歡迎關注“創事記”的微信訂閱號:sinachuangshiji
文/流浪法師 編輯|馮羽
來源:子彈財經(ID:wwwhygc)
曾站在智能硬件風口最前沿的華米科技,似乎陷入了瓶頸期。
最近,華米科技發布了2020年第三季度財報,報告期內華米科技總收入達22.35億元,相較于上年同期的18.63億元,同比上漲幅度為20%;與上一季度的11.37億元相比,環比上漲幅度為96.6%。
雖然營收從疫情中恢復過來,但華米科技的凈利潤還在下滑。財報顯示,歸屬于華米的凈利潤為8110萬元,較上年同期的2.033億元下降約60%。在財報發布后,華米科技當天盤前股價累計下跌7.6%。
除連續三季度凈利潤同比下滑外,與小米戰略合作協議的延續也成為華米科技未來發展的一個節點。
當前,全球智能硬件市場已從藍海變成紅海,高市占率、低利潤的華米科技已走到了十字路口。
1
凈利潤同比下滑60%
在上半年受到疫情沖擊后,華米科技的營收在第三季度逐步回升。
據財報數據顯示,三季度華米科技整體設備出貨量為1590萬部,較上年同期的1370萬部同比增長16.1%,與上一季度的890萬部相比環比漲幅為78.7%。
對于出貨量及營收的回升,華米科技創始人、董事長兼CEO黃汪表示,增長主要歸功于今年新發布的小米手環5,和自主品牌Amazfit手表及耳機新品的優異表現,以及在全球范圍內銷售版圖的持續擴張和多個地區的經濟回暖。
在財報中,華米科技對公司第三季度的表現做出肯定。在全球疫情的沖擊下,華米科技依舊保持了穩定增長。
財報稱,第三季度疫情對零售銷售和全球經濟的負面影響有所消退。中國第三季度國內生產總值(GDP)增長5%,歐洲一些零售領域表現強勁,美國9月份零售額增長5%,上述情況也是推動華米第三季度增長的原因。與6月份相比,本季度大多數市場的設備激活量都出現了大幅反彈和增長。
然而,在營收回暖的情況下,華米科技的凈利潤卻在繼續下滑。這不是華米科技第一次出現營收增長凈利潤卻下滑的“倒掛”現象。
在2020年第一季度的財報中,華米科技營收為10.885億元,與上年同期的7.996億元相比增長36.1%。而凈利潤則由2019年第一季度的7530萬元降至1920萬元,利潤暴跌74.5%。今年第二季度華米科技營收為11.37億元,同比增長9.5%,凈利潤卻由2019年二季度的8940萬元下降至1330萬元,利潤同比狂跌85.1%。
在2020年前三季度,華米科技都沒有掙脫凈利潤低下的尷尬局面。“這個局面其實是很不合理的,以華米的競爭對手Apple Watch為例,人家份額只有你的一半,賺的錢卻比你高不知道多少。”智能硬件行業觀察人士李強(化名)對「子彈財經」表示。
根據IDC最新數據,2020年第三季度Apple Watch的總出貨量達到1180萬臺,且蘋果的可穿戴設備類別貢獻了79億美元收入,其中包括Apple Watch和AirPods等產品。相比華米科技,雖然兩家出貨數處于同一量級,但收入卻十分懸殊。
從財報來看,研發費用和營銷費用是導致其凈利潤下滑的原因之一。財報顯示,華米科技第三季度的研發費用達1.729億元,同比增長38.8%,占收入的7.7%,高于去年第三季度的6.7%。同時,華米科技還在第三季度投入了大量的市場營銷和銷售費用,達1.156億元,同比增長104.2%,用于在全球推廣促銷自有品牌。
拋去研發及營銷成本外,華米科技的產品毛利率也在下滑。其財報顯示,華米科技第三季度的產品毛利率為20.6%,而去年第三季度的毛利率為25.2%。
對于毛利率下滑,華米科技解釋稱,這是由于毛利率和毛利潤受產品結構的影響,因為不同的產品具有不同的毛利貢獻,并且在產品的生命周期中會發生變化。
2020年第三季度,小米和自有品牌產品的總出貨量與去年同期持平,但毛利率下滑主要是因為小米產品的利潤率較上年同期有所下降。
“小米手環第四代和第五代的價格一樣,但第五代的成本比第四代高了。”李強認為小米手環的成本上升是影響華米科技產品毛利率的關鍵。
當前,利潤低下的問題也已引起華米科技的重視。面對增收不增利的局面,華米科技CFO鄧成表示,公司將在下個季度控制支出,重點關注投資回報更高的項目,這一切管理舉措都是著眼于公司的長期發展。
2
華米離不開小米
“華米利潤上不來,還有一個很重要的原因就是對小米的依賴。”李強表示,華米科技最初脫離小米,是為了獨立發展智能硬件業務,但眾多業務與小米的關聯也使得華米科技的發展受到影響。
從財報來看,目前,華米科技的營收主要來源于自營品牌Amazfit以及為小米可穿戴設備的代工。在營收占比上,目前華米自有品牌占營收比重盡管較之前有所增長,但占比還不足一半,這也意味著華米還是在依賴小米來貢獻營收。而小米所走的性價比路線和分成模式也注定了華米科技無法從與小米關聯的業務中獲取高額利潤。
與小米深度綁定圍繞著華米科技發展的整個歷程。從華米科技以往披露的財務數據來看,在2015-2018的四年中,小米為華米貢獻的收入占比分別為97.1%、92.1%、82.4%和59.7%。
