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源:吳曉波頻道
文 / 巴九靈(微信公眾號:吳曉波頻道)
上周六(2月27日),巴菲特發布了2021年致股東信。
從股票投資來看,2020年,巴菲特的公司伯克希爾回報率為2.4%,而標普500指數回報率為18.4%,大幅跑輸大盤。
這不是股神巴菲特第一次跑輸大盤。2019年,巴菲特同樣跑輸了大盤。這讓很多人開始對股神持懷疑態度。
楊天南老師是巴菲特投資理念的實踐者,也是890新商學最近上新的《楊天南解讀巴菲特60年致股東信》課程主講老師,他認為:那些熱衷于談論巴菲特某一年、某一項投資的回報率的人,往往忽略了“局部回報不等于整體回報,甚至相去甚遠”的客觀現實。
從1965年到2020年,標普復合回報率10.2%,伯克希爾為20%,五十五年累計下來,標普上漲235倍,伯克希爾上漲了2.8萬倍。
我們常說:“一年五倍者如過江之鯽,五年一倍者卻寥若星辰。”
憑運氣賺來的錢,最終會因為實力還給市場;而長久穩健的回報,才是財富積累的關鍵。
巴菲特“股神”之名的由來,便在于他可以取得長久可持續的回報。
這位現今91歲的老股神一生沒有寫過任何跟投資有關的書,唯一親筆寫的就是給合伙人、投資者們的致股東信,從1956年開始一直寫到今天。
這些信貫穿了巴菲特的一生,也藏著他投資理念、企業管理、人生態度的變化。要了解巴菲特的真實想法,最簡單直接的方法就是讀這些信。
楊天南老師是書籍《巴菲特致股東的信》的譯者,也是有著28年投資經驗的投資人,他打算用一年的時間重新解讀60年來巴菲特親筆寫的信件。
如果你看不懂股東信中的那些財務數據和企業案例,或是想要換個角度重讀這些經典“教科書”,不妨跟著楊天南老師一起學習。
一周讀一年,一年讀一遍
帶你重走巴菲特六十余年投資路
點擊按鈕▼立刻加入
目前,該課程已經解讀了1956-1986年的信件,今天,小巴截取幾段精彩的解讀,讓大家先睹為快。
按以前的標準,新聞界普遍宣稱的藍籌股,其價格包含了大量的投機成分,存在造成相應的損失的風險。也許還有其他估值標準正在進化,將永久地取代舊的標準。但是我不這么認為。也許我是錯的,但是我寧愿接受因為過度保守而招致的懲罰,而不愿因為相信“樹木將長至天空外”這樣的“新時代”哲學觀點而造成錯誤結果。后者的錯誤將可能給資本帶來永久性損失。
——選自1959年巴菲特致股東信
楊天南老師解讀:當時,很多人認為老派的評估方式已經過時了,就像在2000年,很多人也說市盈率過時了,要用市夢率衡量科技股。股市中最痛苦的事情就是“漲到你買”“跌到你賣”,大多數人在股市中都難以堅持自己的判斷。巴菲特這時才29歲,能夠在年輕時堅持自己的原則,這是很難的。巴菲特寧愿錯過,也不賺不該賺的錢。這是因為他認為賬面上的浮虧并不是真正的虧損,真正的打擊是本金永久性損失。
問題的關鍵在于,我們要確定所有的合伙人對于什么是好的、什么是壞的都具有相同的理念。我相信如果在行動之前就先確定評判的標準,將有助于所有的事業最終取得一個較好的結局。
我一直以來都使用道瓊斯指數作為我們業績的評判標準。我個人認為3年是最起碼的可以對業績做出評判的時間段。而最好的業績評判周期應該要經歷一個完整的市場周期,比如從業績評判當時的道瓊斯指數水平開始,直到該指數最終回到幾乎同樣的水平為止。
——選自1961年巴菲特致股東信
楊天南老師解讀:巴菲特從不在意某一天或某個月的漲跌,他不關心、也不清楚短線問題,這也是巴菲特經常招人嘲笑的原因。最近一次被嘲笑就是因為疫情期間他買了航空股后,航空股大跌,但賣掉后又大漲。
巴菲特認為評估一個人投資水平的高低,需要一個完整的周期。牛市時,雞犬升天,常常是“亂拳打死老師傅”,不懂的人賺得反而更多;熊市時,不好的公司在跌,好的公司也在跌,很難判斷真實情況。因此,完整的周期是一個重要的衡量標準。而在市場中的時間越長,越會心存畏懼,不會輕易去“預測”股市走向。
巴菲特后來也說過:“我愿意為換取長期收益的最大化而承受短期波動的痛苦。但是我不愿意為了追求更高的長期收益去承受本金永久性損失的風險。”
一周讀一年,一年讀一遍
帶你重走巴菲特六十余年投資路
點擊按鈕▼立刻加入
對于大多數基金經理未能取得超越市場平均水平的表現,我認為原因包括:集體決策——我的可能帶有偏見的觀點是,優越的投資成果不可能會是集體討論的結果,尤其不是集體決策的結果;潛意識地遵從有聲望的投資機構的投資組合配置;聲稱必須從事“安全”的投資的組織架構,而在支付報酬時卻僅僅根據回報率來決定,不考慮該投資收益所對應的資產組合所面臨的風險水平;不理性的、強制性地要求資產配置多樣化;以及最后一點,同時也是尤為重要的一點——慣性。
——選自1964年巴菲特致股東信
楊天南老師解讀:在當時的時代背景下,巴菲特認為很多大型機構的基金經理沒有超過指數,有以下幾個原因。
第一,集體決策,其實就是誰都不決策。
第二,群體效應,很多基金經理會覺得:如果我犯了和大家一樣的錯誤,這是可以理解的。
第三,特立獨行帶來的回報與風險不相稱。在大型機構中,如果特立獨行的投資行為成功了,這只是你應該做的事情,如果失敗了,那么你可能就失業了。
第四,采取不理性的分散投資策略,看似降低了風險,其實也降低了回報。
最后,懶惰。巴菲特認為歸根到底是基金經理不思進取,沒有與時俱進。
那么,巴菲特在近幾年的投資回報率也沒有超過指數,是不是也是因為上述這些原因呢?如今的情況可能就變了。
第一,科技越來越發達。科技進步消除了人們獲得信息的物理差距,大多數人都可以平等獲得信息、知識和經驗。
第二,聰明人越來越多。那些對成功心懷渴望的人,在外在原因的推動下,無論在數量上、還是在素質上都有了大幅提升,從而使得市場有效性大幅提高,進而趨于消滅超額收益。
科技的進步使得市場越來越趨向有效,這似乎是歷史的必然,但市場是復雜的,人心也是復雜的。
除此之外,你覺得還有什么原因呢?
如果你想找到關于投資的那些“秘密”,歡迎你加入楊天南老師的讀書計劃——《楊天南解讀巴菲特60年致股東信》,和楊老師一起在聊天式的輕松氛圍中重走巴菲特六十余年的投資路。
向上滑動▼查看課程詳情
帶你重走巴菲特六十余年投資路
(聲明:本文僅代表作者觀點,不代表新浪網立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