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国产 亚洲 小说图片,337p人体粉嫩胞高清视频,久久精品国产72国产精,国产乱理伦片在线观看

設為書簽 Ctrl+D將本頁面保存為書簽,全面了解最新資訊,方便快捷。 您也可下載桌面快捷方式。點擊下載 | 新浪科技 | 新浪首頁 | 新浪導航

元宇宙哲學考:生活在虛擬世界,會迷失自我嗎?

2021-12-10 08:00:05    創事記 微博 作者: 錦緞   
視頻加載中,請稍候...

  歡迎關注“新浪科技”的微信訂閱號:techsina 

  文/俊宏

  來源/錦緞(ID:jinduan006)

  在柏拉圖的《理想國》第七卷中,有這樣一個隱喻:

  在一個有著長長通道的洞穴里,有一些面朝洞穴墻壁坐著的囚徒。他們被束縛著不能轉身,只能看著墻壁。他們身后有一堆火,在火焰和這些人中間有一道矮墻,另一些人躲在矮墻后面操作著木偶和其他的物件。這些木偶被操縱著舞動,但從不發出聲音。于是,這些囚徒只能看見洞穴后壁上來回移動的影子,他們一直以為這些影子就是現實中的事物。

  直到有一天,其中的一個囚徒被解除了桎梏,轉身看到了火光照耀下的木偶,才知道他們以前看到的都只是這些木偶的影子。他走出洞穴,看到陽光照耀下的世界萬物,才知道那些木偶也不是真正的事物本身,它們只不過是人與自然的仿品。在一陣光照對眼睛帶來的刺痛之后,他抬頭看見了太陽,同時也看到了最為鮮活的世間萬物。

  科學技術在探索世界的路上,伴隨著一次又一次的發現先前的局限,被新的世界“震碎三觀”。當哥白尼認為日心說才是天文學基礎的時候,他遭到了教會的趕盡殺絕。但就是這個在當時看來瘋狂的“新看法”卻在后世顛覆了科學被教會控制態勢,后來引出了真正意義的現代科學。

  新的科學發現往往預示著新的時代,但時代的進步并不只能靠某一領域的新發現。馬克思在歷史唯物觀洞察到了這點,他認為,時代的進步是個人與精神共同作用的結果。

  回顧歷史,縱觀幾次科學技術革命,引領時代大爆炸的“黑科技“總是早于時代誕生很多年。科技總是相互交織的,如若在協作中缺了一環,那么整體就永遠不可能存在。例如在今天,我們能橫跨萬里遠洋捕魚,若只有高超的航海術卻沒有冷鏈技術處理漁獲,那么捕撈便毫無意義。

  今天,元宇宙是一個尚未成熟的狀態。但僅僅是它不成熟所露出的一瞥,便以足夠窺到其內部好似有著一個全新的世界,令資本和學界為之癡狂。

  關于元宇宙的討論甚多,在一票投機者炒作之下,普羅大眾對元宇宙的認識隔了層層面紗。元宇宙是什么、元宇宙有什么等等元宇宙哲學問題的厘清便顯得愈發重要。

  不過在探討元宇宙哲學之前,讓我們先從回顧上個時代的故事開始。

  映入囚徒眼中的火光是刺眼的,但它確實蘊含著一個新的世界。敢于邁入和面對新世界,柏拉圖稱之為:靈魂的轉向。

  歷歷在目的時代

  元宇宙的到來,需要多久和多少技術才能引發時代的變革?或許從第三次科技革命中可以“取經“。

  現代電腦的發明,被認為是人類歷史上第三次科技革命,同時也是距離我們最近的一次。

  電腦的學名叫計算機,電腦最開始是用來做計算的。在古時候,人們最早使用的計算工具可能是手指。在我們小的時候掰著手指頭算數,是一種既直觀又方便的計算方式。但雙手只有十個指頭,這樣的算術方法實在是深受局限和低效。

