歡迎關注“新浪科技”的微信訂閱號:techsina
文/孔月昕
來源:燃次元(ID:chaintruth)
電影院終于熱鬧起來了。
7月29日,由沈騰和馬麗主演、開心麻花出品的《獨行月球》正式上映后,不少觀眾紛紛走進電影院,為電影貢獻了自己的一份票房。
“上次我來電影院看電影,還是春節檔的時候來看的《這個殺手不太冷靜》。”家住北京的小景告訴燃次元,“影院里來看《獨行月球》的人不少,我看的那場,影廳里幾乎坐滿了人,只剩一些邊邊角角、視線不太好的位置沒人。”
不單小景看的這一場,小景表示,當晚影院里就有不少觀眾來觀看電影,“電影院周邊的消費都帶動起來了,賣奶茶、小吃的店鋪,或者影院爆米花機前面,都排起了隊。”
此外,部分影院還出現了“一票難求”的情況。“上周日中午,我本來想著跟男朋友下午一起去電影院看電影。結果打開購票軟件后,我發現家里附近的幾家影院,下午的場次幾乎都‘沒票’了。我不想跟男朋友分開坐在角落的位置,最后不得不放棄去影院了。”觀眾冉冉無奈道。
這種熱鬧的場景,也讓處于終端的院線方分外激動。電影正式上映兩天后,濟南百麗宮影城經理董文欣激動地發了朋友圈,“《獨行月球》的衍生品都賣光了。”
“我們影院上一次出現這么熱鬧的場景,還是春節的時候。”浙江一家連鎖影院的經理張軍對燃次元說道。
截至8月8日,《獨行月球》的票房,已經突破了20億元。據貓眼數據預測,《獨行月球》最終票房有望達到39億元。
因此,《獨行月球》的最終票房,對于今年以及未來的暑期檔來說,具有重大意義。“暑期檔是需要這種30億+的大體量片子跑出來的。”電影行業從業者、影視博主@電影溫特表示。
“2020年過后,國慶檔、春節檔等大檔期都有票房破50億元的片子,但暑期檔卻一直很‘萎靡’,頭部大片要么不敢定檔,要么撤檔,也導致近兩年的暑期檔總票房一直沒有突破100億元,今年看起來也難以達到。”
“這種現象對于暑期檔是非常不利的,連續3年跑不出高票房的話,那就意味著暑期檔未來可能得不到片方或發行重視,甚至會被超級頭部影片會放棄這一檔期。”電影溫特無奈道,“但暑期檔長達3個月,其實非常適合走長線戰略的高質量影片。”
因此,業內都對《獨行月球》抱有極高的期待,希望它能夠拉動整個暑期檔大盤。甚至在電影點映期間,有從業人士認為《獨行月球》有望沖擊50億元票房,維持暑期檔的“檔期優勢”。
不過,《獨行月球》正式上線后,其劇情設置等立刻引發了大范圍爭議,導致豆瓣評分從開分7.3降到了6.8,貓淘兩大購票平臺的評分也有所下降。因此,按電影目前的口碑來看,能否沖擊30億元票房還有待觀望。
截至8月8日,2022年暑期檔的總票房僅有69億元,接下來已明確定檔的接影片,也未見十足“爆相”。在今年暑期大盤難破百億的情況下,無緣50億元票房的《獨行月球》更顯“獨木難支”。
對于院線方來說,各種頭部、腰部電影能夠“均衡”地上線,將整個檔期完整地撐起來,這樣暑期檔才能被盤活,影院才能支撐下去。
成功的商業片
《獨行月球》上線后,一位豆瓣網友的評論說明了觀眾對于喜劇片的迫切需求,“這么說吧,光想到人類唯一的幸存者是沈騰就感覺很好笑。”
電影博主@蒙太奇看完電影后表示,作為普通觀眾,他對于《獨行月球》的內容非常滿意。
“首先,它是一部類型豐富的電影,有著科幻喜劇的殼子和愛情無厘頭的里子,相當于將市面上最火的元素都融合進去了。這一點,哪怕是好萊塢也少見科幻喜劇類型。其次,沈騰和馬麗獨有的CP感也是能戳中觀眾的點。”
