歡迎關注“新浪科技”的微信訂閱號:techsina
文/井超 王艾冰
來源:紅杉匯(ID:Sequoiacap)
近日,紅杉中國合伙人周逵接受了人民日報健康客戶端的專訪。
紅杉中國從2006年起就已入局醫療健康領域,一直到如今覆蓋創新藥、醫療器械、醫療服務、精準醫療、數字醫療等眾多細分領域,且投出超過200家公司,超過40家被投企業成功IPO,已形成一個完整的醫療投資版圖,并不斷在擴增。
在周逵看來,紅杉中國其實不曾刻意追求投資成績上的“數字”,而如今的成績也更多的是從多年前即開始醫療投資布局而產生的厚積薄發之效果。
本文為人民日報健康客戶端《洞見——對話投資人》專欄獨家專訪周逵報道。
從入局到引領:
紅杉中國醫療布局的盤面與排面
“回過頭來看,我們對于醫療健康領域投資的看法始終沒發生變化。首先這是一個抗周期性的行業;其次這是一個跑道夠長夠寬的領域。而我們關注的是這一領域的兩個機遇屬性:消費拉動屬性,以及創新驅動屬性。”在接受人民日報健康客戶端專訪時,周逵如此說道。
時間回到紅杉中國成立的2005年。彼時的中國醫療健康投融資市場還遠未像如今這般火熱,市場上占據主流聲音的仍然是成長壯大于上世紀末的一批以仿制藥為主的傳統型制藥企業,帶有創新屬性的藥品、醫療器械乃至診斷類產品,一度因從業者寡,又因不確定性太大而鮮少被關注。紅杉中國正是在這樣的情況下,幾乎最早在行業內開始了醫療健康產業的專業投資布局。
周逵介紹,相較于直接就從新藥投資入手,紅杉中國選擇了從當時自己更為熟悉的數字化醫療、供應鏈改造、醫療器械耗材等方面入手。微醫即是沿著此邏輯2006年投資的公司。隨后逐漸過渡至醫療器械,比如奕瑞科技。從“體外”的新產業生物,到“體內”的健帆生物、啟明醫療等,都是紅杉中國早期投資的項目。
但很快,專業醫療投資團隊的發展壯大使得紅杉中國在創新藥、創新器械等技術壁壘更高的投資領域很快成長起來,投出了貝達藥業、華大基因、信達生物、再鼎醫藥、藥明巨諾、紐福斯、瑞吉生物等一系列公司,這也是周逵口中的“創新驅動屬性”的體現。在他看來,生命科學的進步和醫療服務自身的專業化屬性,使得醫療投資的專業門檻逐漸提高,只有在這里面長期耕耘與深度鉆研的投資機構才有可能脫穎而出。
據周逵介紹,紅杉中國目前已經有一支接近25人的專業醫療投資團隊,團隊成員絕大部分均為生命科學、醫學、藥學等領域的PhD(學術研究型博士學位)背景,定期進行行研會已內化為企業文化基因。而體現在投資領域上,從免疫治療、基因測序、基因編輯、細胞治療、新型疫苗等行業中已經普遍受認可的技術領域,到核酸藥物、神經介入、人工心臟、手術機器人、AI制藥等在行業中還在探索前期的前沿領域,紅杉中國的投資基本盤廣且全、精且尖,守正出奇,布局穩健。
從早期向更早期:
離創業者更近一點
相較于其他機構而言,紅杉中國在醫療投資領域的獨特之處,是早期投資比例顯著。鮮為外界所知的一個數據是,在所有的紅杉醫療投資案例中,有超過60%是早期投資,即在企業成立的種子期或最先1-2輪融資中就發現企業的亮點并予以支持。在一批代表性項目如新產業生物、健帆生物、啟明醫療、再鼎醫藥、燃石醫學、騰盛博藥、奕瑞科技、艾柯醫療、晶泰科技等公司中,紅杉中國均為A輪即對公司進行投資。
“我們常要思考的一個問題是,醫療投資究竟要往后走,還是往前走?紅杉是一個覆蓋全產業鏈及全生命周期的投資機構,往后走就意味著離資本市場更近,往前走就意味著離創業者更近。人的本能會選擇往后走,因為那里機會更明確,回報也更快。”周逵笑著說道:“我們基金規模雖然在逐漸增大,但我們一直覺得,我們還必須是一個早期的投資機構,創業者才是創造價值的核心來源,我們還是想離創業者更近一點,所以你可以看到,近些年我們的A輪和天使輪投資項目是在持續增加的。”
