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前,最新考古研究顯示,大約8000萬年前,人類身體大小的遠古菊石在大西洋中游動,它們擁有較長的觸臂,螺旋外殼直徑達到1.8米,該物種是迄今世界上最大的菊石,它們是滅絕的海生無脊椎生物。菊石生存于中奧陶紀至晚白堊紀,因其表面具有類似菊花線紋而得名。
這項最新研究報告發表在11月10日出版的《公共科學圖書館·綜合》雜志上,研究人員檢查了154個菊石化石,從而填補了這種遠古巨型頭足類動物的進化史,其中包括一些歷史標本,以及從英國和墨西哥新發現的100多個化石。
基于該分析,他們發現一種叫做Parapuzosia seppenradensis的菊石大約于8000萬年前出現在大西洋海域,它可能與另一種相對較小的物種Parapuzosia leptophylla是近親,后者螺旋外殼直徑達到1米。
它們為什么會如此龐大?專家指出,遠古時期菊石可能面臨著生長進化壓力,因為白堊紀時期海洋存在一種更龐大的捕食者——滄龍,滄龍是遠古海洋的終極獵手,體長可達17米,體重可達20噸。
之前有考古證據表明滄龍捕食菊石,但目前還沒有掌握到滄龍捕食Parapuzosia seppenradensis的相關證據。盡管這項新研究填補了巨型頭足類動物過去的一些空白,但仍有許多謎團未解。
新浪科技公眾號
“掌”握科技鮮聞 (微信搜索techsina或掃描左側二維碼關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