歡迎關注“創事記”的微信訂閱號:sinachuangshiji
文/張小旺 編輯 馬鉞
來源:字母榜
今日(22日)晚間8:00,華為mate 40系列新品發布會如約舉行,發布mate 40、mate 40 Pro、mate 40 Pro+和mate 40 RS保時捷設計版四款手機產品。
外界對這場發布會期待已久。“9·15”禁令生效以來,華為面臨的艱難局面越發清晰:包括臺積電、高通、三星等半導體供應商目前已停止向華為供應芯片。在麒麟芯片存貨用一天少一天的情況下,市場上傳出華為出售榮耀的消息,以斷臂求生。
華為終端消費者業務CEO余承東也一改往日在社交平臺高調的行事作風,發布會前夕,關于華為mate 40系列,他公開對外的聲音小了許多。他上一次公開對外發聲,還是在8月7日的中國信息化百人會2020峰會上,直言華為麒麟芯片在9月15日之后無法制造,將成為絕唱。
正值風雨飄搖之際,可能是最后一版搭載麒麟芯片的華為mate 40系列能不能打?直面發布不久的iPhone 12系列,mate 40是否有一戰之力?面對當前窘境,華為如何安然過冬?在這場發布會中,我們可以窺見答案。
“史上最強大的華為Mate系列。”華為對mate 40這一麒麟絕唱的評價不可謂不高。
華為此次發布的四款系列機型,全系配備90Hz高刷新率,支持66W有線快充。至于為何沒有配備當前主流手機廠商都已搭載的120Hz高刷新率,余承東表示,對華為來說做到120Hz刷新率并不難,不上是為了平衡功耗、電池續航等使用體驗。
在歷來是華為強項的拍攝水平上,mate 40系列的一大亮點在于,搭載了業內首款自由曲面鏡頭,配合華為防畸變的算法技術,能夠有效解決拍攝畫面畸變問題。
在核心硬件部分,全系搭載全新5nm 5G SoC麒麟9000處理器,華為官方表示,這顆處理器的晶體管數量達到153億,比蘋果的A14多出30%。
在售價上,mate 40、mate 40 Pro、mate 40 Pro+和mate 40 RS保時捷設計版起售價分別為899歐元、1199歐元、1399歐元、2295歐元,23日零點起開啟預訂。
值得注意的是,除了mate 40系列手機產品之外,華為在這場發布會上還發布了華為Watch GT2保時捷版本、頭戴式耳機FreeBuds Studio等五款手機融合產品。
當下的華為正值多事之秋,芯片斷供帶來的影響已經引發連鎖反應,mate 40系列供貨減少、榮耀品牌被傳出售,華為的手機業務已經走到了懸崖邊上。
而即便是剝離榮耀品牌,華為也不得不面臨芯片難以為繼的局面,存貨消耗殆盡之后,華為怎么辦?即便華為能夠打通新的芯片供應商,但斡旋之中錯過的市場,又當如何彌補?
IoT可能是華為消費者業務唯一的出路,但目前,華為的IoT建設或許遠未到獨擋一面的時候,單純依靠融合硬件產品的出貨,很難成為華為消費者業務新的增長引擎。
A
2018年華為在歐美市場遭遇重挫,當時華為尚能通過大舉攻入國內市場予以應對,也正是在國內市場的持續發力,華為得以在手機市場整體收縮的背景下實現逆勢增長。
據IDC數據,2019年全年,智能手機中國整體市場出貨量約為3.7億臺,同比下滑7.5%。具體到市場份額,前五大智能手機廠商中,僅華為市場份額有所提升,達到38.3%,較2018年份額提升11.8個百分點,而包括小米、OV、蘋果在內的其余前五大廠商市場份額均有所下降。
但華為如今面臨的境況顯然比當時更加嚴峻。“9·15”禁令幾乎扼住了華為的咽喉——不僅斬斷了華為麒麟芯片的自研與市場應用,甚至封堵了華為采購其他高端處理器芯片的退路。而這種“無芯可用”的局面,對華為帶來的影響勢必深遠且難以正向解決。
首當其沖的便是子品牌榮耀,本月以來,以天風國際分析師郭明錤分析稱華為將出售榮耀手機業務為始,市場上不斷有榮耀即將出售的消息傳出。路透社近日便報道稱,華為當前正試圖重新調整業務重點,將旗下中低端定位的榮耀品牌手機部分業務出售,后續將專注于定位高端的華為手機。
河南一家榮耀省包的產品負責人也對字母榜表示,“榮耀賣身應該是確切消息,目前潛在資方包括四家國企與一家外企,總出資金額大概在300億左右。”這項交易一旦達成,榮耀將完全脫離華為體系。
當前,華為品牌與榮耀品牌之間的矛盾在于,除華為高端旗艦P系列與mate系列采用華為自研麒麟芯片之外,在榮耀的產品線里,搭載麒麟芯片的產品也不在少數,比如榮耀V系列以及數字系列。
