歡迎關注“新浪科技”的微信訂閱號:techsina
文/邢思遠 編輯/王靖
來源:字母榜
擅長構建虛擬宇宙世界的劉慈欣,近日在公開演講中怒懟元宇宙,稱“元宇宙將引導人類走向死路。”
劉慈欣說,“人類的未來,要么是走向星際文明,要么就是常年沉迷在VR的虛擬世界中。如果人類在走向太空文明以前就實現了高度逼真的VR世界,這將是一場災難。”
在鼓吹“元宇宙”的人眼中,作為真實世界的延伸與拓展,元宇宙所帶來的巨大機遇值得期待。
而反對元宇宙的人分為兩類。一類是認為其是概念炒作,目前離元宇宙的實現還有十萬八千里,現在談論純屬無中生有。
比如紐約時報專欄文章寫道,元宇宙呈現了資本主義史在更廣泛層面的一場愈發令人不安的轉折,在這一體系下,股票價格與其說是由收益驅動,不如說是由科幻小說的幻想驅動。
第二類則是以劉慈欣為代表,質疑元宇宙存在的意義,劉慈欣覺得元宇宙是極具誘惑、高度致幻的“精神鴉片”,擔憂人類沉浸在虛擬世界固步自封。
元宇宙并非一個新概念。1992年,美國著名科幻大師尼爾·斯蒂芬森在其小說《雪崩》中這樣描述元宇宙:“戴上耳機和目鏡,找到連接終端,就能夠以虛擬分身的方式進入由計算機模擬、與真實世界平行的虛擬空間。”
將元宇宙從歷史塵埃里打撈出來的是扎克伯格。為了元宇宙,扎克伯格甚至將Facebook改名為Meta,在扎克伯格和一眾游戲公司的力推下,元宇宙儼然成為時下最熱門的概念,諸多互聯網大廠紛紛注冊元宇宙商標,羅永浩甚至要圍繞“元宇宙”創業。
劉慈欣差不多是國內第一個向元宇宙開炮的名人,恰巧,似乎沒人比他更有資格談論元宇宙。
當互聯網在中國還屬于新鮮玩意兒的時候,劉慈欣就在小說《中國 2185》里描繪了虛擬世界。
2006年,《三體》第一部發表,彼時的劉慈欣已經開始在小說中創建元宇宙,三體星球從VR游戲之中開啟,“您可以真正隨心所欲,創造您想要的一切。您可以創造一個有千億人口的帝國,在那里您是國王。”
既然如此,劉慈欣為何現在站出來否定元宇宙?
A
比起虛擬的元宇宙,劉慈欣更喜歡現實的宇宙。
在《不能共存的節日》中,劉慈欣曾提出,飛船派和元宇宙派二元對立;在最近的演講里,劉慈欣對這個觀點的表達更加堅定, “人類面前有兩條路。一條是向外,通往星辰大海;一條向內,通往虛擬現實。”前一條道路就是“飛船派”,志在探索廣袤的宇宙世界,另一條就“元宇宙派”。
元宇宙是人們構建的虛擬世界。在演講中,劉慈欣指出,技術卻以超乎想象的速度發展,網絡覆蓋了整個世界。
在IT所營造的越來越舒適的安樂窩中,一些人對太空漸漸失去了興趣。相對于充滿艱險的真實的太空探索,他們更愿意在VR中體驗虛擬的太空。這像有一句話說的:“說好的星辰大海,你卻只給了我Facebook。”
在演講中,劉慈欣直言,元宇宙是極具誘惑、高度致幻的“精神鴉片”。
劉慈欣認為,“雖然可以在兩個世界都有一份大腦拷貝,但是無形世界的生活如同毒品一樣,一旦經歷過那生活,誰也無法再回到有行世界,我們充滿煩惱的世界對于他們如同地域一般。”
劉慈欣更早之前在一次演講中也有類似表達,“不管地球達到了怎樣的繁榮,那些沒有太空航行的未來都是暗淡的。”
劉慈欣對太空的癡迷,可追溯到他的創造初期。當時文革剛剛結束,舊的生活和信仰已經崩塌,劉慈欣曾表示,《2001:太空漫游》“第一次激活了我的想象力”、“正是克拉克帶給我的這些感受,讓我后來成為一名科幻作家。”
這么多年以來,劉慈欣對太空探索的執念與日俱增,劉慈欣認為與其把人類的資源和精力放在虛擬世界,不如多用在探索開拓星際太空的現實世界。
在劉慈欣看來,如果說是人類發展總是局限于資源和能源有限性,那么要保證文明不斷發展就必須要眼光放在資源無窮豐富的廣袤宇宙,甚至可以說,人類能夠走多遠,對于物理空間的知識水平和改造水平直接決定了文明的高度。
B
劉慈欣向往宇宙,而不少世界首富則致力于將太空航行變為現實。