  在中國商周時期出現使用算籌的方式計算。古代的算籌是由復數根同樣的小棍制成。材料一般是竹子,也有獸骨、象牙、金屬等材料等。通過有規則的擺放算籌,可以做到表示更多的數字。數學家祖沖之計算圓周率時使用的工具就是算籌。但使用它需要小心謹慎慢慢擺放,如此的計算仍然不夠便攜高效。

  在后面,漢代出現了算盤的雛形,在南北朝時期定型。算盤利用進位制計數,配合一套口訣使用,如此設計加快了計算的速度。算盤本身還可以存儲數字,使用時很方便。在中國,作為古代最好用的計算工具,算盤仍有在使用。但算盤的計算仍然需要人工撥動算珠,人為的操作失誤仍然不能忽視。

  那么有辦法可以在計算過程中取消人為的影響嗎?

  1642年,帕斯卡發明了第一臺機械計算機——帕斯卡加法器。它是一種系列齒輪組成的裝置,外形像一個長方盒子,需要旋緊發條后才能轉動,只能夠做加法和減法。但這臺機器一次只能做一回的加減法,運算能力極為有限。

  在之后,萊布尼茲受到帕斯卡的啟發,在1674年改良出一架約有一米長的新作品。他通過在計算機內增添了步進輪,這臺計算器可以完成連續計算。通過連續重復的運算加減法,這臺機器能夠實現乘除法的運算規則。

  把乘除運算化約為連續加減法,這在今天看來是極為笨拙的計算模式,甚至還不如背誦口訣來得快。但現代計算機的基本運算模式,就是對這種簡單重復的延續。如此看來,萊布尼茲的計算機可以說是在基本計算領域一應俱全了。

  機械計算機到目前為止都還需要人工上發條和按數字的方式來實現計算過程。這讓計算機自動計算的構想還是個奢望,更別說指望計算機能夠實現人下達的一系列命令了。這時候另一個完全不相干的技術,給“發條式計算機”打通了“任督二脈”,那就是來自紡織業的提花機。

  編織機編制布料是通過經線(縱向線)和緯線(橫向線)編織而成。若要編出圖案,則需要工人操作經線,以便讓滑梭帶著不同顏色的緯線從中間穿過。重復操作過后,緯線的不同顏色排列就在整體的布料上面形成了圖案。

  1805年法國機械師杰卡德完成自動提花機的發明。原理是通過統一控制所有經線,在編織過程中使控制經線的小木棒在合適的位置插進紙帶上的孔,如此來模擬之前的手動操作。通過添加這條打了洞的紙帶,紡織工可以把想要的圖案直接記錄在上面,就不需要親歷親為了。

  與此類似,在電視劇《西部世界》的片頭中的自動鋼琴同樣也是通過把需要操作的信息記錄在打孔的紙帶上來實現機器的自動化。這條紙帶,就是今后計算機內存和軟件的雛形。

  18世紀,法國為了推進科學的發展,發動學界參與編制《數學用表》。雖然這場工程參與人員素質精良,但這本滿是數字的大部頭完成之后,仍被指出存在好幾處錯誤。為了完成計算《數學用表》,需要人工用紙筆對不同數字進行固定一套章法的運算。人工計算雖然靈活,但無法避免失誤。

  1822年,巴貝奇通過把函數拆解成簡單加減乘除的方式,結合提花機的原理發明了差分機。這臺機器可以同時處理三個不同的五位數,計算精度能達到五位小數。這臺機器的成功,令巴貝奇信心大增。而后巴貝奇開始構思建造能夠處理多達上百個變量的“分析機“。這臺“分析機”在結構上把儲存數字的區域與計算區進行了分離。這種構想也直接促成了CPU和硬盤的誕生。

  但這臺機器因為當時的加工工藝無法支撐過于精巧的結構和加工精度而失敗。巴貝奇的構思從今天來看可以說是超越了在他那個時代有一百年之多。但換句話來說,舊時代的科技不能支撐計算機的偉大創想,純機械工程的時代該落幕了。