據砍柴網報道,來自華為上游供應鏈的消息透露,華為交付給臺積電的麒麟9000芯片訂單是1500萬顆,但受生產時間所限,這批訂單最終只完成了60%左右,交付量在880萬顆左右。
這樣的供貨量對華為來說并非好消息,要知道,去年mate 30系列發布后,余承東曾公開表示,上市僅僅60天后,全球出貨量便已超700萬臺,同比增長75%。
麒麟芯片供不應求的情況下,優先供應華為系產品自然是更好的選擇。而華為系與榮耀系之間的矛盾也將變得愈發不可調和,禁令之下,同屬華為公司的榮耀子品牌,也面臨著芯片斷供的危機。
更何況,以芯片斷供為起點,龐大的銷售體系下,榮耀面臨的是下游經銷商貨源不足導致的營收下滑甚至停滯、三四線城市毛細血管渠道收縮、以及友商的加速布局和挖人等復雜的局面,牽一發而動全身。
王明是河南某榮耀省包的一名渠道經理,他告訴字母榜,近兩個月,榮耀的變化很明顯。
從9月份開始,榮耀整體的供貨量開始持續收縮。整個9月份,榮耀整體的供貨量減少了30%-40%,對應華為在鄉鎮渠道收縮了將近30%。
這直接影響到公司的經營狀況,“現在利潤跟之前相比減少了一半,不虧錢但也只能維持正常經營。最直接的影響是,我們之前除了基本的運營成本,會在渠道促銷方面有另外投入,但現在這部分預算基本砍掉了。”王明告訴字母榜,目前整個公司每個月的基本運營成本在150萬左右,他們壓力很大。
值得注意的是,整個9月份,榮耀甚至沒有對手機業務進行任何指標的相關考核,在王明的印象里,這種情況還是第一次出現。
另一邊,友商早已伺機而動。他們一邊迅速彌補榮耀在鄉鎮市場的空缺、一邊用抬高工資的方式,挖角仍在榮耀銷售體系內的任職員工。
王明所在的省包公司,直接觸達區域經銷商的員工是一線業務代表,他們主要負責榮耀在某一區域的供銷以及渠道管控,這部分人群是友商“挖人”行為的重點。
“從9月份開始,友商的動作就很密集了,他們會直接打電話給一線業務代表,基本每天我們公司員工都會收到十幾個電話,他們的挖人方式就是在原有底薪基礎上上調工資,一般在2000左右。”王明告訴字母榜,目前河南兩大省包已經被挖走了十幾個業務代表,這些人對華為不構成太大損失,因為被挖走的很多人業績并不出色,但對友商來說,榮耀原來的業務員有資源、有經驗、懂渠道,還是有可用之處。
值得注意的一個細節是,字母榜9月份找到王明的時候,他對榮耀供貨量減少的事實雖有所擔憂,但仍然對榮耀抱有期待,他當時告訴字母榜,榮耀整體的存貨足夠,只是為了拉長戰線在做選擇性調整。不過近日對字母榜提及10月份的供貨量時,他坦言榮耀的供貨量仍然處在近乎減半的狀態,言語之間透露出些許無奈。
對當前以“求生”為核心訴求的華為來說,出售榮耀或許真的是更好的選擇。
另一方面,郭明錤此前在分析中提出,榮耀獨立之后,購買零部件將不再受禁令影響,榮耀手機業務也能得以保存。
B
相對于存在感并不強的mate 40,Mate 40 Pro與Pro+,是本次發布會的重頭戲。
6.76英寸的OLED屏幕、90Hz的刷新率、2772 x 1344像素的分辨率、沿襲P40系列的“藥丸”開孔設計、雙揚聲器,這些常規升級在這兩款產品上全部具備。
這兩款手機最大的區別來自于外觀。其中,Mate40 Pro采用玻璃材質面板,提供白色、黑色、銀色、綠色(夏日胡楊)和黃色(秋日胡楊)五種配色。Mate40 Pro+則擁有黑色和白色的陶瓷材質后殼,同樣沿襲華為P40 Pro+的設計思路。
在核心硬件部分,全系搭載全新5nm 5G SoC麒麟9000處理器,其晶體管數量達到153億,比蘋果的A14多出30%,這意味著,華為mate系列能夠保持更低的功耗。
GPU方面,麒麟9000芯片配備全新的ARM Mali-G78 MP24,這是全球首個擁有24核心的移動圖形處理器,相對于驍龍865+,性能提升52%。整體的能耗比也比驍龍865+有最低25%的提升。
談及此處,余承東還隱隱對標了蘋果一把,他表示,“不像某廠商剛剛才推出第一代5G手機,華為已經是第三代了,在現網測試中,上行比其他的5G技術快2倍。”
他還表示,隨著相關技術的再次升級,華為mate系列能夠做到使用36個月之后依然不卡頓,流暢性只比最開始下降2.5%。
影像系統,依舊是華為這場發布會的重中之重,全系產品攝像頭均采用了星環設計。