不僅如此,《獨行月球》的上線,恰好還踩中了檔期內無競爭對手、觀眾想要回歸影院,以及開心麻花首次挑戰科幻喜劇等各方面的天時地利人和。
這讓各大院線都十分看好《獨行月球》的前景,7月29日影片正式上線以后,據貓眼專業版顯示,連續6天,電影的平均排片占比超過了60%,綜合票房占比也超過了85%,不到3天票房就突破10億元。
不過,隨著影片正式上映以來觀影人群的不斷擴大,對于影片質量的質疑聲也不斷出現,關于情節設置是否符合邏輯,部分笑點是否低俗,以及并沒有科幻片的內涵等探討,也引發了部分影迷的爭論。
目前,《獨行月球》的豆瓣評分迅速從開分7.3不斷下跌,截至8月7日,其評分已經降到了6.8。兩極分化的口碑,也讓《獨行月球》票房能否加入“30億元俱樂部”存疑。
而之所以造成評論的兩極分化,“主要是電影定位和觀眾期待不統一的問題。”電影溫特表示,“很多人來影院是希望看一部喜劇片,看完之后發現是科幻片,自然會失望。”
蒙太奇也認同這種觀點,“觀眾對影片的定位不同,因此要求也就不一樣。”
普通觀眾可能覺得只要好笑就可以了。但《獨行月球》有著主流明星演繹,還有高投資高成本,出品方是有能力做好一部科幻片的;而且電影類型還打上了科幻標簽。
這種情況下,資深(科幻片)影迷自然會對電影抱有非常高的期待,比如跟國外科幻大片一樣,探討更深刻的硬科幻內涵。蒙太奇告訴燃次元,“這種期待與現實的錯位,自然會讓‘閱片無數’的資深影迷不滿。”
此外,在蒙太奇看來,從《獨行月球》的幕后出品公司來看,開心麻花、阿里巴巴影業、儒意影視、貓眼文化等,它們都是做純商業類型片的制作公司,“可以想象,它們一開始的目標就非常明確,《獨行月球》就是一部主攻普通觀眾的商業片。”
在商業片領域,“按照以往的經驗來看,純喜劇片的票房是有‘天花板’的,只有在喜劇的基礎加上升華或情感共鳴,才有望達到40-50億量級。”電影溫特認為,“參考《你好,李煥英》就是在搞笑基礎上加上了親情元素,所以票房突破了50億元,否則最終票房落點可能就是20-30億元左右。”
正是因為有大賣的“野心”,《獨行月球》才會在喜劇的基礎上,套上了科幻的殼子,以及煽情的里子,也造成了部分觀眾覺得影片的笑點不夠“密集”的結果。
盡管如此,在蒙太奇看來,《獨行月球》依舊算一部成功的商業片。“《獨行月球》可以說邁出了中國科幻喜劇的第一步。它的科幻,不再是周星馳《百變星君》中‘科學怪人’那種天馬行空的想象,而是基于國內現有電影技術的一種落地。”
“最重要的是,《獨行月球》代表著中國電影產業化的勝利。”蒙太奇認為。
《獨行月球》的幕后制作公司,是制作過《流浪地球》《刺殺小說家》的國內頂級特效團隊MORE VFX。
“如果放在幾年前,影片中關于袋鼠的毛發質感、動效捕捉、月球的光影、太空的反射折射等特效,我們國家當時的制作水平和能力都無法實現,也拍不出這樣的片子。但現在我們看《獨行月球》,它的質感已經非常接近《火星救援》等外國大片了。”蒙太奇表示。
復蘇的電影院
無論口碑與否,《獨行月球》票房的節節攀升,確實拉動了院線生意的復蘇。
放暑假后,大二生落落在溫州一家影城找了暑期工的工作。她告訴燃次元:“據我觀察,從我6月開始到影院打工后,來看《獨行月球》的人是最多的。雖然不同的影廳容納人數不同,但最多的場次能有一百多個人觀看,最少也有十幾個人,根本不會出現前段時間那種有場次賣不出幾張票的情況。”
張軍也表示:“《獨行月球》上線后,我們影院的售票量迅速拉高,幾乎占了影院總票房的80-90%。”
《獨行月球》之所以獲得這么高的票房,也離不開影院的高排片。