  1907年,電子管發明。電子管在電路上可以存在“打開”和“關閉”兩種狀態,分別代表著允許和阻止電流通過。利用二進制的0和1對多個電子管分別進行不同狀態表達,電子計算機的時代開啟了。

  在這之后就是我們都熟悉的第一臺占地170平方米的電子計算機ENIAC和再后來的電子管小型化,最終變成今天的各種運算核心和計算設備了(CPU、GPU等)。起因是方便計算和“偷懶”的計算器,在當時誰也沒能想到在今天能夠進化成如此的形態,滲透進現代生活的方方面面。

  從當下回看過去,第三次科技革命的源頭在歷史上竟然暗藏著幾千年之久。就連最后作為一錘定音的電子管,距離現代意義上能夠持續供電的電池發明,也過去了整整107年。單純的科學進步很難產生實際意義,但利用科學切實解決生活問題才是,科學的“科學”。

  在科學發展史上,科學不僅承擔著解釋客觀現象的任務,還要擔負著解放人力的角色。歷史上的計算機在相當久的時間里是不如算盤的。從實用主義角度來說,早期的發條式計算機是一件吃力不討好的創想,甚至是生產“精巧的機械垃圾”。但換句話來說,改變世界未來的新技術在誕生之初通常是伴隨著不解和爭議的。

  元宇宙誕生的今天根本不是某項技術的突破就能成立的,更不是某幾個互聯網公司巨頭靠著資本運作就能“催產“的。元宇宙是因為區塊鏈、物聯網、網絡和運算、人工智能、電子游戲、交互技術的共同催生演變的結果。

  這里面最為最年輕的區塊鏈技術當在《密碼學的新方向》和《貨幣的非國家化》中被提出,在今天也已經過去了35年。這些技術在今天都有著各種不同的發展態勢,也都各自面臨著發展局限。元宇宙是為了統合這些學科的發展在今天而被提出的。

  在今天,人類諸多科學技術的進步逐漸開始緩慢。如電池技術、現代物理、核聚變、硅晶圓制程等等。從現在來看,元宇宙可以為科學家們提供一個虛擬試驗場用于節省經費和材料;久遠來看,元宇宙所提供的數字孿生可以把這些虛擬的創想帶回現實。

  雖然,科學技術要依靠使用才能發揮完整的“威力“。而在“威力”被完全施展出之前,沒人能夠完整的預測。但站在新技術有勁使不出來(5G)和新技術遲遲未至的今天,元宇宙可以認為是未來一個相當確定的方向。

  當下能夠認識的“宇宙”

  元宇宙的狂歡,是被煽動的狂歡。掌握了影響群眾想象力的藝術,也就掌握了統治他們的藝術。——《烏合之眾》

  元宇宙的概念被提出的時間并不長,但就在這短短幾個月間的表現用四個字形容就是一地雞毛。資本在元宇宙這個現代根本就沒有任何解釋和產品的概念下不停高調的翻騰。獨立的思考者如果能用簡單的哲學分析思維來看待元宇宙,能獲得更清醒的認識,不被外物影響。

  2010年,中青寶作為一家網游概念公司上市。這家公司主營業務是制作和運營一些網絡小游戲。它在今天被譽為“中國元宇宙第一股”。但在吹捧之后,確是業務數據的難堪。

  根據三季報顯示,中青寶前三季度營收2.57億元,同比增長28.5%。2021年三季度扣非凈利潤為負30萬元。在人員待遇上,作為一家游戲公司,行業平均薪酬是一個重要的指標。在互聯網普遍高薪的大環境下,能不能支付高薪,也從側面體現著公司產品和經營能力。

