歡迎關注“新浪科技”的微信訂閱號:techsina
文/路俊迪 編輯/吳嬌穎
來源:開菠蘿財經(kaiboluocaijing)
“閨女,記得去給媽的果園澆水。”
“這個抖音,咋就知道我喜歡看啥呢。”
“看視頻就能賺錢,太值了。”
“家長里短孩子不愛聽,只有主播理解我。”
這些話都出自愛上網的爸媽。
艾媒咨詢最近發布的一項數據顯示,我國60歲及以上群體的網絡普及率為38.6%,其中,有超過10萬老人日均在線超過10個小時。當年拼命“套路”年輕人的短視頻、電商、游戲APP,集體瞄準了老年群體,讓他們“欲罷不能”。
有人沉迷砍價、團購、種水果,有人蹲守天天上演倫理大戰的情感直播間,有人一天八小時刷視頻攢金幣兌現,還有人試圖在網上尋找真愛,與“東哥哥”“董姐姐”交往一年,卻被騙光“養老”錢。
“網癮”父母,成了互聯網新的“收割”對象。各類APP緊緊抓住老年人的娛樂和情感需求,通過信息流投喂、算法推薦、互聯網營銷、頁面廣告等方式,形成了層層“收割”老年人的套路。APP工廠要的是老年用戶的月活和流量,而在短視頻開理財騙局、情感騙局,在直播間賣保健品、黃金珠寶的,盯上的就是老年人的“荷包”。
在業內人士看來,如今,互聯網的用戶增長已趨于飽和,各類APP都在搶占下沉市場,而中老年用戶就是其中最重要的增量。用戶規模大、獲客成本低,互聯網盯上老年人,實屬必然。
不過,當針對老年人的套路無處不在、騙局越來越多,老年人在互聯網世界的權益該如何被保障,或許是當下更應該被關注的議題。
老年人患上“手機依賴癥”
王瑩發現,媽媽的“手機依賴癥”越來越嚴重了。
以前,被教訓“放下手機好好吃飯”的是自己,現在倒完全反過來了。王瑩把菜夾到媽媽碗里,她卻在忙著給老姐妹旅游途中發的小視頻點贊。再催促幾句,她來了一句:飯桌上對老人沒有耐心,就是不孝的表現。
這都是媽媽從短視頻里學來的。
王瑩在家族微信群里看過她轉發的這類視頻。幾個阿姨站成一列,穿著樸素,表情嚴肅,用歌舞表演著“不孝的標準”:“養兒養女為防老,就怕兒女不盡孝”“一年到頭只為賺鈔票,從來不給爹娘問聲好”“養貓養狗養小鳥,就是沒錢養二老”……這條視頻在抖音獲得了69.1萬點贊,評論都表示“說得好”“大實話”“太感動”。
更讓王瑩最生氣的是, 媽媽在短視頻上學會了“老中醫”教的“養生秘方”,結果食物中毒,把自己折騰進了醫院。
王瑩媽媽的朋友劉阿姨,沉迷的是情感主播的直播間。
丈夫出軌、婆婆挑刺、重男輕女……直播間里的劇情,每每讓劉阿姨潸然淚下。她告訴王瑩媽媽,當年自己生了女兒,婆家沒少給她臉色看,看到主播教訓的“窩囊男人”,感覺有人幫自己出氣了。“我的委屈沒地兒說,只有素未謀面的主播才能理解我。”
周濤一開始發現爸爸沉迷玩游戲的時候,沒感覺有什么問題。
疫情期間,他怕爸爸在家被憋壞,給他買了一部智能手機,“開始的時候只玩紙牌、消消樂,后來下載了王者榮耀,段位比我還高。”周濤覺得,老年人退休生活輕松豐富一些,不是什么壞事。
不過,長時間玩手機游戲,讓本來就有老花眼的周濤爸爸視力急劇下降,連帶著青光眼、迎風流淚等毛病都來了。一位眼科醫院的護士告訴他,近兩年,來看眼病的老人越來越多,不少問題都是短時間內視力受損。
“閨女,得空了給媽媽的芒果澆澆水。”張穎已經連續兩個月收到媽媽發來的“澆水”鏈接。雖然要澆幾百次水才能收獲一箱水果,偶爾還要答題、半夜起來偷水滴,但張穎媽媽樂此不疲,甚至研究出了一套快速“催熟”水果的辦法,“先在果園里進入多多買菜,不僅買菜便宜還能給水滴獎勵,下單還能領化肥”。
與種水果相比,做過會計的李蕾媽媽覺得,還是刷視頻賺金幣更劃算。
“一個20秒的視頻得8個金幣,看1250個視頻可以賺一萬個金幣,一萬個金幣可以兌換一元錢。”本著“不要白不要”的原則,李蕾媽媽再次拿起了計算器,像當年計算工資支出那樣算著怎么在短視頻極速版APP上賺更多金幣。
