歡迎關注“新浪科技”的微信訂閱號:techsina
文/Lianzi 編輯/VickyXiao
來源:硅星人(ID:guixingren123)
估值暴漲又暴跌,“胡蘿卜”廠的員工們受傷了。
如果說2022年有那么一個公司備受矚目、萬眾期待,那一定是Instacart。哪怕是幾個月前看起來,這家已經創立十年的公司都顯得一切向好——每個員工、投資人、背后的基金,都等待著它上市的消息傳來。過去連續三年的疫情雖然打擊了大量的企業,卻意外讓Instacart的發展坐上了火箭。
但這種向好趨勢,卻突然在今年被按下了暫停鍵。這家在此前一度成為美國第二大獨角獸的公司突然主動宣布估值縮水,從390億美金下調到240億美金,跌去了近40%。就在上周,其投資方之一Fidelity也下調了對它的估值評估。
雖然Instacart對外給出了各種各樣看起來不那么糟糕的理由,但實際上,無論是公司內部,還是整個市場對它的預期,都已經出現了前所未有的危機。
80后創業20次,終于有一次成功了
Instacart的創始人是一位印度裔年輕人Apoorva Mehta,他1986年出生在印度。
出生后,他隨父母遷居到利比亞。直到14歲,他和全家一起移民到加拿大。Apoorva畢業于加拿大滑鐵盧大學的工程師專業,是一位根正苗紅的工程師。畢業后他曾經在黑莓和高通擔任過設計工程師、在亞馬遜擔任過供應鏈工程師。
2010年,他決定離開亞馬遜來到硅谷尋找創業的機會。自此,他開啟了自己坎坎坷坷的創業道路。 剛到硅谷的兩年里,用“連續創業者”來形容他再合適不過。他一共連續創業19次,中間不斷變換賽道,變換項目,但都沒有什么起色。直到第20次創業,世界上誕生了Instacart。
后來回憶起自己的創業想法,他表示,在連續地失敗后,他開始轉變想法,嘗試創業解決一些生活中實際面臨的問題,例如超市購物。他表示:“創立一家公司的原因不應該是想要創立一家公司。創立一家公司的原因應該是解決一個你真的關心的問題。”
在決心打造Instacart后,他成為了自己的第一個顧客,也是第一個提供服務的采購員。他假裝在App上下了一單,再自己假裝是采購員,買來送到自家門口。這么煞有介事的一單,就是 Instacart這家公司的第一單業務。
值得注意的一個大背景是,在2009年Uber創立后,硅谷乃至全球都刮起來了一陣共享經濟熱潮。不少“送餐界的Uber”、“加油界的Uber”等等各界的Uber在那個時候應運而生。Instacart正是那個時候“超市采購界的Uber”。趁著這股子共享經濟的風,這些公司一起飛了起來。
之后很多年,Instacart一直處于發展階段。直到2020年初,新冠病毒肆虐美國,造成多個主要城市“封城”。人們也漸漸對去超市感到恐懼,嘗試利用Instacart減少自己暴露在人員混雜的超市的可能性。
疫情爆發后,Instacart一年的訂單數量如同坐上火箭,上漲了500%。同時,平均每一筆訂單的金額也上漲了35%。此外,Instacart表示,他們在2021年增加50%員工,同時加大廣告、營銷等方面的擴張支出。2020年4月,公司迎來了第一次盈利。
這些增長也讓資本市場看在了眼里。疫情爆發后的兩年里,Instacart的融資速度快得讓硅谷所有創業公司眼紅。
2020年6月,公司完成了一輪2.25億美金融資;7月公司完成了1億美金融資;在10月又完成了一輪2億美金的融資,估值上升到177億美金。
距離上一輪融資才5個月,2021年,Instacart再融資2.65億美金,估值沖上390億美金,是半年前的2倍還多。這一輪由a16z、紅杉資本、D1 資本、Fidelity以及T.Rowe Price投資的融資并沒有被冠以字母輪數,但卻讓公司估值大幅躍進,成為硅谷最有前景的,估值最高的創業公司之一。而彼時,公司內外也是對于IPO進程的態度也是相當樂觀。
可以說,在疫情最嚴重的兩年中,無論是消費者還是資本市場都對Instacart等一類疫情相關公司、疫情股變得非常有信心。當時類似的爆發式增長的疫情相關公司還有健身器材公司Peloton、流媒體平臺Netflix、會議視頻公司Zoom,甚至是在線文件簽署公司Docusign都成了疫情時代的寵兒。這些公司股價一飛沖天,消費端更是一件產品難求。
在2021年末的各大美國財經媒體的年終展望中,Instacart都成為他們認為最值得期待的2022年IPO公司之一。
后疫情時代急轉直下
實際上,2021年美國已經進入疫情的第二年,雖然疫情還有非常明顯的反復和波動,但對于疫情股、疫情催生暴漲的公司人們已經開始警惕。
