很多去過日本的朋友都會有一個共同的發現,那就是在日本,隨處可見銀發老人在工作。我去日本的時候,從長崎出發,到京都,一路上開旅游大巴的是一個白發蒼蒼的老先生,在飯店吃飯,服務員中也有滿頭白發的女性。當地的華裔導游說,日本的法定退休年齡是65歲,但很多服務性行業中,日本人能干到75歲。
很多人不知道的是,“銀發浪潮”在中國也早已經席卷而來,隨之而來的是延遲退休的大討論。隨著近日國家發布“十四五”規劃和2035遠景目標建議的發布,其中明確提出要“實施漸進式延遲法定退休年齡,堅持統一規定同自愿選擇相結合,小幅逐步調整”,未來幾年,討論了數年的延遲退休這只“靴子”要落地了。
只是,為什么要在這個時候延遲退休,這項政策的實施,又會產生什么影響?這些問題仍值得我們分析清楚。
為什么要延遲退休?
從世界范圍來看,延遲退休的原因大抵相同。總體來看,分為兩個方面。
第一方面是人均壽命的增長,相應工作時間能夠延長。這是基于人的價值維度進行的調整,壽命增長,體質增強,個體所能為社會做出貢獻的時間也應該相對延長,這是延遲退休的社會基礎。
從中國來看,新中國成立70多年來,我們的人均預期壽命發生了巨大的改變。1949年,中國人均預期壽命不足35歲。伴隨著中國疾病預防、控制、治療水平顯著提升,公共衛生事業長足發展,中國人民生活水平和質量不斷提高,到2000年全國第五次人口普查,我國人均預期壽命已達71.4歲。2019年8月國家統計局發布報告顯示,我國人均預期壽命達到77.3歲,也就是說,在過去70年,中國人均壽命不止翻了一番。
人均壽命的增長,與體質的改善有著極大的關系,最近國際知名醫學雜志《柳葉刀》的一份報告顯示,在過去35年間(1985-2019年),中國是青少年身高增長最快的國家之一,19歲男女平均身高(男性175.7厘米、女性163.5厘米),躍居亞洲第一。
從全球來看,人均壽命同樣有了極大的提升,根據世界衛生組織公布的2019年世界各國預期平均壽命排名,中國在納入統計的183個國家中僅排名53,而像日本、法國、韓國、英國,總體壽命預期都超過了80歲,這些國家也都是法定退休年齡65歲的國家。
人均壽命的增長,相應提高法定退休年齡,從實現人的價值角度來說是說得通的,而且從現實來看,從“活到老,學到老”到“活到老,干到老”,這對激發一個社會的活力來說是一個很好的選擇。
但我們也要注意的是,這并非延遲退休的天然理由,一方面,并不是說退休了就不能發揮價值,只是價值的發揮場地不同而已;另一方面,“退休”這個詞,其實在中國,是一個略帶職業優越感的詞,因為它基本上只和公務員和國企事業單位這些所謂的體制內的鐵飯碗有關,而體制外的民眾,基本沒有退休的概念。
舉個例子,在中國,所謂的退休,除了退出工作崗位外,最重要的其實還是領取退休養老金,而廣大的農民和大多數在民營企業工作的人來說,養老金是一個很大的問題。民營企業不交或者少交養老金這是一個不可回避的社會問題,根據今年9月25日發布的《中國企業社保白皮書2020》數據顯示,2020年社保基數合規的企業比例僅31%,所以從這個角度來看,延遲退休這個問題,其實從發揮人的價值角度,并不是一個公平的話題。
而且有評論提出,一直以來,延遲退休基本上都是社科院研究員、大學教授,或者行政部門領導在呼吁推動,從利益相關性來看,他們當然不愿意早早退休,不僅是因為在職的福利跟退休的收入完全不一樣,更在于權力等相關性。
如果做一個街頭采訪,你問問那些體制外工作的人或者非領導崗位的人員,他們到底會有多少人認同延遲退休呢?
老齡化的副產品?