“看視頻賺金幣太慢了,邀請一個好友可以獲得30塊錢,活躍的好友還有額外獎勵,如果我把跳廣場舞的阿姨們都拉進來,可以賺到五百塊呢。”李蕾媽媽感覺,自己好像發現了賺錢的“捷徑”,越刷越停不下來。
老年人,正在成為新一代“網癮人群”。他們既對抖音快手上的熱門段子如數家珍,又喜歡對直播間的“倫理大戰”激情點評,還樂得在極速版上一邊刷視頻一邊賺錢。
有分析認為,老年人淪陷于互聯網,或許源于他們無法被滿足的情感需求。去年受疫情影響,線下娛樂項目受限,又加深了這種狀況,老年人只好拿起手機,“看看年輕人都在玩什么”。
沒想到,這一看,無形之中上了癮。上癮的初始,是好奇和新鮮感:“隔得這么遠,怎么能看見她跳舞呢”“這個菜還能這么做”“這個人也太搞笑了”。
不過,在算法和套路的組合拳之下,形形色色的小視頻在手機屏幕上層出不窮,越刷越合心意,老年人開始集體淪陷互聯網。
互聯網“收割”網癮父母
但等待著“網癮父母”的,還有數不盡的互聯網騙局。
過去,老年人獲取信息的主要渠道是線下、紙媒和電視。但互聯網信息真假難辨,信息更新慢的父母輩,更容易被“套路”。
短視頻和直播,看著看著就變成了廣告和推銷。
劉阿姨關注的情感直播間,往往播到一半,扮演調解員的主播就開始“給家人們發福利”,有幾百上千的保健品,也有看似昂貴的項鏈首飾。有時候主播和工作人員還會表演“現場打架”:主播為了給“家人們”“最低價”與廠家battle,一聲高過一聲,最后終于說服廠家,“原價2999被砍到299”,讓劉阿姨感覺“不買虧一個億”。
網絡文學也開始“收割”中老年用戶。
“時隔兩月,我爸再一次因為沉迷網絡小說去治頸椎了。”一位豆瓣網友分享了爸爸沉迷網文的趣事,下面不乏“爸爸愛看知青文,媽媽愛看霸總文”“我姥爺78了,沉迷武俠修仙小說”的評論。這些用戶表示,看著看著,小說頁面就開始引導父母們下載APP、關注公眾號、付費閱讀,找不到免費閱讀渠道的父母只好乖乖“打賞”和充“會員”。
愛貪小便宜,則是老年人被拿捏的“死穴”。團購、砍價、拉新、種水果、刷視頻賺金幣,代替催婚、催生、介紹對象,成為老年人們聚在一起的高頻話題。
老年人的共情力,也被當成互聯網詐騙的工具。
在短視頻、直播間以及各種網頁上,既有“東哥哥”、“董姐姐”向阿姨們噓寒問暖,又有賣茶、賣保健品、賣理財產品的“干女兒”“干兒子”暖心傾聽。熱播劇《都挺好》里蘇大強遭遇情感詐騙和理財詐騙的雙重悲劇,似乎正通過互聯網在現實中上演。
張帥接到銀行柜臺經理電話的時候才知道,爸爸通過微信和一個“阿姨”聊上了,還把存款都取出來交給對方代為打理。通過查看爸爸的微信聊天記錄,張帥得知,對方稱自己的兒子是有名的理財經理,可以幫忙賺錢。
“我們這個年紀,能錢生錢的機會可不多”“娃們掙錢都不容易,你不想幫他一把”“張大哥,我怎么會騙你,比你有錢的可多了去了,就是心意不同”,一套話術下來,爸爸逐漸放下了戒備,準備和對方一起投資“以房養老”的項目。“還好在最后一步,銀行給我打了電話”,張帥心有余悸。
后來,事情敗露,張帥托警察局的朋友查到了這位“阿姨”的真實身份,竟是個二十來歲的小伙子。張帥記得,那天,爸爸盯著那個小伙子的照片看了好久,緩慢轉身,自己走回家,在陽臺坐了一整天。
“我媽已經走了五年了,我明顯地感受到,我爸沒有以前開心了,他本來特開朗一人,現在都不怎么說話了。”張帥擔心,爸爸過得太孤獨,于是給爸爸在老年婚介所報了名,但爸爸不愿意去。“他擰著一股子勁,好像是跟自己過不去,沒好氣地問我‘再讓人騙了咋辦’。”
像張帥爸爸這樣,因為被騙而對生活中的諸多人和事產生信任危機的老年人,不在少數。
“被騙背后是有焦慮存在的,可能是情感焦慮,可能是健康焦慮,也可能是經濟焦慮,老年人的心理要比我們想象的復雜得多。”在心理學博士陳潔看來, 這其實是一種PTSD(創傷后應激障礙)的表現。
“老人原本扮演著家庭中‘權威者’的角色,但網絡會消解這種權威,受騙后會加深與家人的矛盾,并產生嚴重的自我懷疑。”陳潔說。
老年人躲得掉網絡“陷阱”嗎?