  頭部游戲廠商吉比特、巨人網絡、掌趣科技和完美世界在2020年平均薪酬在39.93萬—79.35萬元之間,而中青寶的薪酬水平約為18萬元。在研發活動中,行業平均研發人員占總人數比例為52%,而中青寶研發人員占比在26%。網絡游戲,作為一個高人才需求和高研發需求的行業,中青寶在薪酬水平和研發重視程度都要遠遠落后同行業巨頭。

  從上市后的歷史來看,其盈利能力較弱,甚至出現年度虧損。最后,在公司持續運轉上,2021年三季度末,中青寶賬面貨幣資金為7852萬元,短期借款為1.15億元。另外,2018-2020年,中青寶經營活動產生的現金流量凈值分別為-547萬元、307萬元、3617萬元。

  中青寶相較于同行的固定資產占比高和國定資產周轉率低,這些都是投資者對這家公司在投資行為上存疑的點。但在今年九月,它還是一飛沖天了。

  原因基本可以確定是元宇宙。9月6日,中青寶預告推出一款虛擬與現實聯動的模擬經營類的元宇宙游戲《釀酒大師》。二級市場對這條消息的評價是:是從7號開始,一周內三次20CM漲停。而這個《釀酒大師》游戲允許玩家在游戲重模擬經營酒廠,玩家酒廠釀出來的酒可以自行設計包裝并支持線下提貨。宣布的酒水合作方為貴州金沙古酒。

  這些酒可以獲得NFT認證,并且玩家可以在自己的圈子里面交易。這一整套從玩家游玩到兌現和背后生產廠家的產出到交付的雙系統,在官方宣講中完美的契合了元宇宙的經濟內循環。

  但問題在于,玩家去拿屬于自己的酒,這酒錢誰來支付?玩家直接向酒廠支付游戲生產的道具?那恐怕該道具不僅對于酒廠有價值,還要對產品全供應鏈具有價值了。

  然而官方宣布的合作方只有酒廠,另外按照國家法規是不可以將NFT直接與法幣兌換。那就需要考慮把虛擬物品如何賦予實際價值了,復制《Axie Infinity》或許是一條可行的道路。《Axie Infinity》是一款玩家繁育小動物并出售的游戲。

  游戲中每個小寵物的編號、長相、功能等都是獨一無二。但玩家登錄游戲的第一只小動物需要購買。不過小動物和繁育工具在公開的交易所(如Uniswap、OpenSea)可以進行交易購買,可兌現為法定貨幣。

  如此復制的話,對應在《釀酒大師》就應該是玩家向游戲里面充錢。這個循環就變成了玩家通過游戲付費的方式向酒廠下單,從而獲得定制白酒。這個獲得的定制的酒在經過NFT認證之后,交易的價格就由任何潛在的意向消費者共同定價。

  但是,因為白酒產品生產特殊性的原因,釀酒廠根本不可能向玩家提供特殊生產的酒液。也就是說,NFT認證的只是這瓶酒的生產特殊性而已。而在一個自發的自生產系統中,若生產資料無限,則概率上的稀缺性遲早會被打破(例如農產品育種)。

  也就是稀缺性從生產出來的那一刻,就在貶值。若生產資料有限(充錢獲得,或者官方有意控制)那就根本不是一個公平公正的NFT系統。于此相印證的是,這個金沙古酒的廠家是中青寶的大股東的全資孫公司。

圖片來源:金沙古酒官網圖片來源:金沙古酒官網

  無法形成完善的生態循環,如此一來,所謂的“元宇宙游戲“就真的只有概念。

  然而就算內在邏輯如此明顯,也根本擋不住各路投資者前來”投機“的熱情。在9月8日中青寶關于股價異常波動公告中,中青寶表示:近期公眾號所提及游戲涉及“元宇宙”概念并且被媒體轉發,引起公司股價異常波動。元宇宙是一個巨大的概念和模式,公司尚處于初步探索階段,觸及概念相對較淺,對應產品尚在研發中。目前新游戲上線時間和地區受到諸多因素影響,存在不確定性。

  最終,在兩個月的時間里,中青寶的股價被哄抬5倍。而元宇宙板塊被連續問詢。在元宇宙概念逐漸回落的今天,曾經熱血賁張的投資者們有的賺的盆滿缽滿。而有的則在后悔沒能細致分析,聽信了坊間傳聞。

  元宇宙可能的哲學問題

  缸中之腦假想——生活在虛擬世界,會迷失自我嗎?

