歡迎關注“創事記”的微信訂閱號:sinachuangshiji
文/鄧雙琳
來源:燃次元(ID:chaintruth)
從踏足醫療健康領域算起,經歷六年發展后,京東健康上市了。
“進入健康這件事,能做多大我們暫時還算不準。但我感覺,這事兒做好了,規模相當于再造一個京東?!眲姈|曾經對京東健康CEO辛利軍如是說道。
截至發稿前,京東健康的市值已經突破3500億港元,這一數字超過了京東市值的1/3;京東健康也是今年以來港股市場募資規模第二高的新股,僅次于其今年6月在港二次上市的母公司京東集團。
不管從哪個維度看,劉強東都離“再造一個京東”的夢想更近了一步。
而國內互聯網醫療行業的另兩極“巨頭”阿里健康和平安好醫生也同在港股,12月8日京東健康上市首日,市值已經超過阿里健康,也將平安好醫生遠遠甩在身后。
根據京東健康披露財報數據,公司今年前三季度收入為132億元人民幣,同比增長77.1%,并從2019年就已經實現經營盈利。此外,京東健康的增長強勁。據招股書披露,至今年9月30日為止的十二個月,京東健康的年活躍用戶數為8000萬,相比2017年這一數字接近翻倍。
互聯網醫療行業出現已久,但始終未被滲透徹底,弗若斯特沙利文報告稱,2019年,中國僅有2.4%的藥品通過院外在線零售藥房分銷。同樣,2019年,就中國門診量而言,在線問診占總咨詢量的6.0%。中國醫療健康行業仍處于數字化初期階段。
2020年的新冠肺炎疫情意外將這一行業推上了爆發的快車道。
疫情發生初期,大眾的生活方式被迅速改變,全社會對于健康的意識空前提高,盡量將一切行為“線上化”成為抗擊疫情的手段之一。“網上下單、送藥上門”正在被越來越多的人所了解和接受,在線問診的頻率也大幅增高。
相關報告稱,2020年第一季度,受國家衛生健康委員會管理的線上醫院的在線問診次數較2019年同期增長17倍,部分第三方互聯網服務平臺診療咨詢量比同期增長了 20 多倍,處方量增長了近 10 倍。
京東健康也乘勢而起。數據顯示,2020年2月份以來,其全渠道布局的O2O購藥服務“京東藥急送”用戶數量和訂單量均有明顯增長,其中新用戶占比達八成。此外,今年上半年京東健康日均在線問診量約9萬次,是去年同期的近6倍。
在疫情的刺激之下,其他在線醫療平臺也在今年實現了增長。阿里健康三季報顯示,阿里健康在2020年首次實現了盈利,而平安好醫生的中期報也顯示其上半年總收入27.47億元,同比增長了20.9%。
互聯網醫療行業迎來了空前的利好環境,也因此成為了兵家必爭之地——許多互聯網大廠都蠢蠢欲動,開始著手布局,進軍醫療。對京東來說,在健康業務上,其已經趕超了BAT,但在未來是否還能保證這一優勢,還有待進一步觀望。
前世今生
盡管京東健康從2019年才開始獨立融資,但關于京東與健康行業結合的更多可能性,劉強東早在多年前就開始構思了。
2014年,泰州市領導找到了劉強東,希望和京東平臺共同打造“醫藥城”項目。劉強東派出了一支小隊去當地調研考察,但由于彼時的互聯網醫療行業還只是個雛形,地區相關政策尚未落地,風險太大,所以這個項目只能暫時擱置。
但劉強東沒有放棄,在緊抓電商和供應鏈的同時,他仍不忘進攻健康行業——“醫藥和醫療行業有很多亟待解決的問題,機會巨大,你們要么做成,要么換人!”劉強東對辛利軍團隊說道。
2016年,劉強東又讓辛利軍去江蘇泰州考察和洽談項目,這一次,當地對互聯網醫療發展的超前思維令辛利軍感到吃驚。在辛利軍的匯報會上,京東健康的雛形就已經在劉強東的腦中形成。
2017年7月,京東與江蘇泰州市簽訂“健康泰州”戰略合作協議,這一動作標志著京東健康的成立。京東健康與泰州市合作建設現代化醫療健康產業園,并推出在線問診服務,標志著京東健康從醫藥電商跨入互聯網醫療階段,正式開啟了 " 醫、藥聯動 " 閉環體系的商業模式。
京東已經布局了醫藥零售行業,但相關團隊在經營藥品零售業務的過程中發現,不少用戶在購買藥品時有咨詢醫生的需求。剛巧,在一次和醫療行業的朋友餐敘時,有人在飯桌上問了劉強東和辛利軍一個問題:“京東現在有大藥房,可是沒有醫生,要不要考慮開醫院?”