從數據中不難看出,該收入占比呈連年下降趨勢。原因在于一方面華米加大了對自有品牌Amazfit的投入,另一方面是小米在減少華米的代工量。
華米科技CEO黃汪也曾在媒體采訪時表示,“華米要學會獨立行走,小米生態鏈只是幫助我們孵化。”華米在轉型,它不想太依賴小米。但這對于華米科技來說,轉型的陣痛是長期的。
客觀而言,“去小米化”意味著華米將與小米產生更多的同業競爭。而從過往經驗來看,華米科技想在業務層面去小米化依舊是困難的。
李強認為,目前小米已涉足智能手表市場,這一舉動會讓華米科技更加尷尬,雙方將面臨直接的同業競爭。“雖然小米的手表業務還不是華米的對手,但未來二者無法避免市場競爭,小米的加入將讓本身就存在蘋果、華為這樣巨頭的智能手表市場競爭更加激烈,這對華米而言是更大的挑戰。”他說道。
在2019年第三季度,華米科技出貨量突破千萬大關達到1370萬臺,同比增長近七成。但在小米手環4發布后,小米對華米的業績影響再次凸顯。以至于在2019年全年財報中,來自小米業務的營收占到華米科技營收的72.2%。
從華米科技的產品路線來看,其在繼續為“去小米化”做努力。當前,華米科技正在嘗試向高端市場進軍以爭取更高的利潤空間,并與小米的產品形成差異化。其推出的Amazfit GTR 2和Amazfit GTS 2均在千元以上。
然而,從華米科技近期的表現來看,華米科技在短時間內依然無法脫離小米。今年10月21日,華米科技宣布和小米公司的戰略合作協議將再延長三年。根據這一延長條款,在發展小米可穿戴產品方面,華米將保持現有的最優合作伙伴地位。根據協議,雙方還將在可穿戴設備的AI芯片和算法的研發方面,建立最優戰略合作伙伴關系。
“不是華米不想單飛,而是實力不允許啊。”一位智能硬件企業內部人士對「子彈財經」表示。
3
“大健康”能救華米嗎?
華米的困局,也與如今智能設備穿戴市場的白熱化競爭大有關聯。
在經歷了2019年的爆炸式增長后,智能可穿戴設備市場逐漸回歸平穩。而受疫情影響,智能穿戴設備市場的增速也略有放緩。
據前瞻產業研究院數據,從2014年到2019年,中國智能硬件終端產品出貨量總體呈逐年增長態勢,但年增長率卻多次出現波動,2018年甚至出現小幅負增長。這意味著,智能硬件市場的蛋糕不會再劇烈擴張,而分蛋糕的人卻更多了。
在國內市場進入平穩區后,出海成為華米科技的戰略之一。目前,華米科技在海外的業務也逐漸有所起色。財報顯示,2020年第三季度,華米科技海外出貨量占比達49.5%,海外市場成為華米科技新的增長點。
但是,出海后華米科技的生存環境也并不舒適。據Strategy Analytics最新數據顯示,蘋果手表在今年一季度擴大了領先優勢,出貨量為760萬臺,市場份額達到55%。韓國三星以190萬的出貨量排名第二,市場份額13.9%。排名第三的Garmin出貨量為110萬臺,市場份額8%。換言之,雖然出海業務已逐漸穩固,但從市場占有率來看,華米科技依然面臨三大巨頭的強勢壓迫。
在主營業務承壓的同時,華米科技也開始在大健康領域尋求新的故事。
今年9月,華米科技在Amazfit2020秋季新品發布會上推出搭載血氧飽和度測量功能的時尚智能手表Amazfit GTR 2和Amazfit GTS 2。
除了自研多年的Amazfit獨立品牌外,華米也在健康領域探索“雙品牌”戰略的更多可能。11月18日,在華米科技全球發布會上,數字化健康管理品牌Zepp在被華米科技收購兩年后,宣布推出旗艦智能腕表Zepp Z以及智能腕表Zepp E,未來將致力于打造一個無邊界的專業健康管理平臺。
華米科技官方表示,Zepp“回歸”后,華米原有的Amazfit將定位為智能可穿戴硬件產品品牌,而Zepp將作為另一獨立品牌,向一個包含硬件、軟件和服務的專業數字化健康管理平臺進化并“承載更多”。未來,Zepp和Amazfit將以兩個獨立品牌的模式共存發展,但兩者的核心目標受眾和品牌定位有一定區別。
李強認為,當下華米科技面臨的挑戰依舊嚴峻。一方面,疫情在歐洲及北美的持續限制了華米在海外市場的發展;另一方面,華米雖然押中了可穿戴設備健康領域的賽道,但華米科技的入場并沒有先發優勢,且業務沒有取得實質性領先。
“目前華米的大健康業務還在投入期,需要高額的研發費用,而且大健康業務什么時候能開始造血仍未可知,華米首先還是需要保持穩定的業績。”他補充道。
而從華米科技此前的官方表態中,也不難發現其戰略自信以及對研發方向的堅定。黃汪曾在9月接受采訪時,為華米科技關于研發的態度有過一次“定調”。
他認為,企業發展需要堅守“長期主義”——華米上半年的業績增長得益于3年前、5年前甚至更久以前的投入。同樣,華米當下在研發領域的投入,“也必然會奠定未來3年、5年甚至10年的長期增長。”
(聲明:本文僅代表作者觀點,不代表新浪網立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