延遲退休的第二方面原因,則集中在人口與生育方面。
首先是生育率下降,老齡化社會加速到來。從世界范圍來看,延遲退休是老齡化社會的大勢所趨。
騰訊財經整理出了一份世界各國退休表顯示,隨著全球老齡化人口的比重不斷增加,延遲法定退休年齡已經成了老齡人口比重較高國家的無奈選擇,其中美國、德國已將法定退休年齡從65歲逐步提高到67歲,日本、韓國則將法定退休年齡從60歲逐步提高到65歲,澳大利亞計劃2029年將退休年齡延遲至70歲。
根據世界銀行2019年初的數據,日本65歲及以上老年人口數量占總人口比例達到了27%,英國為19%,美國為15%,俄羅斯為14%,中國也達到了11%。而根據聯合國標準,超過7%就意味著整個國家或地區進入了“老齡化社會”;比例達到14%即進入“深度老齡化社會”;20%則進入“超高齡社會”。中國已經進入“老齡化社會”,而且正在加速邁進“深度老齡化社會”。
老齡化社會的一個大問題,就是勞動力的不足。日本是我們一直拿過來解剖的“麻雀”。2019年10月,日本總務省公布的人口估算數據顯示,日本全國65歲以上老年人達到3588萬人,占總人口的比例升至28.4%。預計今后該比例還會上升,2025年可達30.0%,2040年達35.3%。
其后果之一就是勞動力嚴重不足,日本一家調查機構2018年的數據顯示,截至2018年底,日本75歲以上的高齡司機達563萬人,據推算到2020年將增至600萬人。
另據厚生勞動省2019年10月發布的數據,到2025年,戰后第一次嬰兒潮時期出生者將全部達到75歲以上,屆時將出現約27萬護理職員缺口。為此,日本政府目前將解決問題的突破口放在了增加從事護理工作的外國勞動力上。
勞動力短缺的問題中國有嗎?從目前來看,得益于龐大的人口基數,從絕對數量來看,勞動力數量是足夠的,而且在未來相當長的一段時間都不會有絕對數量短缺的問題。中國的問題是勞動力結構性短缺,簡單說,就是勞動力素質與需求不相匹配,而這當然不是延遲退休所能解決的。從發揮勞動力價值的角度看,我們不能一邊呼吁延遲退休,一邊是45歲都不讓進菜市場賣菜,35歲在一些互聯網公司就得滾蛋走人。
所以根本來看,中國的延遲退休與日本是有很大區別的,他們是缺勞動力,我們的延遲退休,恐怕更多的還是養老金不夠的問題。
延遲退休能解決養老金問題嗎?
通過延遲退休來緩解養老金缺口,日本也同樣是這么干的。
日本厚生勞動省在2019年10月通過了一個將當時可在60~70歲之間選擇的公共養老金領取起始年齡放寬至75歲的方案。
方案的核心思想是,通過鼓勵身體健康的老年人就業,從而支撐養老金制度。目前,日本公共養老金領取起始年齡基本上為65歲,根據開始時間的不同,金額會有所增減。
65歲之前開始領取,金額每個月減少0.5%。60歲開始領取與65歲開始的人相比減少30%。而如果推遲至66歲至70歲,則每個月增加0.7%,選擇從70歲開始將增加42%。
日本的養老金缺口同樣大,日本政府2019年發布的養老金預估報告顯示,政府估計未來每對日本夫妻每月的養老金替代率將不斷下滑。目前,日本政府預估的養老金替代率為61.7%,報告認為,到2040年左右,日本的養老金替代率將下滑至51%-52%,10年之后,也就是2050年左右,將進一步下滑至45%,最悲觀的情況下將會跌破40%。
所謂“養老金替代率”,是指勞動者退休時的養老金領取水平與退休前工資收入水平之間的比率,它是衡量勞動者退休前后生活保障水平差異的基本指標之一。國際勞工組織《社會保障最低標準公約》的規定顯示,建議各國養老金的最低替代率維持在55%上下。
由于長期以來的養老金欠賬,中國的問題同樣嚴重,甚至有過之而無不及。黨建讀物出版社、學習出版社出版的《黨的十九屆五中全會學習輔導百問》一書披露,“在現行制度框架下,全國企業職工基本養老保險基金預計到2029年當期將出現收不抵支,到2036年左右累計結余將告耗盡;企業職工基本醫療保險統籌基金預計在2024年出現累計赤字。”
中國社科院2019年4月發布的《中國養老金精算報告2019-2050》則預測,隨著養老保險單位繳費比例和社保繳費基數的下調,未來幾年養老金很難維持當前的上漲速度,最后到2035年將耗盡累計結余。
按照社科院的報告計算,如果按照退休年齡60歲來算,到2035年最早一批80后也只有55歲,沒有到達退休年齡。也就是說,80后很有可能成為無養老金可領的第一代。如果要延遲退休,比如到與日本相同的65歲,75后可能都將難以領到養老金。
至于養老金替代率問題更嚴重,10月27日,中國基金業協會副會長鐘蓉薩在接受媒體采訪時表示,目前,我國基本養老金替代率全國平均水平不足50%。而在2013年,中央財經大學社保系主任褚福靈測算,2011年我國企業養老金替代率僅為42.9%,低于國際警戒線(55%),引發激烈討論。
養老金是一個龐大的系統工程,單純靠某一方面的努力很難完成,延遲退休或許也是一項無奈之舉。
延遲多少合適?
