
第二曲線,落在“舒適圈”
對于訊飛而言,“雙減”幾乎沒有對業務造成任何不利影響,反而帶來更多的機會。
先看半年報披露的數據。盡管上半年因其持股的寒武紀、三人行等公司股價均不同程度下跌,導致科大訊飛也跟著賠了不少,但2022上半年訊飛仍然落袋了2.78億元凈利潤,同賽道內一虧再虧的AI四小龍等企業相比,賬面數字算得上亮眼。
細看業務分項,營收份額貢獻最大的是依然是包含等B端G端教考系統、又新增了學習機品類的教育板塊:教育產品與服務占營收比例為27.49%,教學業務1.54%,教育領域總占比29.03%;開放平臺及消費者業務以27.18%的占比位列次席。
盡管從營收份額上看,比重最大的教育業務并未與其他拉開較大差距,但考慮到懸殊的毛利率對比(52.16%,領先第二位23個百分點),教育營收無疑撐起了飄紅的利潤。
變現乏力的陰霾長久以來籠罩著AI行業,科大訊飛能穩定盈利已然算是“尖子生”。但在業內人士看來,訊飛所做AI教育的利潤,或許七分靠教育,三分在AI——在教育領域,科大訊飛是一位后臺很硬的“搶跑者”,圍繞教育行業做硬件和服務創收,已成為科大訊飛多年押注教育賽道形成的“慣性”。
訊飛對教育行業的布局,遠遠早于雙減政策和疫情黑天鵝。
作為國內最早一批AI語音公司,最早一批將AI考試、評閱技術落地應用的企業,技術上的先發優勢讓科大訊飛在過去以B、G端為主要載體的教育市場,長期占據較大份額。
2015年,科大訊飛聯合教育部門運營的普通話機考、中英文作文評分等智慧教育解決方案,已經覆蓋了十余個省市共計超過8000萬師生,而在2022年,這一規模已經擴大到全國超31個省級行政區、38000所公立學校的過億師生。
自2016財年開始,智慧教育業務對科大訊飛營收的貢獻直接體現在財報中:2016到2021年間,教育產品及服務營收占總營收比例分別為27.44%、25.54%、25.45%、23.36%、30.86%、32.82%,營收金額的復合增長率超過44%。
踩中教育信息化賽道,背靠中科大和一眾國資的訊飛,長期以來也享受政策傾斜——千億規模的政府預算中,地方教育經費8%用于教育信息化為硬性規定,意味著訊飛在教育領域的基本盤相當穩定。
先發優勢疊加政策紅利,訊飛AI變現的第二條通路,落在熟悉的領域,落在教育賽道這個“舒適圈”。
補助之外急“造血”
盡管凈利潤亮眼,但訊飛主營的AI業務自造血能力不足仍是行業通病。最直觀的一點就是依賴政府補助的份額過高。
2020、2021財年,科大訊飛收到的“計入當期損益的”政府補助分別為4.25、4.38億元,占凈利潤比例分別為31.18%、28.15%——而今年上半年,若刨去2.28億元人民幣的政府補助,訊飛的凈利潤銳減超過82%。
所以,訊飛嘗試用學習機,用面向C端消費市場的教育業務來提升造血能力。
現階段來看,訊飛在教育板塊的布局已經較為穩固,在既有舒適圈基礎上拓展C端市場,使其形成了BCG三端的全覆蓋:
G端業務對應地方政府專項采購,資金來源為“本級財政統籌,推進地方政府進行專項運作的資金”;B端業務以學校建設為主體,資金來源為“常規財政資金,以教育管理部門或學校為主建設的常規經費”;而C端業務對應家長用戶群,包含學習機、個冊等產品和服務,資金來源為“家長自主決策購買”。
但2022年上半年,受限于地方財政等因素,訊飛的G端項目實際上呈現收縮態勢。21世紀經濟報道統計了2021全年、2022前八個月科大訊飛的政策采購項目中標數據。截止2022年8月底,訊飛的項目中標金額僅為去年全年的9.1%。
雖然G端受阻,但雙減之下、疫情網課之中的C端教學硬件又成為風口,訊飛選擇向學習機賽道發力。這當然要借助其自身優勢,除了AI,還是AI。
