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国产 亚洲 小说图片,337p人体粉嫩胞高清视频,久久精品国产72国产精,国产乱理伦片在线观看

設為書簽 Ctrl+D將本頁面保存為書簽,全面了解最新資訊,方便快捷。 您也可下載桌面快捷方式。點擊下載 | 新浪科技 | 新浪首頁 | 新浪導航

一個無線訓練班,半個香港娛樂圈

2021-05-06 07:00:00    創事記 微博 作者:   

來源:吳曉波頻道

今年五一檔,有一部香港電影——《追虎擒龍》上映,單看演職員表,就很值得思量:

◎ 梁家輝,63歲,無線藝員訓練班第10期學員。

◎ 吳鎮宇,60歲,無線藝員訓練班第11期學員。

◎ 林家棟,54歲,無線藝員訓練班第14期學員。

◎ 古天樂,51歲,無線藝員進修班第5期旁聽生。

圖源:《追虎擒龍》圖源:《追虎擒龍》

近些年還活躍在大熒幕的香港演員,大多數都有“無線訓練班”這一層背景,而且無論電影的口碑、票房表現如何,這些演員的演技與敬業精神,好像很少會被人詬病。

為什么“無線訓練班”能培養出那么多好演員?這個模式又為什么沒能一直走下去?今天,小巴就來和大家侃一侃“無線訓練班”的興衰始末。

1971年,香港無線電視臺(TVB)開辦了一個藝人訓練班,多年來為香港演藝界輸送了大量的人才,除了開頭提到的四位,還有周潤發、任達華、劉德華、梁朝偉、周星馳、劉青云、劉嘉玲、鄭伊健、甄子丹、郭富城等,這些只是最知名的部分學員,還有一些不太出名的,至今依然活躍著。

如果要認真列的話,這個名單還可以列很長很長。可以說,無線電視臺的訓練班,就是今日香港半個娛樂圈。而這家電視臺的老板,便是鼎鼎大名的邵逸夫先生。

邵逸夫先生當年為什么會創辦無線藝員培訓班呢?這要從一個人說起。

他叫王羽。?

王羽

1970年,貴為邵氏電影公司頭號明星的王羽,打算離開摳門的邵氏,跳槽去剛剛成立的嘉禾影業。可是,邵氏有合同在手,在這份長達8年的合同到期前,他哪兒都去不了。

怎么辦呢?

王羽想出了一個天才的方法:燒掉那份合同。

某一天晚上,王羽偷偷溜進邵氏的檔案室,把自己和其他100多個同事的合同,一把火燒了個干凈。

英國評論家鄧寧格說:“有100%的利潤,就會使人不顧一切法律?!鄙垡莘蛳壬趺匆矝]想到,這句話不只適用于資方,有時候也適用于勞方。

影視行業總會有這樣的事情:演員紅了以后,身價暴漲,便開始要求加薪。但再紅的明星也不能保證下一部作品一定賺大錢,老板當然不樂意加薪了??墒牵懿蛔「偁帉κ衷敢獍?,比如嘉禾公司就愿意給王羽高薪。

這似乎是一個無解的難題,但沒有難倒邵逸夫先生,他想出了一條應對之道:增加勞方的供給量。

邵逸夫

1971年,無線電視藝員訓練班成立。邵氏的想法是:只要我每年都培養出一批優秀的演員,當中總有幾個會紅。如果他們紅了之后肯繼續好好干活,當然最好;如果要加薪,就會被強勢彈壓——反正我還能捧紅第二個。

后來事情的發展,正如邵逸夫所設想:藝員訓練班的每一期學員,總有幾人能脫穎而出,挑起大梁。但無論有多紅,都要乖乖聽公司的話。

比如1979年,吳孟達出演《楚留香傳奇》而紅遍東南亞,第二年因欠下賭債而被雪藏一年。

1984年,劉德華出演《鹿鼎記》走紅,第二年因拒絕續約而被雪藏400天。

1996年,張衛健出演《西游記》走紅,因向公司提出加薪要求而被雪藏半年。

這么多年來,類似例子不可勝數。邵氏就像是一個大家長,管理著從訓練班畢業的各級藝人,只要違逆了公司,就會被投閑置散。公司的利益至上,員工的利益被壓榨到極致。

演員游飚,在邵氏旗下的無線電視臺工作了21年,但直到辭職前,月薪仍只有10500港元,比當時邵氏保安的月薪還要低200港元。

演員游飚經常在香港影視劇中飾演配角

為什么會這樣呢?

因為“好多人只要我們肯簽,不要工資都愿意啊”。

那這些演員收入太少,覆蓋不了生活開支怎么辦?