張軍的影院給《獨行月球》的排片,幾乎是“孤注一擲”地豪賭,“因為我們覺得觀眾走進影院都是奔著這部片子來的。所以我們給《獨行月球》的排片超過了以往所有影片的場次數。此前,比較好的片子,我們影院可能半個小時排一場,非常好的20分鐘一場,而《獨行月球》差不多是15分鐘一場。”
“事實證明我們賭贏了,周末的上座率超過了20%,工作日能達到10%左右,這是繼今年春節檔后首次達到這一數據。”張軍告訴燃次元。
觀眾紛紛回歸電影院,不僅能夠帶動影院的票房,“而且爆米花、飲品等其他消費也拉動起來了。”
落落表示,自己此前的工作就是掃健康碼、檢票、影務前臺等,最近《獨行月球》的上映,大家都相對更忙碌了,自己和其他新來的臨時工不得不排班跟老員工賣品,“可能店長覺得我比較有親和力?我偶爾也會被安排一起去推銷影城卡或者其他商品。”
《獨行月球》的電影周邊也受到了不少觀眾的喜愛。張軍影院就試水購進了一批電影衍生品,放到影院搭配售賣,沒想到大受歡迎,很快就銷售一空,“衍生品的售賣還帶動了一些其他消費,拉動效果非常好。”
《獨行月球》的上線,對于電影院來說,不僅拉動了票房等消費,增加了營業額,而且也提升了院線方對于電影市場的信心。
“主要是今年上半年電影市場實在‘太慘了’。”張軍無奈道,“疫情影響下,我們暫停營業后,為了減少成本,總部通知大量裁員,每家影院只留下了一兩位核心的值班經理。再加上后來遲遲沒有影片定檔,我們和周邊的影院干脆不開門。因為每天幾百塊的票房,不要說支撐房租等固定開支,連水電等運營成本也無法覆蓋,大家都不想‘賠本還賺不到吆喝’。”
直到進入暑期檔,《侏羅紀世紀3》和《人生大事》上映后,影院的情況才有所改善。“《人生大事》對市場有一個小范圍的拉動,我們開門營業至少可以減少虧損,僅僅達到‘小虧’的地步。好一些的影院有可能實現收支平衡或者‘小賺一筆’。”張軍表示。
而此前經歷了大規模裁員的張軍,也在影院重新營業后開始招聘暑期臨時工,以應對熱鬧起來的電影市場。
不僅是張軍所在的影城,2020年疫情后,大部分電影院都開始保持人員最精簡的狀態。這也導致,《獨行月球》上映后,董文欣在朋友圈連續3天發布了緊急招工信息;河北海興數字國際影城的孫經理,也在8月7日發了“急招”的朋友圈;北京唐閣影城,更是從6月以來就一直在發布招聘服務員及其他兼職信息。
另外,《獨行月球》也給片方和整個電影行業帶來了信心,“即使市場大環境非常冷淡,有好片子上映,大家依舊會回到電影院去觀看。”張軍表示,“好的影片是可以收獲高票房的,市場熱了,片方和發行自然也愿意定檔了。也只有好片子上映了,影院才能持續長久地生存。”
《獨行月球》不是影院“救星”
盡管《獨行月球》憑借一己之力炒熱了暑期檔大盤,但“救市”并不能僅靠這一部電影。
張軍告訴燃次元,“表面上看,《獨行月球》大幅拉動了暑期檔的影院流水,但算上房租等固定成本攤銷,目前我們影院的營業額勉強實現收支平衡,達到保本的情況。我們周邊一些流水較差的影院,依然在虧損。”
不過,讓張軍等業內人士覺得遺憾的是,《獨行月球》在方方面面都有一些欠缺,因此無法達到頂級頭部水準的票房成績。“從喜劇類型看,《獨行月球》的笑點沒有開心麻花以前的電影(如《夏洛特煩惱》)那樣密集;科幻層面,如金剛鼠的設定和情節,在邏輯上有些牽強;最后的煽情又沒有那么‘頂’;最被期待的沈騰馬麗對手戲,兩人又沒有直接互動。”