在訊飛學習機的宣傳頁面,90%的廣告頁篇幅都圍繞AI系統展開,包括不僅限于AI備考、AI查漏、AI輔導、AI英語、AI手寫筆……
“AI技術流”的品宣,加上多年以學校為載體積累的好評度,讓消費者同樣樂于為訊飛的C端業務買單。在天貓商城數千條評論中,“智能”、“AI”和“精準”成為了高頻詞匯。今年1至6月,訊飛AI學習機在京東、天貓GMV同比增長超170%,銷量同比增長100%。
業績說明會上,訊飛方面表現得也相對樂觀:“今后軟硬件一體化在教育領域是較大的剛需,會持續帶動智能硬件快速增長。”
AI之外,內容生態或成短板
打通BCG三端業務通道,再疊加公司本就主營的AI技術優勢。聽起來,訊飛已經完成了在教育板塊的“完美”布局。
但市場風云詭譎,遠不是紙上談兵這么簡單。
既有的教育硬件賽道上,學習機產品的競爭不小,入局者眾、供需不匹配、同質化競爭嚴重等都是賽道內部的隱憂。
從十多年前央視黃金時段那句“哪里不會點哪里”開始,步步高在C端教學硬件市場的身位領先肉眼可見。在宣傳上,AI教學、題庫、教材覆蓋、強大師資都是它的亮點,而訊飛則顯得有些捉襟見肘,僅有簡短的“海量學習資源”,另外的學習側重點則完全放在AI輔助上。
而教學資源,也就是內容生態的豐富程度,恰恰是用戶使用學習機真正“剛需”的一面。
“訊飛(的學習機)比較側重智能的輔助學習,評閱系統。直播課、教材講解之類的教學資源,感覺做的不如其他牌子”,陳琪(化名)橫向比較了多款不同價位的學習機后告訴AI藍媒匯(ID:lanmeih001),“我們家沒買訊飛,家人覺得還是課程資源重要些,可能訊飛適合大一點的孩子。”
消費者的使用體驗,在一定程度上印證了訊飛“重AI、輕資源”的特點。
“產品方面,很難下判斷說哪家公司有優勢。我不太了解AI算法,不過現在市面上的學習機,使用體驗上是帶著公司特性的。”業內人士榮欣(化名)向AI藍媒匯透露,“像訊飛的學習機,特化了信息的AI處理、智能精準評閱等功能,卻又很難量化說AI到底在其中發揮了多大價值。”
據相關機構統計,2021年國內市場占有率最高的步步高學習機,占比高達28.9%,第二名讀書郎份額6.1%,而科大訊飛僅以4.0%位列第五。
據榮欣說,智慧教育門檻并不高:“很多學習機用的都是前好幾代的芯片和技術,只有交互界面是自己設計的。高價低能已經不是什么秘密了,不少學習機用端的芯片就足夠。有些牌子可能還在用16、17年的芯片。”
性能上拉不開區分度,意味著在學習機領域,訊飛、百度、網易等科技互聯網公司和步步高、讀書郎等教育垂直類公司的競爭摩擦很大。各有優勢的基礎上,帶著AI的標簽,訊飛也不得不學習傳統學習機公司那樣,把銷售搬到線下。
公開數據顯示:AI學習機授權專賣店預計新增2000家達到3000家;全品類官方直營店當前已建成36家店,今年還將累計布局超過70家。
但加速擴張線下門店亦讓成本水漲船高。2022上半年,訊飛的營業成本較上年增加32.90%,銷售費用同比增長37.64%,門店布局投入增加占到了成本的很大部分。
今后一段時間,從早已跑通的教育行業中發展第二曲線,留給訊飛的紅利依然可觀。
只不過,在行業AI技術需求有限的前提下,學習機賽道或許本就無法形成太大的區分度。
若是AI強項無處延伸,背后一眾科技互聯網、傳統教育硬件企業又將技術和資源追近到同一水平線,訊飛或將同時困于AI賽場和學習機市場的纏斗,本應是上升期的第二曲線,也將變得飄搖。
(聲明:本文僅代表作者觀點,不代表新浪網立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