歡迎關注“新浪科技”的微信訂閱號:techsina
如果要形象地形容這一體驗,《三體》一書中的“思想鋼印”是夸張但可以類比的名詞。
文/巴九靈
來源/微信公眾號:吳曉波頻道
先來做一道選擇題:
從現實生活來看,小巴以及目之所及的人大多屬于第二、第三類人。想要找到第一類,似乎還要追溯中外歷史。比如康德、魯迅之類的人。前者的人生唯鐘表時間馬首是瞻,后者有一句名言:“我只是把別人喝咖啡的時間用在工作上了。”
商業不會缺席有利可圖的場景。以提高自制力與監督人為賣點的商業模式層出不窮,包括了隨時隨地可以跟著健身教練健身的健身App,各地興起的專供肥胖者減肥的訓練營、考生專用的線下自習室。在抖音等短視頻平臺,還有許多線上自習室,每個人打開攝像頭,露出臉,低頭做事,接受五海四海的陌生人的監督。
小巴體驗了一種新的模式,即一對一遠程監督,總共花了168塊錢,為期一周。今天就來為大家分享下這段特別的經歷。
典型一天:被監督員支配的日子
4月6日,是被監督的第一天。早上7點30分,一分不差地,微信電話鈴聲響了,發出了刺耳的聲音。當意識到鈴聲之前,小巴還沉浸在夢鄉,一夜無夢。這也說明,此前生物鐘沒有相應的適應經驗。
結果很是狼狽,“監督員”林鈺連續打了兩次電話,說了一些“別再睡了”“怎么這么久”之類的“狠話”。
林鈺,一名山東某大學外語系大四女生,00后。論文已定稿,即將畢業。因為長期居家學習,干起了線上兼職工作,做監督員累計一年余。
小巴是在14分鐘后才進入計劃狀態,并且按她的要求,把看的書的內頁(當時看的是許知遠的《新聞業的懷鄉病》)拍照發給了她,相當于“打卡”。以此來看,這是一個頗嚴肅的監督服務。
這是定的第一個監督時點。小巴計劃把7點半到8點半這一個小時,作為看閑書時間。因為在朦朧的記憶里,這一習慣給人舒適、輕松的愉悅體驗,有助于開啟一天的生活。
作為一個工作在杭州,上班時間是10點以后(新媒體行業,上午上班時間相對寬松)的90后來說,早上7點半醒是過去不曾想象的。
4月5日,那是在正式開始監督的前一天,小巴把自己計劃好的監督細則微信發給林鈺。她同時拿走了電話號碼,并強調說:“手機不要靜音、七點半給你發消息,沒有醒的話我會打電話叫醒。”
以下是這一周每天的監督要求,主要是多看點書、降低熱量攝入、提高時間利用效率以及早睡等可能是職場人的常見痛點,具體共有10條:
時 間 表
7:30
提醒早起,看書一個小時
8:30
洗漱,準備上班
11:20
吃午飯,多素少葷
13:30
少吃零食、飲料,提高工作效率
17:20
吃晚飯,不吃葷菜、少飯多素
19:30
不加餐,只喝牛奶、吃低熱量水果
20:30
集中精力看書/工作/娛樂/其他雜事
22:30
洗漱
23:00
總結監督工作(20—30分鐘)
24:00
提醒睡覺
由于第一天欠缺磨合。8點半時,由于沒有及時回應,林鈺又打了微信電話,強調“看到消息要回”。
中午吃飯時,她也要求拍照打卡。拍照打卡成了她主要的監督手段。下午1點41分,她說:“你要是想吃(零食),跟我說一下,打消你的念頭。”當時想要喝杯咖啡,她說可以喝美式。最后妥協為不加糖的拿鐵。可見她也不是完全嚴格要求,仍然有可以游說的空間。晚飯時加了一只鴨腿,在被她質疑后以“鴨腿熱量低”為由獲取諒解。
總結來說,監督員林鈺均準時地提醒相應事項,必要時進行一些討論,讓人覺得她有機器人一般的準確度和執行力。事實上,她在各個時點設置了鬧鐘來提醒她完成相應的監督工作。“還沒有這種智能的聊天吧。”在談到這一點時,她調侃說。