公司倒也考慮周到,建議他們“兼職去做的士司機”。聽起來很離譜,但真的有演員在兼職做的士司機。

香港作家陶杰曾如此總結:(邵氏)就是用最低的成本去榨取最大的利潤,把創作人和藝人當成“畜牲”來用。

站在資方的角度,邵氏這種增加演員供給量的策略有很多成功之處。

演員供給量足夠大,導致演員間的競爭加劇,這會帶來兩大收益。

一方面,競爭越激烈,薪酬水平就會被壓得越低,公司既能獲得豐厚的利潤,又能獲得對演員的絕對的話語權。

打個比方,3個人競爭3個崗位,每個人都能掙100元;但6個人競爭3個崗位,每個人就只能掙70元甚至更低,因為你不做有的是別人做,更別提還有人“不要工資都愿意”。

另一方面,激烈的競爭讓員工更有動力去提升自己的能力,或者說不得不去提升自己的能力。

1980年,吳孟達被雪藏后,想要死地求生,就必須用力去抓每一個機會。

于是他拜了關海山為師,認真研讀《演員的自我修養》《角色的誕生》等專業著作。他曾對著一頁劇本,反復琢磨三句普通的臺詞,為的就是通過這三句普通的話出彩,雖然最后這三句詞還是被導演剪掉了。

《喜劇之王》中的這個橋段其實來源于吳孟達

去年,胡杏兒在參加綜藝節目時,把前東家無線電視臺稱為“少林寺”。這個說法并不夸張,無線電視臺的激烈競爭與高要求,讓工作如練功一般艱苦難熬。

只有練成神功,才有可能出頭。

如果影視制作是完完全全的體力活,邵氏的這套策略可以說是幾近完美。

可是,在影視制作中,總有些工作會需要“人”的創意去完成,也總有些人會堅持選擇走自己的路。

邵氏的吝嗇,讓他們損失了很多。

邵氏電影公司最大的競爭對手嘉禾影業,其三位創始人就是因為不滿邵氏的吝嗇與管理方式,而從邵氏離職創業的。

李小龍回港拍電影,一開始接觸的是邵氏,結果邵氏卻因為2500美元的片酬差價,而將這位天皇巨星拱手推給了嘉禾影業。

李小龍與嘉禾影業創始人鄒文懷

許冠文曾拿著《鬼馬雙星》的劇本找邵逸夫,提出合資拍片并平分利潤,遭到邵氏拒絕,于是這位香港喜劇大師轉頭找到了嘉禾影業。

成龍在闖出名堂后也有了自己拍電影的想法,但在自組子公司這個條件上和邵氏始終談不攏,最后嘉禾又笑開了花。

在連番錯失巨星大咖后,邵氏電影的競爭力江河日下。到1985年,邵氏宣布電影停產,將精力轉到無線電視臺方面。

不過,無線這邊的故事劇本也差不太多,只是比邵氏電影慢了幾個章節。

無線臺各個時期的臺柱演員,不管有沒有和公司起過沖突,大多數最后還是離開了,比如劉德華、梁朝偉、劉青云、古天樂。

原因無外乎兩條:工作太累,收入太少。

古天樂在拍攝《尋秦記》后連發5天高燒,甚至“有可能得肺炎”,于是決心離開。

汪明荃先后兩次在臺慶典禮上,代表演員們向無線的高層喊話:“可不可以給我們加一點工資?!?/font>

汪明荃在臺慶上向無線電視臺高層喊話

早年,無線臺還可以憑借自己在電視領域的壟斷地位,憑借香港文娛業的底子,維持“明星造血”,不斷捧紅新演員。

可到了最近十年,隨著互聯網的發展和內地經濟的崛起,無線臺在影視制作上的經驗領先優勢被不斷拉近,收視市場的劣勢則被不斷放大。近些年的當家臺柱與臺慶劇,其影響力已然無法同前些年的相比。

一部優秀影視作品的誕生,需要數十個工種的通力協作,每個工種都需要純熟的技能與豐富的經驗。從這個角度看,影視作品是一種工業產品。

但是,電影、電視劇的成功,又離不開少數藝術家長期的構思與突然的靈感。從這個角度看,影視作品又是一種藝術品。

邵氏和香港電影產業對前一種角度的理解很深,對后一種角度的理解不足,或者說即便理解了,也因各種原因沒能做得更好。

無線臺和邵氏電影曾是香港影視產業的標桿

想要盡可能簡單地掙快錢,是每一個行業都會遇到的病癥。只是在影視行業,這種病的潛伏期特別長,治療起來特別難。

在邵氏的興衰故事中,最令人難過的地方在于,他們培養了那么多熱愛表演,熱愛影視行業的優秀人才,可等到這批人才一一老去,才發現走錯了路,日暮途遠,回頭太難。

走錯這段路的代價非常沉重,正如梁文道所言:“還要賠上許多兵將,甚至一整座城市在燈影下的光華?!?/font>

作者|?林克|當值編輯?|?李夢清

責任編輯?|何夢飛|?主編?|鄭媛眉?

(聲明:本文僅代表作者觀點,不代表新浪網立場。)

分享到:
保存   |   打印   |   關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