其中,Mate40 Pro 沿用潛望式光學變焦結構,實現 10 倍混合變焦和 50 倍數字變焦,Mate40 Pro+ 則是實現了 20 倍混合變焦和 100 倍數字變焦,從超廣角到超長焦基本上實現了全焦段的覆蓋。
在視頻方面,后置鏡頭實現了實時視頻 HDR 以及超級運動防抖,前置則是實現了前置慢動作、前后雙景錄像和前置 4K 等功能。
一大亮點在于,mate 40 Pro+搭載了業內首款自由曲面鏡頭,余承東表示,配合華為防畸變的算法技術,這一鏡頭能夠有效解決拍攝畫面畸變問題。
發布會結束的第一時間,華為Mate 40 Pro DxOMark榜單出爐,華為mate 40 Pro以前置相機104分、后置相機136分的成績登上榜首。
可以看出來的是,作為華為的傳統強項,mate 40系列這次在攝像水平上一如既往保持了高水準,但相對于此前iPhone 12系列的改變而言,提升幅度并不大,華為的領先優勢,正在被蘋果縮小。
C
任正非此前曾公開表示,華為一定要走利潤高的高端手機路線。在他看來,華為消費者業務只是輔助產業,目的就是賺錢,負責輸送資金,好助力運營商業務在全球沖鋒陷陣。
華為2019年年報顯示,消費者業務全年實現銷售收入4673億元,同比增長34.0%,在總營收中的占比首次過半,高達54%。
如今,華為手機業務已經走到了懸崖邊上,IoT或許是華為消費者業務唯一的出路。
字母榜此前在《華為這根繩上的螞蚱》一文中就曾指出,從7月份開始,華為便有意識加大了對經銷商在融合產品方面的考核比重,具體包括智能手表、手環等終端。
一位華為top364級別經銷商下的門店老板告訴字母榜,“大概的考核方向是看我們單店手機融合產品的銷量比重,具體考核細則不便透露,但當下每個門店會設置一到兩個融合專員,每周會有兩次線下培訓。不僅如此,這批融合專員有一個固定的微信群,他們每天早上都要晨讀,還要將自己介紹產品之類的演示視頻放在群里打卡”。
不過他向字母榜透露,當下他所在的門店,平均每個月融合產品的出貨量只能占到十分之一左右,華為的轉型之路注定道阻且長。
客觀來看,每一次網絡制式的升級對行業都是一次重新洗牌的機會,3G到4G,加速移動互聯網的發展,催生了手機終端App應用的繁榮,進而豐富人們的生活方式,但5G時代,手機終端的鏈接范圍更廣,承載入口越來越多,帶來的是萬物互聯與人工智能。
今年以來,國內手機品牌紛紛加速IoT布局,先后推出智能手表、智能電視等產品,大多也是在備戰5G。
不過就當下的市場布局而言,在IoT布局上較為完善的無非iPhone、華為與小米三家,硬件產品已覆蓋手機、平板、筆記本電腦、以及其他的融合產品。
相比之下,華為在AIoT上的戰略布局顯得稍晚,2018年底,華為正式推出AIoT生態戰略,表示將從入口、鏈接、生態三個層面構建豐富的產品形態,以“HiLink+HiAi”作為支撐產品生態的技術使命;到2019年,華為提出“1+8+N”全場景戰略,希望以此構建起牢固的終端消費者生態系統。
當下,在硬件生態上,華為已經具備相對完備的體系,終端產品已經覆蓋到手環、智能手表、智能電視等多款終端產品。
但從競爭維度來看,華為的AIoT生態還有很長的一段路要走。從IoT開放平臺接入的設備數來看,小米在AIoT布局更早,且大多采用“投資+孵化”的方式,構建起龐大的生態鏈圈,覆蓋品類更廣。
再從硬件生態的協同性來看,小米以手機為入口、以“小愛同學”為核心,已經搭建起協同性較高的生態體系。而蘋果最早在推出智能手機之前,就已經在做電腦和平板此類終端產品,得益于其封閉的iOS生態,其對硬件終端之間的互聯協同,已經進行了長達十年以上的優化。
分布式技術,被華為視作其IoT生態下的一項核心底層技術。此前,華為消費者業務軟件部總裁王成錄在接受品玩采訪時曾提到,“我們基于分布式技術的系統,不再是復制Android和iOS,因為他們倆本質是一樣的:由App Store下載App到手機上來運行。但基于分布式技術,我們突破了單手機的限制,多設備連接成一個生態之后,設備會有新的定義,建立在此之上的生態開發與應用形態就變得不一樣了。”
但目前,以華為手機、電腦、平板三方協同為例,在具體的協同方式上,最主要的連接還是體現在手機對電腦、手機對平板的交互操作,三者之間端對端的交互仍需完善。
(聲明:本文僅代表作者觀點,不代表新浪網立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