中國現行的退休年齡標準,是始于1951年2月23日頒布的《中華人民共和國勞動保險條例》,該條例規定,男性年滿60歲,女干部年滿55歲,女工人年滿50歲方可退休。從事井下、高溫、高空、特別是繁重體力勞動或其他有害身體健康工作的男性,退休年齡在55周歲。在實際執行中,擔任領導干部的女性退休年齡可以適當延遲,比如擔任廳局級副職以上女性領導干部退休年齡可以到60歲。
綜合起來看,中國確實是世界上退休年齡最早的國家,平均退休年齡不到55歲,對于很多仍想在工作崗位發揮價值的人來說過早了。
而且需要關注的一個問題是,中國老年人口無論是比重還是絕對數值都將快速增長。國家統計局數據顯示,2019年末,我國60周歲及以上人口達到25388萬人,占總人口的18.1%,其中65周歲及以上人口17603萬人,占總人口的12.6%。中國是全球老年人口最多的國家,如何發揮老年人口的價值值得研究。
從業內來看,目前討論的兩套延遲退休方案,其一是先將男女退休年齡全部都統一到60歲,再同時延長退休年齡。但是這套方案對女性非常不公平,如果同步延遲到65歲,那么對女性來說,最長的增幅將達到了15年。另一套方案是男女各自延長退休年齡,但女性延長的更多,最終男女實現統一。
而延長的幅度、步伐這些具體的數值分歧仍非常大,更大的問題是現實的就業問題。在中國,“4050”一直是就業市場的難題,女性在職場中的競爭力本身就很弱,50-60歲的女性再就業就難上加難,千萬不能低估了這些失業人群的再就業難度,因為他們就是今天深埋于工廠流水線上的民工。
如果再考慮女性在生育期間對職業生涯的影響,以及后期帶娃的家庭責任,女性在未來的壓力會更大。
說白了,延遲退休可以,但政策的實施不能與現實割裂,不能停留在沙盤推演上。
而且,從中國國情來看,因為國家養老金缺口過大而延遲退休,其實也面臨著道德風險。說白了養老金就是個代際轉移支付,當代年輕人養活老年人的游戲。從嚴苛實行計劃生育時的“只生一個好,國家來養老”,到今天推遲退休是需要有一個道德解釋的。
一方面是國家限制生育,導致年輕人減少;另一方面是很多未來拿退休金的人,并沒有在年輕時交養老金。
如果說當年的計劃生育、養老金欠賬還有歷史原因,那么如今明明知道繼續實行計劃生育,未來肯定有“灰犀牛”迎面而來,這又怎么說呢?
最后想說的是,延遲退休大概率是要實行的,但幅度與步伐肯定要節制。從我們目前的國情來看,女性退休年齡維持在58-60歲,男性不高于63-65歲可能是一個比較公平且可行的范圍。
你認為延遲到多少合適?請在評論區留言討論。
(聲明:本文僅代表作者觀點,不代表新浪網立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