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殺死“地表最強生物”水熊蟲?

如何殺死“地表最強生物”水熊蟲?
2022年05月19日 09:00 新浪科技綜合

  有些東西沒有毒,但有殺傷力。

  撰文 | 栗子

  審校 | 二七

  水熊蟲,可能是這個星球上最堅不可摧的動物。

  在沒有食物沒有水的惡劣環(huán)境下,它把自己變成一個球,停止新陳代謝,就有機會繼續(xù)存活長達30年。利用這種方法,水熊蟲還能忍受接近絕對零度(-273℃)的低溫,也擅長忍受缺氧,可在真空環(huán)境生存下去。

  除此之外,即使被照射了相當于人類致死量1000倍的輻射,水熊蟲也并無大礙。也有科學家把低溫冷凍的水熊蟲裝進子彈,以超過每秒800米的速度射向目標,強烈的撞擊依然沒能殺死水熊蟲。甚至有不少人懷疑,就算巨大的隕石砸下來,導致地球生命大規(guī)模滅絕,水熊蟲都可能幸存。

  那么,水熊蟲真的沒有致命的弱點嗎?幫它們發(fā)現(xiàn)弱點,早已成為許多不信邪的科學家研究的方向。最近,兩位來自波蘭的研究者替水熊蟲找到了一班“死亡列車”。

  蝸牛怎么成了快車

  水熊蟲,正式的名字叫緩步動物(tardigrade),這不是一個物種,而是包含上千個物種的緩步動物門

  聚集在這個門下的,基本都是微型生物,體長大多在0.3~0.5毫米之間,超過1毫米就算巨大了。它們有8只腳,每只腳又有4~8根腳趾,運動能力出色,有時一秒能走兩個體長的距離。但是礙于身型太過細小,時速通常只能以厘米計,才無奈被冠上“緩步動物”的稱號。

  這些用顯微鏡才能看清的小動物,單憑自己的力量,應該很難去到遙遠的地方。可事實是,地球上幾乎每個角落都有水熊蟲的蹤跡,不論是6000多米的高山,還是4000多米的深海。那么,它們也需借助一些比腿更高效的交通工具,把自己傳送到世界各地,才能擁有今天的雄偉版圖吧?

  從前科學家就知道,許多小動物如一些線蟲或螨類,可以附著在更大的動物身上,完成長途旅行——這種現(xiàn)象叫做攜播(phoresy),取希臘語的“攜帶”(phorein)之意。而這一次,波茲南密茨凱維奇大學的研究者們想要證實,緩步動物(即水熊蟲)也有類似的行為。

  團隊用來做實驗的水熊蟲,來自一個名叫Milnesium inceptum的物種。為它準備的交通工具,則是森林蔥蝸牛(Cepaea nemoralis)。科學家說,之所以如此選擇,是因為這兩個物種在自然界的棲息地有重合,它們喜愛的大氣條件也十分接近:在濕度高的地方,蝸牛的表面也比較潮濕,這樣的環(huán)境利于水熊蟲保持活躍。當然還有一點,就是蝸牛的體型比水熊蟲大,有搭載這類乘客的空間。如此一來,便有理由期待水熊蟲能坐上蝸牛這班列車。

  研究人員準備了三種盒子:A盒里放了水熊蟲;B盒里放了水熊蟲和蝸牛;C盒里除了水熊蟲和蝸牛,還額外加入了一些從水泥墻上收集來的苔蘚。畢竟,苔蘚是水熊蟲日常偏愛的住所之一。

  科學家把這三種盒子各準備了30個,每個盒子里裝著10只水熊蟲。那么,一共有900只水熊蟲要參與這項實驗,而它們的初始位置都是在一個硅膠方塊的范圍之內(nèi)。研究者將90個盒子放進飼養(yǎng)室里,等待了三天。

  72小時過后,他們需要觀察有多少只水熊蟲移動了位置,有多少只還留在原地。結(jié)果發(fā)現(xiàn),在不含蝸牛的A盒當中,水熊蟲都沒有離開硅膠方塊;而在含有蝸牛的B盒與C盒當中,一部分水熊蟲離開了硅膠方塊。

  于是,科學家便相信,水熊蟲的長距離移動,需要依靠蝸牛的幫助。雖然,蝸牛的運動以慢著稱,但對小小的緩步動物來說,依附在蝸牛身上,就算是搭乘高速列車了。

  除此之外,研究者還注意到一件重要的事,就是那些移出方格的水熊蟲,有不少已經(jīng)去世了。對此,科學家提出的第一個推測是,活著的水熊蟲可以用腳把自己牢牢固定在表面,這樣蝸牛就很難把它運走走,而死去的水熊蟲更容易與表面分離開來,也是給蝸牛運輸創(chuàng)造了機會。

  當然,還有另外一種可能:車上有某種東西,能要乘客的命。

  殺死水熊蟲的秘密

  科學家懷疑,蝸牛身上的粘液對一些水熊蟲來說可能是致命的。

  于是,他們用蝸牛的粘液,考驗了一些水熊蟲。假如你還記得文章開頭曾經(jīng)提到,水熊蟲在缺乏水分的惡劣環(huán)境下,可以把自己變成一個球,停止新陳代謝,科學家考驗的正是這種狀態(tài)的水熊蟲。

  具體來說,是科學家讓蝸牛爬過水熊蟲生活的環(huán)境,留下自己的粘液;再把蝸牛請離,等到24小時后,對“假死”的水熊蟲們做水化處理,看它們會不會“復活”。結(jié)果發(fā)現(xiàn),碰到蝸牛粘液的那些球,只有34%活了過來,其他都去世了。相比之下,沒淋過蝸牛粘液的對照組,有98%的水熊蟲都在水化處理后成功復蘇

  接觸過蝸牛粘液的水熊蟲,死亡率比較高。而蝸牛粘液的主要成分就是水。科學家懷疑,原因是粘液干得太快:當蝸牛路過“假死”的水熊蟲,是在給它補水,但如果粘液迅速變干,就會令水熊蟲來不及對補水過程與再度脫水做出有效的反應。此時,水熊蟲難以用正確的姿勢再次成球,死亡率高也就可以解釋了。

  不過,研究只證實這種方法能殺掉“假死”的水熊蟲,且不是百發(fā)百中。即便蝸牛粘液也能殺死部分活躍的水熊蟲,只要有一只幸運兒存活下來,它就有機會乘著蝸牛列車,把自己送到下一個地方,為水熊蟲大家族拓展新的版圖。

  反應慢的話,可能有生命危險哦。

  封面來源:NPS/Diane Nelson

  原論文:

  https://www.nature.com/articles/s41598-022-08265-2

  參考鏈接:

  https://www.newscientist.com/article/2316379-tardigrades-can-hitch-hike-on-snails-to-travel-longer-distances/

  本文轉(zhuǎn)自《環(huán)球科學》

水熊蟲
新浪科技公眾號
新浪科技公眾號

“掌”握科技鮮聞 (微信搜索techsina或掃描左側(cè)二維碼關(guān)注)

創(chuàng)事記

科學探索

科學大家

蘋果匯

眾測

專題

官方微博

新浪科技 新浪數(shù)碼 新浪手機 科學探索 蘋果匯 新浪眾測

公眾號

新浪科技

新浪科技為你帶來最新鮮的科技資訊

蘋果匯

蘋果匯為你帶來最新鮮的蘋果產(chǎn)品新聞

新浪眾測

新酷產(chǎn)品第一時間免費試玩

新浪探索

提供最新的科學家新聞,精彩的震撼圖片