  1981年希拉里·普特南在他的《理性,真理與歷史》中提出了這樣一個猜想:一個人的腦被從身體上切了下來,放進一個盛有維持腦存活營養液的缸中。腦的神經末梢連接在計算機上,這臺計算機按照程序向腦傳送信息,以使他保持一切完全正常的幻覺。對于他來說,似乎人、物體、天空還都存在,自身的運動、身體感覺都可以輸入。這個腦還可以被輸入或截取記憶。你如何能確定自己不是身處這種情況呢?

  這個瘋狂的假想在電影《黑客帝國》里面有著精彩的呈現。在《黑客帝國》的世界中,AI將人類放置在營養液中,使人類以為自己生活在現實世界。人類所看到的、聽到的、經歷的各種場景皆是AI偽造的。那么在元宇宙即將到來的未來,我們又如何能分清現實和從中脫離呢?

  我們對于這個問題在這里提供一個答案:缸中之腦不存在。因為要操控和呈現一個完整的世界,那首先需要的是有完整且流暢運行的一套關于現實運作的法則。這個法則被亞里士多德稱之為metaphysics,即形而上學。該詞是由meta(在某之前或超越于之上)和physics(物理學)兩個詞匯拼接而來。

  形而上學旨在研究物體和現象關于來源的問題,即哲學的基本問題之一:為什么會有東西存在。但對生活世界進行缸中之腦假設的結果會直接導致無限的懷疑論。即我的世界如果是被模擬的,但模擬我的人怎么知道他的世界不是被模擬的呢?

  對此,借用胡塞爾的現象學,與其去思考無窮多的世界相互“嵌套“,不如懸置現象背后的本體,直接從現象直觀入手。由此,剛才的命題便轉化成為了一個新的命題:一個整全的秩序會創生一個世界。

  這句話同時也意味著我們世界的物質是由這個秩序規定所創生的。而這代表著不論對任何一個物質進行研究,到最后會發現它只不過是法則在空間的體現。那便是說,在空間里面只有法則,物質本身不存在,甚至空間本身也是法則規定的結果。

  如此一來,如果所有事物都是有這個法則規定才能存在的話,那么法則要不要規定自己的存在呢?如果法則需要規定自己的存在,那么法則=法則的規定就不成立了。因為法則自己不能解釋自己是什么的問題,法則必須要通過規定其他才能實現自己。如此一來,整全的世界法則就是一件不可能的事情,缸中之腦也就被破解了。

  那么反過來,如何能確定自己不是缸中的那個“腦“呢?那更簡單了。在計算機編程中,雖然會存在冗余的代碼,但是在任何一個程序的呈現和運行方式的背后都一定由背后的規則所決定。

  這意味著在這個系統環境下的所有表現(自然現象、語詞等)都可以找到其“誕生”的元規則。同時這也意味著對任何現象進行反向編碼的密碼學操作是可行的,并且編碼出來的元規則可以相互聯動并根據不同推導方式生成新的表達。

  這個系統在上世紀20年代,數學家希爾伯希望在數學中建立一組公理體系,使一切數學命題原則上都可由此經有限步推定真偽,這叫做公理體系的“完備性”。希爾伯特還要求公理體系保持“獨立性”(即所有公理都是互相獨立的,使公理系統盡可能的簡潔)和“無矛盾性”(即相容性,不能從公理系統導出矛盾)。

  但是哥德爾在1931年提出的不完備定理直接給這種構想“扣上了棺材板“。簡單來說,哥德爾不完備定理指出:不能發現一個萬能的公理系統能夠證明一切數學真理,而不能證明任何謬誤。

  在2002年8月17日,霍金在北京舉行的國際弦理論會議上發表了題為《哥德爾與M理論》的報告,認為建立一個單一的描述宇宙的大統一理論是不太可能的,這一推測也正是基于哥德爾不完全性定理。這也就是說,只要能夠意識到現實與規則之間的裂隙,我們就能判定自己不是那個在缸中的“腦”。

  元宇宙會誕生真正的AI嗎?