劉強東和辛利軍經過一番商討,最后決定干就要干的徹底,“如果京東要進入健康產業,就要剝離出來,按照它自身的規律來發展,而不是跟著零售走?!眲姈|說。
于是,京東健康開始形成“醫+藥”閉環,兩大業務協同發展。但“醫藥聯動”對京東健康來說,走得并不如想象中順利:每家醫院的系統、規則和對醫生的管理標準都不一樣,京東健康必須腳踏實地地去逐步開展醫療業務、進入醫療體系,與醫院、醫生去深入溝通。
隨著行業的發展以及用戶對互聯網的認知度提高,京東的 " 醫藥聯動 " 閉環體系越來越受市場認可,從2019年開始,京東健康的發展駛入了快車道。
數據顯示,2019年10月,京東互聯網醫院入駐醫生約為3萬名,每日在線問診量為3萬人次;而截至今年9月20日,京東互聯網醫院入駐醫生數量則已經超過6.8萬,建立了16家互聯網醫療專科中心。
截至今年上半年,平臺日均在線問診量近9萬,相比去年同期增長6倍;平臺已入駐超過9000家第三方商家。
據招股書披露,京東健康的總收入在2020年前三季度為132億元人民幣,同比增長77.1%;截至2020年9月30日為止的十二個月,京東健康的年活躍用戶為8000萬,相比2017年這一數字接近翻倍。
趕超BAT
2014年,阿里巴巴戰略投資中信21世紀,后更名“阿里健康”,正式進入醫療領域。同年,騰訊也通過投資的方式開始涉足醫療行業。2015年初,百度正式宣布成立移動醫療事業部。
京東健康雖正式入場的時間最晚,但如今,不僅在市值上,還在盈利等諸多能力上,都已經趕超了BAT的健康業務。
騰訊的健康業務一直水花不大,而百度的移動醫療事業部早些年就已經被整體撤裁了。BAT中唯一可以和京東健康相抗衡的是業務相似的阿里健康。
京東健康和阿里健康,都是從醫藥電商業務切入醫療健康領域,但不同于阿里健康今年才實現盈利,京東健康已經連續三年實現盈利。
阿里健康2020中期財報顯示,報告期內阿里健康實現扭虧為盈,凈利潤為2.78億元。而京東健康招股書顯示,2017年至2020年上半年,京東健康凈利潤分別為2.1億元、2.5億元、3.4億元和3.7億元。
京東健康持續盈利的原因,在于其零售醫藥業務。2017-2019年以及截至2020年6月30日的六個月期內,京東健康零售藥房業務產生的收入占平臺總收入約95%,其中醫藥和健康產品銷售收入分別占總收入的88.4%、88.8%、87.0%及87.6%,平臺服務收入分別占總收入的7.9%、7.4%、7.3%及6.8%。
相關分析師指出,相較于其他互聯網醫藥廠商,京東健康的亮點在于處方藥市場。目前,處方藥在市面上流通的要求與門檻較高,但京東健康組建了一支由自有醫生和外部醫療專家組成的醫療團隊,其基于自有藥師和醫生團隊,能夠提供在線藥事服務,為用戶和患者提供專業的合理用藥建議、安全用藥指導等。
而供應鏈能力則是京東健康快速崛起的關鍵。
很長一段時間以來,我國醫藥物流行業整體處于“小而散”的狀態,存在著集中度不高、層級多、標準化程度低等問題。復雜的醫藥流通供應鏈,不便于管理,加上廣闊市場覆蓋差,這一直以來都是藥企發展的一大痛點。同時,利潤空間太有限,如何降低供應鏈成本則成為了零售商在藥品流通環節首要考慮的問題。