當時Instacart CFO Nick Giovanni對外公開表示,公司已經準備好應對疫情后時代的新常態購物習慣。科技媒體TechCrunch對此的解讀是:“Instacart在對資本市場釋放一種信息:不要認為疫情過后,Instacart的增長會是個問題。”
但回頭看,2022年疫情的常態化,的確給了這家公司當頭一棒。當疫情已經來到第三年,人們逐漸恢復了部分正常生活軌跡——出門自己購物、買菜已經重新成了常態。這時,人們對于Instacart的需求就迅速降低了。這其中也有Instacart在超市價格之上加價、運送費、雜費頗多的原因。
同時,整個外部環境也發生了一些明顯的變化。今年1月底,Netflix財報后股價意外暴跌21%更是加重了整個市場對于疫情股、疫情相關公司的擔憂。當時相較于2個月前,Netflix跌去了大約48%,幾乎腰斬。類似的Roblox在2022年開年1個月內下跌35%,DocuSign半年下跌62%,Peloton更是跌的只剩下最高點的15%。
這種對于疫情相關公司的信心喪失也波及了和Instacart有著類似共享經濟模式的DoorDash。
截至發稿,DoorDash目前股價大約110美金/股,對比去年1月15日股價高點242美金來計算,已經下跌55%。Doordash的股價在很多人看來,對于Instacart有一定的指導作用。
同時,在過去幾個月,已經很多人注意到了類似共享經濟外送服務公司已經出現了勢頭回落的趨勢。
在這種大前提下,Instacart決定揮刀砍向自己——直接降低40%估值。針對主動縮水估值,Instacart在一份聲明中表示:“我們對于目前業務實力充滿信心,但我們也不能幸免于目前的市場動蕩。”
在自降估值后的一周,其投資方之一Fidelity也“補刀”,調低了對Instacart的估值。但和Instacart口中的整體市場不樂觀不完全一致的是,Fidelity并沒有調低其對所有公司的估值。例如其對于TikTok母公司字節跳動的估值在今年1月上調了16%,并在2月繼續調高了6%。同時,其對同樣有望在2022年上市的Reddit的估值并沒有改動。
對于降低估值,去年離開Facebook加入Instacart擔任CEO的Fidji Simo在接受媒體采訪時表示,公司不得不應對市場帶來的現實。Instacart此舉是希望用較低的估值來提高新員工和在職員工在股權獎勵方面的收益。在他們看來,如果想要繼續吸引高科技人才加入,就得讓這些人以更低的價格持有公司期權,從而在上市后獲得一筆可觀的收益。
發布降低估值消息的同時,Fidji也強調,公司目前仍有超過10億美金現金儲備,也并不需要很快籌集更多資金。同時,她對外公布了一些公司的新動向。例如,Instacart會在未來短期增加產品品類范圍,為合作超市提供廣告展示和軟件分析,以及嘗試開拓15分鐘送達服務。
“蘿卜廠"員工不容易
因為Logo是根胡蘿卜,所以在硅谷,很多人會笑稱Instacart為蘿卜廠。實際上,對于“為員工好”這樣的說法,Instacart的現任員工們并不都買賬。尤其是那些2021年以公司高估值加入的員工,并無法理解公司的這些“看似為員工好的舉措”。當估值下調40%,已經獲得的期權價值直接也少了40%。
在公布下調估值消息的前一天,Instacart就已經向員工公布了這個決定。
在Blind上,隨處可見對此的討論。在一個帖子中,有人詢問消息公布后的員工士氣如何。
有評論表示很多人幾乎已經沒有什么動力留在公司內部。同時,也有人表示,2021年中之后加入公司的員工薪資整個包裹已經比調整估值后的員工薪資低非常多了。他表示,這對于老員工來說,簡直像在打臉。
有網友爆料表示,近期員工和投資人已經在私人二級市場出售自己持有的Instacart期權。他最近一直在EquityZen上收到推送表示內部有人愿意出售。“我也采訪了幾個員工,他們都表示公司內部士氣低落。”他寫道。這條留言目前沒有被證實。
在華人工程師論壇一畝三分地上,同樣也有對Instacart此次降低估值的討論。內部員工表示公司并沒有按照大家所預期的那樣提出額外股票補償等措施,非常讓人失望。
可以說,在臨門一腳即將上市的時期,Instacart意外經歷了它的至暗時刻。
Instacart的故事還沒講完——無論結局好壞,每個人都在等待著它2022年上市的消息。對于它罕見的自降估值,短期也很難給出一個結論,這是否是一個明智的選擇。
但一個網友對于它的評論還是給了我們一個啟示:
誰還在用Instacart?它是一個疫情下成長的寶寶,但是現在卻成了一個奢侈的產品和服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