因此,《獨行月球》無法達到業內所期待的頂級大熱片的體量。“想要突破50億票房,勢必要在上映首周周日實現票房逆跌走勢。但《獨行月球》的口碑并不能支撐這一點,最終票房如果能落在35-40億元區間,已經是非常不錯的成績了。”張軍表示。
不僅如此,《獨行月球》的重要標簽是——喜劇,也是吸引觀眾的重要指標,卻因為電影整體的喜劇形式和笑點更偏向北方,也導致電影核心受眾有明顯的地域性。電影溫特告訴燃次元,“《獨行月球》在北方地區,如北京等地賣得更好,在南方會相對差一些,尤其是廣深地區。”
據深圳光明區正佳國際影城嚴經理透露,雖然《獨行月球》的熱度不錯,但綜合下來,并沒有給她們影院帶來多少利潤,“我們這種小影院,如果按照40元的發行價售賣根本沒有競爭力,我們只能低于保護價出售。”
“對于我們影院來說,票價能夠不低于發行價售賣,就是市場形勢不錯的表現。但我們所在的區內接近20家影城,目前只有兩三家能達到這一目標。”嚴經理無奈道。
僅靠《獨行月球》顯然還救不了低迷的影院。
張軍所在的公司,就因2020年和2022年上半年的疫情影響,陸續關掉了杭州的兩家店面,“我們周邊有不少影院因為付不起房租,減免也談不攏,不得不關門了。盡管我的影院流水現在看起來還不錯,但是只靠《獨行月球》,是無法拉動后期票房的。”
這種情況下,為了能堅持下去,不少影院都不得不想辦法開源節流。嚴經理表示,市場遇冷后,她們附近的店長經常聚在一起,商量怎么吸引觀眾進場,把市場做大。“我們曾經還準備一起舉辦過一個電影節,想要吸引不愛來影院的觀眾進場。”
而房租等成本開支又是固定的,因此對于大部分影院來說,節流的方法,基本就僅剩“裁員”。正佳國際影城在員工層面也執行了極簡標準,“我們員工最多的時候有30位,現在只剩下6位;管理層從前有7位,現在只有3位,而且全部要去頂崗。”跟燃次元聊完后,嚴經理表示自己也要去換班“頂崗”了。
但這些都是“治標不治本”的方法。一方面活動只是偶爾舉辦,而影院需要的是觀眾常態化進場;另一方面,大規模裁員會給影院帶來嚴重的“后遺癥”,那就是再開業后,不少影院都面臨招工難的窘境。
“員工數量精簡后,招聘的要求也相應提高了,但影院只能勉強維持收支平衡,根本無法給員工漲薪,自然難招人。”嚴經理無奈道。
張軍也認同這一觀點,“招來的新人,短期內是也無法達到老員工的水平,尤其是在爆米花飲品等賣品、以及影城卡推銷等幫助影院創收層面,這些能力都是需要時間培訓的。”
鑒于電影票仍然是電影院的主要收入來源。因此,嚴經理希望接下來能夠上幾部“有份量”的影片,“影院需要電影持續上映來恢復元氣。因為按照我們的經驗,8月20日以后,《獨行月球》的熱度,可能就降下去了。如果沒有有力的新片接檔,那么市場又會淡下去。”
另外,嚴經理也認為影院的密度該有所控制,“影院太密集的話,哪怕是破億的影片,一周不到,就會把觀眾消耗得差不多了。5億體量以上的片子,才可能撐一撐。但當下的市場環境,不少大片遲遲無法定檔,一旦沒有了合理的利潤,部分影院為了生存,競爭手段就會層出不窮,本就艱難的電影市場,更難良性發展了。”
總之,電影大盤不可能靠一兩部電影撐起來,只有電影市場能恢復到有電影均衡地上線,并每周都能調動觀眾走進影院,整個電影市場才能正常發展,影院也才能“活下去”。
參考資料:
《<獨行月球>爆火,喜劇電影“救市”?》,來源:刺猬公社
*題圖來源于《獨行月球》官方微博。
*文中小景、冉冉、張軍、落落為化名。
(聲明:本文僅代表作者觀點,不代表新浪網立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