  AI是對人的模擬,還是人類的超越?這個問題在今天的答案是兩者皆不。在今天,AI本質上還是“做題機器人”。

  AI的誕生要歸功于現代公認的計算機科學之父——阿蘭·圖靈。他在1936年發表的《論數字計算在決斷難題中的應用》中,對“可計算性”下了一個嚴格的數學定義,并提出著名的“圖靈機”設想。從數理邏輯上為現代計算機的出現開創了理論先河。

  另一篇論文《機器能思考嗎》對AI的探討則更為直接。在這篇論文中,圖靈提出了一種判定機器是否具有智能的實驗方法——圖靈測試。隨后,在1956年的達特茅斯會議上,人工智能概念被提出。在之后的十余年內,研究者們開始廣泛研究人工智能技術,取得了第一批矚目的成就。在這研究的浪潮下,1959年,第一臺工業機器人誕生,1964年,第一個聊天機器人也誕生了。

  但AI在設計思路上經歷了行為主義(輸入命令控制反饋)、符號邏輯主義(利用符號運算模擬人類思維方式)和直到今天的神經網絡深度學習(利用大量數據讓系統自動擬合出最符合結果的模型),本質仍然是不同類型的圖靈機。

  圖靈機是一個虛擬的機器,它可以模擬計算機的任何算法。假設有一個長度無限的紙帶,紙帶上面的每個格子是空白的,但是可以讀寫數據,以此來模擬計算機內存。在紙帶的上方有一個能夠識別數據和做出反應的機器。機器只能寫0和1,或者什么也不寫。

  這個機器有一個探頭,這個頭可以移動到每一個空格上。根據探頭看到的數據不同,機器可以做出三種操作。讀空格的數據、編輯數據、移動紙帶然后識別旁邊的格子。機器首先會讀取下面的數據,寫一個新數據,然后根據指令移動紙帶向左或者向右,然后繼續重復重復這個過程。這就是一個包含三個信號的圖靈機。

  這個過程簡化來說就是機器內部存在某種算法。算法會根據外界刺激不同,不斷地輸出答案,然后再回答下一個問題,直到問題全部被解決。縱然,人類在生活中無時不刻地會面臨和需要解決各種問題,但人并不會向圖靈機一樣的連續不斷地“做題”。

  因為人類有主體性。AI能夠主動地發現和解決問題最終產生自我意識,這是AI的終極命題。換言之現在的AI遠遠不能拜托作為工具性而存在,所謂的智能,只不過是“做題”的智能。

  主體性(subjectivity)是哲學的基本問題之一。這個問題在廣為謬傳的所謂哲學三問中,就是那個“我是誰,我如何能確定我是真實存在的?”這個問題。在笛卡爾哪里,笛卡爾通過把握自己創造思考這個行為來把握背后這個“思”的我存在,即我思故我在(Cogito ergo sum)。

  在康德那邊設立先驗統覺(transcendental apperception),通過把人的感知能力提升到“先天存在”的維度來反推具體的生活內容背后的思維存在,最終得到主體性。

  黑格爾則是干脆承認“主體即實體”這一命題,通過把主體性這一維度推廣到任何現象法則對于現象之間,作為連接兩者的中介而存在。這意味著任何實體可以通過自我規定主體性而存在,通過這種方式,人們認識到自己可以把握自己的命運最終走向自由和解放。