做早期投資,尤其是在專業壁壘如此之高的醫療行業,需要非常強的產業洞見,才敢于從早期切入。而且早期項目的創新識別要求更高,企業對投資機構多維度賦能的依賴度也更高。但紅杉在早期項目投資中彰顯的強大的專業能力和賦能實力,也成為企業迅速“變璞為玉”的助推器。
一直以來,紅杉中國醫療投資團隊在早期項目上給予了更多的關注與精力分配,包括目前已經有專門的投資人來對早期項目進行挖掘或孵化。專注于早期投資的紅杉中國種子基金,其中一個關鍵的投資方向就是醫療投資,并已陸續投出星亢原、劑泰醫藥等更具科技前沿屬性的醫療/醫藥明星公司。
同時,紅杉中國顯然也并不滿足于在市場上去廣泛掃描項目然后出擊的常規做法,而是選擇更“近”一步,將視角延伸至科研院所與各教授的實驗室中。2021年11月,紅杉中國正式啟用了“紅杉中國智能醫療加速器”,這一加速器包含基因組學孵化器和腦科學孵化中心。“加速器的成立即旨在幫助和陪伴更多的早期智能醫療創新企業在中國成長,進一步推動中國醫療健康創新產業、創新生態的蓬勃發展。”周逵說。
但盡管在投資階段上向早期傾斜,在投資邏輯上,紅杉中國對于篩選企業的基本原則卻非常明確。在周逵看來,第一點是企業要真正創造價值。這種價值可能是來自于個體用戶或是用戶群體,但卓越的事業成就源于更大的社會價值。第二點是企業需要具備創新性,可能是創新技術或是創新路徑,這樣才具備在商業上可持續發展和壯大的基礎。“這是我們基本的投資邏輯。”
從賦能到溫度:
做創業者的基礎設施
“醫療領域有著比較長線的成長周期。在創業者最需要伙伴的時候出現,并一直陪著他們成長,這是我們最樂于做的事情。”在周逵看來,投資,尤其是早期投資,不僅是簡單的資金補給,更多的是發展資源的提供。如何能夠真正幫助到企業成長,幫助企業解決面臨的問題,可能才是投資機構對于企業最大的價值,也是投資機構自身的成功之道。
周逵透露,正是基于這樣一個理念,紅杉中國當前大概只有三分之一的員工在直接做投資相關業務,而三分之二的員工在做投后服務管理。從人才梯隊設計及補給,到資本及資源助力、IT系統建設,乃至必要時候的品牌建設、運營管理幫扶,“所需即所想”,在投后管理板塊,紅杉為被投企業傾斜了大量投入,助力企業提高核心競爭力。
比如幫助企業進行數字化體系的賦能。2021年6月,紅杉中國領投國內最大的居家醫療照護服務機構福壽康,就很敏銳的感知到了福壽康所存在的信息化與數字化需求。
“一般來這些基本服務在IT系統和數字化方面往往存在很多可改進空間,福壽康是國內最大的居家養老公司,如果不通過信息化和數字化提質提效,一定不足以承擔起照護千萬老人這樣的企業使命的。所以我們投進去第一件事就是幫企業明確數字化策略和幫企業找到滿意的CTO,我們自己的IT賦能團隊也定期幫助公司做信息化管理的改造。”
這實際上也是紅杉中國近來提出的Sequoia Value+(紅杉價值共創解決方案)的真實寫照。“這是一站式、產品化、系統化的價值共創解決方案,是紅杉中國經過長期探索和不斷優化而逐漸建立的有效、泛用的增值服務體系。”周逵總結道,這也是紅杉中國一直所堅持的“賦能思維”。在“優質增值服務的加持下,投資機構不僅能有效提高基金的投資回報,也能加速組織自生的專業化成長、更是對一大批社會創新經濟體的貢獻,最終實現企業發展和社會價值的正向循環。”
這也是周逵在專訪中始終傳達出來的一個理念,他更愿意將投資機構在整個行業生態中的作用定義成為創新和創業者服務的一類基礎設施。“從某種意義上說,投資機構不是稀缺元素,具備創新精神的企業家以及壁壘深厚的專業能力才是。”
兩個小時的啟發式對談,我們透過周逵的現身說法,一窺紅杉中國在醫療領域投資深耕多年沉淀出的原理不繁、應用不易的成功方略,也更看到作為頭部資本機構,紅杉一路走來所實踐的社會責任與價值擔當,及其推動行業進步所詮釋的引領的力量、創造的希望。
(聲明:本文僅代表作者觀點,不代表新浪網立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