“送得快”是許多用戶對京東的第一印象,這點在京東健康上也得到了良好“繼承”,京東集團在不斷為京東健康輸入人才、核心技術、供應鏈管理能力和全國范圍內的履約網絡、物流網絡。
其招股書披露,截至2020年6月30日,京東健康與京東集團合作,利用其遍布全國的配送基礎設施網絡,借助11個藥品倉庫和超過230個其他倉庫,京東健康可以通過其全渠道布局為全國200個城市的用戶提供7×24當日達、次日達、30分鐘達的送藥上門服務。
未來競爭
互聯網醫療是一塊絕對的藍海市場,尤其今年疫情發生后,醫療行業在民生需求與政策的加持下快速升溫,互聯網大廠們自然不會放過這塊肥肉 。
2017年將移動醫療事業部整體裁掉的百度再次進攻醫療行業。據AI財經社報道,今年3月,百度成立了百度健康(北京)科技有限公司,并以獨立公司高調推出直播問診,鐘南山、李蘭娟兩位院士甚至親自坐診直播間。據了解,百度將重點放在直播+在線問診上,并打出了其直連醫生數最多的宣傳點。今年8月,百度健康再次切入慢病管理,想通過更多的服務方式增強用戶黏性。
而今年動作頗多的字節跳動,也拉來百度系元老,啟動了小荷醫療和松果門診 。
除了高調入場“嗆行”的互聯網大廠,一批垂直互聯網醫療企業也發展的如火如荼:平安好醫生、好大夫在線、微醫、春雨醫生等多家在線醫療服務平臺也迎來了流量高峰。
一時的領先不代表永久的競爭力,前有狼后有虎,京東健康的處境并不輕松。
疫情刺激下,醫藥電商領域迎來爆發,已然成為藍海中的一片存量市場,而線上醫療服務仍有大幅增量待開拓。
艾瑞咨詢研報顯示,由于過去幾年整體醫療大環境仍較為保守,醫保支付、處方藥線上購買等尚不明確,再加之移動端診后管理技術有限,共同導致了盈利模式的長期不明晰,使得市場上供求方缺乏動力。
根據艾瑞咨詢推算,2019年互聯網醫療診后市場供給端僅占需求端規模的1/10左右。但是,隨著2020年多項政策的出臺及國家醫療大戰略方向的明晰,以及疫情對于互聯網醫療診后的推動,使得互聯網賦能醫療診后在便捷、高效、提高服務可及性以及優化資源配置等方面的優勢愈加明顯,需求的井噴也將刺激并加速供給端市場快速拓展,至2022年互聯網醫療診后供給端規模將提升至需求端規模的1/4左右。
不同于京東健康、阿里健康這樣具備天然電商基因優勢的互聯網大廠,平安好醫生這類垂直的互聯網醫療企業,初期切入市場時是以提供醫療服務為主,再拓展至其他醫療生態環節。
擺在京東健康面前的挑戰顯而易見,如何突破線上診療市場、豐富自己的營收結構,真正從零售體系中剝離出來,才是京東健康下一步亟需發展和解決的問題。
可以看到,京東健康正在想辦法加強自己各環節的競爭力,比如依靠數字化賦能醫療機構的TO B業務。
根據招股書的顯示,京東健康除了打造自身的“醫+藥”業務生態閉環外,還利用自身的技術基礎設施和能力,幫助B端的醫療機構及其供應商提供智能醫療解決方案。
互聯網醫療的戰爭還只是開始,如何保證未來也能夠立于不敗之地,京東健康需要做的還有很多。
(聲明:本文僅代表作者觀點,不代表新浪網立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