《2020老年人互聯網生活報告》顯示,60歲以上的老年用戶日均使用時長達到64.8分鐘,且有超過10萬老人嚴重依賴網絡。面對巨大的流量空間,各類互聯網APP瞅準時機,為了留住老年用戶使出十八般武藝。
信息流投喂、算法殺熟、精準營銷,都讓觸網不久的老年人措手不及。
不管是短視頻APP,還是圖文資訊類APP,只要有使用痕跡,算法就能一步步“猜中”用戶喜好,面向老年人也不例外。很多老年人在刷短視頻的時候感嘆,“這個APP就像我肚子里的蛔蟲,一打開就知道我想看什么。”
當老年群體逐漸培養起上網習慣,各類APP又推出極速版,其占用的內存很小,對機型要求不高,但“一邊刷視頻一邊賺錢”,讓老年群體嘗到甜頭,甚至主動參與到“拉新”中來。
極光數據相關報告顯示,移動互聯網派生app發展迅速,2019年9月到2020年9月,抖音極速版等5款派生APP進入到季度內DAU飆升榜TOP 10。到2020年6月,極速版app覆蓋滲透率達到42.9%,三年半時間增長近30倍。其中,老年用戶占比較高,抖音極速版中46歲以上用戶占比為14.8%,快手極速版中46歲以上的用戶占比為12.4%。
各類電商APP則通過種水果等小游戲獲取用戶粘性,繼“多多果園”在2019年一季度為拼多多增加了上千萬日活用戶后,京東、支付寶等也紛紛推出了“種水果游戲”。許多老年人把廣場舞和遛彎的時間,用來守著自己在APP上種下的樹,看著它長大、結果、成熟、下單到家。
基于各類APP和極速版APP的內容引流,也沒放過老年人。既有直播帶貨賣保健品,又有直播間自導自演倫理大戲,情感騙局、理財詐騙也隨著私域流量的崛起卷土重來。
“互聯網本身就是流量的生意,目前核心用戶的流量增長已經見頂,老年群體是下半場競爭的重要增量和陣地。”互聯網品牌從業者沫沫告訴開菠蘿財經,互聯網收割“老年人”,并不奇怪。“搶占‘高精尖’受眾成本太高,所以各大APP都在搶占下沉市場,而老年群體是下沉市場的重要組成部分。”
一個需要被重視的問題是,當老年人開始頻繁觸網,信息和財產安全如何得到保障。
去年底,相關部門曾印發“適老化改造”的相關通知,要求保障老年人信息安全,嚴厲打擊電信網絡詐騙等行為。
開菠蘿財經發現,目前,大部分智能產品根據相關要求進行了適老化改造,但基本都停留在放大頁面和字體上,而對虛假宣傳、詐騙廣告的清理,并不徹底。據央視財經7月17日報道,一些平臺雖然推出了針對老年人的版本,其中卻暗藏心機,“養生理財0元購”“游戲返現加贈送”的鏈接比比皆是。
今年上半年,抖音出手打擊“賣慘式”帶貨,30天內處理相關違規直播間446個,封禁違規賬號33個,包含“徐憶情感電臺 ”、“權哥講情感”、“光頭哥”等10個粉絲超百萬主播;快手也緊隨其后,針對“中年女性粉絲”青睞的“劇本炒作”式情感直播間,對152名網紅進行封號,其中不乏有一些知名度很高的大主播。
對此,不少網友拍手稱快。“我媽看了這種吵架式情感直播間之后,就開始猜忌我爸,手機每天都要查一遍,行蹤必須三個小時匯報一次,不配合就是‘外面有人了’。”有網友評論稱。
但真正無害的網絡環境很難實現。只要有流量,就會有生意。一個直播間被封,主播還會在下一個直播間再生。“一方面,相關法律法規較少,針對性不夠強,靠平臺監管難度較大;另一方面,有些針對老年人的騙局已經形成黑灰產業鏈,打擊難度大。”沫沫表示。
互聯網信息時代,年輕人要做的,并非一刀切給父母“戒網”,而是教會他們科學安全上網。平臺和企業,也不應以流量為唯一標準,有針對性地產品設計和功能提升,才是解決問題的“良藥”。
*題圖來源于視覺中國。應受訪者要求,文中王瑩、周濤、張穎、李蕾、張帥、陳潔、沫沫為化名。
(聲明:本文僅代表作者觀點,不代表新浪網立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