杰夫·貝索斯一直對太空探索有著不小的野心,他曾聲稱自己想要打造一個太空旅行領域的UPS或者FedEx。
目前“太空賽跑”的主要玩家有馬斯克的SpaceX、貝索斯的藍色起源與理查德的維珍銀河。SpaceX 已經與NASA進行多次合作,將宇航員及補給送往太空,星鏈(Starlink)互聯網衛星系統的建設也一直在推進中。
今年貝索斯乘坐自家公司的火箭飛向太空,甚至還有人把太空旅行變成了生意。維珍銀河最近發布財報稱,自從今年夏天將其創始人理查德·布蘭森送入太空以來,該公司已售出約700張機票,商業太空飛行服務預計將于2022年底開始。
大佬們對太空的向往,一部分是想刺探宇宙的大而神秘,另一部分,則源于對人類未來命運的擔憂。
貝索斯的擔心是,未來數代人后,人類不斷增長的能源需求,將超過地球的供應。總有一天,數百萬的人類會搬離地球,與群星為伴。
另一位“太空狂人”馬斯克,是擔憂人類的意識和良知不會一直存在下去,如果外星人出現,外力或內在的不可抗力會毀滅文明,因而執著于“移民火星”。
在對人類命運共同體的擔心上,與首富們相比,劉慈欣有過之無不及。
他將這種擔憂轉化成了創作動力。還是高中生的劉慈欣,就寫出了第一篇作品,描寫的是一個外星人入侵地球的故事。
在劉慈欣的小說《流浪地球》中,太陽將膨脹吞噬整個太陽系,地球面臨毀滅,人類成立聯合政府,想要把地球改造成宇宙飛船逃離太陽系。
劉慈欣的其他多篇短篇小說如《時間移民》、《中國2185》、《不能共存的節日》之中,都有類似人類命運恐慌的探討。
劉慈欣常說自己的小說“不影射現實”,但他的作品最后都會落到對人類的歸宿思考這一宏大主題。
不同于首富高調的“太空飛行”,劉慈欣是把太空夢都埋在了低調寫作中。
劉慈欣正式寫科幻小說是在1978—1981年,第一部長篇作品寫于1980年,彼時科幻小說還極為小眾,劉慈欣找不到地方發表。
他沒有放棄寫作,1985年,大學畢業的劉慈欣被分配到娘子關發電廠工作,開始重拾自己的科幻夢想。按劉慈欣的話說就是:白天上班,上班寫作;下班回家,回家給女兒做飯。
在火電廠工作期間,劉慈欣利用業余時間出版了13本小說集,包括《球狀閃電》、《超新星紀元》、《流浪地球》、《三體》前兩部。2009年,娘子關發電廠被關停,也是在那段時間,劉慈欣乘勢又在2008年和2010年相繼出版了《三體Ⅱ·黑暗森林》和《三體Ⅲ·死神永生》,發行量連創新高。
為了鉆研某個科幻情節,劉慈欣會訂閱《科學美國人》等雜志了解科技動態,常常坐六七個小時火車去北京查閱資料。
后來他在《流浪地球》序言里寫道:“自己的科幻之路也就是一條尋找家園的路。”
過去科幻作家寫作,靠的還是資料與想象力,如今,“劉慈欣們”趕上了科技高速發展的時代,VR、Ai、量子通信技術……如今元宇宙元年的到來,科幻作家筆下的一切都在慢慢變成現實。
這些年,隨著《三體》IP輻射效應的顯現,劉慈欣的身份也開始逐漸有了變化。不再是單純的科幻小說作家,而是成為一名關心人類未來命運、探索宇宙征途的學者。
繼騰訊移動游戲想象力架構師、游族三體游戲云端架構師后,今年劉慈欣又多了一個新身份——商湯科技科幻星球研究中心主任。未來將參與研究科幻產業與AI的有機結合,探索科幻作品中科學技術設定在現實中實現的可能性。
元宇宙不是劉慈欣的格局,宇宙才是。
參考資料:
1、《劉慈欣的陰暗面:三體是科幻、玄幻,還是故事會?》,時代周報;
2、《“元宇宙”爆火!400多家公司注冊相關商標,劉慈欣:這是人類文明的一次內卷》,每日經濟新聞;
3、《對待元宇宙:羅永浩的積極與劉慈欣的悲觀》,靠譜的阿星;
4、《人類未來將毀于元宇宙?劉慈欣向往星辰大海,小扎卻要深耕Meta》,新智元;
5、《元宇宙概念大火 劉慈欣直懟:將引導人類走向死路》,揚子晚報
(聲明:本文僅代表作者觀點,不代表新浪網立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