在當天晚上11點的“總結會”上,她認為小巴的配合度和執行力都算合格:“算比較省心的,會有那種叫醒都得打好多個電話的。”
但這樣一來,她在提醒時點、話術以及形式內容方面似乎就稍有些單調,不夠可感。比如,以微信文字為主。于是,向她提出了新要求,希望更加豐富一些。第二天,便出現了遲1—2分鐘的提醒、語音提醒的新形式等。
到了12點,準時熄燈睡覺,這是過去多年很少有的體驗。
結果喜憂參半
與計劃討價還價,與監督員和解
以上可能被視為一種理想狀態,監督者積極履約、被監督者積極響應。但隨著時間推移,事情起了變化。
第一天時,新鮮感占據上風。在往后的日子里,愈發覺得自己的監督計劃有潦草武斷之嫌,而“底線是不斷用來突破的”這句話可能是放之四海而皆準的潛規則。
以下是破戒史和與監督員的“和解史”,主要體現在控制飲食方面:
在飲食控制方面,小巴與此前習慣相比有較大變化,比如此前在肉類、零食、奶茶等方面幾乎是沒有節制的。當時崇尚的是“高熱量、高運動消耗”,但似乎未成功。
與監督員林鈺探討過這方面的問題,她承認當前的節制飲食“與標準減肥狀態還是有很大差距”。
她拿出此前一位專門以減肥為目標的客戶的監督表格,其中對三餐食物、運動時間與頻次、減肥目標都進行了明確的規定。比如早餐是一杯紅豆薏米粥或歐包面包,中午玉米和一份菜,晚飯是水果柿子一個和一杯菜湯。
運動方面,“她一般用軟件打卡,告訴我消耗熱量,半個月瘦了有十斤。”林鈺說道。
但是,由于細節規劃、目標相對模糊,也使得她睜一只眼、閉一只眼,保持一定的寬容度。
除此之外,諸如早起看書、下午工作時提高工作效率、晚上的時間安排、以及到12點時睡覺,基本是得到了堅決執行的,誤差可能也只在十來分鐘左右。這部分情況是樂觀的。
下午上班神游時,會想起監督員提醒的話,“認真工作、提高效率”,于是回過神來。許知遠的《新聞業的懷鄉病》的主要內容是美國知名媒體、雜志及核心人物的傳奇故事,許知遠如一個焦躁不安和魯莽的青年滔滔不絕講述著這些故事。小巴利用一周的早晨時間,剛好讀完了。
在沒有接觸這樣的服務之前,設計一個接近“理想自我”或“理想目標”的規劃,再引入有償的外部監督服務,使計劃得到一定程度的貫徹。這樣的實踐是難以想象的。
由于涉及個人生活工作學習方式的全局改變,當一部分(比如早起成為習慣并獲得閱讀愉悅)成功之后,也會對其他部分的進行起到激勵作用。
管窺“監督經濟”躥起后的
社會痛點
如果要形象地形容這一體驗,《三體》一書中的“思想鋼印”是夸張但可以類比的名詞。在劉慈欣的科幻小說《三體》中,有一種技術為“思想鋼印”,為的是給缺乏信心的人類的大腦打上一種必勝的信念,以更好應對三體文明。
而監督服務具有的強制性、重復性的特點,也容易在人的大腦中形成一些信念。所以,在淘寶上已經規模性存在的監督服務工作室,一般以“強力監督”“超強監督”作為宣傳口號。
除了小巴這類容易焦慮的職場人,被監督人群范圍還包括考公考編考研的大學生、面試困難的職場人、難以專心寫作業的中小學生、希望控制體重的胖子、孤身在外的留學生等各種各樣的群體。
“會不會有種感覺,覺得自己不是一個人在戰斗,還有一個人在關注著。”林鈺解釋其中魅力時說道。
她舉了一些例子來論證這一服務的吸引力:比如,有人喜歡被人看著學習;還有人要面試,需要視頻演練。“某個作業快要deadline了,同學朋友提醒快寫作業,這不很好嗎?”