  簡言之,人與AI的不同在于人可以強硬的自我下達命令,例如吃飯、學習、社交等等。但是在當前研究AI的路上,最然在目前較為領先的end-to-end神經網絡模型下能夠較為類似的模擬AI自主學習特征和擬合輸出結果的過程,但距離AI自我生成意識,還是天方夜譚。

  但是,或許元宇宙可以誕生真正意義上的AI。電影《失控玩家》講述了一個虛擬游戲世界里的NPC角色,在有一天覺醒并決定拯救世界的故事。NPC(非玩家控制角色,Non-Player Character)廣泛存在于游戲,甚至生活中。游戲《王者榮耀》里面不斷沖鋒的小兵、與消費者進行對話的弱智智能客服都可以理解是某種NPC。

  這些AI不能夠智能的原因我認為是:不能像《失控玩家》里面的主角(Guy)一樣能夠認識并參與到整個世界。而這個局限,元宇宙可以通過連通虛擬和現實的方式實現AI有機會對整個世界的認知,從而有機會實現終極形態的人工智能。

  設想在元宇宙中,人們通過XR(擴展現實)的方式讓AI有機會接觸到人類社會全部的數據與信息。AI可以通過把數據庫內部不同相關聯的特性和信息進行隨機匹配,并對結果自行判斷是否有效和成立。這種AI代替人工的數據挖掘工作,借助元宇宙所提供的海量數據,能夠誕生人類根本未曾設想過的道路和大大節省測試時間。

  要知道愛迪生為了發明燈泡測試了1600多種材料!接下來AI會自行設計適合針對某問題的子AI,再接下來這些不同類型的AI能夠分門別類的各自進行自主的溝通。或許在某一天的早晨,人們會發現AI不再是人工制造的機器,而是成為了與人類攜手并肩開拓和認識這個世界的伙伴。

  這個夢像或許吹的有點大,但AI大模型訓練在今天被認為是非常有效的機器學習方案。這個夢想或許實現很艱難,但在數字化和信息化不斷推進的今天,AI處理數據已經成為不少AI公司的前沿課題。在AI運行的基礎設施上,AIDC(智能計算中心)作為專屬分配給AI的智能算力,正在加緊飛速建設。

  黑格爾說,人類表達我們自由的最具體的形式,是通過意志的行為。即能在兩種行動之間作出選擇,而且這種選擇不是簡單地基于一方比另一方有更大的效用,也不是一系列情感和本能勝過另一系列情感和本能的結果,而是因為一種設定并堅持自己規則的內在自由。

  人類的歷史是艱難的冒險史,人類的贊歌就是勇氣的贊歌。眾多探索者們通過各種冒險的行動,證明自己可以違反最強烈、最基本的自我保存本能而行動。人類追求自己自由和解放的戰斗,在于要讓他人承認這樣一個事實:我甘冒生命的危險,因此我是自由的,是一個真正的人。

  元宇宙不是一項產品,元宇宙也不是任何資本或財閥能夠控制的虛擬世界。元宇宙是現實的擴展,是人類的自由意識命令世界向人類認識的再次展開。

  縱然在當前,元宇宙概念還在割據混戰,甚至出現不少反對元宇宙的聲音。對此我們用一個故事作為本文的結尾:

  1633年6月22日,伽利略跪在宗教裁判所大廳上,聆聽對其宣揚哥白尼日心說一案的判決。

  “太陽是世界中心,這個主張是荒謬且虛假的,是異端邪說。因為這與《圣經》所述不符。地球不是世界的中心,會動。這個主張在是同樣荒謬且虛假的,是錯誤的信仰。”

  “命令伽利略放棄、詛咒、憎惡日心說這一異端邪說。將撰寫的《關于兩個主要世界體系的對話》列為禁書。判其正式囚禁,方式由裁判所決定。“

  伽利略聽畢,小聲低語道:“但是它還是在動。“

分享到:
保存   |   打印   |   關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