——她認為,這是監督服務最底層價值。監督員很大程度代替和發揮了人們身邊自顧不暇、心慈手軟的親友的作用。
林鈺遇到最刁鉆的情況是“有個男生讓她在中午、下午、晚上語音監督背單詞”。因為與個人日常的生活學習計劃沖突,最后放棄了。一般來說,監督員都是兼職,利用日常的一部分時間賺點零花錢。
相較而言,小巴的監督要求的難度是適中的。她手里還有兩個客戶,一個是監督每日學習4小時日語以上,另一個是監督日常學習和運動。
對于林鈺來說,這份兼職也有一定吸引力。除了認識有趣的朋友外,“有時候很想偷懶,客戶卻特別努力,自己也會多跟著學會,需要配合客戶時間,延長學習時間。”她說。
日本作曲家久石讓在自傳《感動,如此創造》中提到一個“自我監督”的創作竅門,“整個過程中,我盡力保持‘另一個自我’,讓自己能夠客觀地監督自己。在我的構想之中,‘另一個自我’不會受到個別場合的狀況影響而對事物做出主觀判斷,反而能夠憑著第三者冷靜的視線,從客觀的角度提供建議。若能有‘另一個自我’指引、管理自己,會是一個很棒的狀態。”——顯然,能夠內化出“另一個自我”監督自己的人并不多。
當然,市場需求的熱度和相對私密的服務場景,掩蓋了監督服務的粗糙。
當時小巴購買的是服務名稱為“煉獄一周”,客服提供四種監督員風格的選擇,分別為嚴格負責、嚴厲兇狠、溫柔鼓勵、剛柔并濟。小巴選擇了“剛柔并濟”。隨后,監督員林鈺加了小巴的微信,具體監督細則由小巴這邊來定,由她執行。
首先,林鈺沒有提供服務細則,只是給出了一個模糊的說法:價格越高監督次數越高、越具深度,比如小巴購買的可以提10次以上的監督提醒需求,半個小時的總結。而價格為108元的“魔鬼一周”套餐的監督次數最高是10次,沒有總結。
面試模擬等視頻類監督、考編考公輔導等占用監督員大量時間的套餐,價格更貴。如果是月度套餐,客單價在千元左右。
其次,沒有專業的監督模板或者注意事項之類作為參考。且就監督員構成群體而言,類似林鈺這樣高校女生監督員居多,專業領域的經驗有限。因此,主要是客戶按照自身需求制定。這會考驗客戶對自身需求的認識與妥當設計計劃的能力。
第三,監督員的監督本質是遠程監督,且主要以微信消息、電話監督為主。對于被監督者來說,如拒不配合或者嘴上一套、背地一套,監督員是無力干預的。“有人買了監督就不回消息、不配合,這種一般也不退錢,擺爛!”她也提到這類情況。
單純從市場需求角度來說,整個“監督經濟”不乏魅力以及價值。值得一提,一位職場工作多年的員工在第一次聽說此事后也躍躍欲試想要成為兼職監督員,她強調“主要是不僅僅是在監督別人,同時也在監督自己。”
不過,借用《新聞業的懷鄉病》引用過的、美國作家愛默生的一段話來說:“我們要用自己的腳走路,我們要用自己的手工作,我們要發表自己的意見。”
這股商業潛流,是否意味我們這個社會的人缺乏自律與獨立性的現象越來越嚴重?
注:林鈺為化名。
本篇作者 | 林波|當值編輯 | 范程遠
責任編輯 |何夢飛| 主編 |鄭媛眉|圖源|VCG
(聲明:本文僅代表作者觀點,不代表新浪網立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